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精品.docx

    • 资源ID:15848411       资源大小:22.6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精品.docx

    1、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精品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精品2020-12-12【关键字】意见、情况、方法、地方、认识、问题、继续、祥和、统一、建立、提出、了解、做好保密工作、根本、要素、关系、分析、把握、坚持、鼓励、实现王金柱师:上课前先问大家一声,你们认识我吗? 生(全体):认识。 师:是啊,我们在同一个校园内,哪有不认识的道理。了解我吗? 生(全体):不了解。 师:你们看老师我老了吗? 生(全体):不老。 师:你们认为老师我帅吗? 生(全体):帅! 师:谢谢同学们的诚实和对我的鼓励。今天我给大家来上一节复习课,来一次“温故而知新”。(屏幕亮出“温故而知新”)陈老师有没有给你们说过,我们上哪篇课文。

    2、 生(全体):桃花源记。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今天上课的内容。你们还能流利地背出来吗? 生(全体):能!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背诵一遍。(师生一起背诵桃花源记完毕。) 师:同学们记得很熟,但背得有缺点,就是没有把课文的感情诵读出来。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背得有点像小和尚念经啊,(学生笑)想不想老师给你们示范。(学生回答说“好”。) 师:那老师我就献丑了,但要请同学们原谅的是,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太好,有点“绍普”味。(学生笑)(教师示范背诵桃花源记。) 师:你们认为老师背诵得好吗? 生(全体):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奖励。你们的普通话肯定比老师我要好,能否推荐一位同学出来,再把课文有感情地

    3、朗读或背诵一遍。(学生推荐,被推荐学生朗读。) 师(问朗读的学生):你认为自己读得怎样。 生1:读得还可以吧。不过没有老师你读得好。 师:自信加谦虚,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大进步。其余的同学认为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全体):读得很好。 师:你看,同学们也对你的诵读给予了肯定,请坐。那你们认为我们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复习呢?(学生沉默,众目注视着教师,一会儿低头看课文) 师:看来同学们还不知道怎样复习。从文体的角度看,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体? 生(全体):记叙文。 师:那么,我们就从记叙文的六要素开始复习。故事发生的时间(学生全体说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学生说,教师把本文的记叙文的六要素逐一投影到屏幕上。

    4、) 时间:晋太元中(公元376-396年)地点:武陵(湖南常德一带)人物:渔人和桃源中的人起因: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经过:到桃源洞里走了一趟结果:遂迷,不复得路 师:我们对经过的概述还可以在简洁一些,最好用一句话。请一位同学来概括。 生2:渔人进了桃源洞,然后又出来了并报告了当地的太守。 师:归纳得很好,请坐。请问在这六要素中,还有那些内容,我们以前没有仔细学习过? 生(部分):渔人。 师:关于课文中的渔人,你们有什么看法要谈。(学生沉默好一会儿)那关于课文,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提出来。 生3:村人在渔人出去之前,为什么要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么一句话。 师:村人光是说吗?用“说”

    5、字好吗?能不能换一个词? 生3:嘱咐。 师:还有更好一点的吗? 生4:用“叮嘱”可不可以?师:大家认为用“叮嘱”这词可以接受吗?(学生表示同意)看来同学已经对课文有了很适当的把握。有谁能对刚才同学的问题做解答。 生5:桃源中人已经在洞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他们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当然不希望外面的人进来打扰自己洞中生活的祥和安宁,所以叮嘱渔人不要对外面的人说。 师:这位同学的解答大家接受吗?(学生表示能接受) 生6:我认为桃源中的村人太自私了,他们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进来,过他们那样美好的生活呢? 师:这问题提得好,谁来给这位同学解疑,帮老师解围。 生7:他们当然不希望外面有更多的人进来,因为桃源洞里

    6、面的地方肯定不会很大,如果人多了,生存就成了问题,没有土地,粮食不够,里面的人吃什么呢? 师:嗯,有道理。还有问题想提吗?(学生沉默,埋头看课文,时间过去了两三分钟,教师有些焦急。)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渔人的文字找出来好吗?(学生一边找,一边说,教师亮出幻灯片。) 1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3.便舍船,从口入。4.具答之。5.问今是何世,乃不之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师:同学们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学生低头看书,两三分钟后

    7、)既然同学们没有问题提出来,那老师有个问题,说出来,请大家来讨论,好不好? 学生(全体)(抬起头):好。 师:自从我第一次阅读桃花源记起,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老师的脑海,二十多年了,今天我把他提出来,请同学们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就是课文中的渔人究竟有没有读过书。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大约一分多钟后。) 生8:我认为渔人读过书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如果渔人没有读过书,他怎么能够“一一为具言所闻”。 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8:听说。 师:那“具言所闻”该怎么翻译? 生8:他所听到的全部的话。 师:好像翻译得不是很正确啊。 生8:他从别人那里能听到全部的话,不,事

    8、情。 师:请再完整地说一遍。 生8:他讲述了从别人那里听到过的所有的事。 师:同学们认为翻译得还可以吗?(学生们赞同)根据文章的语句和这位同学的翻译,好像不能说明渔人是读过书的啊。我觉得即使没读过书,也是可以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是不是? 生9:“问今是何世,乃不之有汉,无论魏晋”。如果渔人没有读过书,他就不会知道“乃不之有汉,无论魏晋”这些关于朝代更替的事情。 师:“更替”用得好。可是,我们社会里,就有好多老人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认识一个字,但他们对三国和有些朝代里发生的故事,也能讲得头头是道的啦。你说他到底有没有读过书? 生9:没有读过吧。 师: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请你再次确认自

    9、己的看法,读过还是没有读过? 生9:没有读过。 生10:我认为渔人读过书。除了刚才寿亮亮说的以外,课文写的“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表明,如果渔人没有读过书,他不会写字,怎么做标记。 师:这位同学讲得有道理吗?做标记难道一定要识字吗?他不能用别的方法吗?(学生点头) 生11:我想渔人应该是没有读过书的。古代人读书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普及,一个以捕鱼为生的人,是不可能有书读的。 师:勇气可嘉,说得好!而且能作古今对比和联想,又不为老师的预设所左右,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说得好!但渔人真的没有读过书吗?(学生再次沉默)请同学们看课文注释,桃花源记这则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学生(全体):晋太元中。 师

    10、:是公元多少年? 生(全体):公元376-396年。 师:而这则故事里的桃源村人的祖先大概是在什么时候逃进桃花洞里面的?生(大部分):公元前221年。 师:是公元221年吗?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那一年,秦朝发生战乱大概是在那一年?(学生说不知道)那汉朝是那年建立的?(学生又说不清楚,由于是别人的教室,无法查阅资料)还是老师告诉你们吧,汉朝建立是公元前206年。这样从桃源中村人的祖先进入桃源洞到故事发生时的时间跨度大约是多少年。(学生经过争论,最后统一说是大约在500年左右。) 师:今年是公元2005年,如果我们上推500年,应该是哪一年。 生(全体):公元1505年。 师: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从

    11、1505年到2005年这500年间发生的事情。(学生发出叹气声,摇头表示不会)那么我们继续来讨论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渔人到底有没有读过书?生9:我刚才不是说渔人是读过书的吗,但老师你把我的意见给否定了。 师:老师好像没有否定过你的意见吧。请问别的同学,老师我否定过这位同学的意见吗?(学生都说没有)是没有吧,只是你被老师提出的问题难倒了而已,是不是?既然你刚才认为渔人读过书的意见是对的,就请你再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生9:渔人应该读过书,否则他是不可能给桃源里的村人们“一一为具言所闻”的。 师:你认为渔人“言”的是什么呢? 生9:是有关从秦末动乱到汉朝再到魏晋的历史变迁。 师:用“历史变迁”,很到

    12、位。而且这渔人的讲述还在桃源中村人中产生了什么效果?生9:“皆叹惋”。 师:“叹惋”怎么解释?同学们是不是把它理解为“感叹惋惜”。“惋”在这里可不是“惋惜”的意思,而是和“叹”意思相同,也是感叹的意思。关于为什么要解释为“感叹”的意思,我在这里不再展开。如果哪位同学有兴趣,我们下课再讨论。还有谁要列举关于渔人读过书的理由呢。 生1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如果渔人没有读过书,他怎么能很容易就见到太守呢?在古代,一般的老百姓要见太守,是很不容易的,但课文中却说“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从这一句看,说明太守对渔人非常信任,从而可以证明渔人是读过书的。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她的分析是否可以接受。(

    13、学生表示同意)好,既然你们认为是渔人读过书的,那么,为什么渔人还要做渔人,而不是去当官呢? (学生有看书思考的,有用疑虑的眼光望着教师的。) 师:同学们知道柳宗元的诗歌江雪吗?(学生表示不知情的神色)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当教师背出第一句时,许多学生和着老师背诵的节奏,和教师一起背起诗歌,教师在屏幕上亮出诗歌字幕。)江 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歌也是写一个渔人或者说是渔翁的,只是这首诗歌中的渔人在钓鱼。我们这里是江南水乡,请你们为他预测一下,他能钓到鱼么? 生13:他肯定钓不到鱼。天在下雪,鸟躲到暖和的地方去了,人迹也没

    14、有了踪影,在这江面上只有这个渔翁在钓鱼,鱼肯定也潜到深水去了。 师:讲得很好,像“躲”、“暖和”和“潜”这些词用得非常恰当。那这位渔翁为何要在没有鱼钓的季节里,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大雪天里的江面上钓鱼呢?(学生看着教师) 师:那同学们知道张志和的渔歌子吗?(教师打出字幕,学生说。) 渔 歌 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同学们读到过柳宗元的渔翁诗吗?(教师打出字幕,学生念诗歌。) 渔 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诶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师:这些渔翁或者渔人是不是不吃饭或者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呢?不知他

    15、们有没有妻子儿女的,他用什么去养活他们!你们说他们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学生又是沉默)同学们一定知道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中用了典故的诗句吗?(学生们问是哪一句)就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作烂柯人”,还记得“到乡翻作烂柯人”的典故吗?(学生还是一片茫然)故事说有樵夫上山去砍柴,遇到两个童子在下棋,他就看他们下棋,一直观到太阳下山,两个童子立起身,对他说,我们要回去了,你还站着干吗,问他是回家还是跟他们一起走,樵夫最后选择了回家。但樵夫到家后才知道他这一站,竟然过去了100年。记起来了吗?(学生说记起来了)你们说,渔翁和樵夫有没有相通之处呢?他们都想追求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学生思考

    16、) 生14:他们想过一种轻松悠闲又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 师:这样的生活在人间有吗? 生14:没有。 生15:我认为有的,但必须有很多很多钱。 师:但渔人和樵夫有好多好多钱吗? 生15:没有。 师:所以你认为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渔翁或樵夫想过一种轻松悠闲又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人间有吗? 生15:没有。 师:你一定肯定了吗?如果肯定了,那你说那样的生活,在古人心里,哪里才会存在? 生15:在他们心里。 师:这当然大家都明白的。(教师用手指指天上)能不能再具体些?生16:那样的美好生活在天堂。 师:天堂,可惜“天堂”是从西方不久前才进口的,而我们在讨论的是地道的国产货。(学生全体大笑)所以请你换一个词儿。

    17、我们平时经常能听到的,说一个人愉快,就说他快活如 生(全体):神仙。 师:对!这些古代文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当神仙。你们认为渔人是否想做神仙呢? 生(全体):当然也想做神仙。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神仙呢? 生17:要有很好的品德。 师:渔人具备吗,你们认为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呢?首先,我们刚才已经讨论过了,渔人是个读过书的人,而且还读过不少书。(学生思考,但没有人举手)请同学们把课文第四段读一遍,然后谈谈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读课文第四段完毕。) 生18:渔人是个贪婪的人。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18;他离开桃源洞时,不是有村人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但他一离开就处处做标记,最后还

    18、报告了太守,太守还派人和他一起去寻找。 师:你认为渔人这样做是想得到太守的赏金。可是课文中没有交代说渔人得到了太守的赏金啊。 生18:那是因为渔人后来再也没有找到进入桃花源洞的路了。 师:原来是这么回事,说得好。请你再说说渔人还是怎样的人。(生18摇头,教师让他坐下)谁还看出来渔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9:渔人还是个不讲信誉的人。他们好好地招待他,他出去时还对他说了“不足为外人道也”,但他没有做到,反而去报告了太守。 师:你是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既然桃源人如此高规格的招待了渔人,渔人当然要为人家做好保密工作。可是渔人没有作过承诺啊。 生19:如果渔人没有作过承诺,那也许桃花源里的就不

    19、让他出来了。里面的人只是想平平安安地生活,不想让别人去打扰,所以村人就这样好好地招待了渔人。既然人家不想让更多的人晓得他们的情况,他就不该去报告太守。所以他不讲信誉。 师:分析得很到位,观点中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渔人是个:1.是个读过不少书的人;2.是个贪婪的人;3.是个不讲信誉的人。对课文,同学们还有问题要提吗? 学生(全体):没有了。 师:这可不好,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没有问题就是有问题,有问题才是没有问题。既然同学们没有问题了,我们就把课文最后一段来朗读一次。(学生朗读完毕)根据我们的分析理解,这一段是不是跟渔人没有发生关系呢? 生20:有关系。 师:理由呢? 生20:点明桃花源诗歌

    20、子虚乌有的地方,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告诉人们,你们不用再找了。 师:说得好!那么,这一段主要写谁? 生20:刘子骥。 师:刘子骥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20:高尚士也。 师:什么样的人能称为“高尚士也”? 生20: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师:还有从学业上说 生20:很有学识的人。 师:对。根据作者的叙述,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很有学问的人。连这样的也想进入到桃花源里面去生活。最后发生了什么事? 生21:“未果,寻病终。” 师:也就是说,刘子骥没有实现他的愿望就死了。我们再联系前面分析过的几首诗歌表述的渔翁,这类人在古代叫做什么?(学生沉默)叫什么士? 生(部分)(低声地):隐士。 师:说得响些。(部分学生

    21、高声说:隐士)对,叫隐士。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配做隐士?(学生沉默)你们认为陶渊明怎么样? 生(全体):也是隐士。 师:对!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陶渊明不但是个隐士,而且是个很受尊敬的隐士。也就是说,做隐士也得讲究隐士的操守。渔人是个隐士吗? 生(全体):不是。 师:不是吗? 生(全体)是的。 师:一会儿说“不是”,一会儿又说“是”,到底是不是? 生(全体):是隐士。 师:那么在你们看来,渔人是个什么样的隐士呢? 生22:是个不守操守的隐士。因为他不够诚信,做了一个告密者。 师:所以,第4点,渔人还是一个不讲隐士操守的人。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要向老师和同学提问题。 生23:既然渔人是个如此不讲信誉的人

    22、,村人为何还要盛情款待他呢? 师:这问题提得太好了!谁来解答一下? 生24:因为桃源里面的村人不知道他是个不讲诚信和没有隐士操守的人。 师:从高尚士的刘子骥来推断,你说渔人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因为他告诉太守有这么个地方,但后来找来找去又找不到了,从这世界上神秘蒸发了。太守还会相信他吗? 生24:当然不会相信他。 师:你说他会有什么结果? 生24:估计要坐拘留了,因为在太守看来,渔人欺骗了太守,正像我们现在乱打110也会被处罚一样,渔人当然要受到处罚。 (这是下课的铃声响起。) 师:我知道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问题想提出来,但下课的时候到了。如果你还有问题的话,好在我和同学们在同一所学校里,请你们把你们有疑惑和还没有搞懂的问题,写在纸上,可以直接交给我,也可以通过你们陈老师给我。我们有空时一起来讨论,或者有我给同学们解答。最后,老师我还有一个一直存在我脑海了的疑惑要同学们回去帮我考虑考虑,这个问题是桃花源记究竟是陶渊明虚构出来的还是他听来以后写成的?(通过荧屏亮出问题)下课。


    注意事项

    本文(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