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陕西省白河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隋唐时期题库无答案语文.docx

    • 资源ID:15833855       资源大小:43.17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陕西省白河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隋唐时期题库无答案语文.docx

    1、陕西省白河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隋唐时期题库无答案语文1辞海称:“唐以后特派负责某种政务者称使,如节度使、转运使等。”唐朝,中央由工部下的屯田郎中和司农寺主管屯田、营田,而州郡却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中央由工部、少府监和将作监主管手工业生产,州郡亦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于是才有营田使、盐铁使、群牧使等使职的设置。材料反映唐朝使职大量出现的具体原因是()A唐朝现行官制的弊端B职官制度运行的惯性C唐朝行政制度的僵化D唐朝政治形势的剧变2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削弱

    2、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3唐初,山东土族的政治特权虽已消失,但仍坚持在大族内部进行通婚。高宗为此颁布“禁婚令”,中宗时曾再次予以强调,而民间仍以“五姓婚姻为第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崇尚门第之风已然成俗B中央对地方行政力减弱C皇室摒弃宗法血缘观念D政府的禁婚令违背律典4色彩本身是人类在生物性进化过程中,为加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而发展出的符号系统。唐高宗在位时,专门下诏,要求臣下和百姓都不许穿黄用黄,色彩从此赋予了政治生活意义。唐高宗诏书使黄颜色()A成为民众追求的时髦色彩B成为古代彰显专制尊贵的色彩C成为中国画的主要构成色彩D成为古代皇家建筑专用的色彩5孝廉

    3、和秀才的察举,在魏晋时都采用了考试之法,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梁武帝向寒微人士开放了策试之途,还允许自学者申请考试。据此可知()A当时已建立了考试选官制度B这对科举制产生了影响C察举成儒家宣传的主要工具D寒门人士成为了入仕主流6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这表明()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D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7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

    4、节设置了 “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8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这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加强B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C伦理制约皇权D儒家主流地位受冲击9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

    5、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10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奏抄为主向以奏状为主的转变。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这一转变()A导致了三省合作体制名存实亡B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C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D助长了权臣专政乱政贪腐风险12贞观年间的乡贡须先经过当地尊长和州县官批准,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国家登记管理的家族)的人,不

    6、得参与乡贡。这一要求()A凸显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B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C说明唐代科举资格审查严格D在于控制科举的录取比例13唐高宗、武后之世,国人日益弃武就文,风气所趋,民族尚武精神已经是日渐消失。这主要是由于()A私学教育的广泛兴起B门阀世族势力的衰落C三省六部制度的完善D科举制度的日益推行14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等,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这

    7、说明唐代科举制()A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B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C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D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15汉宣帝曰:“庶民所以安其田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唐太宗曰:“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明太祖称:“府州县官,民之师帅。”由此可见()A汉唐明三代出现的地方良吏最多B古代统治阶级强化对县官的管控C皇帝视地方官为治国的重要帮手D封建时代各级地方权力僭越中央16唐代择官标准有四项,其一是身,即身材,须取其体貌丰伟者;其二是言,即言词,须取其言词辩正者;其三是书,即书法,须取其楷法遒美者;其四是判,即公文判词,须取其文理优长者。

    8、这反映出唐代择官()A以德行优者为先B重视官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C以才干突出者为先D把外在形象摆在首要地位17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谱学盛行反映了()A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B士族注重本家族的谱系C突破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D谱学是选官的重要依据18下图为唐律疏议所列出道德原理图,这表明()A法律体系走向完备B三教合一趋势明显C德主刑辅治国理念D儒学独尊受到冲击19唐初规定,凡国家遇到军国大事,就由中书省的各中书舍人分别拟出建议,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A一定程度限制了皇权B提高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决策的科

    9、学性D加强了宰相权力20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开元十七年时,天下明经、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而两监(指长安、洛阳的国子监)仅一二十人,而“流外入仕(即未被编入正式官职,但任满一定年限之后,经过考试合格,授予官职)诸色人等”,则有两千人之多,又是明经、进士的二十倍。唐朝政府的这些做法()A说明明经、进士是当时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B标志着等级秩序森严的贵族政治趋于瓦解C客观上有利于封建政府吏治的状况的改善D表明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有浓厚的儒家特色21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A开发江南地区B加强控制地方C强化君主权威D顺应民族融合22隋、唐时

    10、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如682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A导致唐朝由盛转衰B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C推动政治中心东移D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23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24唐代大理寺是中央最高

    11、审判机关,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关。凡“国之大狱”,即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或疑难案件,由以上三个机关各派官员进行会审,称为“三司推事”。对这一设计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司法制度的完善B实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C反映司法分权的趋势D有利于君主对司法干预25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警卫)、廷尉(管司法审判)、宗正(管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下列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秦代把行政工作分为九类,比唐代的六类更加产密B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

    12、的贵族政治残余C唐代的六部制相比秦代的九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D从九卿到六部,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加深26据统计,唐宰相总计人数为369人,其中十分之九皆为北人。北宋初期,将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北宋中叶以后,南人当宰相渐多。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移转B政治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C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D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27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反映出()A政事堂制度已被废除B君主专制加强的策略性C三省六部制日趋完善D当时朋党之争日趋

    13、激烈28唐御史中丞薛存诚查获僧人鉴虚犯法,当处死刑。权臣要官轮番在皇帝面前保护并解救鉴虚,皇帝宣旨将其释放,但薛存诚不执行旨意,依法予以处决。这事件说明当时()A中央机构运行不畅B君权受到监察制约C朝野普遍信仰佛教D宽仁为法慎行刑狱29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遭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30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唐代设御史台,作为独立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形成三省六部一台。这说明唐代()A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B进一步弱化专

    14、制C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D管理体制更完备31新唐书论及昭宗(公元888904年)说:“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昭宗愚庸暴虐导致唐政权的灭亡B唐朝气数已尽,昭宗也无力回天C昭宗顺天应民,主张无为而治D昭宗不幸在于有智勇而用人失策32唐僖宗时,(左拾遗)候昌业上疏:“上不亲政事,专务游戏,赏赐无度,田令孜专权无上,天文变异,社稷将危,上疏极谏”。上大怒,召昌业至内侍省,赐死。由此推断()A引导式劝谏有助于民主政治B尊天道施仁政的理念消亡C左拾遗职责是内侍皇帝起居D该官隶属

    15、于谏诤监察机构33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A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合理流动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34“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35资治通鉴唐记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说明()A唐朝矛盾错综复杂,

    16、难以决断B权力部门相互掣肘,效率较低C决策程序过于死板,制约皇权D政治制度弊端严重,决策艰难36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道:“在隋唐之际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所加强。”这一看法()A肯定了科举制下的选官用人制度B是对三省制下相权制约君权本质的评价C否定三省制下中央运行机制的设置D忽略三省制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实质37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

    17、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A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B继承了前代的遗风C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D未得到平民的认可38中国古代注重设立管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机构。隋唐时期设虞部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其政令执行的程序是()A中书省礼部虞部B门下省刑部虞部C枢密院户部虞部D尚书省工部虞部39唐代三省制确立后,先是三省长官各自在本署办公,武德年间于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合署办公,高宗时又将政事堂迁到中书省。这说明唐代()A皇权专制体制得到不断强化B注重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C三省职权间的矛盾长期存在D尚书省的职权日益得到扩大40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

    18、,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A中央集权遭到冲击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门阀政治影响深远D婚姻制度变革艰难41著名史学家何忠礼先生曾指出:“在唐朝选官制度中,除科举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据此可推知()A科举制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B士族门第的特权有增无减C科举制初立时考虑协调政治矛盾D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42唐初,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中书、门下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唐中宗继位后,宰相裴炎改任中书令,并将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中书省。这一变化表明唐朝()A君主专制的加强B行政效率的提高C决策中心的转移

    19、D中央集权的加强43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些政务文书显示,中书省官员署名之后,门下省官员写上“奉敕如右,牒到奉行”,注明时间并署名。这表明中书、门下两省()A有分工无牵制B行使宰相职权C共掌军政大权D地位髙低不同44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45下表是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四个基础性制度,请通过选择完善表格()中央集权的四个基础性制度郡县制度国有专营制度A盐铁官营制、九品中正制B尊儒制度、科举制度C郡国

    20、并行制、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度、行省制度46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时为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拒不署敕,结果把事情搞黄了。材料主要说明()A三省制有利于决策合理B门下省是三省的核心C唐太宗对于魏征信任有加D三省之间分权制衡47唐前期长期由1名宰相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1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议政公允B防范个人擅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权力制衡48唐代公私学校通常开设的课程有孝经论语礼记诗周礼仪礼易尚书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这些课程的开设()A具有复兴夏

    21、商周三代文化的倾向B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得到强化C适应了科举考试的需要D反映了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49唐朝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而未象西方那样通过改变法律和制度来处理国家事务的典型方式。其原因是()A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扩大统治基础C适应君主专制制度D维护宗法制度50唐初薛元超以门荫入仕,高宗时官至宰相。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进士入仕比门荫入仕地位更高B士族地位仍比较稳固C当时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D科举出身方有资格修国史51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正直的君主任

    22、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如鱼得水,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由此可知,唐太宗的政治理念是()A谏官十明君皇权加强B昏君十良言社会动荡C昏君十奸臣国破家亡D明君十良臣治世良方52北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定为四年,唐宋时期,州县官严格遵守一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科举制进一步完善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发展D社会稳定官员晋升较快53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概念解释A中外朝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

    23、势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常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B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齐民要术杰出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D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书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改革理想,对近代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4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本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A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B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55三国志卢毓传记载:卢毓于曹魏之时两为吏部尚书,前后历五、六年,“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这表明当时选官制度()A较好地反映了民意B仍以德才为主要标准C受世家大族影响较大


    注意事项

    本文(陕西省白河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隋唐时期题库无答案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