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某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范文.docx

    • 资源ID:15818772       资源大小:22.1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范文.docx

    1、某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某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某某县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及范围某某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四川交界处,地处东经10359181042750,北纬274911282438之间,东与四川某某、高县接壤,南靠彝良,西与大关、永善县毗邻,北与某某、水富县相连。东西最宽46公里,南北最长62.5公里,总面积2092平方公里,是云南入川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二)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某某地理气候条件特殊。某某属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由于受关河、白水江深切,将全县分为三大块,东北片区、南部片区和西北片区,

    2、并形成了关河东岸和西岸两大山脉,造就出重峦叠嶂、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特征。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29米。县境南北狭长,东西略窄,最大纵距62.5公里,最大横距46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四季较为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日照较短,有多雾多湿多雨的特点,据气象部门统计,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温41.8,极端最低温-2.5,大于10的年积温5370,多年平均日照为965.7小时(841-1170小时之间),日照率22%,相对湿度81%,无霜期为328天。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226.2毫米,最高值1

    3、800毫米,最低值1000毫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83亿立方米,折合多年平均径流量884毫米,径流系数0.72,径流的地理分布与降水分布相同,高值达1200毫米,低值为700毫米。最适宜发展林业。(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某某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10个乡镇,78个村委会,16个社区,2624个村民小组。某某年末有农业人口92528户355361人,劳动力177817人。有耕地39.28万亩,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26.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95%。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1792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71098万元,第二产业156064万元,第三产业90767万元,三产比重依次为22.

    4、4:49.08:28.55;县财政年总收入13809万元,支出为143999万元;粮食总产量12.63万吨;农民人均有粮33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971元。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25210户113400人,占农业人口的31.91%。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分散居住在边远偏僻的山村,交通不便只好人背马驮;电力紧缺或供电质量太差,黑灯瞎火只好用火把、手电筒照明;通信落后,信息闭塞,土地贫瘠,物产单一,广种薄收;饮水缺乏,取水距离远;就医入学远非常困难。基础设施状况二、贫困现状、原因及问题由于某某县处于多种自然灾害交汇的山区,风、冷、干旱、洪涝、冰雹、泥石流等灾害较为严重,因灾返贫、因

    5、病返贫的现象较为突出。大部分特困人口集中在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的边远深山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山高坡陡,山大沟深,土地瘠薄。由于这些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上学、就医等设施改善投资大、成本高、开发难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致使这些地区交通不通、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谋生发展能力低,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贫困群体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二是贫困村不少农民素质低,没有发展思路。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陌生,他们一贯认为农耕为本,听天由命,消极悲观,贫穷是因为祖坟没有埋好,居住的环境屋基不好、命运不好,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

    6、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思想观念保守,无能力走出深山沟,接受新事物。三是现有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薄弱无法保障的地方,缺乏起码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遇到自然灾害和疾病,贫困程度急剧加大,返贫率高。四是疾病、伤残、弱智胆怯、子女上学成为贫困的重要原因。农民虽然大部分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远离公路、远离医院,无条件及时就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贫困村比较常见。一些村级卫生室条件差,医生职业道德差,技术水平落后,政府补助部份几乎是补给了医生。在箭坝村调研时村民们说:政府实施“新农合”,对参合人员的看病就医

    7、实行当场减免,这一政策很好,我们非常感谢。可我们有一事不解,我们在本村卫生室看病抓药,好象减与不减没有多大区别,比如说输一次液,大体上都是一样的药,带医疗证本本去减了要50多元,如果忘了带本本去未减也才50多元。贫困地区由于远离集镇、远离学校,在寄宿制不完善的地方存在适龄儿童上学难。在箭坝村调研时有村民们说:从石古坪到箭坝村中心院小学,成人走一个单程需要1.5个小时,10岁以下的孩子要2小时以上。石古坪原有一个教学点,当地的孩子可以在此读13年级,4年级才到箭坝中心校,可后来因集中办学,教学点被撤,孩子们从14年级就要到箭坝中心校走读,每天要往返4个小时,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更艰难,学

    8、习成绩非常差。可这还好,听说以后的孩子必须先上幼儿园读过学前班后才能上小学,但这里读学前班,同祥要到箭坝街上去读,45岁的孩子每天能走几个小时去吗?途中还要淌过几道河?!不可能每天都由家长背着去上学吧,再说孩子们的家长也因不识字,大多外出在小煤窑或小砖窑里打工,孩子由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甚至祖辈带着。在此请求上级领导在制定政策时顾及到边远山区,我们真的不愿意看到有新的失学儿童产生,下一代还有文盲,山里的人也渴望一代比一代强啊。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到大就生活在与世隔绝封闭式的环境里,导致综合素质低,见识少,无主见,胆小怕事,见陌生人就胆怯,利益受到侵害不敢声张。有了困难不敢

    9、找政府领导。同时思想单纯,容易满足,也容易上当受骗,几乎所有被拐卖妇女儿童都是来自山区的贫困家庭。五是得不到救助扶持。特困人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社会地位,人们对他们往往是嗤之以鼻,看不顺眼,得不到他人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以前实施的很多扶持项目都冠有“示范”或“样板”二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示范样板”是建在“几不通”的贫困山区的。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如农网改造:公路沿线、矮山河谷、集镇附近的农户多年前就实施了第一次农网改造,最近又实施第二次农网升级改造,可还有极少部分交通闭塞的深山区至今还不通电,也许再过十年还是那个样。六是享受不到公共设施等社会资源。公路

    10、沿线、矮山河谷、集镇附近的农户可以轻松或无偿享受水、电、路等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可边远地区的农户要解决水、电、路的问题,既使政府补助一部份,也还需要受益农民自筹资金、投工献料,还要向已享受水、电、路等公共设施的农户支付一定的搭线费,土地占用费、青苗损失费等等,才能让你在他们的地盘上接线。老百姓常报怨说“肥肉上添膘、鸡脚杆上剃油”。七是社会发展不平、扶持力度向特困地区倾斜做得不够,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通过对全县最好的一个村和比较差的一个村的调查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牛寨村获得支农惠农资金某某万元以上,可箭坝村不足200万元,除了政策性扶持差距外,箭坝村民由于没有购买力,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家电补

    11、贴等等惠农补贴就享受不到。从享受低保的村民比较:牛寨村享受低保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远远超过箭坝村中高收入家庭。从居住条件看:牛寨村居住钢混结构楼房的有110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9.46%,居住砖木结构平顶房的有30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6.29%,居住串架瓦房的有45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4.25%,基本消除了茅草房、杈杈房等简易住房。可箭坝村居住钢混结构楼房的目前不到100户,还有791户还住在不防震的土墙房里,还有19户居住茅草房、杈杈房等简易住房,调查中发现还有1户住岩洞。八、认识不到位。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条件差,扶贫难度大,扶贫成本高,工作量大而且辛苦,短期内扶贫效益不明显,

    12、出不了政绩和亮点,不愿意去“啃硬骨头”。导致还有相当比例的贫困农户享受不了党和政府扶贫的优惠政策,得不到扶持。九、没有增收产业。政府还未出台相应农业发展规划,没有确定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骨干产业,导致扶贫项目规划的产业虽然覆盖面宽,但品种繁多,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又加上产地远离集镇,交通不便,很难进入市场,成不了商品。农民的综合素质低,只看眼前利益,发展产业认为是政府的事,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集约化经营格局就不能形成,抗御风险能力弱,政府一旦取消投资,扶持的产业也就随之消失。“年年扶持产业年年不见产业”,农民看不见增收的前景。三、政策建

    13、议增加退耕还林指标由于以前实施的退耕还林大多在江边和主干公路沿线,实际上这些地方农技、土壤、自然、气候、光热等各种生产条件都很好,粮食产量高。但土地贫瘠,气候条件恶劣,广种薄收,生产和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高寒边远贫困地区未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1、增加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指标,对亩产量低于120公斤以下的土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改变广种薄收的局面,实施生态扶贫,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逐步消除因灾返贫率。退耕还林要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重点要放在边远、高寒深山区。江边河谷地区,因交通、光热、土壤肥力等基础条件好,粮食产量高,应“以粮为主”。按照“高山绿色银行、二半山满山牛羊、矮山河谷玉米

    14、粮仓”进行规划。2、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后,原农户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3、村组公路两旁实施退耕还林。公路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公路不通农民养的肥猪运不出山,不能成为商品,由于公路不通很多木材腐烂在山里,由于公路不通农用物资运不去,农产品运不出,增产不增收。山上的农民迫切需要修公路,修公路就要占用山下农户的土地,土地使用协商难度大,一些乡村领导就调整低保指标补偿给山下农户,造成新的发展不平。为了解决失地农民补偿,公路建成后两旁种树,实行退耕还林补助。4、对目前林业部门已规划为封山育林区域的荒草地、林地和“天保工程”,应按照退耕还林补助标准给予补贴,同时进行低产林改造。对由于生存条件差,大

    15、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已外出务工,造成大量耕地被抛荒,被抛荒后又无条件流转的土地应按照退耕还林要求实行造林和补贴;对已进行封山育林的应制定相关的补助标准给予农户育林补贴。整合资源,加大异地扶贫开发力度生活在边远高寒特困地区的贫困群众大多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部分农户每年口粮不够吃,自我积累能力差,居住在边远、高寒的深山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极其落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扶持成本高。当地村民最大的愿望是通路、通电、教育和医疗。他们说:路通了、电通了,就好早日改造他们的破烂房,有好的学校,下一代才有希望。在农业生产上还是靠天吃饭,只要不受灾,能够解决温饱就行。“要致富、先修路

    16、”,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村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山区山高坡陡岩层大每修1公里的村组道路要在10多万元以上,要解决水、电的投入也巨大。一个村民小组有的只有几户或十几户人家,而且农户居住分散,远离干线公路和高压线路,单是解决通路的问题就需投资几十万元,再加上通电、通水、住房改造、培植增收产业,这样一下来一个村民小组就要投资100200万元,户均投资10余万元,还不一定能稳定解决温饱!就只有实施异地扶贫安置,但某某境内很难找到合适的安置地用于集中安置。因为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所有的土地资源已承包到户,连宅基地都要靠政府征收,根本没有闲置地可以开垦用于安置。只有上级政府和扶贫办

    17、制定政策:难、取妻难的困境。2、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农民自主选择安置地自行搬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某某县内外以及云南省内外都有因从政或经商后全家人已搬迁到城市,成了城市人口后的原居住地承包的土地和所建的房屋被闲置,可以用于安置失去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政府应进行统计登记并将信息提供给需要搬迁的农户,由需搬迁户与原户主自行协商议定好后,在搬迁户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时,根据搬迁户的贫困程度,政府在一定范围内给予以奖代补补贴,这样不分县内外或省内外都可以实施插花分散安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下达项目计划指标做项目规划时,要区别对待,山区不能与坝区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一个样,搞一刀切。山区重点仍

    18、然是基础设施建设,下达计划指标时不能硬性规定基础设施占多少、产业占多少,要征求农民意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到项目切实可行。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够科学管护,正常运行,发挥长期效益。加大培训宣传力度贫困村民贫困的原因,还由于他们文化落后、观念陈旧、耕作方式原始,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对这些贫困群体主要以科技扶贫和文化扶贫,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除继续改善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要增加培训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自身要有脱贫致富的思路,依靠自力更生,依靠技能和科技走出困境。加大社会事业建设教育:在寄宿制不完善的村如何解决上学距离远、无幼儿园、不通路、无校车等问题;卫生:如

    19、何解决离乡村卫生院远,又无赤脚医生、无救护车、无担架,留守老人、小孩生病后无法就地就近及时医治等问题。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由于扶贫的主要对象在深山区,所以扶贫工作的主战场要转移到边远高寒落后的山上。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打破以往的政绩观,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要建立和兑现奖惩激励机制,不要因某县或某乡项目没有实施好而剥减下年计划,这样实际上受制裁的是贫困百姓,对相关责任人没有任何影响,反而导致没有项目一身轻松的不良现象存在。应像抓计划生育工作一样建立台账,经常跟踪问效。要制定考核扶贫政绩的具体指标,杜绝为了突出政绩,将扶贫项目在基础条件最好的地方建路边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20、杜绝在边远高寒特困地区“绣一朵花”却没有人去看的陈旧观念;杜绝在没有增收产业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等考核指标靠主观分析认定。要统一明确扶贫单位的性质,统一明确扶贫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扶贫工作队伍。确保扶贫工作人员保持吃苦耐劳、扎实工作、长期作战的精神。争取援建帮扶比较其他地州市县,某某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最少;农村贫困人口最多,农民人均纯收入最少;山区最多,坝区最少;不通公路的山村最多,等级公路最少;雨量最多,日照最少;农业播种面积最多,单位面积产量最少;农产品品种最多,商品量最少;地区间差异最大,获得的支持最少;文盲半文盲最多,高素质农民最少,扶贫任务艰巨。为此,恳求国务院或直属机构挂钩帮扶。


    注意事项

    本文(某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范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