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师用.docx

    • 资源ID:15810107       资源大小:442.15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师用.docx

    1、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师用(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

    2、,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的全部内容。第3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最新考纲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考纲解读1掌握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2理解能源基地的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措施。3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思维导图考点一能源的分类、开发与能源基地建设1能源结构与分类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2007年)(1)结构:我国能源以A煤炭、石油为主

    3、;世界能源以B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2)分类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a类型: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b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2山西省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3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

    4、向外输出焦炭。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评价角度内容资源条件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评价开采条件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市场条件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交通运输条件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知识拓展新能源的开发,除了要考虑与矿物能源相似的条件,还要考虑以下两方面:(1)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大,需要有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2)科技

    5、水平.科技水平往往决定着新能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2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影响储存量的因素。主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如下:种类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我国分布密集区水能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小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太阳能海拔高低、空气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洁净程度青藏高原、西北内陆风能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影响程度我国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地热能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西藏地区潮汐能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

    6、潮高大小东南沿海沼气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发酵时间长短南方地区3新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有利影响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2)不利影响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全。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文综丙卷,372014四川文综,56以区域图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对区域内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开发措施进行设问。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多见,难度中等.考向一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1(2016全国文综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

    7、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8、。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解析第(1)题,直接调取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资源储量、特点(可否再生)、开发后的影响(是否带来污染、是否移民占地)等方面选取具有针对性的要点,对比分析即可.第(2)题,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主要是资源、土地、地形等方面。但是,对于风电场来说,风力资源是主

    9、导因素,图中的经纬度信息提示学生应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的角度说明风力资源的丰富度,其次,设问中的“大型”两字,以及图例中的沙漠和戈壁,提示学生应从地形和用地成本的角度分析其有利的方面。第(3)题,工业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应说明气候、地貌的恶劣性对于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社会经济区位则需要从交通、市场需求和市场距离等角度展开分析.第(4)题,建调节电站,说明该地风能发电不稳定,从建设调节电站的积极意义方面分析。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答案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浅海大陆架,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

    10、费市场;运输便利。(任答三点)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解析图中显示,北海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从开采条件的角度看,浅海大陆架,开采难度小;周围大部分是能源需求量大的发达国家,市场广阔。但北海位于西风带内,风浪大,增大了海上油气开采的难度.考向二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现状3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回答问题.(1)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2)“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举例说明这一判断。(3)概述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2009年华东、华南的石油

    11、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答案(1)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2)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3)关系: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差异:华东、华南石油进口远大于其他地区。原因:华东、华南石油生产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

    12、补缺口。解析第(1)题,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石油生产,主要是在图示时间内,石油生产的变化及地区间的差异。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第(2)题,油田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来弥补储量不足所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第

    13、(3)题,通过各地石油生产量相加得到的数据和各地石油进口量相加得到的数据,对比可知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小,两区经济发达,石油消费量大,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有关。考向三我国新能源的开发(2014四川文综)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45题。4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5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地

    14、 B地 C地 D地答案4.A5.B解析第4题,该图所示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南海区域,多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而V级风也正分布于图中东北和西南方向,且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因此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东北风。第5题,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低,可供利用的有效风能资源少。地虽等级高,但距广东太远,建设成本太高。地等级高,分布广,距发达地区近,最适宜建大型风力发电站。考点二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1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2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问题的成因措施: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建立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15、(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4)治理“三废”,建设生态环境“三废”的产生: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治理措施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5北京文综,36(4)以某矿区或能源基地发展现状为背景材料,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特点、问题、影响、对策进行设问。以综合题为主,难度中等.考向一能源的综合利用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

    16、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年份200520082012GDP(亿元)1 4002 2204 000三次产业占GDP比重386114821448115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827972材料二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

    17、题的差异是_。(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_。(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_.(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答案(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4

    18、)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解析第(1)题,分析表可知,大庆的第二产业比重一直高于80,但一直在下降,且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上升;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一直在70以上,占主导地位,但也在不断下降.第(2)题,根据材料一中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表中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材料二中玉门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石油开采造成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锐减等信息组织答案,特别注意题中强调的资源、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第(3)题,主要根据大庆和玉

    19、门的位置,结合两城市地理环境特征解答.第(4)题,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给予了这些地区一些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第(5)题,因地制宜是地理学科的一种重要思想,就是根据当地区位条件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考向二能源利用中的环境保护策略2(2015北京文综)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问题。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答案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较丰富,开发生物能.解析张家口能源生产的方向应该从可

    20、持续和新能源两个角度展开,其地理条件主要是考虑了张家口的自然环境。3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下图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_(限填图中的一个铁路编号)。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O2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答案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回收利用废弃物,提

    21、高煤炭综合利用率。解析图中晋煤外运的铁路干线是大秦铁路。要减少SO2的排放,在工业发展中,要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技术、SO2的回收利用资源化等方面思考.图型概述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反映了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类似,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高考试卷中极为常见的图示之一.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回答下题。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2000年2004年2008年煤炭83

    22、.43%86。51%89.99%石油16。23%13。23%9.84天然气0.34%0.26%0.17%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A B C D1常见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的类型能源统计图可分为静态统计图和动态统计图,静态统计图主要用于呈现某时期能源构成或对比,如对比某时期不同能源类型或不同区域的差异。动态统计图主要呈现不同时期能源构成情况,一定有时间变化要素。如:2“三步”读图能源消费结构图的判读关键是“三找三析”和“三步”三找:一找坐标,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二找范围,分析各能源构成的比例大小;三找变化,分析总

    23、量的变化趋势和各能源构成在不同年份或不同区域的变化.读图一般步骤如下:预备:粗看图形和组成要素。图1为扇形图,只呈现了百分比关系;图2为柱状图,可呈现不同主体(国家)不同能源类型的比重;图3为多要素组合图,既呈现了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变化(柱状图),也呈现了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曲线图).第一步:找图例、坐标和点线柱。坐标统计图一般要先看坐标,如图3中纵坐标分别为能源消费量和单位GDP能耗,横坐标为时间。看图3图例,明确图中主要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水电,柱状图示意能源消费总量变化,曲线示意单位GDP能耗的变化。观察图3柱状图和曲线的变化特征以及柱状图的构成,主要从柱状图和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4、上去观察,柱状图的构成要结合图例,比较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大小。第二步:析构成和变化,借原理析前因后果。图1没有过多构成要素,较简单,重点抓住几种能源消费比重的大小差异;图2纵轴为百分比,要抓住各国间不同能源消费比重的差异;图3纵轴有两个,代表不同的构成要素,横轴为时间,可表示变化,因此要抓住两个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结合不同能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对题干进行分析。第三步:比较选项确定答案,或按解题思路用术语规范答题。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据此完成12题。1上图为2012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其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A甲 B乙 C丙

    25、 D丁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A减少灰霾天气 B减少紫外线辐射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D消除酸雨危害答案1。C2。A解析第1题,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消费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化石能源比重最小,水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碳排放量比重小,所以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丙国.第2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尾气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会减弱但不能消除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2017汕头期中)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3能源消费占GDP的增长特点是()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

    26、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4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答案3。D4。C解析第3题,单位GDP能源消费2010年最低;2007年之后能源消费量仍在上升,只是上升速度趋缓;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自2007年后差异明显。第4题,能源是产业的动力,GDP增长标志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能源消耗相应会增多,A项的说法显然不合理;B项中区域能源缺乏可以通过调配来弥补;D项中我国常规能源需求

    27、量很大,与迅速发展的经济需求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3年的1 204.2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2012年的2 735。2百万吨油当量;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如图中外圆为2012年、内圆表示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56题。5关于能源消费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炭消费量变化较小B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C水电消费比重下降D核电和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最慢6下列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减少灰霾天气减少紫外线辐射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能源供应紧缺程度A BC D答案5。B6.C解析这种圆环状能源结构图实质就是扇形结构统计图.第5题,由图中外圆(2012年)、内

    28、圆(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可知,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而图中显示的是能源消费比重,结合消费总量可知煤炭消费量大大增加;水电消费比重是增加的;再生能源发展很快.第6题,由图可知,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变大,而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原油、天然气为主,排放的污染物会加大灰霾天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能源消费以非可再生资源为主,大量开发会加剧供应紧缺程度。课时作业基础落实练(2017吉林调研)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12题。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答案1。B2。D解析第1题,该地区能源丰富,资源开发初期适合发展动力导向型的高耗能工业。第2题,该模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减轻了大气污染,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2017青岛月考)读图完成34题.3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煤炭资源丰富铁矿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多A BC D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师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