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

    • 资源ID:15807977       资源大小:23.2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

    1、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对外贸易等基本知识。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经济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促进历史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农民从奴隶状态中摆脱出来,封建社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驰,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物的因素中,生产工具是

    2、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铁农具和牛耕的作用,以及以后各朝代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水利的兴修,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生产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都对生产力的提高起了推动作用。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各地区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为了便于复习,我们把本专题分为: 小专题(一)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整(一)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1. 春秋:2. 战国:3.

    3、秦朝4. 西汉:5. 南北朝:6. 唐朝:7. 宋朝:9. 明朝:10. 清朝:(二)历代能够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因素1. 战国: 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农田水利的兴修。2. 秦朝: 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灵渠的兴修以及中原铁器向珠江流域的传播,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3. 西汉: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兴修水利。 X骞通西域和对外交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 东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杜诗发明水排与王景治理黄河。5. 三国: 三国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

    4、,都积极恢复发展经济。 北方农民的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6. 南朝: 北方农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南方较北方社会秩序稳定。 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生产。7. 北魏: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8. 隋朝: 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 统治者调整政策。 两都兴修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9. 唐朝: 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改革生产工具,兴修水利。 发展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促进边疆开发。 对外交往,促进经济繁荣。10. 北宋: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注重推广生产经验。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1. 南宋:

    5、 南宋人民的斗争,打击了南宋王朝,阻止了金军的南下。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南方较北方较为稳定。 12. 元朝: 统一局面形成。 民族融合的促进。 科学技术的发展。 修治黄河等水利工程。 13. 明朝: 元末农民战争的推动。 明初统治者吸取元末农民起义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14. 清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清初统治者逐步调整统治政策,更名田、摊丁入亩。 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辖。 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三)对历代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1. 调整的目的2. 调整的特点 3. 调整的结果(四)古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般原因小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一)农业的发展1

    6、. 生产工具的进步2. 水利工程的兴修3. 农作物的种植和推广4. 生产经验的积累 北朝: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之一。这部书直到今天还受到人们的重视。 明朝: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论述了有关农学理论,叙述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并介绍了当时欧洲的水利方法。宋应星在(开工开物)中,除介绍农业生产经验外,着重记述了纺织、制瓷、炼铁、火药等手工业生产技术,此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5. 大量荒田的开垦(二)手工业的发展1. 矿冶业2. 纺织业3. 陶瓷业4.

    7、 造船业 5. 造纸业(三)商业的发展1. 国内贸易 2. 对外贸易汉代:唐朝:南宋: 明朝: 清朝: 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特点的认识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呈现出四大特点:第一,先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自X骞通西域后,我国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西亚、欧洲往来。这条陆路商业通道在唐朝最为发达。唐朝时海路贸易也有所发展,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并逐渐以海路为主。明朝X和下西洋沟通了与西业、东非的贸易往来,使海路贸易更为兴盛。为什么从两宋时,陆路贸易地位下降,而海路贸易地位却上升了呢?其一,是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如西夏。其二,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其三,宋代航

    8、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如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其四,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外贸中丝织品占很大比例,而两宋时期陶瓷制品比重很大,其易碎不适合于陆上长途运输。 第二,官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第三,对外贸易伴随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某某,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外贸和文化交流互相促进。第四,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

    9、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3. 古代货币的演变 4. 城市经济的繁荣(四)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时代特征(1)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 第一,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第二,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第三,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第四,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2)城市发展的特色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五)资本主义萌芽小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 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二)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0、1. 中国古代赋役的主要内容2. 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 编户制度:西汉时期,政府把民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有四项:田租、算赋或口赋、徭役、兵役。 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时开始实行,受田农民纳租调,服徭役、兵役。 租庸调制:隋、唐初实行。租是田租,调是户税;庸是指纳绢纳布代役。 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主要是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募役法和方

    11、田均税法:北宋神宗于1069年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中有“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 一条鞭法:明朝后期开始实行,把田赋、徭役、杂税合一,按田亩的多少征收,用银两交纳。 摊丁入亩,清朝雍正帝时实行,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对中国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所导致的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为标志。 农民由必须服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

    12、为标志。 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主要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驰;商品经济逐渐发展。(三)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1.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经济中心转移的原因有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2.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这一政策

    13、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3. 古代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数量的

    14、增长古代中国人口变化的因素有:第一,国家对人身控制的程度。尤其是清朝以前,丁口是交纳赋税的根据。为逃避赋役,逃避人口现象严重,自实行地丁银后,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故人口突增。第二,与疆域的增缩和统治X围的变化有关。第三,与封建统治的深化有关。统治较稳固时,人口统计相对真实,隐蔽人口减少。第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观念有关。4. 古代人口迁移古代人口流向有两类:一是由人口稀少的北方草原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二是由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以南。(1)第一种流动的主体是少数民族。 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游牧生产的不稳定性和黄河流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特点是人口迁移往往伴随着武装入侵进

    15、行。 概况:战国到东汉时的匈奴,西晋后的匈奴、鲜卑、氐、羌,唐初的突厥,五代至宋的契丹,宋元时的女真、蒙古、明代蒙古瓦刺与满洲都先后南下中原。(2)第二种流动: 主要原因是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期是政治中心,成为争夺政权和异族入侵的主要目标,造成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稳定,终于导致北人南迁。 概况: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祸纷纷南迁。唐朝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使北方战乱不绝,致使北民南迁,一直持续到五代十国后期。北宋靖康之乱使黄河流域居民大量迁入东南地区。(3)人口迁移具有重大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改变了中原人口过于集中的情况

    16、,人口分布渐趋合理;北方人南下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一. 选择题1. 唐朝先后实行的赋税制度包括() 均田制 两税法 租庸调制 一条鞭法A. B. C. D. 2. 下列关于唐都长安的各项表述,正确的项目是() 长安是全国商业大都会 长安是亚洲政治中心 唐后期经济地位不及某某 住宅区商业区分开A. 都正确 B. 都不正确C. 正确,不正确 D. 正确,不正确3. 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 玉米传入中国 占城稻传入中国 胡萝卜等传入中原A. B. C. D. 4. 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17、”的是()A. 唐高祖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5. 宋代很重视对外贸易,在某某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 理藩院 B. 宣政院 C. 市舶司 D. 布政司6.(宋史)记载:“高宗南渡,虽失旧物之半,犹席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说明()A. 南宋偏安东南,加紧搜刮人民B. 高宗南迁,促进农业发展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北方D. 江南开发缓解了财政的困难7. 下列各项不能反映上层建筑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是()A. 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B. 政府下令禁止海外贸易C. 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D. 地主、商人剥削的钱不去扩大再生产8. 清朝

    18、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 市场狭小 B. 原料不足 C. 劳力缺乏 D. 资金短缺9. 明清时期我国提高农业产量的方式不包括()A. 一年多熟的耕作方式B. 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品种C. 扩大土地开垦面积D. 革新生产工具以提高劳动生产率10. 明朝后期改用银两收税,对社会最深刻的影响是()A. 削弱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B. 使某某成为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货币C. 促进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D. 增加政府收入,减轻人民的负担11. 清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的直接动机是()A. 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 改变土地

    19、所有制形式C. 缓和矛盾恢复经济D. 防止土地抛荒12.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是( )A.齐民要术 B.营造法式 C.考工记 D.汜胜之书13.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 B. C. D.14. 清朝的“地丁银”就是( )A.取消人头税,只对土地税征收某某 B.对田赋和丁税分别征收某某C.地丁合一,按土地统一征收某某 D.按人丁和土地的统一征收某某15.促成清代前期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玉米等高产农作物推广 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C.国家赋税改征银两 D. 政府对商贸实行税收优

    20、惠16.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力量远不足分解封建生产方式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A. B. C. D.17. “海船多漳、泉商贾贸易,于某某则载丝线、漳纱、剪绒某某则载瓷器、纸X某某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菇,建宁则载茶;回时载米、麦、菽售于某某诸某某。”(乾隆刊本台侮使槎录卷2)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 )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闭关政策的松弛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商贸城市的兴起A. B. C. D.18. 下列农作物,在我国得以普遍种植的先后顺序是( )蚕桑茶叶棉花甘薯A. B. C. D.二. 阅读下

    21、列材料:材料一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某某有顾渚之紫笋,某某有义兴之紫笋,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州有蕲门之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 唐国史补材料二 某某祁门“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愈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 全唐文材料三 在民间有较大规模的制茶业者,据太平广记中记载:天宝年间,寿州有一个名X清真制茶业者,“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四 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

    22、车相继,所在山积,色类甚多。封氏见闻录材料五 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初税茶。凡州、县产茶及茶山外要路,皆估其直,什税一,从盐铁使X滂之请也。自是岁收茶税钱四十万缗。 资治通鉴回答:唐朝茶叶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当时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 C 2. D 3. D 4. A 5. C 6. C 7. D 8. D9. D 10. C 11. C 12. C 13. B 14. C15. D 16. C 17. B 18. A二.主要在山多田少的山地种植;茶园规模大、产量高、著名品种多;茶叶加工制作专门化和规模化,市场需求广泛、贸易活跃,茶叶商品化程度较高;政府开始对茶叶生产与销售征税,并成为当时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利于农业生产进一步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带动了相关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也增加了封建国家的收入。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