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docx

    • 资源ID:15803377       资源大小:75.13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docx

    1、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21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学设计突出朗读指导,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尤其是借助资料理解这一方法的充分运用。因此,本教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理解。课前准备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及古诗等。学生准备:熟读古诗;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2.积累古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揭示课题1.导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你最喜欢哪首?和大家分享一下吧!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相机板书:古诗三首)3.导学: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唐诗中的两篇精粹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教师相机板书: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和学习古诗的兴趣,为新诗

    3、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解诗题,知诗人。1.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王昌龄与卢纶的资料。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4.交流有关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两首诗的背景资料。(二)学生练读古诗。1.读诗要强调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和范读。相机强调:(1)“芙”“蓉”都是形声字,都读二声。(2)“洛”是三拼音。(3)“单”是多音字。在“单于”这个词语里读chn;表示姓的时候读shn;其他情况一般读dn。3.借助注释,初步谈谈对两首诗的印象。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加之注释及课前的相关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画面,拉近与文本之间

    4、的距离,初步感悟诗歌的空灵之美。三、精读古诗,重点品悟导学: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一)品读第一首芙蓉楼送辛渐。1.导入:“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来品读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2.学习前两句,体会“寒”,感悟“孤”。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想画面,层层递进地理解诗句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1)学生汇报诗意,其他学生补充。(2)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的“寒”和楚山的“孤”。导思:

    5、当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导读:“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着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齐读)(3)引导学生体会离别的“寒”,内心的“孤”。导思: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相机板书:寒孤)学生谈体会。导学: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

    6、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导思:你认为这个“寒”字,我们还能怎么理解?指导学生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嚼透一个字。 导读: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感到寒心,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诗,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3.学习后两句,体会“内心”,感悟“品质”。(1)学生汇报诗意,其他学生补充。(2)导思: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决绝地转身,再也没有回头,难道他不想回家吗?(相机板书:冰心玉壶)引导学生理解含义。(相机板书:冰清玉洁)(3)情境创设,引导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4.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并背诵古诗。(二)品读

    7、第二首塞下曲。1.导入:卢纶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塞下曲。2.学生朗读古诗并汇报诗意,其他学生补充。3.品词析句,感悟情感。(1)解读“夜”。(相机板书:夜)夜:夜晚、黑夜、深夜。导思: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导学: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导读: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单于溃败逃走。让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诗。(2)解读“满”。导思:“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相机板书:满)导读:一个“满”字让我们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

    8、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机板书:英勇无畏)让我们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小结: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是否追上了敌人,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了。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感受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从景入手,抓重点词句感悟画面内容,并由景入情。比如塞下曲前两句重点品读“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芙、蓉、洛、壶、雁

    9、”,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2.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壶”“雁”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和笔顺。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芙、蓉、洛”,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2.布置作业。(1)将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注意读出语气。(2)搜集边塞诗。设计意图:将学到的古诗与家人分享并且搜集边塞诗,既激

    10、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厚重了学生的文学积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激趣导学1.听写生字,教师相机强调易错字的写法。2.学生接龙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3.导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和“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各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4.学生交流,教师补充。5.揭题:梅花历来是诗人吟诵的对象。王安石的梅花和雪梅你们还会背诵吗?这节课,我们学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相机板书:墨梅)6.导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梅花,感知梅花的韵味。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夯实基础,而引导学生吟梅悟梅既做好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复习方法

    11、,自学古诗1.导学: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3.学生汇报对诗人的了解。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4.解题:你们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个叫仲仁的人。一日,仲仁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

    12、画成的梅花。5.导学:运用之前学习过的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古诗并做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并小组交流,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品读古诗的能力。三、汇报交流,感悟诗情1.指生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教师相机正音。(“砚、乾坤”都是前鼻音。)(1)齐读,读准确。(2)指读,读准确。(3)再读,读出节奏来。(4)读出平仄变化来。2.感悟诗意。(1)学生汇报诗意,同学之间互相补充。(2)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教师出示墨梅图)导学:这淡淡的墨梅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相机板书:梅)借助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理解“洗砚池”。通过填

    13、空形式理解“淡墨痕”。(相机在“梅”的后面板书:花开淡墨痕)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引导学生用小练笔的形式加深对诗句的感悟。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的)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导读:你能读出梅花清雅宜人的味道来吗?(3)教师引导学生品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引导学生交流“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相机板书:清气满乾坤)引导学生融情想象:此时你站在小溪源头,有香气飘逸;现在你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好颜色,

    14、只留清气满乾坤”!导读: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汇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为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打下基础。四、品味诗境,拓展阅读1.导思: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淡气清吗?曾经有人这样称赞王冕:(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2.补充介绍王冕的资料。3.导学: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无数,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们知道原因了吗?4.小结: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相机在

    15、“清气满乾坤”前写“人”,在后面“托物言志”。5.导读:梅花与人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人物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你们能读出那一份气节来吗?6.激情引读: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问王冕:王冕啊王冕,若是再无人欣赏你的才华,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媚世俗的情操吗?王冕啊王冕,要是你到了风烛残年仍一无所有,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媚世俗的情操吗?王冕啊王冕,若是你现在还能听见我的声音,我想问你,700多年过去了,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媚世俗的情操吗?7.小结:同学们,诗人咏梅,咏的是梅之淡雅、梅之清香,咏的是梅之精神、梅之气节、梅之情操。他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啊!他咏的是梅,言的是志啊

    16、!要引导学生拓展多位诗人的吟梅之作,加深感悟的同时丰厚积淀。8.拓展阅读:于是,林逋要咏梅,咏的是梅之恬淡。(屏显: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要咏梅,咏的是梅之高洁。(屏显: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也要咏梅,咏的是梅之与世无争。(屏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真是:一树梅花千首诗,铸就中华民族魂。设计意图:反复引读,一次次追问,一次次升华,诗意语文的魅力尽在教学艺术之中。语文具有工具性,但又具有人文性,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步入人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中的力量。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观

    17、察课后写字表中的“砚、乾、坤”,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2.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乾”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砚、坤”,先观看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把古诗背给喜欢的人听。2.搜集“咏梅”的古诗,制作手抄报。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内化积淀。板书设计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寒孤夜满冰清玉洁英勇无畏墨梅托

    18、物咏志教学反思1.关注预习习惯培养。古诗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将课外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搜集和古诗有关的资料。为古诗学习和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2.抓住关键词语学习。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过抓住对关键词“寒”“孤”“夜”“满”“淡墨痕”“清气”等词语的理解,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和人物品质。3.注重在读中促进品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特别是激情引读的创设,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内化了学生积淀。21古 诗 三 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19、读准1个多音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过程与方法: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默写古诗。背诵积累送别诗。2.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精神品格。【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古典音乐,教

    20、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2.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光辉。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知诗人。(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三、释题。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

    21、情感来读课题。设计意图:了解诗题意思为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做铺垫。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1.初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1)指导学生读得正确。(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美。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出节奏来。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2.师配乐范读。3.学生配乐朗读。设计意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步入赏析古诗的角色。经由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并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

    22、感悟古诗内容。1.合作探究: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2.集体交流。学习体会“寒”,感悟“孤”。(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师:“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齐读)(2)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点拨: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学生谈体会。师:是啊,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浸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啊,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分孤独!该怎样读出那

    23、种寒意呢?(指导学生激情诵读前两句)总结: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还会因为什么感到寒心吗?这里还暗含着同学们所不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他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随机提问:你认为这个寒,我们还能怎么理解?(学生谈体会)(3)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引导谈话: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啊,朋友的离

    24、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齐读)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找含义深刻的字切入,品读感悟,从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对作者复杂内心的深入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度的引导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可谓水到渠成。3.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1)师: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如果是你,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但是诗人王昌龄却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2)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

    25、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3)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究竟是为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生平简介: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尉。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

    26、的志向!)通过了解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4)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亲密的兄弟问他: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

    27、玉壶。”当情深义重的友人问他: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冰清玉洁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设计意图:此环节是通过创设情境,再次拉近学生与当时环境、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作者内心,能与作者对话,同时也为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4.归纳主题。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寒一孤,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了流传千古的佳句。5.熟读成诵。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

    28、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六、总结学法,拓展延伸。1.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学法:(1)学古诗,知作者;(2)解题意,会质疑;(3)抓字眼,明诗意;(4)多吟诵,悟诗情。2.拓展欣赏其他送别诗。设计意图:回顾总结学法,为学生自学古诗奠定基础。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21古 诗 三 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过程与方法: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

    29、流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课时塞下曲【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把握人物精神品格。【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王昌龄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卢纶到边塞感受边塞将士的风采吧!(教师随机板书:塞下曲)2.回忆上节课总结的学习古诗的四步学法。(指名说)(1)学古诗,知作者;

    30、(2)解题意,会质疑;(3)抓字眼,明诗意;(4)多吟诵,悟诗情。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1.学古诗,知作者。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塞下曲的作者卢纶。卢纶(739799),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2.解题意,会质疑。(1)了解这首诗的体裁。塞下曲是指古代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卢纶的塞下曲一共六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注意读出节奏。然后指名读一读,作出评价。(主要把字音读准,注意押韵)(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后,出示本首古诗的生字,并读准多音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熟悉诗句中的词语。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1.抓字眼,明诗意。(小组汇报、同学互动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学习提示:小组合作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生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出示前两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出示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欲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