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高三模拟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一中高考模拟语文.docx

    • 资源ID:15789619       资源大小:52.5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高三模拟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一中高考模拟语文.docx

    1、高中语文高三模拟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一中高考模拟语文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一中200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12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桎梏(g) 戛然而止(ji) 角逐(ju) 提纲挈领(qi)B粗犷(gung) 煞费苦心(sh) 哺育(p) 断壁残垣(yun)C脸颊(ji) 瓜熟蒂落(t) 狩猎(shu) 虚与委蛇(y)D赡养(shn) 怙恶不悛(qun) 造诣(y) 叱咤风云(ch)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在经历一场文艺复兴,这是因为包括古代诗歌在内的传统文化在复兴,而中国现代社会又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

    2、变化。B现今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很多学生在进了大学之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旷课,只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想起要拾人牙慧,复印同学的课堂笔记。C风声过后,黑煤窑又会死灰复燃,煤老板继续越界开采,继续无偿占有国家资源,继续以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代价赚更多的钱。D北京报国寺文化市场民间收藏馆展出的一块重达66公斤的和田籽料是10多年前的藏品,如今籽料已经十分难得,像这么大块的籽料更是凤毛麟角。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10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食品安全法(草案),很多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从重处罚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并实行食品安全事故举证倒置。B我之所以如此好奇的原

    3、因,是因为传统工艺不仅仅是单纯的生产技术手段,其中还充溢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精神。C从笔者所列举的8款最为热销的各级别车型的销量走势分析来看,除了捷达、雅阁、凯越,其余车型走势都难逃销量连续下跌的厄运。D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讲述的是吴承恩如何倾尽心血、历尽磨难后,完成神话巨著西游记的经历。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传统节日传承了很多文化、历史和传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博大哲学思想。如 , , ; , , ;这些节日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其中蕴涵很深的中国文化传统。 人们登高远望 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

    4、命力 清明节正值万物复苏时期 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 重阳节适逢秋高气爽时节 人们可到户外踏青 A B C D二、(9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西方著名哲学家尼采曾将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的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识,获取尘世幸福,赢得生存竞争;另一种是文化的教育,其目的不是个体生存需要和尘世幸福,而是直面永恒的生命意义。尼采的这一观点虽未道尽教育的全部内涵,推崇的是精英化、贵族化的教育思想,但这种文化教育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对今天的现代大学教育不乏重要的警醒和启示意义。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的意义。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它以包容性、开放

    5、性、批判性、创新独立为基本特征,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社会责任,守护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精神资源。倡导和传播这种人文传统是现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宗旨,注重人文教育是大学永恒的使命。有学者指出,我们的大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专业主义和实用主义取向的限制,过于注重专业教育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整体设计“重术轻道”。有学者认为:“今日,大学之最流行的形象不是象牙塔,而是服务站了。在这种情形下,大学已非一独立研究学问之地,而成为即产即用的知识的工厂,大学与社会间的保持清静思维的距离也消失了。”的确,在单一的专业化教育占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往往是“单向度的人”。 优秀的人文精神来自中西

    6、方人类最宝贵的价值理念和理想,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内在的思想与精神支撑,而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资源无疑发源滋长于大学。大学作为人类的“智慧之花”,它的根底是人文教育(亦称博雅教育、文化教育),这种教育是大学与生俱来的。自大学诞生时起便被视为人类精神的城堡,而非仅仅职业培训基地。大学阶段是人的精神成人的时节,也是灵魂发育的季节。纽曼曾指出:人文教育追求的是心智上的卓越,受到完备的人文教育会使人“拥有受过教养的心智,精致的品位,正直、公平和冷静的头脑,以及生活行动中的高贵而又有理性的姿态等等”。怀特海也认为:大学的存在目的在于培养人富有想象力的学习与研究能力,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培训。人文教

    7、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并非截然对立,大学不可能遗世独立,不可能脱离社会的需要而存在。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中,人文教育是基础和底蕴,专业教育则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不能代替人文教育,它不能成为大学教育与大学文化的唯一承担者。实践证明,如果只重专业化实用化教育,学生往往只有单一的职业技能,由于没有宽厚的人文心智,缺乏潜力,难有大的发展。因为专业教育的结果是使受教育者技能单一,狭隘冷漠,囿于狭小利益视野,“由于他的行动范围变得狭小,他的心智与思维习惯同样变得萎缩”。受到良好人文教育的人则恰恰相反,这样的人不仅有思想有超越意识,而且有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教育的功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可谓世

    8、界上最成功的人文教育典范之一,它被称为“高贵的精神隐修院”。建校二百多年来已培养出各个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许许多多杰出的社会科学方面的领军人物。其成功的秘诀即在于它有着深厚的人文教育基底。当然,目前从世界范围看,不仅专业教育存在局限,人文教育也并非完美无缺。如果说自然科学忽略人文精神成果的存在,那么人文科学也没能正确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因此紧要的问题是探寻如何使二者更好地结合,这是现代大学需要持续关注和倾力解决的问题,否则,大学的发展就会出现结构性失衡,进而会影响人类的文明。(节选自光明日报)5下列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B它以包容性

    9、、开放性、批判性、创新独立为基本特征,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社会责任。C它守护着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精神资源。D它来自中西方人类最宝贵的价值理念和理想,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的思想与精神支撑。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的意义,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B现在的大学教育普遍受到专业主义和实用主义取向的限制,教学整体设计“重术轻道”,完全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C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大学的专业教育还存在局限,而人文教育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D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文教育是基础和底蕴,专业教育则应在此基础上进行。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10、A尼采把教育分为“生存的教育”和“文化的教育”的观点,推崇的是精英化、贵族化的教育思想,因而不足取。B在单一的专业化教育占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单向度的人”,其行动范围变得狭小,其心智与思维习惯也变得萎缩。C未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的人不仅没有思想,缺乏超越意识,而且责任感、使命感淡薄,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专业教育的功能。D人文教育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倡导和传播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现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宗旨,注重人文教育是大学永恒的使命。三、(9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 题。待漏院记(宋)王禹偁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

    11、、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偁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

    12、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土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选自中华散文鉴赏辞典)注释待

    13、漏院:宰相等待早朝休息的在方,漏,古代计时器。火城:朝会时的火炬仪仗。哕哕:hu(书)铃声。偁:同“称”。慆(to)慆:纷乱。重瞳:相传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子,此指皇帝。棘寺:掌管司法的中央机构大理寺的别称。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善相天下者 相:宰相B请修德以厘之 厘:治理C政柄于是乎隳哉 隳:毁坏D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 毁:坏名声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达能使“百姓亲、万邦宁”策略的一组是( )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无毁无誉,旅进旅退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

    14、时君惑焉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借本文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明确指出只要任用一心为国为民而勤于政务、为人慎重的宰相,就能使国家清平、百姓富足。B本文是作者作宰相时所写,记录在待漏院墙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C本文用对比手法,通过对大臣们在待漏院临朝前的神态、动作描写,列举出三种类型的宰相:一种是忧国忧民、敢于直谏的的宰相,一种是营私弄权、谄上欺下的宰相,一种是窃据高位、碌碌无为的宰相。D作者在行文中既注意了句式的整饬,句法又根据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具有平易晓畅、结构严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等特色。第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四、(23 分)11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译文: 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南宋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

    16、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答: “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惊涛拍岸, 。 ,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夏之绝句简媜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我不禁想起童年,我的小童年。因为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录音带,让我把童年的声音又一一捡回来。

    17、首先捡的是蝉声。 蝉声是一阵袭人的浪,不小心掉进小孩子的心湖,于是湖心抛出千万圈涟漪如万条绳子,要逮捕那阵浪。那时,最兴奋的事不是听蝉而是捉蝉。小孩子总喜欢把令他好奇的东西都一一放在手掌中赏玩一番,我也不例外。念小学时,上课分上下午班,这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才有的优势,可见我那时还小。上学时有四条路可已走,其中一条沿着河,岸边高树浓荫,常常遮掉半个天空。虽然附近也有田园农舍,可是人迹罕至,对我们而言,真是又远又幽深,让人觉得怕怕的。然而一星期总有好几趟,是从那儿经过的,尤其是夏天。轮到下午班的时候,我们总会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条路,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捉蝉。 整个夏季,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强迫蝉从枝头

    18、搬家到铅笔盒来,但是铅笔盒却从来不会变成音乐盒,蝉依旧在河边高高的树上叫。整个夏季,蝉声也没少了中音或低音,依旧是完美无缺的和音。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响,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司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达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

    19、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禅。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阴下,闲散地歇它们的脚。拉拉杂杂地,他们谈天探询、问候季节,倒没有人想作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压韵。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在黄昏。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

    20、清泉?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朋好友的倾诉,这是我们常有的经验。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不是吗?聆听,也是艺术。大自然的宽阔是最佳的音响设备。想象那一队一队的雄蝉敛翅踞在不同的树梢,像交响乐团各自站在舞台上一般。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丹田。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忧虑,幽游其中。又如澎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

    21、沉淀的情绪,顷刻见,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段简残篇,徒留给人一些怅惆、一些感伤。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选自台湾艺术散文选)14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音。答: 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答: 15作者为什么说“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6分) 答: 16“蝉声是一阵袭人的浪,不小心掉进小孩子的心潮,于是湖心抛出千万圈涟漪如千

    22、万条绳子,要逮住那阵浪。”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 17请用几个关键词依次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答: 六、(15分)1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4分)必然(程远画 原载今晚报) 请用一个成语或熟语概括上面这幅漫画的寓意。答: 。19按照要求,将下列词或短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删词语,标点占格。(6分)中山大学文科楼 主题 的 在 “诗词格律及吟诵” 陈永正教授 举行 是讲座强调事件:强调人物:20根据下面所给材料,就“国民图书阅读率开始回升”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5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了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我国国民

    23、图书阅读率止住连续下滑趋势,2007年至2008年图书阅读率增长了0.1%。这是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自1999年以来首次止住连续下滑趋势开始回升。答: 七、(60 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在城市的超市货架上,牛奶整齐划一,包装光鲜。循着生产链条向源头看去,却发现:“调奶人”每10吨源奶,要加六七瓶双氧水,二三十盒庆大霉素C,1015斤的蛋白粉,2030斤乳清粉,45斤脂肪油,甚至有时候加碱过头了,还会加点硫酸来中和这一切终于随着“三鹿”事件的曝光和奶业整顿的深入而终结了。然而,奶站的收奶乱象,奶贩神秘的“调奶技术”,奶农买牛养牛的无知无奈,混乱不堪的牛奶市场,都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

    24、根据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C“蒂”应读作d,B“哺”应读作b,D“咤”应读作zh)2B(A日新月异:形容新事物不断出现,面貌不断更新。B拾人牙慧: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或文字。C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D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3D(A语序不当。“很多”应移到“人大常委会”与“委员”之间。B句式杂糅。删掉“的原因”。C表意不明。“除了”有歧义,到底“捷达、雅阁、凯越”在不在走势下跌的行列呢?)4C(注意节日先后及前后句的照应)5D(以偏概全,表述不准确。应是“优秀的人文

    25、精神来自中西方人类”,而且“内在”前应加上“最”字这个修饰限制词)6B(“普遍”、“完全”措辞不妥,说法绝对。参见原文第2段的有关说法)7D(A“不足取”说法错。原文说“但这种文化教育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对今天的现代大学教育不乏重要的警醒和启示意义”。B“只能”说法偏激。原文第2段末尾说的是“往往”。C“没有”“缺乏”等措辞不妥,参见第4段末句)8A(相,辅佐)9B(“无毁无誉,旅进旅退”是说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是说营私弄权,混淆皇上视听)10D(A“只要就”的说法绝对;B作者撰写此文时为石理寺小官吏,希望能把此文记录在待漏院壁上,作者并

    26、未任宰相;C主要是心理描写)11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早起晚睡来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是”、“独”、“事”、“然”各1分,句意1分)万民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他们平安;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园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泰”、“附”、“来”、“弭”、“辟”各1分)参考译文: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们使风雨调顺的结果。皇帝不说话,而人民和睦相亲,四方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三公商讨了治国纲要,六卿职责分明,伸张了皇帝的教化的结果。所以我们知道

    27、,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贤相名臣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夔到房玄龄、魏征,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早起晚睡来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当朝见之所的门楼上映着一线曙光,东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启行,仪仗队的灯笼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驾到,马车铃声叮当,富有节奏。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侍从撩开车上帷盖,主人下车到待漏院暂息。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有的在想,万民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他们平安;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

    28、附。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园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德才兼备之人尚未任用,我怎样推荐他们;奸人在朝,我怎样贬斥他们。天时不正,灾害不断,我愿意辞去相位,向上天祷告以消灾灭害;各种刑罚未能息置,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修养德行以加强治安。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宫门开后,善听各方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世风清平,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这样,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优厚的俸禄,那就不是侥幸而得,而是完全应该的。有的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怎样斥逐仇敌;有旧恩未报,考虑怎样使恩人荣华富贵。考虑着金钱美女,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

    29、权势,我便考虑如何提拔他们;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考虑怎样贬谪他们。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便考虑怎样用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他为私事思绪纷乱,强自坐着假睡。宫门开了,金殿上龙目四顾,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远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难道可以不谨慎以待吗?还有一种宰相,他们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时进时退,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石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写此文,希

    30、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12“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13浪淘尽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悟已往之不谏 觉今是而昨非 新鬼烦冤旧鬼哭14捆绑束缚不了生命的自由和自在。人的一生,有顺境、逆境,有高潮、低潮;有人在得意中死去,有人则于悲惨中辞世。生命的脆弱,尤如蝉声一样总要停歇;又和夏天一样年年再来。所以作者认为,听到蝉声,犹如听到了一曲又一曲的生命之歌。(大意如此即可)15这是两个相对的比喻。第一个比喻句本体是春天,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高三模拟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一中高考模拟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