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5788454       资源大小:20.0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3马 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韩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主张。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作品都收在昌黎

    2、先生集里。2、了解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3、文体常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自主学习】 1、初

    3、读课文,注意加点字的读音。伯乐( ) 骈死( ) 祗辱( ) 槽枥 ( )( )邪( )相马( )外见( ) 食马( ) 尽粟一石( )( )2、再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3、借助字典、注释等边解释下列重点词语边串译课文。(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 )(5)安求其能千里也 ( )(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 )【合作探究】1、理顺课文结构,概括每段的大意。 2、课文开头提出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了什么问题? 3、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

    4、会有怎样的遭遇?第2段论述了什么道理? 4、千里马如果不能遇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5、“食马者”是如何对待千里马的? 6、你觉得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7、“伯乐不常有”有什么深刻含义? 8、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提升】(一)文本拓展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

    5、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介:披上战甲。 褫(ch):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2、翻译下列句子。(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 外见”的句子是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写作提升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太多的中国文人有这样的遭遇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融进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们表现这种情感的诗文。 【当堂检测】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才美不外

    6、见 ( )通( )(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 )( )通( )( ) 其真无马邪 ( )通( )(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并从所学文言文中再找出一个同义的句子。A .马之千里者 ( ) B .策之不以其道 ( )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解释句子中“其”的含义。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2、联系背景,领悟作者溢满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

    7、的黑暗现实。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相关链接】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法,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较之直抒胸臆则别有一番韵致。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自主学习】1、再读课文,体会文中“不”、“也”等字的语气,要求读出意味和情趣,读得铿锵悦耳,声情并茂。2、熟读并背诵课文。【合作探究】一、交流讨

    8、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二、文本探究1、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么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这是什么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背景说说韩愈为什么会在文章中流露出这样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情? 三、综合探究3、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说说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4、“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样? 5、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解说其表达的语气。【导航】“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

    9、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本文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不以千里称也 6、找出文中的“不”字,说说其表达作用。 7、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8、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拓展提升】1、文本拓展工之侨献琴 刘基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10、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弦而鼓之 ( ) 作断纹焉( ) 易之以百金( ) 莫不然矣( ) 2、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弦而鼓之 ( ) 还之 ( )易之以百金( ) 工之侨闻之 (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写作提升选感兴趣的话题谈谈:话题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话题2:假如你是“伯乐”,

    11、你怎样发现“千里马”?话题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中学生应该怎样做让自己成为人才?) 【当堂检测】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2、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收获平台】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