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东师20秋《犯罪学》在线作业1.docx

    • 资源ID:15761285       资源大小:17.9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师20秋《犯罪学》在线作业1.docx

    1、东师20秋犯罪学在线作业1东师20秋犯罪学在线作业1 犯罪学20秋在线作业1 1. 以下哪一选项不是有组织犯罪的现实因素() A.经济因素 B.失业与流动人口问题 C.腐败现象 D.文化因素 答:D 2. ()是流动人员心理失范的根本原因 A.全方位的经济变革 B.解放生产力 C.城乡二元化的经济态势 D.社会管理手段不足 答:C 3. 4.犯罪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按照整体和部分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 A.综合预测、类型预测、单项预测 B.宏观预测、微观预测 C.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D.整体预测、个体预测 答:A 4. 邻里亚文化可能成为一些青少年() A.追求上进的动力 B.精神

    2、联系的纽带 C.成材的生活路标 D.提高自律意识的促进因素 答: 5. 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是()。 A.狭义犯罪学 B.广义犯罪学 C.犯罪原因学 D.犯罪预防学 答: 6. 美国著名犯罪学家()所提出的文化冲突理论,是犯罪在本质上是文化对立的表现这一理论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 A.沃尔夫冈 B.米勒 C.科恩 D.索尔坦斯.塞林 答: 7. 建国后,我国第四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在()。 A.50年代初 B.60年代初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后 答: 8. 3.以下哪个罪名不是有组织犯罪() A.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B.盗窃罪 C.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

    3、罪 D.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答: 9. 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对财产犯罪共有14个条款规定,涉及()个罪名。 A.12 B.13 C.14 D.15 答: 10. 以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为主要特征的犯罪类型是 A.经济犯罪 B.暴力犯罪 C.无忧网犯罪 D.财产犯罪 答: 11.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3年 B.10年 C.5年 D.7年 答: 12. 哪一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答: 13. “流动人口”的

    4、核心要素是() A.流动性和活跃性 B.无序性和波动性 C.随机性和贪婪性 D.结伙性与黑恶化 答: 14. ()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高犯罪形态 A.有组织犯罪. 广义的有组织犯罪是指() A.组织严密的犯罪 B.内部分工明确的犯罪 C.有计划的犯罪 D.地区性或跨国性的有组织犯罪 答: 17.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人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A.小学文化 B.初中文化 C.高中文化 D.文盲 答: 18. ()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A.向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发展 B.装备更趋现代化 C.反社会心理更加严重 D.数量上呈增长之势 答: 19. 根据犯罪人分布特点,在年龄方面

    5、,大部分暴力犯罪由()实施。 A.青壮年 B.未成年 C.老年人 D.中年人 答: 20. 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以()定罪处罚 A.拐卖妇女、儿童罪 B.绑架勒索罪 C.偷盗婴儿罪 D.绑架妇女、儿童罪 答: 21. 代化与犯罪应该依循如下路径展开:()。 A.现代化与犯罪研究考究 B.生物现代化的概念及构成因素 C.犯罪原因的现代化要素 D.现代化与犯罪率研究 答: 22. 如下哪些选项不是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 A.流动人口犯罪具有暴力性 B.流动人口犯罪具有侵财目的性 C.流动人口犯罪以男性青少年为主 D.随机性与贪婪性 答: 23. 从内容来讲,

    6、犯罪预测可以分为()。 A.犯罪率 B.犯罪类型 C.犯罪主体 D.犯罪手段 答: 24. 在严重暴力犯罪中,数量最多,上升幅度最大的是()。 A.爆炸案件 B.强奸 C.贩毒 D.持枪犯罪案件。 答: 25. 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有() A.侵财目的性 B.地缘勾连性 C.残酷冷漠性 D.结伙性与黑恶化 E.周期波动性 答: 26. 性犯罪形式多样化的表现有哪些() A.法定的性犯罪种类增多 B.性越轨、性罪错以及性变态等行为大量产生 C.“性贿赂”成为贿赂犯罪的一种新形式 D.多样化的性犯罪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 答: 27. 暴力犯罪的主观原因包括()。 A.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B.不良心理机制

    7、 C.错误的人生道德观 D.淡薄的法制观念 答: 28. 按照暴力作用与人体的程度分为()。 A.一般暴力、造成轻伤的暴力 B.造成重伤的暴力 C.死亡的暴力 D.特殊暴力 答: 29. 如下哪些个体需要会导致犯罪的发生()。 A.生理 B.安全 C.自尊 D.自我实现 答: 30. 进入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立法和司法国际动向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制定了三部国际性法律文件() A.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B.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 C.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 D.联合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 31. 未成年流动人口实施的犯罪占据了流动人口犯罪总数的绝大部分 A.错误 B.正确 答

    8、: 32. 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五种需要之一。 A.错误 B.正确 答: 33.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A.错误 B.正确 答: 34. 犯罪生物现象,是指与犯罪密切相关的犯罪人的意识、情感、态度等特殊的表现与形态。包括犯罪意识现象、犯罪情感现象、犯罪意志现象等。 A.错误 B.正确 答: 35. 淫秽色情信息在互联网上的蔓延,是性犯罪泛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A.错误 B.正确 答: 36. 宏观犯罪预防里的社会预防同微观犯罪预防里的社区预防,

    9、其内涵与外延是不完全一样的。 A.错误 B.正确 答: 37. 改革开放初期以后的新时期,犯罪现象仍以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治安犯罪和经济犯罪这三大类型犯罪为主,而每一类犯罪的具体内容都较以前发生了重大变化。 A.错误 B.正确 答: 38. 刑法学具有浓重的规范学色彩,而犯罪学则具有较强的事实学特征。 A.错误 B.正确 答: 39. 犯罪主体现象,是指犯罪事实在其实施者的特征的侧面,所展示出来的外部表现形态和联系。 A.错误 B.正确 答: 40. 性犯罪是财产犯罪、经济犯罪的“诱发源” A.错误 B.正确 答: 41. 健全和完善计算机安全与犯罪法律体系是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的唯一措施 A.错

    10、误 B.正确 答: 42. 户籍制度是我国重要的人口管理统计手段,对于人口的户籍管理类别主要划分为农业与城镇两大类 A.错误 B.正确 答: 43. 1983年3月,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严打”第二战役 A.错误 B.正确 答: 44. 城乡二元化的经济态势实质上是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一个主要表现,是流动犯罪人员心理失范的根本原因。 A.错误 B.正确 答: 45. 狭义的性犯罪是指侵犯公民的性自由权,非法实施性侵害、性淫乱等,已经触犯刑法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错误 B.正确 答: 46. 具有短期明确往来目的的流动人口包括在流动人口犯罪研究的目标对象中。 A.错误 B.正确 答:

    11、 47.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之所以形成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既有主观方面的诸多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诸多因素。 A.错误 B.正确 答: 48. 社会消费的满足于社会增长很不适应,实际的物质利益不能满足自我需求,形成了物质生活水平和自我需求之间较大的矛盾,容易诱发以财产为目标的暴力犯罪。 A.错误 B.正确 答: 49. 我国财产犯罪行为方式逐渐隐蔽化,即由公开向隐蔽转变。 A.错误 B.正确 答: 50. 流动人口犯罪基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动机与目的驱动下外迁进入特定地区却不具有该地区人口户籍或非在该地区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在该地区所实施的严重违法与犯罪活动 A.错误 B.正确 答:


    注意事项

    本文(东师20秋《犯罪学》在线作业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