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知识填空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测试.docx

    • 资源ID:15742883       资源大小:51.44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知识填空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测试.docx

    1、知识填空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测试人民版历史 必修1基础知识梳理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分封制(一)背景:西周的建立 1、建立方式: 2、疆域扩大: (二)目的: (三)分封对象:1、 2、 3、 (四)分封的主要诸侯国: (五)诸侯与周王的关系: (六)评价: 1、积极: 2、消极: 二、宗法制 (一)宗法等级是: (二)特点: (三)实质: (四)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五)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课前提示共3点):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 (一)过程

    2、: 1、灭六国:顺序: 2、北击匈奴:(人物、地点) 3、北部国防体系的建立: 4、统一岭南 (1)人物: (2)工程: (3)统治措施: (4)意义: 4、开“西南夷” (1)西南夷地理位置: (2)统治措施: (3)意义: (二)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在地方上: 在中央: (一)地方上:实现郡县制 1、秦统一之初的体制之争 (1)代表人物及主张(2)结果2、秦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1)郡县制 地位 职官设置及职能 官吏来源(2)郡县制建立的意义: (3)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郡县制下: 在分封制下: 官吏来源:郡县制: 分

    3、封制: 作用:郡县制: 分封制: (二)皇帝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至高无尚(三)三公九卿制 1、三公及职能 (1)丞相: (2)太尉: (3)御史大夫: 2、九卿及其职能 3、三公九卿议政方式是: (1)积极作用: (2)弊端: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一、君权与相权“相”及其职权: (一)削弱相权(抑制和分解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1、西汉:(1) (2) 2、东汉: 3、唐: 4、宋: 5、明: 6、清: (二)趋势: 二、监察制度(一)发展过程:1、秦:中央: 地方: 2、西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官员: 机构: 地方:刺史制度: 目的: 3、汉以后的监察机构设置:

    4、(二)发展趋势: (三)评价:1、一定作用: 2、效能有限: 三、选官制度(课外阅读)(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 三个阶段。1、世袭制: 2、察举制: 3、科举制: (三)科举制1、考试范围: 2、科举制的积极作用:(1)保证来源: (2)读书重学: (3)提高效率: (4)公平合理: 3、明清以后八股取士的消极作用: 四、地方行政制度(一)列举秦汉、唐代、宋代、元朝、明代、清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历史地图册P4表格)。(二)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设置的历史意义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 丞相制度的废除(1) 原因: (2)

    5、废丞相,权分六部(人物): (3) 丞相制度废除的影响: 2、 内阁制度的形成(1) 原因: (2)设立(人物): (3)职权范围: (二)军机处的设置1、背景: 2、设立(人物): 3、特点: 4、影响: 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辨证地认识)(一)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二)消极作用:严重中国阻碍社会进步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军事侵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一)列强入侵中国原因1、西方(根本原因): 2、中国: (二)1840 1900年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重点三次)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 战争结果及影响第二次鸦片

    6、战争、中法战争简单了解(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内容:割: 赔: 开: 协定关税: 2、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取得的特权有: 3、甲午战争后,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1)内容:割: 赔: 开: 设: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的辛丑条约(1)内容: (2)影响: (四)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人权被践踏、财富被掠夺。 2、政治上:主权完整被破坏。 3、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人民大众的反抗斗争(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鸦片战争中) 1、原因:英军入侵;政府无能。 2、地位: (二)反割台

    7、斗争 1、背景: 2、主要人物: (三)义和团反帝运动 1、根本原因: 2、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变化:剿灭招抚剿灭 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地点: 4、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 (2)根本原因: 5、意义: 二、政府官兵的斗争(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课外阅读)(二)黄海海战(甲午战争中)1、主要人物和英雄事迹(选择题要求)2、李鸿章的方针: 3、甲午战争失败的标志: 4、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结论)列强没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原因: 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一、 侵华日军的罪行(一)军事侵略1、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1)即定政策: (2)经济危机: (3)可乘之机: 2、日本为

    8、什么要首先侵略中国东北?(1)历史原因:日本早就想霸占中国东北,统治满蒙。(2)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 3、军事侵略进程(长驱直入)(1)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东北三省沦陷)(2)1933年向长城沿线蚕食(3)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4)1937年七七事变(平、津陷落)(5)1937年八一三事变(12月南京陷落)(6)1937年11月侵占太原(7)1938年进犯徐州,5月徐州失守;10月武汉、广州失守(标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4、长驱直入的原因:(1)蓄谋已久(既定政策)(2)敌强我弱(3)中国政府不抵抗政策;(1933年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5、日军暴

    9、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极端例子:屠杀中国百姓(南京大屠杀);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细菌战和毒气战。(二)殖民统治1、日军为什么要在中国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1)总目的:巩固和扩大占领区 (2)政治目的:肃清抗日力量,确保统治; (3)经济目的:把沦陷区经济变为其附庸经济; (4)思想目的:实行其同化政策; 2、日军如何进行殖民统治的?(1)政治上:“以华治华”,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 (2)经济上:进行经济掠夺; (3)思想文化方面:推行奴化教育。 二、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自发起来,维护国家主权,抵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包括:前方中国军队抗击

    10、军日的侵略和后方全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两个方面。(一) 关内外的抗日运动1、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坚决反抗侵略;史实:(1)发表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宣言;(2)八一宣言;(3)召开瓦窑堡会议。 2、关外的抗日武装:(1)东北抗日义勇军;(2)东北抗日联军;3、关内外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1)国民党十九路军的抗战; (2)长城抗战:山海关抗战;长城抗战;多伦抗战。 (二)关外的救亡运动1、工人罢工、捐献;2、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3、爱国学生:1935年,一二九运动。4、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 (1)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过程 (3)意义: 三、

    11、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抗日救亡运动为什么会发展到全民族抗战?1、主要矛盾: 2、日本侵略,威胁国民政府统治: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宣布抵抗的原因:(1)威胁统治中心;(2)英美压力;(3)中国人民的压力; 3、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合作的完成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也就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已发展到全民族抗战,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就是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经过。1、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 2、 八一宣言: 3、 瓦窑堡会议方针: 4、 一二九运动意义:5、 西安事变意义: 6、 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7

    12、、 红军和游击队的改编: 8、 形成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三)全民族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1、旗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3、参战:全国各阶级,阶层。(汉奸除外)4、团结:全国各党派; 5、合作:全国军队,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相互配合; 6、基础:广大群众;(四)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凇沪会战; 2、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4、枣宜会战;(张自忠)对正面战场的评价: (五)敌后战场的抗战1、洛川会议(时间、内容)2、陕甘宁边区政府; 3、反扫荡斗争; 4、百团大

    13、战;5、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 对敌后战场的评价及两个战场的关系?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抗日战争是如何取得最后胜利的?1、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配合、协作史实: 2、中国国民党军队和敌后军民发起战略反攻史实: 3、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中共七大(知道思想内容方面就可以)(二) 取胜的原因有哪些?1、 民族觉醒个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2、 基本保证:全民族抗战; 3、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4、 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民相互配合、团结协作; (三) 如何看待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

    14、主要战场; 2、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援助了中国人民; 3、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击和牵制了日本大部分日军,消耗了日本大量实力,打乱了日本的战略部署,在战略和战役上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 (四) 如何看待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2、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3、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5、(一)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2、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3、 自然灾害4、 西方宗教的影响(二) 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创立拜上帝会1、 拜上帝会的特点: (三)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明确3个标志:(1)爆发:(2)初步建立政权: (3)正式对峙: 2、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1)北伐:结果: 作用: (2)西征:结果: 意义: (3)天京突围:结果: 意义: 二、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一)天京事变1、原因: 2、 内容:(1)韦昌辉滥杀引起大乱;(2)石达开出走 3、 影响: (三) 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和天京陷落1、 面临形势: 2、 中外反动势力对太平军的镇

    16、压3、 失败(1)时间: (2)标志: 三、失败原因:客观: 主观: 四、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1、意义: (2)教训: 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一)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1)原则: (2)办法: (3)目的: 2、评价:(1)革命性: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落后性:维护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小农经济,违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3)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 3、结果:并未真正实行;原因: (二)资政新篇1、内容:(1)政治: (2)经济: (3)文化: (4)外交: 4、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洪仁赶玕的个人经历和文化素养。 3、评价:(1)进步

    17、性:主张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地位) 最早的近代化方案:最早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最早提出平等外交。 (2)革命性:反对封建主义,作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其目的是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3)局限性:结果:根本未能实行;原因:缺乏社会支持(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不能反映农民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践的经济基础(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 );客观环境不允许(战争环境)。(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产生背景:天强盛时期,目的巩固政权;资衰落时期,振兴太平天国; 经济主张:互相矛盾,天维护小农经济,实行公有制;资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私有制。群

    18、众基础:天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资不能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土地问题),得不到农民的响应。 实际作用:天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资对当时的军事斗争无积极作用。 六、其他(一)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新的时代特点1、客观上承担起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封建反侵略(民主革命) 2、资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二)从两个角度看太平天国1、肯定:从反封建反侵略的角度:史实:(功绩、课本)2、否定 :从生产力发展和思想意识进步的角度 指导思想(宗教);天的社会经济主张;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三)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四)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1、作用:是近代民主革命

    19、的主力军;2、局限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第二课 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 (一)背景: 1、民族危机: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2)成立政党:中国同盟会 (3)发动旨在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4)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4、人民群众的斗争(课外阅读) 1911年全国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二)过程: 1、( )年( )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2、11日攻克武昌,成立( ),推举( )为都督,改号为(

    20、)。 (三)影响:各省独立,清朝统治瓦解。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过程: 1、1911年12月,独立各省的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 ),采用( )为国旗,改用( ),以( )纪年,( )年是中华民国元年。随后,( )成立,它的性质是以革命派为主体的( )性质的政府。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年3月,( )颁布( )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1)国家主权: (2)政治体制:原则是: 参议院 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 法院 3、性质是: 4、地位是: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一)性质

    21、: (二)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显著里程碑。 1、政治上: 2、思想上: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一) 导火线: (二) 过程1、 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1)中心: (2)口号: (3)主要力量是: 2、6月初以后(1)中心: (2)主要力量是: 和以前的运动相比,五四运动的参与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个壮大的民主革命阵营) 3、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表现:(1)释放 (2)罢免 (3)拒绝 (三)五四运动的影响(1)性质: (2)标志: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成立基础: (二)成立标志:1921年7月3日中共一大 1、内容:(1)党的纲领是

    22、: (2)党的中心任务是: (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 1、内容:(1)最高纲领: (2)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2、地位: 3、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即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三、国民革命 (1924年初1927年7月)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4年) 1、背景: (1)中国共产党: (2)中国国民党: 2、合作方式: 3、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破裂的标志是: (二)国民革命 1、领导者: 2、兴起的标志是: 3、高潮是:1926年7月1927年的北伐。 4、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5、性质: 6、功绩: 7、

    23、失败原因: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927年8月1937年7月)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2、过程(1)南昌起义地位或意义: (2)八七会议内容: (3)秋收起义概况3、标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根据地建设 1、经济上:进行土地革命 (1)内容: (2)意义: 2、政权建设:( )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召开,成立( )。(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1、原因: 2、过程:( )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年10月中央红军同( )红军会师,( )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长征的结

    24、束。3、意义: 4、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内容: (2)意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 1、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是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二)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1949年) 1、原因 (1)中国共产党:中共七大中共要建立怎样的国家: (2)蒋介石的政策: 2、战争过程: (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 (2)中国共产党的策略 毛泽东的论断: 土地革命:意义: (3)战略反攻: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4)战略决战:时间: 三大战役的名称 (5)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标志是:

    25、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1、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的是什么会议?: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3、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历史条件 1、军事上: 2、政治上: 3、理论上: (1)七届二中全会 内容:工作中心: 基本政策: 总任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主要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内容:国名: 三个文件: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国体(国家性质)是

    26、:新民主主义国家(或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选举了 (二)成立标志: (三)历史意义: 1、 2、 3、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全国人大成立的基础是: 2、标志是: 3、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内容: 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性质: 根本政治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了 (2)地位: (3)意义: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既是权力机构又是统一战线组织,它代行 的职能。2、政协制度的确立:1954年12月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 (1)

    27、目的: (2)法律依据: 3、政协制度的发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行原因:(1) (2) 2、目的: 3、法律依据:(1)共同纲领规定: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 4、5个自治区: 5、意义:实现了 保证了 促进了 第二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一)良好开端 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党和人民面临的任务是: 2、中共八大(课外阅读) (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1、原因:根本原因: 2、过程: (1)导火线: (2)全面发动的标志: (3)指挥机构: (4)红卫兵运动(5)一月风暴实质: 影

    28、响: (6)文革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破坏 国家体制: 根本政治制度: 政协制度: (7)文革结束的标志: 3、文革的影响: 4、文革的性质: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背景 1、文革结束了,但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前进的局面。 (1)原因: 2、邓小平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内容:首先 必须 (2)地位:宣言书: 主题报告: (二)内容: 1、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3、组织路线: 4、伟大决策: (三)意义 1、伟大转折: 2、新道路:新时期: 新时代: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二)过程 1、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内容: (2)地位: 2、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1982年宪法 内容:国家权力: 根本任务: 国家机构: 地位:总章程: (2)1997年十五大提出的历史任务是: (3)1999年宪法修正案: 3、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 第三课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理论) (一)基本内容: (二)主要针对哪一问题提出: (三)创设过程 1、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1)发表机构: (2)内容方针: 建议: 2、1981年9月叶


    注意事项

    本文(知识填空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