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代文学唐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docx

    • 资源ID:15732607       资源大小:30.48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文学唐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docx

    1、古代文学唐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唐宋部分)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China Ancient literature (Tang and Song Dynasty)课程编号:0111009课程学时:102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议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三卷唐代、宋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是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任务:唐宋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

    2、以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为己任,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从唐代到宋代发生发展的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 唐代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三、唐诗的发展进程课程的重点、难点:唐诗的繁荣和分期。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唐代文学繁荣的状况和唐诗繁荣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对唐诗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思考题:1.唐诗繁荣的表现有哪些?2.唐诗繁荣的

    3、原因。3.安史之乱之后十年的诗歌是否属于盛唐诗歌?为什么?4.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第二章 初唐诗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一、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二、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三、王勃作品选讲:送少府之任蜀川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第二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一、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 二、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三、陈子昂作品选讲:登幽州台歌写作背景;感情特点;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第三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二、张若虚、刘希夷对盛唐诗歌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三、

    4、张若虚作品选讲:春江花月夜层次内容;感情特点;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课程的重点、难点:初唐诗风的演进与“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的诗歌创作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初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思考题:1.名词解释:上官体 初唐四杰。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5.为什么登幽州台歌不写景

    5、却有四顾苍茫之感?6.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中的感伤情绪?第三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一、孟浩然的生平与创作二、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三、孟浩然诗歌选讲:过故人庄淡而有味;浑厚。四、王维的生平与创作五、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六、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七、王维诗歌选讲1.山居秋暝: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2.鸟鸣涧:境界及禅意3.终南山:以画法入诗4.送元二使安西:描写的一种最普遍而又最富有时代特征的离别;选择最能触动和表现离情的环境与细节;声调舒缓轻柔。第二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一、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二、高适边

    6、塞诗的风格特点 三、高适诗歌选讲:燕歌行写作背景;思想意义;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四、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边塞诗的创作 五、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及其艺术创造六、岑参诗歌选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的奇情壮彩;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语言及音韵特点。七、王昌龄的边塞诗八、王昌龄作为七绝高手的特点九、王昌龄作品1.出塞: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理解出塞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2.闺怨:如何表现思妇感情的变化过程;第三句的作用。十、王之涣的诗歌创作十一、王之涣诗歌选讲:凉州词首句异文辨析;

    7、末句主旨辨析。课程的重点、难点:盛唐两个重要诗人群体及其各自的成就;王维山水诗以画法入诗的特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特点;孟浩然诗淡而有味的特点;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与环境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咏雪与送行的关系的处理。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盛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思考题:1.体会孟浩然过故人庄淡而有味的特点。2.名词解释:辋川集 3.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4.王维诗歌中的禅意。5.如何理解王维终南山“诗中有画”的特点?6.王维鸟鸣涧以动写静的手法及效果。7.与其他送别诗相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感情上有什么特点?

    8、8.王、孟山水田园诗比较。9.高适边塞诗的思想性。10.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11.高、岑边塞诗异同。12.高适燕歌行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 1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14.如何理解王昌龄出塞后两句议论的意义?第四章 李白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一、李白的生平 二、李白的思想与人格特点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一、李白的乐府诗歌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二、行云流水式的抒情方式 三、李白歌行的价值四、李白乐府与歌行选讲1.蜀道难: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层次内容;喷发式的抒情方式;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

    9、一体的手法;语言特点。2.将进酒: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纵横跌宕的结构;雄奇狂放的风格;夸张手法。3.梦游天姥吟留别:关于主题的不同看法;真与幻的和谐统一。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借饯别以抒发其深广的忧愤;感情的复杂多变;直起直落的抒情方式。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一、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二、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三、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四、李白绝句选讲1.早发白帝城:诗人的立足点;兼传诗人和瀑布之神;极度夸张与高度自然的统一。2.望庐山瀑布水:意兴飞扬与极轻松而又极富情致的语言;衬托手法。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一、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二、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 三、李白诗歌的多样化风格

    10、 四、李白诗歌的结构特点 五、李白诗歌的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课程的重点、难点:李白乐府歌行、绝句的创作成就与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蜀道难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将进酒的抒情风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方式;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李白的生平与诗歌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在盛唐诗坛和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一定的掌握,对其部分名篇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思考题:1.略述李白一生主要经历。2.李白乐府诗歌的创新。3.李白绝句的特点。4.李白乐府歌行与绝句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5.李白绝句与王昌龄绝句的异同。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难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 7.比较鲍照拟行

    11、路难(对案不能食)与李白行路难的异同。8.如何评价李白将进酒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9.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10.如何理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复杂多变的感情?11.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的主观性。1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第五章 杜甫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一、杜甫坎坷的一生 二、社会动乱引起诗歌题材的大转变 三、杜诗的诗史性质 四、杜诗的叙事技巧五、杜甫诗歌选讲 1.兵车行:写作背景;记事与记言结合;语言特点。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作背景;层次内容;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忧国

    12、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3.新安吏:爱国与爱民的矛盾;语言艺术。4.石壕吏:剪裁的艺术;寓深厚的同情于客观的叙述之中。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一、拓宽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二、以律诗写时事 三、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四、杜甫律诗选讲 1.春望:诗人的自我形象对深化主题的作用;反衬和加倍的手法;情景与时事交融。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生平第一快诗”;奔迸与递进相结合的表情法;对仗和虚字的运用。3.登高: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格律精严而又浑灏流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丰富内涵。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一、沉郁顿挫的主导风

    13、格 二、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和影响一、杜诗之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二、对后代诗人的影响课程的重点、难点:杜甫的新乐府创作;杜诗的诗史性;杜甫的律诗;杜诗集大成的历史地位;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结合的特点;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新安吏石壕吏与“三吏”、“三别”。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杜甫的生平与诗歌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在盛唐诗坛和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对其部分名篇有一定的分析。思考题:1.略述杜甫的生平经历。2.杜诗诗史性质的表现。3.杜诗的叙事技巧有哪些?4.杜甫律诗的开拓创新。5.如何理解沉郁顿挫的诗风?6.兵车行记事与记

    14、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7.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诗史性质与沉郁顿挫的风格。8.新安吏诗中对话的意义。9.如何体会石壕吏中杜甫爱国与忧民之间的矛盾心情。10.如何分析春望情景交融的手法?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怎样表现杜甫欣喜若狂的心情?12.分析登高的格律特点。第六章 中唐诗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一、元白诗派的形成 二、白居易的生平与诗歌主张 三、讽谕诗的得与失 四、感伤诗、闲适诗的创作五、白居易诗歌选讲1.轻肥:对比手法;平易与警拔的统一。2.长恨歌:创作背景与层次内容;主题辨析;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完整曲折的情节;传神的人物描写;浓郁的抒情气氛;章法和语言特点。第二节

    15、韩愈与韩孟诗派一、韩孟诗派的形成及其诗歌主张 二、韩愈的生平 三、韩诗的特点四、韩愈诗歌选讲1.山石:以文为诗的特点。2.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不平之鸣与抒情主人公形象;格律严谨而笔势纵横。第三节 李贺的诗歌创作一、李贺的生平与心态 二、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李贺诗歌选讲1.雁门太守行:用浓艳的色彩渲染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通过气氛渲染形成强烈对比;奇诡新颖而又妥贴真切的风格。2.李凭箜篌引:丰富奇特的想象。第四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一、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 二、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三、柳诗冷峭简淡的风格四、刘禹锡诗歌选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精炼警策风格;卓越的酬答技巧。四、

    16、柳宗元作品选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哀怨忧伤的感情与幽深孤峭的风格;赋中兼有比兴。课程的重点、难点:中唐两大诗派各自的诗风及其成因;韩愈山石的散文化特征;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语言特色;白居易轻肥的对比艺术;白居易长恨歌的叙事特点。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中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思考题:1.名词解释:韩孟诗派 元白诗派 张王乐府。2.韩愈的诗学主张有哪些?3.韩诗的特点有哪些?4.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5.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哪几类?分别有哪些代表作? 6.谈谈韩愈山石散文化的表现。7.李贺雁门太守行如何表现我方失败

    17、的正义战争?8.阅读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分析李凭箜篌引与它们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之处。9.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白居易原作的联系及超越。10.以轻肥为例,说明白居易讽谕诗的特点。11.阅读陈鸿长恨歌传,比较白居易长恨歌与它的不同之处。12.李杨爱情是具有政治性的历史事件,白居易长恨歌是如何把握这一历史题材的? 第七章 唐代散文与传奇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一、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与政治改革 二、由此而触风的文体文风改革三、唐代骈文选讲: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应酬性与文学性的结合;骈文规范的遵守和突破;写景特点。第二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18、一、韩、柳的古文理论 二、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一、韩、柳的开拓 二、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 三、柳宗元的杂文与山水游记四、韩愈古文选讲:张中丞传后序创作背景与思想主题;议论与叙事的结合;英雄形象的刻画;气势充沛、饱含感情。五、柳宗元古文选讲:小石潭记善于体物的特色;感情特点。第四节 唐传奇一、传奇的含义 二、唐传奇的发展过程 三、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四、唐传奇选讲:白行简李娃传层次内容;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描写细致传神;对比手法。课程的重点、难点:唐代散文繁荣的成因与韩柳的古文创作成就;唐代传奇的发展过程及其成就;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19、对骈文规范的遵守与创新;韩愈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性与艺术成就;白行简李娃传在情节、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唐代散文与传奇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思考题:1.名词解释:传奇。2.简析韩愈的散文主张。3.韩愈散文的成就。4.柳宗元山水游记、寓言的成就。5.为什么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6.分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7.理解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意义。8.以张中丞传后序为例,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9.以小石潭记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艺术。10.以李娃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为什

    20、么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第八章 晚唐五代诗词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杜牧的诗一、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 二、杜牧的诗歌创作三、杜牧诗歌选讲1.赤壁:借咏史抒发自己的感慨;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化;2.山行:色彩鲜明的画面;“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哲理内涵;凝炼的语言。第二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创作一、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二、李商隐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三、诗歌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四、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五、李商隐诗歌选讲1.锦瑟:主题的多重理解及自伤身世说;抒情委婉含蓄;朦胧凄艳的意境;典故、象征等手法综合运用。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精纯深挚的爱

    21、情悲歌;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第三节 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一、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二、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三、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四、晚唐五代词选讲 1.温庭筠菩萨蛮:感情内容;艺术特征。 2.李煜虞美人:强烈悲怆的亡国之痛;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课程的重点、难点:小李杜的诗歌创作成就;词的兴起与温庭筠的词;李煜词的成就;赤壁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化;山行的丰富内涵;李商隐锦瑟、无题的比兴象征;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艺术特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艺术成就。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晚唐诗词的状况有一

    22、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思考题:1.晚唐怀古咏史诗兴盛的原因。2.晚唐爱情题材诗歌的时代背景。3.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4.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5.名词解释:燕乐 词 花间集6.略述词体的起源。7.举例说明花间词风。8.李煜词的贡献。9.赤壁如何将历史艺术化?10.理解山行诗中丰富的内涵。11.为什么“一篇锦琵解人难”?12.以无题为例,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13.以温庭筠菩萨蛮为例,分析花间词风。14.李煜词中的亡国之痛,为什么会引起普通人的共鸣?第五编 宋代文学第九章 宋代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一、宋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

    23、宋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课程的重点、难点:宋代文学发展的原因;宋词、宋诗、宋文的发展过程与成就。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宋代文学对唐代文学的推进有一定的理解,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原因和各体文学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思考题:1.民族矛盾对宋代文学的影响。2.商业都市对宋词发展的作用。3.唐宋诗的差异。4.宋代散文的特点。5.宋词的成就。第十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三、晏殊词选讲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情中有思的特点;富贵闲雅的感情和风格。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情致缠绵而境界开

    24、阔高远。情感和意象虚泛而含蕴深广,能引起广泛的联想。五、欧阳修词选讲1.踏莎行(候馆梅残):以递进层深之笔,加深感情的表达;意境的含蓄与用笔的细腻;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婉曲幽深的感情;“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多重意蕴。第二节 柳永词的新变一、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三、铺叙与白描 四、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五、柳永词选讲1.雨霖铃(寒蝉凄切):内容的新变;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铺叙手法;语言形式。2.望海潮(东南形胜):内容及其意义;铺叙技巧;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课程的重点、难点: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柳永词的新变;晏

    25、殊浣溪沙情中有思的特点;柳永雨霖铃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柳永望海潮的铺叙技巧。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北宋前期词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思考题:1.北宋前期词风与晚唐五代词风的关系。2.柳永词的开拓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评价柳永词之俗?4.晏殊浣溪沙的感情特点。5.晏殊蝶恋花的境界有何特点?6.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欧词的风格特点。7.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8.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柳永以赋为词的手法。第十一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一、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二、欧阳修散文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 三、平

    26、易纡徐的文风 四、欧阳修的诗歌五、欧阳修作品选讲 1.戏答元珍:谪居山乡的复杂心情;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跌宕变化的章法。2.秋声赋:借秋声抒发人生感慨;表现秋声形象感人;文赋的形式。第二节 王安石的诗文一、王安石早期诗风的特点 二、王荆公体及晚年诗风 三、简洁峻切的散文四、王安石作品选讲:明妃曲命意新警;层次内容;昭君形象的刻画;以议论来深化主题。课程的重点、难点: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王安石的诗文;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声的描写;王安石明妃曲在命意上的创新。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北宋北宋诗文革新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欧阳修、王安石的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思

    27、考题:1.名词解释:王荆公体。2.欧阳修的诗文理论。3.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成就。4.欧阳修秋声赋如何表现秋之声?5.与宋人同类诗歌相比,王安石明妃曲命意新警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十二章 苏轼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一、儒、道、禅的融合 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一、自然与雄放 二、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三、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四、叙事、抒情、说明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 五、辞赋六、苏轼古文和辞赋选讲:前赤壁赋创作背景;层次内容;复杂的心情;主客问答的意义;写景、抒情、议论的统一;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第三节苏轼的诗一、对社

    28、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乐观旷达的精神 三、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四、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 五、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六、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七、苏轼诗歌选讲1.游金山寺:借游金山寺抒发思乡归隐之情;层次内容;写景艺术;丰富的联想。2.惠崇春江晚景:在绘画基础上的诗意联想;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3.饮湖上初晴后雨:遗貌取神的手法;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第四节 苏轼的词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二、对词境的开拓 三、以诗为词的手法 四、苏词风格的多样性五、苏轼词选讲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感情内容;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白描手法。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月怀人之情;高远的境界;旷逸的风格。3.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比兴艺术与词的形象塑造;旷达中的高洁自许。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以小见大,从生活中发现哲理;诙谐轻松的语言。5.念奴娇(大江东去):借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借宾(周瑜)定主(苏轼)”写法;豪放词的代表作。课程的重点、难点:苏轼的生平思想;苏轼对词的革新;苏轼的诗文(赋);惠崇春江晚景作为题画诗的成就;饮湖上初晴后雨遗貌取神的手法;水调歌头、念奴娇等词所体现的苏词旷达风格;前赤壁赋中主客问答的意义;前赤壁赋作为文赋的特点。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文学唐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