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升级版九上第三章教案.docx

    • 资源ID:15723313       资源大小:146.0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升级版九上第三章教案.docx

    1、完整升级版九上第三章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 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本学期累计教案 25 个课题3.1能量的相互转化课型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具有普遍意义。2、技能领域:知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3、情感领域: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重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难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准备酒精灯、滤纸、细绳、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晶体、烧杯、玻璃棒板书设计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 一、能的形式 机械能,太阳能,热能,电能,声能等。 二、能

    2、的转化 “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一)引入新课 视频演示(雪崩),让学生感受雪崩的威力和危害,同时思考能是如何转化的?势能转化为动能。(二)新课教学1、讨论:(1)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所需的电能来自哪里?太阳能(光能)化学能电能(2)间歇泉能从断地向外面喷泉,能量从哪里来?热能机械能(3)青蛙一跃去捕食害虫,如何获得能量?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化学能机械能2、演示:制作小风车思考这个现象中能量形式发生的转化?小结:(1)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不能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2) 能量转化是个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

    3、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练习:(1)结合课本8384页的图片,说说能量形式发生如何的转化。(2)还能举出其它有关能量转化的例子吗?3、演示:氢氧化钠、硝酸铵的溶解实验。思考能的转化。(三)布置作业1、课本P85练习1、2题。2、作业本第1节。第 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本学期累计教案 26 个课题3.2能量转化的量度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理解能的转化跟做功的关系。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2、技能领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3、情感领域: 通过功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量转

    4、化的量度:功难点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教学方法交互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教学准备幻灯板书设计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功 1、什么是功?2、做功的两个因素二、功的计算1、公式:功力距离WFs2、单位:焦(J)或牛米(Nm)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一)引入新课 以举重、马拉车为例,说明能量的相互转化。并引出能量转化的量度功。(二)新课教学1、功读图并思考:从力和运动角度分析,举重运动员向上举起杠铃和马向前拉车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杠铃和马车都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该物体做了功。注:(1

    5、)要搞清楚是什么物体用力,什么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什么效果。(2)要注意做功与“做工”和“工作”的区别。(3)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讨论:塔式起重机下挂着重物,当重物处于静止不动、匀速向上运动、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三种不同情况时,钢索的拉力是否都对它做了功?静止不动和水平方向运动都没对重物做功;匀速向上运动对物体做了功。强调功所需具备的两个要素。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功等于力

    6、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单位:焦(J)或牛米(Nm)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1)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功时的F就是这个力(2)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3)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例1: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2000牛,这辆汽车在1分钟做的功是多少?例2:某大厦楼高50米,完成此建筑物需要浇制钢筋混凝土1104米3,还需用其他建筑材料共约2104米3,假设混凝土的密度为2.5103千克米3,其他建筑材料的平均密度为1.5103千克米3,取g10牛千克。 此大厦的自重为多大?勘测表明,该大厦的地基

    7、所承受的压强不得超过1.2106Pa,若房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103米2,此大厦的最大载重量为多大?若要从地面向楼顶提供自来水,加压设备至少需给水施加多大压强?若每天要把100米3的水从地面送到楼顶上,每天至少应对水做多少功?小结:以举重和马拉车为例,说明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所以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三)布置作业1、课本P77练习第1、2、3题。2、作业本第二节第一部分。第 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本学期累计教案 27 个课题3.2能量转化的量度课型新课课时第

    8、2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用功率来描述做功的快慢,知道功率的单位。2、技能领域:初步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3、情感领域:通过功率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难点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教学方法交互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教学准备幻灯板书设计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三、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1、反映该物体做功的快慢。2、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PWt3、单位:瓦特(W) OR焦秒(Js) OR 牛米秒(Nms)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一)引入新课 展示两张图片作对比,说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也提出两者做功的快慢。(二)新课教学1、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反映该物

    9、体做功的快慢。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PWt单位:瓦特(W) OR焦秒(Js) OR 牛米秒(Nms)说明:物理量的单位可以通过推导的公式来获得介绍:(1)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指标之一,介绍功率对生产的意义(2)介绍人和部分交通工具的功率值 2、例题解析例1:有两台功率大小不同的起重机,已知它们的功率之比是1:3,若让它们完成相同的功,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若它们的工作时间相同,则完成的功之比是 。例2: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水箱,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水箱,1小时即可能把水箱充满。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kW?(g10牛千克)(三)布置作业1、课本P77练习第4题。2、作业本第二节

    10、第二部分。第 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本学期累计教案 28 个课题3.3认识简单机械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2、技能领域:通过学习杠杆,培养学习下确画力臂的能力。3、情感领域:增强学习爱国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重点杠杆难点杠杆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板书设计第5节认识简单机械 一、杠杆的初步认识 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二、人体中的杠杆 三、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一)引入新课

    11、介绍阿基米德和他的那句名言(屏幕上出现阿基米德的想要撬动地球的画面,并播放他的原话)。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根神奇的杆子吧(二)新课教学1、杠杆的初步认识创设情景:屏显猿人想要移动石块的图片质疑:猿人想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杆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观察:学生是否能想到在硬杆下垫一块小石头的方法,教师视具体情况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杠杆。播放利用撬棍撬石头的动态视频画面。演示:请同学上台操作利用羊角锤拔钉子和用开瓶器开瓶。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同学在操作时的动作以及羊角锤、开瓶器的运动特点。小结:师生共同得出杠杆的基本特征:(1)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2)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

    12、一根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围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硬棒称为杠杆。同时教师指出实际的杠杆往往是硬棒的变形,并不都是一根直直的硬杆。演示:通过师生共同从撬苹果的实验,以及播放动态视频画面,分析得出杠杆的要素:支点、动力、阻力。讨论:在生活和生产中,举出其他杠杆的实例,并找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学生活动)小结:教师再结合撬棍来分析得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强调“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垂线段的长度。从羊角锤、开瓶器、撬棍等实物中引导学生抓住“点线距离”等本质,略去表面的差别。得出杠杆的模型。演示:教师以用硬棒撬动石头为例,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杠杆几要素的作图。

    13、练习:见作业本的练习6,学生完成并选择部分在黑板上完成。2、人体中的杠杆过渡:其实在人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用。拿起一件东西,弯一下腰,甚至翘一下脚尖都是人体的杠杆在起作用。下面让我们来观察:视频:播放一段韵律操的动态视频画面,并请同学寻找其中的人体杠杆。分析:对课本图片中的手臂、脚部和头部进行有关杠杆的分析。3、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介绍:古代历史上使用的各类杠杆:舂、桔槔,并播放舂和桔槔的视频片段介绍:在建造大型的建筑工程时,也很广泛地运用了杠杆,譬如中国的长城、古埃及的金字塔屏显图片古代建筑大型工程时的劳动场景,并请学生找出其中所使用的杠杆。而到了现代,杠杆的使用已变得越来越广泛,深

    14、入到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视频:在优美背景音乐下,屏幕上依次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杠杆图片从猿人古埃及的金字塔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天平中国的长城现代建筑工地上的机械手臂(三)布置作业1、课本P89练习第1题。2、作业本第3节第一部分。第 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本学期累计教案 29 个课题3.3认识简单机械课型实验课时第2课时第 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本学期累计教案 30 个课题3.3认识简单机械课型新课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2、技能领域: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了解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3、情感领域:通过

    15、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难点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学准备幻灯,滑轮板书设计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定滑轮二、动滑轮三、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一种简单机械。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一)引入新课学校在升国旗的时候,为什么旗手往下拉绳,国旗却往上走,而且比较轻快?在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将砖瓦等建筑材料拉上房顶,为什么工人在房下就能把材料送上房顶?滑轮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是属于一种简单机械。(二)新课教学1、定滑轮演示:用弹簧秤直接称出钩码的重量,然后再通过定滑轮用弹

    16、簧秤匀速拉动钩码,获得读数,比较两个读数的大小。滑轮位置固定不动 定滑轮的特点相当于是一个等臂杠杆(作图进行分析)不能省力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演示:通过动滑轮用弹簧秤匀速拉起钩码,获得读数,比较与直接称得的数值,是否不一致? 滑轮随钩码一起向上运动 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作图分析)动滑轮特点 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动力移动距离2倍于物体上升距离。设疑: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缺点。那可不可以想一个办法来使滑轮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趣味实验: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用两个铁架台的杆子,再让两位男同学来把住铁杆。用一根坚韧的绳子,一端固定

    17、在铁杆的一端,然后把两铁杆绕几个来回,再找一个女同学用单手拉动绳的一端,看能否将两个同学拉拢。想一想为什么?3、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一种简单机械。演示:(1)如何用滑轮组做到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先用一动一定来完成,学生上台简单演示)(2)如课本99页实验所示,先用弹簧秤测出钩码和动滑轮总重,然后借助于滑轮组(二动二定)测出提升钩码所需力的大小。(注意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小结: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特点:结合演示实验,说明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却费了距离。动滑轮由几根绳子吊着,拉力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

    18、离的几倍。例题:如课本100页(三)布置作业1、课本P89练习第四题。2、作业本第3节第三部分。第 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本学期累计教案 31 个课题3.3认识简单机械课型新课课时第4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无用功和总功的区别。2、技能领域:能用实验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3、情感领域: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重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准备幻灯板书设计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 一、W总W有用W额外二、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教学

    19、反思教 学 过 程(一)引入新课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以及使用动滑轮虽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使用机械可以给人们的工作带来方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做了一些并不希望做的功。(二)新课教学1、以课本图332为例,研究做功的情况。让学生分析得出哪个功是我们所必需要做的?哪个功并不是我们所需要做的,但不得不做的?小结:必需要做的这部分功叫做有用功;虽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叫额外功或无用功;两者的总和叫总功。W总W有用W额外讨论:在上述例子中,如果考虑绳子的自身重及滑轮轴心处的摩擦,所做的额外功还有哪些?克服绳子重力做的功,克服摩擦做的功。想一想: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提示:从做功的角

    20、度来分析)它们的有用功是多大?额外功多大?小结:从能量的转化角度来分析,总功(人提供的能量)一方面转化为有用功(物体增加的势能);另一方面转化为额外功(机械增加的势能或摩擦产生的热能)2、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表示。越大,机械工作时能量的利用率越高。在使用机械时,总是尽可能减小额外功以提高机械效率。实际使用机械时,机械效率总小于1!提问:出示图片盘山公路。思考筑路采用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小结: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可以更省力。(三)布置作业1、课本P89练习第5题。2、作业本第3节第4部分。第 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本学期累计教案 32 个课题3.4动能和

    21、势能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2、技能领域: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3、情感领域:能过动能和势能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界能量是相互联系科学观。重点动能、势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难点动能、势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铁钉,木头,矿泉水瓶,水,沙子板书设计第4节动能和势能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二、势能 1、重力势能 2、弹性势能三、动能和

    22、势能转化其总量机械能保护不变(不考虑外界的影响)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一)引入新课 图片出示“小鸟”、“飞机”,提问“两者有何联系?” 小鸟撞飞机报道:大飞机“害怕”小飞鸟。飞机和飞鸟,一个是钢筋铁骨,一个是血肉之躯,鸟撞飞机岂不是以卵击石?然而,两者在蓝天相遇,飞机真的很怕小鸟。1912年,一只鸥鸟卡入一架飞机的操纵器后,飞机掉入大海,首开鸟毁飞机记录。据统计,仅196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由于飞鸟撞击至少造成了78架民用飞机损失、201人丧生,250架军用飞机损失、120名飞行员丧生。国际航空联合会已把鸟害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事故呢?(未完待续)原来这都和动能有关(

    23、二)新课教学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图示举例各种具有动能的物体(奔跑的狗、飞翔的飞机、转动的齿轮、漂荡在空中的热气球),并再由学生举例。(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提问: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实验:试一试将4枚相同的铁钉钉入木头内,保持相同的深度。首先,让一个学生分别用两个质量不同的锤子以相同的速度敲击两枚铁钉,观察结果然后,再让另一位同学用同一锤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敲击另两枚钉子,观察结果。结论: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3)动能的利与弊视频演示: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危害。再由

    24、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其它的弊处和对人类的益处(如风力、水力发电,各种动力机械等)过渡:近年来,余杭的经济发展迅猛。临平各处都有不少的建筑工地。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当心落物当心吊物必须戴安全帽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势能转化而来。2、势能(1)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探究: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2)弹性势能:演示:取出一音乐盒,上好发条,使其发出动听的声音,同时也可看到风车不停地转动。提问:在上述

    25、过程中,是什么能转化为了动能和声能?弹性势能定义: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势能。由学生举例说明具有弹性势能的各种物体。如弹弓、弩、机械手表等。演示:以弹弓为例,说明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小结: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过渡:视频显示过山车:开始时,过山车在高处在没有任何动力的情况下高速下滑至环形铁轨后,便从环内壁向上爬升,并贴着轨道绕了一圈,然后冲上了凌空的“断桥”。车子在“断桥”处静止下来,然后又倒着回去,回到了起点,真是刺激!没有动力,小车是如何动起来的呢?是通过势能转化而来的。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演示:摆球的摆动滚摆的运动。让学生完成该实验习题有关的空

    26、格。表演:取出两个游游球(YOYO),让学生上台表演,看谁做的好。小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思考:在上述两个实验中,小球和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都在减小,最后会停在最低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由于受到摩擦等阻力的缘故强调:如果没有受到摩擦等阻力,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说一说: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两幅图(撑杆跳、水力发电)来说一说其中能量是如何转变的。(三)布置作业1、课本P94练习。2、作业本第4节。第 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本学期累计教案 33 个课题3.5物体的内能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做功改变内能的

    27、方法,知道做功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2、技能领域:能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3、情感领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源意识,为节约能源做准备。重点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难点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气体压缩做功实验相关仪器板书设计第5节物体的内能 一、内能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2、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二、做功可以改变内能1、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

    28、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二)新课教学1、内能(热能)视频:红墨水扩散(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内能(internal energy):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如图所示)可以看到U型管中的红墨水左降右升。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时看到棉花燃烧起来。解释: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 如课本112页的实验。 生活例子:开啤酒瓶,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沸腾时,可以看到塞子被冲出。解释: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升级版九上第三章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