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docx

    • 资源ID:15698749       资源大小:21.7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docx

    1、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历史教育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历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以

    2、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同于普通的历史课程,普通的历史课程侧重从史学学科本身或者从学术角度进行教学和研究。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鲜明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而是在讲解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尤其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教育。从课程的内容设计上看,由于教学容量大,

    3、而且与中学历史课程以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存在重合,为避免“烫剩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必须在教学设计中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时刻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理论观点和新的知识,同时注重加强社会实践,着重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辨识能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在课程组织上应将理论讲授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历史的气息,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既避免公共理论课的枯燥和空洞,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动手和研究能力,进而增强其爱国心、自信心和民族

    4、自豪感,从而真正达到寓政治素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的目的,也为其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课程主要任务如下:第一,使大学生全面、系统掌握1840年以来至2007年中国社会和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第二,提高大学

    5、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1.知识目标1.1了解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

    6、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1.2了解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1.3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与局限;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教训;1.4了解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的原因,他们在十月革命以后怎样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了解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5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7、战士的长征历程;1.6了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了解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以及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关系。1.7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8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懂得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新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法则奠定了基础。1.9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

    8、主义道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果。1.10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中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意义。2.能力目标2. 1能够分析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能够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2.2能够总结太平天国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并从中认识这些阶级力量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和原因和经验教训;2

    9、.3能够正确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及教训,能够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不能救中国的历史经验;2.4能够正确分析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2.5能够正确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2.6能够正确分析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以及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关系。2.7能够正确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的,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2.8能够正确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2.9能够正确看待和分析毛泽东等在这一时期探索中的失误; 2.10能够正确看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能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个方面的巨

    10、大成就的基本内容。3.素质目标3.1认识和了解国情、国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3.2让学生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3让学生懂得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3.4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参考学时课程总学时数为

    11、36学时。(四)课程学分课程学分为2个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内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5)三部分内容。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建议参考课时1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学内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教学要求:了解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12、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讲解与分享:历史上的今天中国古代辉煌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22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内容: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教学要求:了解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讨论与交流: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4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内容: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

    13、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教学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与局限;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教训。探索与演练:正反两面探究近代中国尝试走过的道路及预演分析2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学内容: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

    14、怀疑的原因,他们在十月革命以后怎样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了解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讨论与分享: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45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教学内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如何建立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的长征历程。讨论与分享: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3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内容: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

    15、深远历史意义。教学要求:了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了解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以及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关系。交流与分享:PPT展示抗日战争以铭记历史;立说立行:当代大学生与和平发展47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要求: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讨论与交流:国民党反动派走向失败与中国共产党走

    16、向成功的历史启示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3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内容: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教学要求: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懂得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新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法则奠定了基础。分享与交流:PPT或视频展示建国初期的中国,感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39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内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

    17、其成就;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教学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果。讨论与交流:结合十年混乱期,讨论并交流大学生如何及时评估并调整方向310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内容: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邓小平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中共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意义。教学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中国由此进入

    18、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意义。讨论与交流:大学生与思想解放4小计32总计36(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还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1.1体验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教与学互动的方法。纲要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澄清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受一些流行思潮影响存在于青年学生当中的对于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与规律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理解“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互动式教学循着“真理越辩越明”的思路,鼓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

    19、展开交流,乃至思想交锋,在双向的交流和沟通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其独立思考,提高认识。1.2专题式教学围绕某个方面的问题,作专题性的讲授。历史的连续性和多面性,往往让学生抓不住主线和重点。围绕这一问题,采用了章节讲授与专题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章节讲授是正常授课,由任课教师统一按教学进度进行,专题讲座则提前安排给指定教师,要求其精心准备、系统梳理,在全校开课班级巡讲。专题式教学不在数量,贵在全面性、权威性、前沿性,不仅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更希望由任课教师向他们展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魅力,培养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爱好。1.3情景参与式教学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

    20、式,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位置,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的方法。纲要课教学内容有血有肉,直观性、情境性强,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印象深刻,让学生有自由思考,运用自己智慧的时间和机会,有益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思考的品格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评价方法本课程为考查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本课程采用更加科学的分阶段多元化考核机制,总体分数采用“433”考核模式,即日常考核评价(40%)、教学平台学习评价(30%)、考试评价(30%)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式。2.1日常考核评价课堂出勤与表现(10%)小组任务和作业完成情

    21、况(50%)实践活动完成与创新(40%);2.2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由作业与测试、在线时长、学习材料、讨论发帖等构成,成绩以期末系统统计为准。2.3考试评价分期初(30%)、期中(30%)、期末(40%)三次考核,三次考核根据课程模块,分阶段进行。3.教学条件3.1学院和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课程组教师负责教学模式改革,定期教研、集体备课并严格

    22、执行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改革模式的学习行为转变。3.2教学团队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师需具备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并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师进修:专任教师要定期参加教学改革研讨会或专题讲座,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4.教材编选参考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资料:(1)毛泽东选集(全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光荣与辉煌

    23、中国共产党历程(全三卷),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3)中共党史参考资料(15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疑难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6)中国现代社会史(上、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8)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9)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0)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曁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12)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