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研究报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15695203       资源大小:44.21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研究报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

    1、研究报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研究报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十一五”期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4(一)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 . 4 (二)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 . 5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 . 6 (四)高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初步形成 . 7 (五)高技能人才结构趋向合理 . 8 (六)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 . 9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9(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二)东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4三、国、境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借鉴 18 (一)各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8

    2、 (二)各国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共性分析.20 (三)各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23 (四)香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24 (五)对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25 四、“十二五”期间*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26(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体制26(二)优化外部环境,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27(三)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主体和院校基础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29 (四)大力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改革,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 .33 (五)加大高技能人才的交流、引进与合作力度34(六)完善高技能人才使用激励机制 .36 (七)创新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

    3、 .37 (八)加强公共平台建设 .39 (九)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 40 (十)做好高技能人才基础性工作 .40 五、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 . 41 (一)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建设 .41 (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43 (三)莞邑高技能人才教育工程 .44 (四)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45 (五)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46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为东莞高水平崛起提供人才保障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提出:广东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引进高新

    4、技术产业还是提升传统产业1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强大支撑?。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符合我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更好地服务于三重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东莞高水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根据东莞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布局要求为科学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市人力资源局与市委党校联合组成*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课题组从今年2月份开始对我1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上熟练掌握专门知识与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涉

    5、及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或具备相应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的劳动者。 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展开全面深入的调研。课题组结合东莞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走访了近60个部门、镇街、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此外还先后到香港、深圳、珠海、中山、顺德、苏州、无锡等境内外先进城市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普查、2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多种调研方式课题组在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旨在了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落实状况以及企事业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希望通过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制定*高技能

    6、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为完善当前我市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政策等提供决策参考。一、“十一五”期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十一五?期间东莞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趋强劲高技能人才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培训培养等我市高技能人才数量快速增长高技能人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0年底全市技能人才达到718817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2 发放企业调查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336份,有效回收率81.95%;发放员工调查问卷1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70份,有效回收率87.39%;发放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机构

    7、调查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33份,有效回收率73.33%。 123421人分别比2005年底增长56.74%和46.7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17.17%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也有进一步改善。 (一)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市实现高水平崛起和三重建设?的必然要求。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

    8、的实施意见,粤办发“2006”29号,以及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东委发“2011”10号,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人才工作总体要求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任务从扩大宣传、加快培养、完善评价、强化激励、做好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初步形成统一部署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 (二)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 随着一系列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规章、政策的出台一个有利于高技能劳动者成长的政策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围绕高技能人才引

    9、进、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等方面工作措施的逐步落实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高技能人才受到尊重的社会氛围得到加强。调研组根据企业问卷调查企业认为高技能人才对企业作用较大?和非常大?的比例占到80.89%。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或技术改造和参与并担任主要成员的高技能人才比例分别占78.69%和45.81%。在得到企业认可的同时高技能人才受到企业重视的程度也逐步提高选择非常重视?的占45.35%选择很重视?的也达到37.21%两者的总比例为82.56%。员工问卷调查显示高技能人才感受到的企业重视程度较高选择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的共占65.67%有8

    10、4.51%的高技能人才认为个人价值在企业得到或基本得到体现。(三)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 根据企业问卷调查,市场招聘是企业高技能人才来源的主要渠道,占67.18%,其次是普通院校和中高职院校占比47.85%,再次是自我培养占比45.71%,最后是校企合作培养和其它方式占比15.64%。从中可以看出本土培养是打造东莞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1.职业院校及在职培训机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基本体现 我市依托行业、企业、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并鼓励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全市现有高职院校3所其中公办1所民办2所高职学校在校生11091人。全市有30

    11、所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4所下同,其中公办19所民办11所。中职学校在校生50531人,不含在外市中职学校就读学生人数,。学校开设了30多个专业种类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全市中职学校有教职工2845人专任教师231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10人中级职称103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0.3%。双师型?教师790人占专任教师34.09%。鼓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确立培训的目标任务、培养模式、培养专业、教学计划、实训管理等通过订单培养、冠名班、工学交替等方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2.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基本得到发挥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企业

    12、自主培训占比80.37%,其次是委托专门机构培训占比19.63%其中送员工到国、境外培训占比3.07%。高技能人才对企业培训工作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37.52%,企业认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效果非常好和较好的达69.47%。熟练的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将是十二五?期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 (四)高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初步形成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化鉴定、企业评价、院校资格认证等多元评价机制基本形成。一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推行。由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等级构成的技

    13、能劳动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基本确立技能人才评价的政策法规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到十一五?末期全市技能劳动者有212861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06322人次获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二是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东莞探索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市已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7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430余人全市开展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职业,工种,超过117个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达24个模块遍及全市分级管理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已经形成。三是高技能人才竞赛活动蓬勃开展。政府支持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720万元竞赛专项资金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先后组织开展54个工

    14、种竞赛6473人参赛649人获得奖项推动了行业、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的深入开展。四是加大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力度。2012年7月我市出台*优秀技能人才评选奖励暂行办法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并在申请入户、子女就学、参与市劳动模范或五一劳动奖章提名等方面优先考虑促进了全社会重视高技能人才观念的形成。 (五)高技能人才结构趋向合理 从抽样企业高技能人才结构分布情况看东莞高技能人才结构呈现合理化趋势:一是年龄结构趋向合理。年龄在18岁以下的占1.00%1830岁的占比41.34%3140岁的占比45.33%41岁以上占比12.33%。40岁以下总占比为87.67%高技能人才呈年轻化趋势。二是性

    15、别比例趋向合理。80后和90后年龄段的女性高技能人才较男性多而70后、60后和60前的年龄段的男性高技能人才则较女性多这表明新生代高技能人才中女性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三是学历结构趋向合理。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高技能人才占比40.33%而大专以上学历的高技能人才占比59.67%。从持证的比例情况看技能等级越高学历相对越高高级技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高大42.78%。四是产业结构趋向合理。截止2010年底我市全行业高技能人才123421人其中第二产业人数达到73571人占比59.61%,其次是第三产业48566人占比39.35%。这和东莞制造业强市、服务业大市的城市定位相符。 (六)高技能人才

    16、数量稳步增长 围绕提高技能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我市加快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并以此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由2005年的458606人增加到2010年的718817人技能人才占全市从业人口的比例由11.79%提高到16.87%其中技师、高级技师数量由2005年的13209人增加到2010年的23536人占技能人员的总量的比例由2.88%提高到3.27%,高级技工由2005年的70872人增加到2010年的99885人。201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17.17%。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各级政府和相关

    17、部门、企业的重视下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高技能人才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层次有所改善分布范围逐步扩散。但是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来看我市重学历、轻技能?、重使用、轻培养?等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尽合理培养投入总体不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的紧密度不够培训模式、内容、师资力量难以充分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等。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技能人才数量严重短缺 从宏观上看目前我市技能人才占整个从业人员的份额仅占16.87%远低于深圳25.

    18、95%的比例及发达国家50%以上的标准。作为制造业城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仅为17.17%与国内其它经济发达地区1520%的比例相当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比例。根据十二五?人才规划到2015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为23.50%。以静态不变的现有技能人才总量计算高技能人才需要达到217176人目前尚缺口93755人。从微观上看根据抽样企业问卷调查57.36%的企业存在高技能人才短缺其中制造业缺口最大占高技能人才缺口总数的67.34%,其次是建筑业、信息传输业、居民服务业等。从工种需求看自动化操作、高级模具师等工种的高技能人才短缺较为突出。按高技能人才技术等级分高级工缺口为45.2

    19、9%,其次是技师缺口为30.94%,再次是高级技师缺口为23.77%。 2.技能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一方面,高、低层次技能人才比例失衡。 在技术工人队伍中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技能人才队伍初中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全市技能人才中初级工所占比例达到63.08%中级工所占比例为19.75%而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比例仅为17.17%技能结构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型?而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较为合理的技能结构为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较能发挥技能人才组合效率作用。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大龄技工多青年技工少,单一技能的多复合技能的少,通用工种多数控车工等技术性强的高技能人才少计算机、信息网络、光机电一体

    20、化等高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比较匮乏。随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产品升级、技术更新这一矛盾将更为突出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这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企业和院校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仍很薄弱。技师学院数量太少、规模太小高级技校的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实训场地、实训设备难以满足东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现行的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和学制单一教育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跟不上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产学结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革新。根据抽样企业问卷调查仅有30.38

    21、%的企业与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高达69.62%的企业没有开展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评价和使用体系仍不完善。从个人问卷调查中高技能人才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情况看高技能人才持证比率较低这也使其在薪酬福利和晋升渠道方面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单一未能有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业绩考核未落到实处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相结合的机制没有形成整体氛围。4.高技能人才经费投入总体不足 市场经济造就了企业逐利行为的畸形发展在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方面缺乏主体责任意识存在重使用轻待遇、只使用不培养的短视行为和急功近利的现象:一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企业是高技能人才使用的

    22、主体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也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该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作为职工教育经费但目前我市大量的民营、私营企业根本无视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不愿意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即使提取也存在严重的挪用现象真正用于技能人才培训的比例极低。二是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政府在技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上存在认识误区忽视政府投资主导作用按国家政策规定投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经费严重不足直接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经费更少。三是社会的投入动力不足。一些金融机构不能或不愿意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贷款。 5.高技能人才政治、物质待遇低 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使用待遇政策执行不到位。为合理确定技能人才

    23、的使用和待遇省市政府部门已在相关政策中予以明确但有的用人单位并没有得到落实。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差距较大。从政治待遇看有67.24%的高技能人才并不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即使在企业管理岗位上的高技能人才17.13%为班组长,底层管理者,10.52%为车间主任或技术主管,中层管理者,仅有5.13%的高技能人才是厂长或经理,高层管理者,从物质待遇看与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大相径庭其中月工资水平在3000元以下的占比21.33%30005000元的占比44.67%50008000元的占比23.67%而8000元以上的仅占比10.33%。高技能人才的实际待遇不高有待较大的提升。 此外高技能人才

    24、还存在着管理混乱现象劳动、交通、建设、质监、安全管理等部门职能交叉分散管理教育培训及相关事宜导致各类资格证书重复管理和政出多门现象突出。 (二)东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造成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机制因素、环境因素又有用人单位因素和高技能人才个体因素。1.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存在认识误区 一是人才观念滞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的人才标准是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人才范畴并不包含技术精湛的高级技术工人对广大技能劳动者的作用也没有足够重视加上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全社会没有形成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像东莞这类二线城市这种

    25、人才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产生许多人不愿当工人当工人也不想钻研技术的消极心理。二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导向不科学。由于政府、学校以及社会缺乏正确的引导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文科类、第三产业类等专业而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所急需的工科类、技工类专业学生比较缺乏存在学非所用和本土大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就业的现象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导致培养和使用脱节的情况较严重。2.东莞环境凝聚力欠高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市景观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城市环境凝聚力总体欠高:一是工资待遇的吸引力不够。据员工问卷调查有66.00%的高技能人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不及周边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二是生活配套措施跟

    26、不上。有57.89%的高技能人才反映东莞城市交通问题突出另有高达73.51%的高技能人才反映东莞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城中村?尤为严重。三是文化教育配套有待进一步发展。据企业问卷调查有47.33%的高技能人才受子女教育问题所困扰。东莞至今都没有一所国际学校缺乏对国,境,外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四是再学习环境欠佳。东莞再学习环境不及大城市有竞争力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平台太少学术交流、沙龙等活动开展不起来图书馆的专业书籍难以满足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五是个人提升空间狭窄。员工问卷调查显示有54.00%的高技能人才把自我发展空间和个人价值体现视为最看重的要素。东莞产业层次低缺少高层次产业园区产业链、配套产业对于

    27、个人成长也不利自我发展和增值空间太小。 3.高技能人才培养仍存在体制性障碍 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慢晋升难。员工问卷调查显示自我学习是高技能人才获取技能的第一渠道其次是技能培训、师傅带徒弟和学制教育。目前东莞高技能人才主要靠自发分散成长缺乏系统化、规模化和制度化的科学培养体系。由于受比例、年龄、资历限制和技师考评没有形成制度化影响许多优秀青年技术工人即使达到了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也难以得到及时晋升这是导致东莞高技能人才数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职业培训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目前传统培训组织体系已被打破而市场化的职业培训机制尚未形成。我市社会力量职业培训机构虽然为数不少但在办学理念、机构设施、专

    28、业设臵、培训模式、办学规模上存在不少问题。三是政策力度疲软。双证书制度的建设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确立确实打开了职业教育的新思路但仍未完全解决工人的成长通道问题技师、高级技师的地位和身份不明无论高技能人才如何出色他们仍然是工人。这样的角色定位问题较大也不符合实际。4.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做层次划分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二流教育和扫尾工程?把职业院校看作是二流学校这导致职业院校在发挥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作用方面尚未真正体现出来。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招生制度不合理。自2010年始*招考办出台新的招生政策将中职学校定为第三批录取学校而且必须等普通高中二次补录完毕学

    29、生办完注册手续后方进行中职学校的录取工作。这样的招录政策人为造成中职学校生源素质远远低于普通高中的现状严重影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激励政策不合理。政府对普通高中招生、毕业给予重大奖励各镇街、各学校、各媒体对高考成绩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而对于职业学校的招生、就业、参与技能竞赛获奖等却没有实质性的激励政策。而且国家为引导中职毕业生就业在招生政策中却设臵录取比例使中职考生读大学受到国家招生指标的硬性限制。三是职教考评不合理。在现行的职业教育评价中评价学校的主体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教师的主体是管理者和专家评价学生的主体是教师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容易产生误导性评价和出现评价偏差。 5.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 与科研人员相比技能型人才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严重挫伤了高技能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中表现更甚:一是重物力轻人才。在对资源、资本的认识中企业往往见物不见人?没有认识到技能人才也是生产力。二是重学历轻能力。对人才的认可一味按中专,甚至大专,以上文凭或初级,中级,以上职称为据忽视社会、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认定使一批能力很强而文凭不高的高技能人才没有得以统计和选拔使用。在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上缺乏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三是重资历轻才能。在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和使用过程中还存


    注意事项

    本文(研究报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