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选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docx

    • 资源ID:15684092       资源大小:177.35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docx

    1、精选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2017年第一学期期中模拟高三年级历史试题(文科)(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 )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2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围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

    2、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 )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3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3、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4.下面示意图是18611874年间中国北方某港口平均年进口洋布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中变化产生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 B传统社会经济加速瓦解C传统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D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兴起5“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6.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

    4、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7. 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黎庶如何?”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 )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 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 C陈独秀的文学蕈命 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8右图是某地发现的一张短训班结业证,此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

    5、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9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10观察下表,导致1946-1947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内战爆发,共

    6、产党精兵简政 C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11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如。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12“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

    7、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3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目的”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缔结关贸总协定14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

    8、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15.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16下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其内容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檄文内容结 论A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使国王

    9、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实现了美国人民的真正平等。C人权宣言: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体现了总统制的政体特点。17.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

    10、策遭到削弱18.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 A 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B 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 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19.按下列诗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汹涌鲸波万里平,降幡片片出东瀛。捷音电闪传寰宇,爆竹雷喧起满城。”“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厥功首功,武昌响,长沙应;今日何日,专制死,自由生。” A B C D20.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

    11、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B C D21.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A1个 B2个 C3个 D4个22.如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23.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

    12、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24.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25.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河北西柏坡都是重要的革命圣地,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A井冈山八七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

    13、方针 B延安中共“七大”中共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C遵义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27.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的口号响彻解放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农民阶级政党 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淮海战役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农民

    14、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A B C D28.“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人民军队的军歌()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国民革命 D中国人民解放军29.电视剧中国兄弟连再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宏伟画卷。国共两党之所以能联合抗日,主要原因有(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 B C D30.2009年,陈江第三次会谈在南京正式举行。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

    15、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九二共识”的达成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D“一国两制”的提出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31.(10分)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新经济,都需要依靠创新来驱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2分)材料二李

    16、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4分)材料三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I部分章节目录对比 (3)根据上表所提供的两个版本的部分章节的目录,选取任一版本指出其体现的史观,并结合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说明。(4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17、合,逻辑严谨,层次分明)32.(10分)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

    18、,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请回答:(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2)归纳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3.(10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应运而生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19、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问题二继承与超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问题三走什么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地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

    20、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4)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冷战的起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

    21、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美苏共振)。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评价材料中关于冷战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历史试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DBDBDCC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A1.【答案解析】 D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隋朝时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草市最早出现在宋代,B、

    22、C项错误;A项材料中未涉及。“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体现出舆论指责,“去农从商”体现出经营意识,D项正确。2.【答案解析】 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宋代到明清,可以通过恩荫、捐纳等方式做官,这说明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冲击,B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古代长期存在冗官现象,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题干中无法得出官僚政治开始衰落,D项排除。3.【答案解析】 D 解析:注意题干中要求选择的是错误的,从革命史观角度是说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但客观上却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逐渐的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接受到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两种文明形态开始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

    23、了深刻的影响,A、B、C项说法均正确,D项错误,从社会史观上说,主要指鸦片战争引起人们生活及习俗的变化,而不是民族工业兴起,民族工业兴起应该是从现代化史观说的。4.【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图示可以看出,洋布进口数量在不断上升,冲击了传统的小农经济,反映了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5.【答案解析】D 解析:A项南京条约刚刚触及国人天朝上国的架子,很多人仍没有清醒过;B项、C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署,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势力仍然很强大,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好的,不用向西方学习。D项正确。注意材料中“举国争言洋务”、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署,民族危机严重,很多人思想观念转

    24、变,积极向西方学习。6.【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参与革命的士兵的反叛是并非完全是接受了革命思想, 更多的是由于害怕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进行屠杀,因此投入革命,表明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7.【答案解析】 C 解析:材料中的“黎,庶”是成群的百姓的意思,但老农听不懂,以为问“梨树”,说明文言严重脱离广大群众,提倡白话文非常必要,这一困局主张到新文化运动才提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8.【答案解析】 D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为民国元年

    25、,民国三十五年为1946年,A、B、C项都不符,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1946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D项正确。9.【答案解析】D 解析:从材料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可分析出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必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策掌握了民主革命的政治、组织、军事领导权的阶级。A项无产阶级政党还没有产生,B、D项无产阶级政党没有掌握、甚至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起点。D项符合题意。【答案解析】C 解析: 图上表格数据显示,19

    26、46-1947年共产党军队数量在增加,国民党军队数量在减少,抗战早在1945年结束了,排除A项;共产党精兵与军队数量增加不符,排除B项;战略决战在1948年9月1949年12月,排除D项。11.【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的“新陈代谢”是指某些集团在历史上起到过进步作用但又被后者所超越,并最终推出历史舞台。A项中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D项中的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农民运动,不符合“新的取代旧的”,排除A、D项;“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强调新事物中有一定的共性。“预备立宪”是一场仿行西方政治制度的骗局,其目的还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戊

    27、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前者是旧的,后者是新的,不符合题意,B项排除。第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即民国取代清朝符合此观点,二是新与新递嬗,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体现了这种变化,C项正确。12.【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中国东南部”“没收和分配大地产”“贫苦农民”等关键信息可知,这应该是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将队伍带到井冈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进行土地革命,即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8.【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所学教材知识的准确再现。美国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之间彼此分权与制衡,A项排除;德国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B项排除;英国国王

    28、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D项排除。19.【答案】C【解析】材料从“台人号泣秦桧歌”可知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割让台湾;材料“降幡片片出东瀛”可知描述的是抗日战争(19371945)胜利日本投降;材料涉及的“曹”、“章”应指五四运动(1919年)时期的两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材料“厥功首功,武昌响,长沙应”可以看出是指辛亥革命(1911年),故答案选C项,其他选项据此排除。20.【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封建制度,排除,答案为D。2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对四项说法进行分析判断,第1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法

    29、正确;第2项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第3项七月事件发生,革命的和平发展被打破,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第4项新中国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在此前起了代宪法的作用,据此选C。2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两党合作”“国家主权”“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的事件,故答案为C项。国民革命时期主要是为了消灭军阀,与“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不符,故A项不选;B、D两项时期没有两党合作,故不选。23.【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

    30、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1941年2月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由此可见,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局。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故D项正确。24.【答案】C【解析】从“中国红军万岁”等内容以及空间信息“西北”,可以推断这是中共的宣传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最有可能指的是中共长征到西北后遭遇的地方军阀,如青海的马家军对中共屠杀甚烈(1935年后);“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可能是针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1-1936年底);“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应该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红军万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