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分类整理文言文阅读.docx

    • 资源ID:15683403       资源大小:71.87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分类整理文言文阅读.docx

    1、高考分类整理文言文阅读2015年高考分类整理:文言文阅读一、(2015年,安徽省)阅读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完成以下题目。(19分)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诧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有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

    2、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

    3、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启壬戌,卒廉熙壬申,年七十二。(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注】内典:佛经。1、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宴坐终日(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积储)C、不接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气度)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皙次其别

    4、号也 吾其还也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予辈皆为赋诗 为武置酒设乐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

    5、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3)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二、(2015年,北京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

    6、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祁黄羊:

    7、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n),均为人名。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1)至公也( )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 (2)忍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其谁可而为之 君知其难也 B、午非子之子邪 今者有小人之言C、而遂杀之 后遂无问津者 D、伤人者刑 同予者何人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与其子而授舜(译: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译: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以此听寡

    8、人也(译: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译: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4、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5、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1)晋平公: (2)祁黄羊: (3)腹: 6、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3分)(1)平公曰:“善。” (2)国人称善焉。 (3)孔子闻之曰:“善哉!”三、(2015年,福建省)阅读与王昆绳书,完成以下题目。(15分)与王昆绳书 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9、。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

    10、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11、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蔑蔑:藐小,不足称道。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C、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D、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 )(3分)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无所得于

    12、身,无所得于后 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A、 B、 C、 D、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3分)(2)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3分)四、(2015年,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22分)

    13、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识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洁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 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

    14、实不及二万。次顺义。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晟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晟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晟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 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 死。一军尽覆。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15、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注】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善射,娴将略 娴:熟习 B、逐贼危崖 危:高峻C、督天下援兵 督:督促 D、次顺义 次:驻扎2、填入下列句子“ ”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然事多 嗣昌、起潜挠 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 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 死A、因 且 乃 B、为 而 以 C、因 而 以 D、为 且 乃3、下列文句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

    16、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5、根据要求完成

    17、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2)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3分)五、(2015年,湖北省)阅读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完成题目。(18分)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

    18、,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

    19、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

    20、: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常:地名,指常州。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弃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 居:居住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3分)A、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B、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C、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D、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3、下列对原文有

    21、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3分)(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六、(2015年,湖南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

    22、下题目。(22分)三事忠告二则 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 曰 彼 之 不 修 何 预 我 事 瞬 夕 代 去 自 苦 奚为 此 念 一 萌 则 庶 务 皆 堕 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禁家人侵渔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

    23、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讙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常有是训矣 训:斥责 B、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 牧:治理C、相时度力,敝者葺之 相:观察 D、曷若廉

    24、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愈:更好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A、之 与 而 B、者 与 其C、之 所 其 D、者 所 而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

    25、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治官如治家,凡事当如,而官府所司范围更广,责任更重,因此治官更应尽心。B、管理若对家人侵吞牟利的”侵渔”行为不加禁止,那就会处处受制,祸生儿席。C、前一则谈如何做事,后一则言如何做人,彰显出张养浩勤奋而淡泊的为官态度。D、两则忠告观点鲜明,论证方法则有所区别,前者正反说理,后者重在反面论证。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3分)(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4分)(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3分)七、(2015年,江苏省)阅读欧阳伯和墓志铭中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26、(18分)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

    27、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裹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日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人纯实

    28、不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傀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9、(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4、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八、(2015年,山东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22分)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人庙门,西面而立;将人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

    30、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将己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胜。”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分类整理文言文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