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docx

    • 资源ID:15676898       资源大小:25.1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docx

    1、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一、填空题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特殊性就在于语言具有_功能和_功能。答案:交际、认知2.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_的几种表现。答案:系统性3. 从语言的_特点出发,可以解释人类语言的多样性。答案:任意性4. 依照语言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可以把语言分为_、_、_和_。其中,_是最大的类,相互间的亲属关系最疏远。答案: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系5. 语言的亲属关系是用_来确定的,如汉语和藏语是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原始_。答案:历史比较法、汉藏语系二、判断题 A对 B错1. 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组成的

    2、。答案:A2. 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答案:A3. 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答案:A4. 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答案:B5. 语言能力只有人类才有,其他动物是没有的。语言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答案:A6. 语言能力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答案:A7.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那是后天的事情。答案:A8. 抽象的语言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语言。答案:B9.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答案:

    3、B10. 语言只是抽象思维的工具,动作思维的过程不需要语言。答案:B三、简答题1. 人类为什么选择声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答案:第一,声音具有表现方式上的优点。它可以随时产生,随时消失,使用中不占空间,不需要光线等条件,没有携带和储存等负担,不需要占用人的手、眼睛等,从而不影响一般的劳动。 第二,语音具有组合上的优点。它可以在相对无限的时间的线条上组合成相对无数的声音单位,为语言符号提供足够的表现形式。 当然,声音也有它的缺点,看不见摸不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口语中的词清晰度不高,稍微不留意就听不懂。人们经常利用手势、眼神、重复、解释等办法弥补。 2. 聋哑人能不能进行思维?答案:聋哑

    4、人不会说话,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比较抽象的意思无法准确地表达,但事实证明,聋哑人是能进行思维的。研究表明,失语症患者已丧失了语言能力,但并未丧失思维能力,他们照样能进行思维活动,只是说不出来。多数先天性聋哑儿童,虽没学会手势语和文字,但都能根据“ab和bc”来完成推断“ac”这样高水平的抽象推理。3. 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答案:比较有影响的是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 (1)思维和语言各自发生说。 该派认为,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发展过程,互不相干。这种观点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认为思维是一种洞察,无法用语词说出来。 (2)语言、思维同时发生说。 该派认为,语言和思维同时发生,而且思

    5、维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如果一定要分出先后,那么应该先有语言后有思维。 该观点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思维只有通过语言实现并存在下去。而20世纪50年代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更是进一步指出,语言是出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语言,离开语言就无思维可言。 (3)思维先于语言发生说。 该意见认为,思维先于语言发生,人类早在语言出现以前就已有思维。语言出现以后成了思维的主要工具,但也存在不需要语言的思维活动。 4. 汉人说的话就是汉语,英国人说的话就是英语,对吗?为什么?答案:不正确。语言不是说话,把人们所说的话同他们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言等同起来是不对的。它们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却不是

    6、一回事。不管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说出来的话属于言语的一部分内容,是具体的、个别的言语活动;而他们在说话时所使用的词语和所遵循的确定的规则才是语言。人们所说的话是使用语言的产物,即运用语言的言语活动。因此,我们不能把人们所说的话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等同起来。5. 什么是语言、言语和超语言的剩余成分?三者关系怎样?答案: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言语是人们讲话的行为和所讲的话(包括写下来的话)。超语言的剩余成分(语余)是指没有放在言语当中进行运用的,或者未被社会承认的言语成分。 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它作

    7、为言语的表现形式而存在,特定的言语内容主要是靠语言来表达的。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表现形式),又是言语的产物。也可以这样说,语言是从千百万人的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言语则是个人具体运用这种公共模式的结果。语言的存在只是由于它的运用,由于它在言语中,在言语行为中发挥作用。语言成分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语余成分则带有个人的特点。从来源看,一切语言成分都来自语余成分,但并不是一切语余成分都可能转变成语言成分。 6.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答案:语言和言语是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重要概念。我们应当将以语言为

    8、研究对象的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和以言语为研究对象的言语的语言学区别开来,二者对象不同,性质也不一样: (1)从运用角度来说,语言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相对稳定,语言是不自由的,有规则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由此产生的言语作品,是自由结合的,处于运用状态,言语始终是开放的。 (2)从表现形式看,语言是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要遵照这个系统的规则来使用它,它是社会的,有共同性,也就是说语言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而且要受某种特定语境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言语属于讲话者个人。 (3)

    9、语言的各个部分是有限的,抽象的;但言语是无限的,具体的。 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语言来源于言语。从历史上看,言语事实在先,新的语言成分、规则在后,因此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哪里有言语,哪里就有语言;哪里没有言语,哪里就没有语言。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语言的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2)语言又反作用于言语。语言对言语起着积极的、强制性的规范作用。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语言规则及语词均对言语形成制约,给予规范。 正确地区分语言与言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认清语言的

    10、客观存在,从而正确地理解语言,对待语言,精确地规定语言学的对象。 区分语言与言语,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对于研究作家运用语言的特色,研究作品的言语风格,提高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7. “语言和言语是两样性质不同的东西”这句话中哪些是语言成分,哪些不是语言成分?答案:组成这个句子的词语,包括连词、助词以及构成这个句子的语法规则属于语言成分。 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说话人对这些词语、句式、规则的个人选用(为什么选用这个,不选用那个,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说话人说话时可能产生的创新成分、误用成分,个人的嗓音特点以及一系列的心理、生理活动等均属于语余成分

    11、。 8. 简述符号与征候的异同。答案:征候是事物本身的属性的外部表现。也就是说,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符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 二者的相同之处:都可以使人获得信息。 二者的不同之处:符号不同于征候,符号同其所代表的事物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人工约定的性质。征候同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有因果联系,是事物的表征,如烟和火的关系、脉息同身体的关系、花香与花的关系等。 9. 为什么说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答案:语言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它具有所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

    12、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一定的语音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要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赖的。10. 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答案:语言是认知现实的听觉符号系统,它是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不同于其他符号。 (1)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语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特定的语音和语义相结合才能构成语言符号。 (2)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有组织、有条理的,是由不同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3)一般符号只能

    13、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 (4)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不能生成新的意义;而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语言符号能重复使用,人们根据交际需要将有限的语言符号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11. 语言符号有哪些特点?答案:(1)任意性与二重性。 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二者不可分割。这就是语言符号的二重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叫做约定性,也就是说,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某种规范建立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

    14、么样的声音表达,这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2)线条性与层次性。 线条性包括语言符号能指的线条性和符号组合的线条性,语言符号或语音单位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另一方面,语言符号的组合受时空条件限制只能呈现线性链式排列,但是任何一个语言片段都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排列,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次序逐层组织起来的。 (3)稳定性与可变性。 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无所谓好坏,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需要稳定,主观上也没有积极改变语言符号的意愿;但从历时角度看,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语言

    15、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同时决定了语言的可变性和不变性,因此语言发展的过程只能是渐变的,不能突变。 1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语言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为什么对于使用语言的人又具有强制性?答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2)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 (3)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 (4)不同方言的音义关系也不同。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不可动摇的

    16、。但是任意性并不意味着语音形式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也不是指人们对语义内容可以随意理解。它只是表明,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一个符号在语言体系中确立以后,个人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它对使用者来说是强制接受的。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更改,就会使符号失效。更何况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认可,就无所谓好坏,因而也就没有故意变更的必要。我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 13. 谈谈你对语言符号组合的线条性和层次性的认识。答案:语言符号组合的线条性特点说明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受组合的结构规则的制约)。这个组合过程同时也体现了语言符号组合

    17、的层次性,符号的组合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以线性链式排列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这种线性排列掩盖了语言结构内在的层次性。透过这种表面现象去揭示分析语言结构的层次性,那是语法分析的任务。正确认识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符号组合的层次性对于了解语言结构的规律是十分有益的。语言要素在组合体中并不是孤立的,它跟前后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如果组合不当,就会破坏语言的结构规律。14. 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既是难变的又是可变的?答案: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发展,语言发展,交际需要,音义之间相互适应; (2)语言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误差; (3)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积非

    18、成是的特殊情况; (4)人们的好奇心理促使的不断创新。 处在一定阶段上的语言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稳定性为处在某一时点上的语言状态进行静态描写提供了可能。但是历史地看,语言符号乃至整个体系又是可变的。语言根本无法抵抗那些随时促使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关系发生转移的因素。这是符号任意性的必然结果之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理论上又使人们在语音和语义之间有建立任何关系的自由。既然是自由的,就当然允许变化。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存在的既相互适应又可能不适应的矛盾,必然导致变化。语言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是辩证统一的,为语言的共时、历时研究提供了可能。 15. 为什么说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体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

    19、?答案:在语言体系中一切成分都以关系为基础,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两个不同的范围内展开的,这就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的二层关系是相对于语言系统的整体来说的,至于这一系统如何运作,使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创造出无限多的句子来,所依靠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横向结构关系。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 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

    20、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组合关系所侧重的是符号和符号怎样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话,聚合关系所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创造出更多的句子。组合关系和类聚关系是语言体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不但所有的语言符号(符号系列)处在两种关系中,构成符号的各级单位也处在这两种关系中。同样,语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等也反映出语义方面的组合和类聚关系。 16.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案:(1)首先,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语言是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代码;交际职能是语言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其他功能只是它的派生物。语言

    21、存在于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中,说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不会说话人就失去了它的本质,与动物无异。所以,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工具。 (2)其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在一定场合使用文字、体态语等副语言,这些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手段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也无从产生。因此,语言虽然不是唯一的(文字、音乐、图画、电报、数学符号)交际工具,但却是最

    22、重要的交际工具。 17. 联系实际说明语言在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答案: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认识客观世界。如果没有语言,个人的思维成果无法传递给他人,无法成为集体的智慧。有了语言,个人的思维成果可以互相交流而成为集体的智慧,并且可以传给后代。人类的思维成果得以积累,从而大大加快了思维发展的速度,使得人类一代比一代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客观世界成为可能。 人类认识世界,首先依靠社会实践,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人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是个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必须借助于语言(

    23、包括文字),因为语言能把前人和别人认识活动的成果记录保存下来。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怎样给外界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分类,如何确定这些现象之间的种种关系,又怎样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它们,等等,都得借助于语言。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种种认识都是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的。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无非是一方面掌握和运用人类已经得到的知识,另一方面获取前人还没有获得的知识,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中,无论就哪一方面来说,语言都起着重要作用。 18. 语言和思维是一回事吗?为什么?答案:语言和思维是不同的社会现象,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其功能、范畴、规律都不相同。 (1)概念不同:工具不等于其服务对象。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

    24、工具。 (2)职能不同: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沟通思想、传递信息。 (3)构成不同:思维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构成。 (4)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一种概念可以用多个词语表达;判断多用单句,但单句并非都为判断。 (5)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19.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答案:语言能力是说话人对语言的内在认识,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的,是伴随着人类数万年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按照乔姆斯基的理解,人的大脑具有一种能够创造和理解句子的能力。他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某种天赋,儿童天生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

    25、人类大脑语言方面的初始结构,使得儿童仅仅通过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极少量的讲授就获得复杂的语言能力成为可能。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去学会某种语言,那是后天学会的。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就能学会什么样的语言。北京人的小孩如果从小生活在伦敦,他自然就能够学会英语。 因为语言能力(包括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是人类特有的,人类以外的动物都不具备像人类这样的语言能力。 20. 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有哪些不同?答案: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存在智力上的巨大差异,所以一般动物无法创造和使用人类语言这样复杂的信息工具。语言只属于人类。大量研究证明,一些动物,如蜜蜂、海豚、黑猩猩等都有自己独特的交际方式,如蜜

    26、蜂会用其特定的舞蹈动作告诉自己的同伴蜜源的方位、距离等;海豚、黑猩猩等会用不同的叫声来传递不同的信息,有些似乎还挺“复杂”。这些就是所谓的“动物语言”。但是人类的语言同动物的“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语言符号具有明晰性特征,是可以分解的。所以人类发出的一串串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可以被分解,从而形成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这些音义结合体可以一再反复地使用,他们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律和不同的需要组合起来,表达各种意思,传递各种信息。而动物发出的那一串串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是囫囵的,没法分析出清晰的结构单元,是不可分解的。动物“语言”每一次发出的一串声音,只能固定地表示某一种意思,

    27、传递某一种信息。 其次,生成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性之一。人们运用有限的语言材料能够生成无限的句子,表达丰富多样的思想内容。人类以外任何其他动物的交际系统都是“封闭的”,它们只能传递一组极为有限的“信息”,而且这种信息的“形式”与“意义”往往是固定不变的,是受刺激限定的,只是对外界刺激的简单反应。 再次,语言具有传授性的特点,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最后,语言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语言的传播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各方面的限制,而其他动物的交际都是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的

    28、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也不能设想未来。况且,人类语言的范围涉及人类的所有经验,人类交际的话题具有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这是任何一种动物交际系统都望尘莫及的。 21. 语言和思维相互联系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思维离不开语言。 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 A从认知学(认识论)角度看:语言是认知的伙伴,可以固定人类认识的成果。 B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语言。 形成思维需要语言(词是思维的材料,语法是思维程序);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成果需要通过语言表达记录下来。 (2)语言离不开思维。 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

    29、语言活动。 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无所谓交际。 B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层级关系,组合、聚合与逻辑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合。 总之,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适应,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一种语言,无论它的结构简单复杂与否,都是能满足一个社会集团交际的需要的,当然也能适应思维的要求。 22. 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答案:(1)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 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这可以说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2)其次是

    30、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 语言的结构本身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3)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23. 如何正确理解语言的社会性?答案:任何语言都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经过许多时代由全社会创造出来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语言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语言的产生和存在完全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语言一旦离开它赖以生存的具体社会就不能存在。 从语言发展的一般情况来看,语言受社会的制

    31、约也是极其明显的。随着人类社会集团的日益扩大,语言的服务对象和语言运用的范围也日益扩大。 就具体语言来说,它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存在的本身就是受社会制约的。 不但语言的存在和发展受到社会的制约,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受到语言的制约。这具体地表现为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而是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的。可以这样说,一个社会就是依赖统一的语言把全体成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 24.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答案:(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语言可言了。语言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从语言的起源来看,语言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从语言的发展来看,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语言不是自然现象,它与自然现象有根本的区别。 语言有其自然属性的一面,但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同社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