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

    • 资源ID:15673500       资源大小:347.2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

    1、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第一节人口分布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知识导图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运用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2运用图文材料,用综合思维分析世界或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总特征:人口分布很不均匀。2具体表现(1)全球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20N60N地带最为集中。(2)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3)海拔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2、: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5)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6)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3)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

    3、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等。(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1人口分布通常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人口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还要看人口空间分布格局。2人口稀疏区的分布人口稀疏区多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度干旱区、极度寒冷区(两极地区)、气候湿热区(热带雨林区)、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等。3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多为人口密集区热带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降水适中,排水条件好,蚊虫等害虫较少,适宜人口居住。如巴西高

    4、原和东非高原的人口密度大于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人口密度。4在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预习效果自测一、判断题1从半球分布看,北半球的人口多于南半球。()2沿海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区。()3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地区的人口多聚居在城市。()4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和光照来体现的。()5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但人口分布特点相同。()答案:1.2.3.4.5.二、连线题6将对应正确的用线连起来。答案:三、选择题(2019南京高一期末)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

    5、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78题。7影响图中乙省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资源C气候 D矿产资源8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B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C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详细分析: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的乙省区为我国新疆,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B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甲省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自然

    6、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C正确。答案:7.B8.C(2019重庆一中高一期末)下表示意各大洲某年人口状况。据此回答910题。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1.9%2.8%0.3%0.7%2.2%1.2%人口总数(亿)39973.35.50.39.有关各大洲人口状况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欧洲的新增人数最少B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C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D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10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目的是()A以税养老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C鼓励生育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详细分析:第9题,大洋洲的新增人数最少

    7、,A错,符合题意。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的人口基数太大,故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2.8%,B、C、D对,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10题,欧洲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重。而对独身者收税,有利于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C正确,B错误;该法律与以税养老、平衡人口性别差异无关,A、D错误。故选C。答案:9.A10.C人口分布阅读下图,探究下列问题。(1)分析图A,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人口的80%分布在_地区。(2)分析图B,从纬度带来看,世界人口的80%分布在_地区。(3)分析图

    8、C,从海陆位置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地区。(4)结合上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地区、_纬度地区和_地区的趋向性。提示:(1)海拔小于500 m的平原、丘陵和盆地(2)20N60N(3)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沿海(4)低平中低沿海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如下表所示。地区差异主导原因(因素)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区东南亚西欧人文因素北美洲东北部(特别是五大湖区)工业、金融、贸易发达人文因素稀疏区高山和高纬寒冷区、干旱沙漠区、湿热地区自然条件恶劣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读世界

    9、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A、B、C、D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A都在中纬度B都濒临海洋C都是平原D年降水量都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2图中人口稠密区人口较多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种植业历史悠久 B矿产资源丰富C现代工业起步早 D经济发展条件好答案:1.B2.D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世界人口分布图。(1)分析图中A、B两地人口稠密的原因。(2)分析图中C、D两地人口稠密的原因。(3)分析E、H、G人口稀疏的原因。提示:(1)A、B两地气温适宜,降水适中;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是人类古老文化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2)C、D两地气

    10、温适宜,降水适中;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经济发达。(3)E地:气候干旱;H地:海拔高,气候寒冷;G地:气候严寒。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因素人口分布案例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

    11、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资源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大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人口分布案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人口稀疏我国东部地区、欧洲西部地区等人口稠密;我国西北地区、撒哈拉地

    12、区人口稀疏生产活动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我国长江三角洲、美国五大湖地区等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东亚、南亚地区政治、文化、军事政治稳定、文化发达、社会稳定地区人口稠密常年战乱的中东地区,人口大量外迁 “胡焕庸线”是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揭示了中国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密度的差异。下表为1982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数据统计表。读下表回答12题。年份常住总人口(亿人)常住总人口份额(%)人口密度(人/km2)东南半壁西北半壁东南半壁西北半壁东南半壁西北半壁1982年9.450.5894.235.77230.2510.821990年1

    13、0.640.6694.135.87259.0012.402000年11.670.7693.896.11283.9814.182010年12.490.8493.686.32303.9215.721.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相比,说法正确的是()A西北半壁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东南半壁B西北半壁的常住人口数量超过了东南半壁C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增长率高于西北半壁D东南半壁常住人口数量减少,西北半壁增加2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分布特征基本稳定,主要影响因素是()A自然环境条件B社会历史条件C经济发展水平D政府的政策详细分析: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计算,西北半壁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东南半壁;比值不等于数量,西北半壁

    14、的常住人口数量小于东南半壁;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增长率小于西北半壁;东南半壁常住人口数量依然增加,但占比减小。据此选A。第2题,人总是趋向于生存条件较好的温暖、潮湿以及水源充沛地区。中国西北半壁气候冬冷夏热,青藏高原气候高寒,降水少,多山地、沙漠,不宜居的环境导致人口稀疏;东南气候温暖,降水多,地势低平,多平原、丘陵,宜居的环境导致人口密集。自然地理界线是自古至今人类活动无法逾越的刚性约束界限,因此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顺应自然规律而具有稳定性,直接导致了“胡焕庸线”的长期存在,选A。答案:1.A2.A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

    15、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34题。3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A欧洲 B南亚C东亚和东南亚 D北美东部4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有()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A BC D详细分析:第3题,图中A表示欧洲、B表示南亚、C表示东亚和东南亚,没有画出的人类大陆名称是北美东部,D正确。第4题,D位于中亚,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B正确。

    16、答案:3.D4.B选择题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温带沿海 B热带平原C高山高原 D寒带内陆2以下地区人口稠密的是()A撒哈拉沙漠 B亚马孙平原C南极半岛 D湄公河三角洲详细分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50%以上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温带地区,由此判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的沿海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适合人类居住,故答案选A。第2题,撒哈拉沙漠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亚马孙平原属于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南极半岛属于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因此A、B、C都不适合人类居住。湄公河三角洲属于温暖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

    17、区,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稠密,D正确。答案:1.A2.D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下图是人类大陆图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甲、乙两地区呈带状分布,两地呈带状分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沿一条山脉分布 B甲处沿铁路分布C乙处沿河流分布 D乙处受山脉限制4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主要是()A是纬度太高 B是沙漠分布C是地势高 D是海洋分布详细分析:第3题,据图可知,该地为非洲地区,甲地沿着海洋分布,故A、B项错误;乙处为尼罗河,有河流水提供水源,故城市和人口沿河流分布,C项正确,D

    18、项错误。第4题,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是河流分布;是沙漠分布;是海洋分布,故D项正确。答案:3.C4.D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56题。5图中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中低纬度 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形6图中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湿热 B干热C干旱 D高寒详细分析:第5题,世界人口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所以A、B、D正确;其中是东亚和南亚,是发展中地区,是西欧和北美东部,是发达地区。所以C答案的描述不正确。第6题,是撒哈拉沙漠,炎热干旱;是亚马孙热带雨林,高温多雨;是南极大陆,寒冷干燥;是青藏高原,是

    19、高寒地带。根据分析,本题的答案应该是D。答案:5.C6.D7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C世界人口分布密度最高的洲为非洲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详细分析:选D。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和沿海平原地带,A错误;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分布稀少,B错误;非洲人口分布密度不高,C错误。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相关示意图,回答89题。8图中曲线反映的地区可能是()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

    20、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9该地区海拔400 m以下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发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短缺详细分析:第8题,读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 500 m之间,尤以1 000 m人口密度最大,可确定该地在热带地区,排除A选项。B选项人口集中于海拔200 m左右的恒河平原上,不符合。C选项亚马孙平原湿热,人口集中于海拔5001 000 m的巴西高原上,也不符合题意。故选D。第9题,该地海拔400 m以下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故选A。答案:8.D9.A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回

    21、答1011题。10该山地可能是()A阴山 B天山C秦岭 D南岭11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 5002 000米较1 0001 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 B气温高,降水多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D矿产资源丰富详细分析:第10题,根据图中人口的分布判断:北坡的山脚人口多,说明山麓自然条件好,而南坡的山腰人口多,说明自然条件好;受西风带的影响,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气候湿润,而南坡则全年干旱,但南坡山腰的光照条件好。选B项。第11题,该山地地处中纬度,受西风带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气候湿润,形成山地草场。选C项。答案:10.B11.C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

    22、。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1213题。12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13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详细分析:第12题,图中显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向东南移动,题中告知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则图中两条等值线之间区域人口密度应该增大了,即该区域人口密度西北大于东南。第13题,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说明该地利于人口分布的条件较好,而地势高峻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故选D项。答案:12.A13.D(2019丹东第十三中学高一期末)著名学者邦奇

    23、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415题。14下列有关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的表述,正确的是()A趋向于热带雨林地区B趋向于中高纬度C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D趋向于地势平坦的高原地区15图中甲处被周围人口稀疏区包围而形成了孤岛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低,气候温暖B土壤肥沃,农业发达C地形平坦,交通便利D水源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大详细分析:第14题,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故A错;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类居住的较少,故B错;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宜人类居住,

    24、C对;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且昼夜温差大,人类居住条件差,故D错。第15题,读图可知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严寒,故A错;甲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洋远,降水少,沙漠广布,农业不发达,故B错;甲处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故C错;甲处距海远,降水少,只能在高山冰川融水提供水源的地方才能发展绿洲农业,使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形成了人口稠密的孤岛,故D对。答案:14.C15.D下图为某年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据此回答1617题。16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C20

    25、N40N和110E125E的地区 D20N45N和105E120E的地区17图中P区域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交通 B地形、矿产C矿产、土壤 D热量、交通详细分析:第16题,根据图例表示的城市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20N40N和110E125E的地区。105E110E的地区城市少。第17题,图中P区域位于西北干旱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或山麓地带,水源充足,交通线沿线对外联系便利,所以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交通。答案:16.C17.A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回答1819题。18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B空间分布

    26、总体稠密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 km范围内D距河2 km内人口最多19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有()水能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分布地形地势状况 取水便利程度A BC D详细分析: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B错;图中显示, 距河12 km内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距河710 km 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C错、D对。第19题,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错;根据图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谷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错。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且低地建设比较便利,这说明地形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对;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对。选B。答案:18.D19.B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