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北师大版.docx

    • 资源ID:15651324       资源大小:76.6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北师大版.docx

    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北师大版第5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考点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背景(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大规模侵华的序幕。(2)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表现(1)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1935年12月,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3)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

    2、形成。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推动了国内各阶级、阶层联合抗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易误辨析“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的区别党内合作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所以叫党内合作。而党外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二、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抗战1日本全面侵华(1)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2)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3)11月,上海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4)

    3、12月,日军攻占南京。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国共合作抗日(1)国民党正面战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还先后组织了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继续抗击日军。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2)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1937年9月,取得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易误辨析正确理解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一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条件(1)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继续抗战;1942年派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作战。(3)美国:1945年8月,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4)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2过程: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3历史意义(1)性质: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反抗法西

    5、斯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战争。(2)国内意义是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挽救了民族危亡,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3)国际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轻巧识记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教材补遗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原因(1)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7月)的精神,共产党的推动。(3)国民党转变态度。(4)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2过程(1)1935年,在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

    6、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1937年八一三事变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5)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6)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

    7、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4特点(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2)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4)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际反法

    8、西斯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援助。但美英长时间对日实行绥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蒋介石的妥协倾向,不利于全国的抗日斗争。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及抗战胜利的原因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

    9、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二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

    10、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摘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史料解读(1)史料一:“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摒弃前嫌,实现了正式合作。(2)史料二:“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提示: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2)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1、简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提示: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3)史料二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提示:依据: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史论归纳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

    12、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基础:广大群众。抗日战争的基础和力量源泉。(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

    13、胜利。国际因素: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C材料中蒋介石强调“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没有体现与日本妥协,故A项错误;中国已经准备“被迫自卫”,故B项错误;“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抗战的军事策略,故D项错误。2“中日的淞沪大会

    14、战,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是中日战略的轴线。”淞沪会战改变“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主要表现在() 【导学号:67930016】A标志抗日战争进入全新阶段B打乱日本对中国的战略部署C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D中国两个战场调整反攻部署B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改变了日本的“事前安排”,战争进入长期相持局面,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没有改变,排除C项;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攻是从1944年开始,排除D项。 3某抗日将领在前线见闻录中写道:“日军南北夹攻,板垣、矶谷两个师团约五万人集结,战略意图在于徐

    15、州是役敌死伤一万一千多人,遂告成中外闻名的大捷。”这次“大捷”发生在()A河北B山东C河南D山西B根据题干信息“板垣、矶谷两个师团”“战略意图在于徐州”“遂告成中外闻名的大捷”可知这场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省,B项正确。A、C、D三项的省份均与题干中“徐州”无关,排除。41938年7月,日本制定“适应时局的对中国谋略”,提出“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其目的是()A速战速决 B民族同化 C蚕食鲸吞 D以华制华D1938年7月正处于抗日期间,“拉拢归顺”等字眼说明日本是要分化抗战阵营“以华制华”,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题干中未体现。考点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6、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背景:为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2)目的: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3)双十协定: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实现政治民主化。2内战爆发(1)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2)粉碎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二、三大战役1概况战役作战部队时间战况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1948年9月11月首先攻占锦州,和平解放长春,解放沈阳、营口等地,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华东和中原野战军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首先在徐州以东围歼蒋介石嫡系部队,1949年1月全

    17、歼敌军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攻占张家口、天津,北平和平解放2.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召开: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2)内容:确定了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3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筹备建立新中国。4伟大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8、(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3)它冲破帝国主义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易误辨析解放战争所属的革命范畴解放战争仍然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的胜利只是意味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非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打下了基础。教材补遗_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

    19、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

    20、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史料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史料三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

    21、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史料解读(1)史料一:“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战略反攻的方向是由内线转到外线,即由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域。(2)史料二:“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解放军进行的三大战役。(3)史料三:“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灭亡”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史料运用(1)说明史料一中战略方针得以落实的典型事件。提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根据史料二,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第三年的战争形势。提示:战略决战,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22、,国民党政权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3)根据史料三,指出渡江战役的重要历史意义。提示: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史论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并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

    23、略决战以及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蒋介石在1945年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 ()A阴谋发动内战 B坚持一党专政C抢夺抗战果实 D破坏国共合作B“内战”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可知,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故B项正确;“抢夺抗战果实”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C项错误;此时抗战即将胜利,国共间的合作也即将结束,故D项错误。2下图是近代著名漫画家张漾兮发表在1

    24、945年10月24日自由漫画画报的漫画小距离,该漫画主要反映出() 【导学号:67930017】A国共两党的矛盾与斗争B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C重庆政协会议的合作D北平和谈的即将破裂A根据材料“1945年10月24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团结谈判”可知,该事件是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材料中“桌下的狗”和“拐杖”表明国共两党存在明和暗斗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错误;重庆政协会议于1946年1月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北平和谈在1949年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间,解放军相继发动三大战役,皆获全胜,使国民党军队精锐尽失,只能凭长江

    25、之险,守上海、南京、武汉一线。“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是()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其中最先进行战略决战的是辽沈战役,C项正确,排除B、D两项。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后,强渡长江,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排除A项。4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A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B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

    26、基础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受到解放全中国的鼓舞A材料强调了人民战争和民工支前的极端重要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景,主观上受到了解放全中国的鼓舞,客观上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所以答案选A项。(对应学生用书第36页)主题一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不朽丰碑抗日战争主题立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的一场殊死搏斗。在这场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坚强的民族意志,同仇敌忾,前赴后继,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知识交汇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

    27、、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是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主题二将革命进行到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主题立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在黑暗中苦苦求索的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历经艰难曲折,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28、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知识交汇不同革命时期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国民革命时期(1)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土地革命时期(1)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2)依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的侵华活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转向民族矛盾抗日战争时期(1)政策:联蒋抗日(2)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

    29、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解放战争时期(1)政策:自卫反蒋(2)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 近年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考纲考题统计情境创设相关考点(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新民主主义革命2017全国卷30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策抗日战争2017全国卷30收回列强在华特权解放战争2016全国卷30抗战期间国民党宣传名词规定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措施2015全国卷30国民政府战略部署的调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2015全国卷30日本侵华对中国

    30、的掠夺日本侵华转嫁战争负担2014全国卷30顾维钧在国际会议上争取各国对华帮助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014全国卷41中学历史教科书“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抗日战争的进程和影响2013全国卷3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肯定“减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高考真题体验找规律1(2017全国卷)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D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根据地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的比例,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的变


    注意事项

    本文(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北师大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