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一专题一二三人民版必修1doc.docx

    • 资源ID:15646237       资源大小:418.5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一专题一二三人民版必修1doc.docx

    1、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一专题一二三人民版必修1doc专题检测卷一(专题一、二、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察举制 D世袭制解析:分封制指周天子把天下土地分给诸侯管理,以屏卫王室,与材料反映的继承问题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解决贵族父子间在权力、地位、土地上的继承,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材料相

    2、符,故B项正确;察举制出现于西汉,是通过观察个人品行,推举到官僚系统的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世袭制在此题中干扰很大,指权位土地在一家一姓中世代传袭,但没有解决具体由哪个儿子继承的问题,不是最“适当的方法”,故D项错误。答案:B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解析:分封制是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答案:C3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

    3、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解析: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是因为这一措施的实行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即皇权至高无上。答案:D4下图为2015年4月发行的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行省制解析:此题为图示型选择题,图中的关键信息“齐”“鲁”“燕”“赵”“晋”可判断为A。答案:A5假如你是一位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4、)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解析:A、C、D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史实。B项的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答案:B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C“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解析:A项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B项是九品中正制;C项是科举制;D项是察举制。答案:C7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削弱

    5、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二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故均正确。答案:D8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A秦御史大夫 B西汉刺史C宋同平章事 D明布政使解析:本题考查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监察。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中央百官,故A项错误;西汉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代表中央对地方进行监督,故B项正确;宋同平章事是宋代同中书门下的简称,主要负责商量处理国事,故C项错误;布政使是明代设置的专司民政事务的官名,故D项错误。答案:B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

    6、有个军机大臣和坤,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A发生在顺治时期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解析: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答案:C10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清政府就一一跟他们签订条约在南京条约附约中所享有的片面最惠国特权”中国受此辱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矛盾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极端落后D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被西方否认解析:

    7、材料所述内容指外国列强纷纷侵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力增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答案:A11观察下面两幅图,左图是丰子恺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右图是南京某纪念馆中的一个炮弹花瓶,瓶身上写着“天壤无穷昭和戊辰(注:1928年)之冬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书”。这两幅图表明了()A二人都有和平无战争的美好愿望B两幅炮弹花瓶的寓意正好相反C日本陆军大臣在中国生活很简朴D丰子恺漫画炮弹作花瓶美观解析:左图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爱好和平的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即和平建国,右图是日本的侵华,两幅图代表的寓意正好相反。答案:B12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

    8、日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B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C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D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解析:中日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与日本有关,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与日本有关,义和团与反帝反侵略有关,资料都围绕这反帝反侵略的主题,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1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位诗人的故乡可能在()A北京 B台湾C辽阳 D上海解析:“和议”“瀛东”“筹海患难防”,说明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甲午战争主要在朝鲜、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进行。“初传烽火

    9、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说明辽阳不是故乡,排除C项。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故选B项。答案:B14据资料介绍,国民党军对日战役、战斗,大小近千次,阵亡将士360万,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A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B推行全面抗战路线C在正面战场抗战失利 D成为抗战中流砥柱解析:材料主要介绍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的战绩,故A项正确;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共在抗战时期的路线,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涉及正面战场,但是没有提到抗战失利的信息,故C项错误;抗战时期的中流砥柱是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故D项错误。答案:A15英国

    10、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解析:从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十周之英勇抵抗”“此乃前所未闻者”等信息分析出,此战役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抵抗时间长达10周可知是淞沪会战。答案:A16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就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有如下议论,你认为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11、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 BC 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说法正确。错在二者阶级立场相同,共产党属于无产阶级政党,国民党属于资产阶级政党。明显不符合史实,故选。答案:D17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解析:1940年下半年,为了克服投降危险、坚定抗战胜利,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12、在华北主动出击,破坏敌人交通线、据点等,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故选D项。A项、B项带有被动性,C项不是大规模战役。答案:D18“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列强的侵华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解析:首先明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抗清王朝统治的斗争,即阶级斗争;其次抓住“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明确西方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答案:B19.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

    13、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虽然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希望建立的小农经济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后来颁布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也没有付诸实施。在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答案:B20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 B封建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本题中要求所选事件必须符合“前所未有”“破

    14、天荒”的特点,而在中国近代,辛亥革命并不是第一次革命运动;封建王朝被推翻的事件在此之前也经常出现;临时约法虽然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属于“破天荒之创举”,但不是“变局”。因此A、B、D三项都不正确。答案:C2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斗争策略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A BC D解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错误。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由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建立抗日民

    15、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故符合题意,B项正确。答案:B2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A北伐战争的推动B南昌起义的爆发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图示上的第二次高峰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基本上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所以此时对应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答案:C23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B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解析:

    16、四幅图片均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井冈山时期,C项错误。中共一大与国共关系无关,排除D项。答案:B24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 D红军长征解析:本题关键词是“数万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可判断是红军长征,故选D。答案:D25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中共领导的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国共两党通力合作,

    17、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消灭了北洋军阀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总指挥部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A.1处 B2处C3处 D4处解析:错在五四运动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错在国民革命运动并没有完全消灭北洋军阀;错在延安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指挥部;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不是三大战役而是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4分,27题18分,28题18分,共50分)26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

    18、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请回答:(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19、。(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时期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4分)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行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影响:有利于中央

    20、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27观察下面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1895年日本马关材料二有人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继续沉沦;也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真正觉醒。(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分)(2)造成材料一中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3)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一种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4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4分)解析:本题考查

    21、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相关史实。第(1)问,依据图片及图片文字说明较易得出答案。第(2)问,需从中日两国及当时的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问,从中日甲午战争正反两方面影响来分析。第(4)问要拓展思维,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战争与近代日本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从珍爱和平的角度阐述对今天中国发展的启示。答案:(1)图1: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2)图1: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发动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者急需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于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对华战争蓄谋已久。图2

    22、:中国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3)同意第一种。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割台湾,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巨额赔款,加强国家财政负担,也加剧人民负担。开工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意第二种。中国各阶层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中国知识分子:学西方,反封建,进行政治制度探索。(4)关系:日本以“战”兴,以“战”衰。启示:中国应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

    23、发展。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

    24、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4分)(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性质主要历史意义A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辛亥革命孙中山BC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等新民主主义革命D(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4分)(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解析:第(1)问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可以得出;第(2)问根据相关提示结合教材可以得出;第(3)问需要

    25、突出毛泽东创造性领导中国革命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第(4)问是总结性的,需要从几个阶级领导革命的结果来归纳。答案:(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统治)。(2)A:太平天国运动;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3)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4)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和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一专题一二三人民版必修1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