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

    • 资源ID:15643577       资源大小:49.28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

    1、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下学期)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三字经、百家姓、民间传说、历法与生肖及娱乐体育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诗词诵读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曲艺与杂技、诗词诵读、中华河流、政治人物、五个单元。“曲艺与杂技”部分介绍了“相声与口技”、“山东快书”“皮影戏与木偶戏”、“杂技”几个方面。 “诗词诵读”部分的内容包括代出自蓟北门行(节选)、满江红、赴戊登程口占示人家(节选)、从军行

    2、(其四)、渡汉江、月夜忆舍弟、杂诗(其二)等几首诗。 “中华河流“重点介绍了黄河、长江与大运河。“政治人物”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唐太宗”“唐明皇”“成吉思汗”“康熙”与“乾隆”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3.注

    3、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

    4、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四、教学重难点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2养成良好品德。五、教学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

    5、动。 分享: 第六单元 曲艺与杂技第19课 相声和口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是“说学逗唱”,了解口技的表演的方式和特色。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和口技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得到百姓的喜爱,培养学生艺术应该服从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只有受到人民喜爱的艺术才能长盛不衰的观点。3、引导学生比较相声和口技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横向对比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记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了解口技的表演形式和特色,基本知道相声的起源地和发展情况;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俗地理解相声的说学逗唱四个特点。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相声与口技的起源,相声的基本

    6、艺术手段,口技与相声的关系等。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多媒体放相声和口技各一小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声和口技的表演形式。(二)探究新知: 1、向学生简介曲艺:学生自读课本50页第一段。 2、通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相声的来源和形式: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主要用北京话。也有地方相声。它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3、学生自主探讨相声的艺术手段: 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的卖声、飞禽走手的鸣叫声,喜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行为、语言等;“逗”:是捧哏逗笑;“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

    7、曲调演唱,或把某些唱词、曲调夸张演唱,来引人发笑。4、学生分组探究口技的的艺术表演形式: 口技是相声的锥形。古代口技是一种仿生艺术,表演者运用嘴、舌、喉、鼻等的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所以也俗称为“隔壁戏”。(三)拓展活动:学生找一段相声给大家表演。(四)读一读: 到网上或学校图书室找明末清初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读一读,加深对口记得了解。附:板书设计:19 相声与口技说、学、逗、唱第20课 山东快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知道山东快书的起源地。2、过程与方法:通

    8、过介绍山东快书的艺术起源,使学生了解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指引学生熟悉山东快书表演的基本形式,并组织学生尝试有节奏的演奏山东快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思考山东快书之所以受到喜爱广泛流传的原因。难点在于对山东快书的起源的介绍。教材分析: 山东快书是一种彻底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民间,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经过一代代优秀民间艺人的推广和改进,使得该种艺术形式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解放后山东快书主要是在高元钧和杨立德两位民间艺人的推动下,扩展了其影响。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放一段山东快书,让学生直观感受山东

    9、快书的表演形式。(二)探究新知:1、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发源和发展:山东快书发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山东大鼓盛极一时,山东大鼓里有一个牌子,叫做“窜钢腔”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山东快书的表演者,手持两块主板或钢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因此它又名快板书。这一民间曲艺最初传说武松故事,所以曾名“武老二”。3、探究山东快书产生于临清、济宁一带的原因:因为这里有京杭大运河上的几个大码头,是商贾(gu)云集之地,有对娱乐活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说唱艺术开始流行,为山东快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拓

    10、展活动:1、找一找:上网查一查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还有哪些不同的说法。2、读一读: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板书设计: 20 山东快书 发源地: 山东临清、济宁、菏泽 武松转第21课 皮影戏与木偶戏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基本特点,知道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起源以及各自的演出特点,了解皮影戏制作和角色分类。2、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皮影戏的表演方式,与早期电影类比,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皮影戏的较色,知道皮影戏和戏曲之间的联系。带领学生熟悉木偶戏的特

    11、点和基本表演形式,引导学生比较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异同,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皮影戏和木偶戏这两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古代娱乐方式,知道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感受古代艺术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到现代,依然为观众喜爱和接受。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两种艺术表象形式:皮影戏和木偶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表演特点,知道木偶戏的起源时间和表演形式。难点在于对皮影戏和木偶戏认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归纳出二者的异同。教材分析:皮影是皮影戏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其色泽明亮艳丽,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

    12、三四个皮影的动作外,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木偶的种类也很多,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多媒体放映皮影戏和木偶个一小段,叫学生直观感受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艺术表演形式。(二)探究新知:1、学生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起源:皮影戏起源于陕西地区,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有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有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现代电影的始祖。2、师生共同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较色分类: (1)学生自读课本,了解皮影戏角色的五个类别: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 (2)学生自

    13、读课文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技术和表演形式。,真正理解“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含义。 (3)师简介五个角色的特点: 生旦净未丑是中国戏剧中人物的行当分类,具体讲,生分为小生、老生和武生三种;旦分花旦、刀马旦、老旦、青衣旦四种;净指花脸;末为年龄较大的男子;丑则是丑角,分文丑角和武丑角两种。不同戏剧角色的化妆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生”与“旦”都是略施脂粉,达到“千人一面”的效果,“丑”和“净”则是以色彩勾勒为主。 (4)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汉武帝: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学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掌握木偶戏的表演艺术形式和发展: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由演员的幕后操纵木偶来表演的一种艺术形

    14、式。三国时已有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中演出的是“木偶”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6)师向学生简介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和张杖头木偶、铁线木偶:布袋木偶:布袋木偶起源于清代中叶,又称“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一般偶人身高米或米,头部中控,颈下缝合布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深入布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做各种动作。艺人大多用此来演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最为儿童喜爱。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是木偶戏中最常见的两种。提线木偶是在木偶的重要关节部位。如头、背、腹、手臂、手掌、脚趾等,各缀线,演员拉动丝线以操纵

    15、木偶的动作,又称线偶或线戏,也叫悬丝木偶。铁线木偶:铁线木偶也叫铁枝木偶,南方地区,这种木偶一般高1米到米,偶头为彩塑泥头而驱赶则有木质、双手用纸、双腿以及双足木头。(三)拓展活动: 做一做: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简易木偶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试一试。板书设计: 21 皮影戏与木偶戏 起源:陕西 角色: 生、旦、净、末、丑第22课 杂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的基本门类和杂技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河北吴桥。2、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杂技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杂技的这种艺术种类的发展变迁过程。指导学生熟悉杂技表演的基本种类,知道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包含关

    16、系。通过对河北吴桥的介绍,引领学生会寻找典型的事例来了解事物的办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艺术在古代的源远流长性,知道中国杂技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介绍中国杂技之乡-河北吴桥,使学生知道杂技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特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杂技在中国的源远流长性,而难点在于杂技种类的介绍以及在记载历史上的其他称谓。教材分析:众所周知,吴桥杂技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河北吴桥形成了“惊、险、奇、绝”的艺术特征。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多媒体放一段杂技。问谁知

    17、道杂技的故乡是哪(二)探究新知:1、学生自主探究杂技的表演艺术:杂技是一门以人体特技艺能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它包括各种徒手滚、翻、扑、跌技巧,各种手技、顶技、蹬技、车技和高空悬吊及腾跃技巧;还有变化神奇的戏法,比如幻术、魔术、马戏和种种驯兽节目等。独特的丑角滑稽表演,也是现代杂技的重要内容。2、学生自主探究杂技的起源和发展:杂技艺术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多的历史。杂技在汉代成为“百戏”,隋唐时叫做“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到了宋代,杂技艺术已有了40多个节目,在那时,就有人能表演挑一旦水在绳索上行走的绝技了。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焕然一新,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创造了

    18、许多新节目,增添了灯光、布景、乐队。许多杂技艺术团先后出国访问,并屡获国际大奖。3、学生自主探究杂技的故乡河北吴桥:学生分组探究杂技之乡吴桥,真正理解谚语“上至九十九,下至才回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河北吴桥是我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田间麦场,甚至在饭桌前和土炕上,当地人随时都会翻一串跟斗,变几套魔术。有的孩子打油买醋时,把装满油和醋的瓶子放在小拇指上托着走,点滴不洒(三)拓展活动: 说一说: 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安排有精彩的杂技表演,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杂技节目是那一个。第七单元 诗词诵读(二)第23课 代出自蓟北门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认“蓟j 、鲍

    19、bo、淳chn、殉、羁j、殇shng、忱、颅”2、使学生能背诵这首诗词。3、能结合课后的注释以及解析真确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教材分析:这首诗脍炙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封建时代衡量臣民忠良行为的准则的诗句,由此可见,诗句所含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自然不必细说。教学重点:诗的背诵教学难点:这诗的句理解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过程:提前叫学生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一)课题导入: 检查作业,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并板书在黑板上。(略)(二)探究新知: 1、学习生字词: (1)、学习孩子们提出来的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注音。(2)、和学生共同学习生字词。(3

    20、)、分组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学生自主学习这首诗: (1)教师简单的引导: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2)简介作者: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县北)人,出身贫寒。因向宋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受到赏识,被认为国侍郎。文帝时升迁为中书舍人。临海王子项镇守荆州时,鲍照又任前军参军,所以后世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是南朝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有些诗较为直接地反映了人民在战乱和徭役压迫下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要求保卫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士族门阀的揭露和愤怒抗议。担忧的作品也流露了天安命、及时行乐

    21、的消极思想和感伤情绪。(3)学生自主背诵这首诗。(4)分组检查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5)自主讨论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3、日积月累: 学生读一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记住。4、拓展活动: 欣赏别云间:(1)作者简介: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西部)人,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幼时即善辞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惨哀婉,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其著有夏内史集、玉樊堂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临刑前的一首悲壮的绝命诗。作者在诗中写出了对亡国的悲愤的同时,也写出了壮志难酬的无奈。译文:这三年我成了奔走他乡之客,今天又

    22、成为俘虏。看着大好河山不禁使人留下无限的泪,是谁说过天地无边的啊!现在,我已深知为国献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想到要与故乡永久的告别却难而又难。我不屈的灵魂回到这里的时候,将在天空中关注着以后继续抗敌的旗帜。(2)学生自主学习别云间。(三)讨论: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3 代出自蓟北门行 国殇:为国而死的人 爱国之情第24课 满江红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凛、焉、掳、撼、倭、戈、阑、潇、靖、虏(que)、阙(que)”,能正确读“潇潇、等闲,凛凛、倭寇等词语”2、能结合课后注释及解析正确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拓展活动所安排的任务。3、能流利的背诵这首词。教学重点:这首词的背诵。教学

    23、难点:理解这首词所表现得思想感情。教材分析:这首满江红选自岳飞的岳武穆集,是一首气壮山河、千古传颂的名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前仆后继。满江红是宋、元时期最流行的词牌之一。全词有两大段组成,称为上、下片。上片的曲调基本上是上片的反复,只第一句略有变化,称为“换头”,是词调音乐中最有典型的趋势结构之一。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1、学生同位相互检查上节课的背诵内容,教师做好记录。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探究新知:1、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字,并注上音。 2、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两遍,结合注释和解析,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4、4)教师抽查。(5)小组讨论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6)教师补充:作者介绍 岳飞(),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和善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河山”为己任,转战各地,艰苦斗争。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惠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shi)武穆,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三)故事连接:精忠报国 学生自读课文。(四)拓展活动:读一读: 马 上 作(明)戚 继 光南北驰驱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

    25、戈马上行。作者简介:(),字远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寇有功,升任为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为明代抗寇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马上做的创作背景:该市作于戚继光东南抗寇期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马戈生涯。内容简析:从福建、广州到蓟(ji)州,可以说作者的征战生涯走遍了天南地北。“报主情”这三个字点出了作者并不是不喜欢安定生活,只因为心怀天下,为国家安定不得不奔波万里。第二句中“笑”字更是展现了抗寇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寇事业,总是行色匆匆,周围再美好的景色也无暇观看

    26、留恋。最后两句是“平生”、“南北驱驰”的更具体的阐释说明,保卫国家的英雄形象立刻豁然于纸上。这首诗平易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欣赏作者这篇作品的同时,教学生记住戚继光让人钦佩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板书设计: 24 满江红 岳飞 精忠报国 第25课 赴戊登程口占示人家教学目标:1、会认:捍、铭、仞、羌、翰、戊、苟、庸、催,能读写:衰庸、诬陷、赖以生存、座右铭、经久不息等词语。并能背诵这首诗。2、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及解析正确理解节选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我国古代诗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

    27、点是教学生背诵和理解节选;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教材分析:前两句以自谦自慰的口吻,道出了所遭遇的不幸,冷言冷语中却带出了几分自嘲与不羁。后两句与前两句不同,采取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了甘愿为国献身、不顾惜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课内容的背诵情况。(二)探究新知:1、学生自主学习这首诗。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2、帮助学生学习成生字词。3、引导学生正确朗诵这首诗。4、作者介绍: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侯人),字元扶,清末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决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人民的敬仰。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业

    28、商业。他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作山房文抄、使滇吟草、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5、简介虎门销烟:19世纪上半期,在对英国的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往中国走私鸦片,这种不正当的商务赚取了中国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很多百姓吸食鸦片家破人亡,军队里的士兵也有不少的人吸食,国家民族深受其害。为了制止这种不良风气,拯救国家民族,防止鸦片的大量输入和白银的大量外流引起的统治危机,1838年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的禁烟主张,并排他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他到达广州后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查封烟馆,

    29、收缴鸦片,禁烟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来的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前后历时共30天。虎门销烟展示了中华民族抵制鸦片的决心和勇气,林则徐不畏强暴坚决抵制鸦片贸易的行为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不愧为民族英雄。6、学生背诵这首诗。(三)日积月累: 学生读一读课本65页上面一段。(四)故事链接:学生读课本65页下面一段。(五)拓展活动:读一读: 凉 州 词 两首:见课本66页。第26课 从军行(其四)教学目标:1、会认:祁、隘、鄯(shan)、擅(shan)。2、能结合课后的解析和注释理解正确的诗词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较好地完成课后拓展活动。3、通过学习诗词,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背诵诗文。教学重点与难点:


    注意事项

    本文(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