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下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doc.docx

    • 资源ID:15636799       资源大小:31.3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下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doc.docx

    1、九下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doc第六册公输1作家作品:公输节选自 ,墨子一书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 的辑录。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公输一文体现了墨子的 思想主张和实践精神。2注音:公输盘 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胡不见我于王 敝舆 糠糟 犀兕麋鹿 鱼鳖鼋鼍 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章 以牒为械 守圉有余 公输般诎3通假字:公输般不说 通 , 。知而不争 通 , 。子墨子九距之 通 , 。 公输般诎 通 ,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 , 。4古今异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起于鲁。吾请无攻宋矣。吾知所以距子矣。胡不见我于王?舍其文轩。5

    2、.一词多义: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必为有窃疾矣: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以牒为械: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类:不知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起: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子墨子起,再拜:6.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愿借子杀之 B、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C、然,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知而不争7.词类活用:吾既已言之王矣:吾义固不杀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义不杀少而杀众:8.原文填空:墨子行十日十夜而至郢见公输盘的原因是: _;墨子是从五个方面说服公输盘的,其中“不智

    3、”的理由是: ,“不仁”的理由是: _,“不忠”的理由是: ,“不强”的理由是: ,“不知类”的理由是: 。墨子在规劝楚王时,以三件违反常理的使为喻:舍 弃 ;舍 弃 ;舍 弃 ,诱使楚王得出了 的结论。9.墨子在同楚王辩论时,将宋、楚两国物产进行对比,运用了三组比喻,对其理解有误的是( )A、用三组比喻说明楚国强大富有而宋国弱小贫穷。 B、用三组比喻说明宋国不值得楚国去攻打。 C、用三组比喻说明楚攻宋是荒谬之举从而说服楚王。 D、用三组比喻说明楚王不仅不应去攻宋,还应去扶持宋国。10问答:(1)墨子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为他做这件事吗?谈谈你的看法。(2)墨子的

    4、论述语言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具体句子简要分析。(3)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4)你认为墨子是个怎样的人?(5)联系现实,拟一则关于“战争”或“和平”的公益广告词。11.译句:宋何罪之有?夫子何命焉为? 胡不已乎?胡不见我于王?此为何若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

    5、距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孟子二章1作家作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作者 ,是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2.注音:傅说 畎亩3通假字:亲戚畔之 通 , 。 曾益其所不能 通 , 。 衡于虑 通 , 。 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 , 。4古今异义词:亲戚畔之 古义: 今义: 池非不深也 古义: 今义: 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 今义: 5.一词多义: 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而攻之而不胜: 拂: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 利: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父利其然也: 利尽南海:6.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下顺之7.按原文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这句话在文中起 的作用;得出的结论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主旨句是: 。强调地利不足恃的语句是: 。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否则就会失败,这充分体现了孟子的 思想。本文中作者用 的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 。本文写了两层意思,由 上升到 ,摆明了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8.译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

    7、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补充练习:(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A、自然界中运动发展的规律 B、统治者能施行的“仁政”C、战争

    8、中的“人和” D、统治的方法(2)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A、人恒过,然后能改 B、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入则无法家拂士(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夫环而攻之( )A、逝者如斯夫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夫战,勇气也D、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A、吴广以为然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父利其然也D、然而不胜(4)选出下列各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A、如 其如土石何 B、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地利不如人和 环而攻之而不胜 C、郭 七里之郭 D、固 汝心之固 青山郭外斜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A、利

    9、 专其利三世矣 B、去 委而去之 天时不如地利 去死肌C、至 寡助之至 D、市 百里奚举于市 至则无可用 我亦欲至宛市A、士 管夷吾举于市 B、是 降大任于是人也 天下寒士俱欢颜 各行其是C、征 征于色,发于声 D、恒 国恒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人恒过A、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 B、益 不治将益深 殚其地之出 曾益其所不能C、 其 劳其筋骨 D、过 过故人庄 行拂乱其所为 人恒过10问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2)孟子的论述语言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具体句子简要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共同点。你还能举出两

    10、个类似的典型例子来吗?请再列举能体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两句名言。你怎样看待“忧患”与“安乐”?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2)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请你结合相关历史知识为这个观点补充一则事实论据。鱼我所欲也1作家作品:鱼我所欲也 作者 ,战国人。2课文理解:孟子的观点是(用原文): _ 。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 。“失其本心”中“本心”指 _。“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 。用文中语句解释“义”是指 ,“不义”是指 _。面对生与义不能兼得时,孟子认为应该 ;面对死与不义不能同时避开时,孟子

    11、认为应该 。全文采用了 、 、 论证方法阐述了人生在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 ,那些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人,是极其可耻的。文章开头运用 的论证方法,以 和 设喻,得出 的结论,引出 的中心论点。第二段作者主要采用 的论证方法,从正面论证 ,再从反面论证 。3注音:死亦我所恶 一箪食,一豆羹 蹴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欤4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 。 通 , 。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 , 。5.古今异义: 一豆羹 古义: 今义: 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今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今义: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 今义:6.一词多

    12、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而: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得:二者不可得兼: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7问答:(1)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2)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作者为

    13、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一个论据。(4)请再列举两个中国历史上典型的“舍生取义”的例子。8译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

    14、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庄子故事两则1庄子知道惠子猜忌自己,巧用 比喻 ,以 比喻 ,以腐鼠比喻 ,婉转地回击了惠子。2由两文可以看出惠子与庄子有哪些不同? 3译句:夫远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曹刿论战1作家作品:曹刿论战选自 ,此书传说是 时期 所作的一部根据 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2课文理解:曹刿论战叙述的是 向鲁庄公献策,

    15、并在 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战略,即:政治上 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略上 也是作战成功的重要因素。鲁国战胜的根本原因是 。表现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句子是 , 。 、 证明曹刿指挥的正确。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是 之时。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即作战前、作战中、作战后。本文的题眼(即贯穿全文的两个字)是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曹刿深谋远虑,关心国家大事,可以称得上是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说明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 ”。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3注音:曹刿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夫战,勇气也 望其旗靡 4

    16、通假字:小惠未偏 通 , 。5古今异义: 肉食者鄙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再而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词类活用: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必以情 公与之乘7.一词多义: 故 故逐之: 公问其故: 以 何以战: 必以分人:焉 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其 下视其辙: 公问其故: 之 忠之属也: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登轼而望之 : 8问答:(1)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望之”?试用一个成语概括曹刿的做法。(3)谈谈你对曹刿和鲁庄公的认识。(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5)

    17、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国家危难的关头能够不怕别人的非议挺身而出,表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责任感。作者是如何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试写出你的一点看法。(6)你认为“长勺之战”的胜利和鲁庄公有关吗?说说你的理由。9.译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乃入见,问:“何以战?”(4)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6)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8)公将驰之。(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邹忌讽齐王纳谏1作家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2从客观上说明齐王纳谏去蔽,使国家

    18、强盛,威震诸侯的语句是: 。全文点明邹忌进谏的主旨的句子是: 。3写出本文沿用至今的一个成语并解释: _。4.一词多义: (1)孰 我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 (2)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朝 朝服衣冠,窥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5.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 今:用含蓄的话对人或物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讽刺) (2)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今:(学问、品行方面的)学习和锻炼。(进修) (3)朝服衣冠 古: 今:衣服,衣裳。(运动服) (4)今齐地方千里 古: 今:某一区域,空间的某一部位;部分。 (5)闻寡人之耳者 古: 今

    19、:用鼻子嗅。 (6)暮寝而思之 古: 今:睡觉。6.词语活用: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王之蔽甚矣:(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闻寡人之耳者:7翻译:邹忌修八尺有(yu)余,而形貌昳(y)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与坐谈。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20、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8.选择正确解释:王之蔽甚矣。( )A、遮蔽 B、蒙蔽 C、受蒙蔽 D、隐蔽能面刺寡人者。( )A、刺到脸上 B、在面上刺字 C、当面讽刺 D、当面指责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A、确实 B、诚实 C、诚恳 D、真诚时时而间进。( )A、时间 B、间或 C、间断 D、间隔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 B、吾妻之美我者 C、孰视之 D、能面刺寡人者10.问答:(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为什么?(3)作者是如何

    21、来刻画邹忌这一形象的?试任选一点举例欣赏。(4)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5)你觉得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有哪些?(6)齐王听了邹忌的劝告,发布政令后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纳谏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一古语来回答)历史上有许多从谏如流的名君,也有许多敢于直谏的诤臣,请你各举两例。愚公移山1作家作品: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 。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通过对愚公移山的描写,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2按原文填空:愚公移山的建议得到全家的支持的句子是: 。体现移山艰难的句子是: ;概括说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的句子

    22、是: 。表现智叟理屈词穷的句子是: 。写出愚公阐明移山定能成功的道理的句子是: _ _。表明最终移山结果的句子是: 。3通假字:指通豫南 通 , 。始一反焉 通 , 。甚矣,汝之不惠 通 ,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 。 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通 , 。无陇断焉 通 , 。4.词语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吾与汝毕力平险: 聚室而谋: 5.古今异义: (1)惩 惩山北之塞 古: 今: (2)阳 河阳之北 古: 今: (3)阴 达于汉阴 古: 今: (4)诸 投诸渤海之尾 古: 今: (5)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 今:(6)已 惧其不已也 古: 今: 6. 一词多义: (1)方 方七百里:

    23、方其远出海门: (2)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3)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4)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杀人: (5)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6)焉 且焉置土石: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7.写出修辞:(1)其如土石何?( ) (2)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8愚公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你赞成愚公的做法吗?9译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甚矣,汝之不惠。何苦而不平?诗经两首1作家

    24、作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总集,收录了从 到 时期的诗歌305篇,所以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分为 、 、 三部分,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 、 。关雎蒹葭都是 诗。2注音: 雎鸠 窈窕 君子好逑 寤寐 左右 芼之 蒹葭 溯洄 在水之湄 水中坻 在水之涘 水中沚 荇菜 白露未晞 道阻且跻3.古今异义: 君子好逑4按原文填空:关雎一诗中写出了诗人对心中恋人的赞美的语句是: 。表现诗人对心中恋人的表白的语句是: _;表现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眷恋之情的句子是: _。5.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并体会它们在艺术描写上有什么特点。6 问答:关雎(1)简要概括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2)从诗的描绘中你感受到了一

    25、个怎样的女子形象?(3)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表达效果。(4)关雎善用“兴”的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蒹葭(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伊人”有什么内涵?仅仅是指美丽的女子吗?(3)通过这首诗,你对诗经的写法有哪些了解?试任选一点举例说明。课内古诗文填空1,在河之洲。 ,。, 。 ,钟鼓乐之。(诗经蒹葭)2. , 。 ,在水一方。_,_。_,宛在水中坻。(诗经蒹葭)3.二章表明两文的观点的句字分别是: _。说明地利不是决定因素的句子是: _。从客观上证明生于忧患的句子是:_。从主观上证明生于忧患的

    26、句子是: _。证明死于安乐的句子是: _。4.鱼我所欲也运用比喻引出观点的句子是:_。面临生死抉择时,作者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 。表现本文观点的句子是: _。 证明不食嗟来之食的句子是:_ 。5.写出能表明下列学派人物的名字及其有关政治主张的句子 儒家 主张 。墨家 主张 。道家 主张 。6.曹刿论战中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 。对曰: _, 。7., ,曰:“可矣。”8.曹刿在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采用后发制人取胜原因的句子是: ,。, ,。 ,故克之。, 。 ,_ ,故逐之。9.吾妻之美我者,; ,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10., , :由此观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外古诗词背诵:1理解填空:从军行中描写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_。抒发诗人内心感慨的诗句是: , _。羌村三首(之三)中描写动荡时局的诗句是: , 。 , 。表达作者时局的悲叹的诗句是: , _。登楼中描绘自然景象的诗句是: ,_。望月有感中用比喻的


    注意事项

    本文(九下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