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科医学基础知识.docx

    • 资源ID:15608702       资源大小:27.3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科医学基础知识.docx

    1、全科医学基础知识 初级卫生保健至少包括下面四层含义: 1.从居民的需要和利益来看是:.居民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居民团体、家庭、个人均能获得的;.费用低廉、群众乐于接受的卫生保健。 2.从它的卫生工作中地地位和作用来看是:应用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的方法和技术;最基层的第一线卫生保健工作;国家卫生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以大卫生观念为基础,工作领域更宽,内容上更加广泛。 3.从政府职责和任务来看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疾苦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卫生保健活动的有效形式。 4.从社会和经济发展来看是:社会经济总体布局的成

    2、果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 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2、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 3、使全体人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 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内容 1.四个方面: 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 2.八项内容: 健康教育; 合理营养; 安全饮水和环卫设施; 保健和计划生育; 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地方病防治 常见病、外伤的合理治疗; 基本药物。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1977年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WHO.3

    3、0.43号决议 到2000年,使世界上所有的人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两方面都达到富有成效的那样一种健康水平2000年人人健康 1978年 阿拉木图会议(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前苏联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初级卫生保健 1979年联合国大会赞同阿拉木图宣言 2.1981年提出了2000年全球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每个国家所有人至少已经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的卫生服务。 人人都积极参加自己及其家庭的保健工作,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卫生行动。 全世界的社区都能同政府共同承担其范围内所有成员的卫生保健责任。 各过政府都要对其人民的健康负担起全部责任。 人人都享有安全的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

    4、 人人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所有的儿童都接受了预防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 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在公共卫生学上的重要程度到2000年不超过发达国家在1980年的水平。 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与控制和改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促进精神卫生。 人人都能得到基本的药物供应 3.十二项最低限度评价指标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得到政府认可,作为官方最高一级的决策并承担义务;平均分配足够的资源;社区高度参与;为国家卫生发展建立一个适宜的组织体系和管理程序。 已经建立或加强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卫生保健计划实施的工作机构。 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 有一个适当比例

    5、的卫生经费,用于地方的卫生保健。 资源分配公平,尤其要注意农村和边远地区。 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0.7%转给发展中国家,用以支持他们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 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至少达到下列要求:在家中或步行15分钟距离内有安全水,在家中或邻近地方有适当的卫生设备。进行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合的免疫接种。在步行或坐车1小时行程的距离内有当地的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得到至少20中基本药物的保健服务。 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1岁内的儿童应得到护理服务。 儿童的营养状况达到:90%以上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2500克以上;90%以上的儿童体重符合相应年龄组的体重标准。

    6、 婴儿死亡率低于50%。 出生期望寿命高于60岁。 成人男女受教育率高于70%。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圆。 WHO提出的HFA2000(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类指标 1.卫生政策指标:人人健康的政治义务,资源分配,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社区参与,组织体制与管理程序。 2.与卫生有关的社会及经济指标:人口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收入分配,工作条件,成人识字率,住房,食品供应。 3.提供卫生保健的指标:保健可得性,物质可及性,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初级卫生保健普及面,转诊制度普及面,卫生人力状况。 4.健康状况指标:儿童营养状况及社会心理发展,婴儿死亡率,儿童死

    7、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期望寿命。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策略 1.人权;2.平等;3.义务;4.责任;5.自力更生;6.协作;7.高效。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1、合理布局 2、社区参与 3、预防为主 4、适宜技术 5、综合途径 初级卫生保健的特点: 初级卫生保健具有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初级卫生保健的最终目标:增进人人健康。 世卫组织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五项改革措施: 1.卫生领域的排斥和社会差距(普遍覆盖改革); 2.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安排卫生服务(服务供应改革); 3.卫生纳入所有部门的工作(公共政策改革); 4.行政策对话合作模式(领导体制改革

    8、); 5.强利益攸关方的参与。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1.总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问题,努力控制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地方病,使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4和1/5,平均期望寿命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1-2岁。 2.主要任务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重点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和其他重大疾病,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防止各种意外伤害。稳定计划免疫接种率,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

    9、人口覆盖率。预防、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做好老年保健。提高乡、村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对孕产妇和儿童的管理,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提高农村自来水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结合小城镇和文明乡镇建设,创建卫生乡镇,改善农村居民的劳动和生活环境。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群

    10、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依法加大对公共卫生、药品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控制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抓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劳动卫生。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完善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实行区域性大病统筹,逐步建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目标:各省(区、市)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6年,使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7年扩大到 60%左右;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

    11、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东部地区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速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办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涵义: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通过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补助、集体扶持和农民个人缴费等渠道筹集资金,主要对农民住院及大病医疗费用给予补偿。 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参考指标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 1、政府支持: 1.1把初级卫生保健纳入政府100 100 100 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2 政府对

    12、预防保健的投入 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2、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与人员 建设: 2.1乡村医疗机构覆盖率 100 90 85 2.2 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100 / 85 100/ 75 100/60 师占在乡(镇)/村两级提供服务的医生总数的比例 2.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 3、基本医疗管理规范率: 95 90 85 4、疾病预防保健服务: 4.1主要慢性病管理率 50 35 20 4.2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95 95 95 口覆盖率 4.3 计划免疫接种率 95 90 85 5、卫生监督: 5.1 食品卫生合格率 各省根据本纲要

    13、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5.2 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 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5.3 劳动卫生监督合格率 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6、妇幼保健: 6.1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5 90 80 6.2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80 60 50 6.3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95 80 60 率 7、环境卫生: 7.1 自来水普及率 75 60 50 7.2 卫生厕所普及率 65 55 35 8、健康教育: 8.1 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 80 70 60 8.2 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 100 90 80 8.3 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形成70 60 50 率 9、医疗保障: 9.1 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

    14、保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障制度覆盖率 9.1.1 合作医疗覆盖率 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9.1.2 大病统筹覆盖率 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10、居民健康水平: 10.1 婴儿死亡率 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5 10.2 孕产妇死亡率 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 10.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5 10.4 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150/10万 200/10万 300/10万 率 10.5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 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营养不良患病率 1/4 10.6 主要地方病患病率(/10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万)或地方病

    15、患病率五年下降百分比(%)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对象与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由一定数量的人群组成的,具有共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利益需求,以及相同的认属感和凝聚力的

    16、群体。 社区应具备五个要素:相对固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范围;必须的生活服务设施;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意识和相应的生活制度和管理结构。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性:公益性、主动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可及性。 社区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体。 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 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 1以基层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基础上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三

    17、级预防是社区医疗工作者在提供初级保健的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则。 2提供综合性服务:就其服务对象而言,不分性别和年龄,无论是否患病,既包括病人,也包括非病人;就其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并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就其服务范围而言,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 3是一种连续性服务: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对所辖社区居民的健康负有长期的、相对固定的责任。 4进行协调性服务:社区医生应当掌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家、以及家庭和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的情况,并与之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以便协调各专科的服务,为居民提供全面深入的医疗服务。 5提供可及性服务:及性或方便性是社区

    18、卫生服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包括时间上的方便性、经济上的可接受性及地理位臵上的接近,也包括心理上的亲密程度。社区医生既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充当其服务对象的朋友和咨询者的角色,并是社区成员之一。社区居民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在自己的社区内得到经济而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

    19、、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2.基本原则。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 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3.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臵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

    20、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东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和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及有条件的地级城市要加快发展,力争在二三年内取得明显进展。 三级预防的概念: 1.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措施如下: (1)针对机体预防措施:增强机体抵抗力,戒除不良嗜好,进行系统的预防接种,做好婚前检查。 (2)针对环境的预防措施:对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对遗传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加强优生优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近亲或不恰当的婚配。 (3)对社会致病因素的预防:对心理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哮喘、溃疡病等大多与心理因素

    21、有关。 2.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对于传染病,三早预防就是加强管理,严格疫情报告。除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外,还要密切注意病原携带者。对于慢性病,三早预防的根本办法是做好宣传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通过普查、筛检和定期健康检查以及群众的自我监护,及早发现疾病初期(亚临床型)患者,并使之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由于慢性病常是经过致病因素长期作用后引起的,给三早预防带来一定困难。 3.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此时机体对疾病已失去调节代偿能力,将出现伤残或死亡的结局。此时应采取对症治疗,减少痛

    22、苦延长生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康复。 三级预防是健康促进的首要和有效手段,是现代医学为人们提供的健康保障。 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和生活方式占60%。 社区卫生诊断的定义:采用社会学、人类学测量评估学、营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等手段针对社区进行的基本现况以及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和评估的过程。 社区卫生诊断的产出价值:社区卫生诊断的产出一是撰写全面、完善的社区卫生诊断报告,二是制定本社区的卫生服务发展工作规划。 社区卫生诊断流程: 分为四步程序。即

    23、: 设计准备 资料收集 资料统计 分析报告 社区卫生诊断的目的: 1.发现并确定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 2.总结并评价社区卫生资源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供给与利用效率 3.了解并分析社区环境及其相关资源现状 4.调查并分析居民需求与利用、满意度及其卫生知识水平 5.分析并提出本社区优先干预的卫生问题 6.制定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并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效果评估提供基线数据 社区卫生诊断的意义 1.有利于政府及有关社会部门编制社区卫生规划、计划以及合理配臵卫生资源与科学决策 2.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本社区主要健康问题 3.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供给与利用效率 4.有利于发挥社区各类相关资

    24、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5.有利于评价社区卫生工作成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社区卫生诊断的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 2.科学完整原则 3.适宜可行原则 4.求实特异原则 5.周期渐进原则: 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用途: 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方法为现况研究,通过调查描述疾病的分布和各种可疑致病因素的关系,提出病因假说。 2.分析性研究:一般是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群,对由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设进行分析检验。它又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实验法

    25、流行病学实验是在人群现场中进行的,将观察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试验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通过随访观察,判定干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假说。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 1.制定调查设计方案:它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计划。搜集资料的计划在整个设计中占主要地位,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调查目的有两类,一是了解参数,用以说明总体的特征,如了解某地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二是研究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以探求人群健康的有关因素或探索病因,如研究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和相关因素。将调查目的具体化为指标。 确定研究对象和观察单位:调查对象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调查总体的同质范围;观察单位是要

    26、调查的总体中的个体,也是统计计算的单位。 选择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按调查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总体中每个个体都进行调查,如人口普查,某种疾病的普查;非全面调查又有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是有意识选择好的、中间型的或差的典型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进行调查,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决定采取的调查方式:有直接观察、采访、填表和通信四种调查方式。前两种方式由调查人员亲自参与和记录,调查质量可靠。后两种方式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若被调查者文化水平高,素质高,乐意配合调查,也可以得到可靠的资料。 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备查项目和分析项目。备查项目用

    27、于核查资料,如被调查者的姓名、性别、住址、电话以及调查者和调查日期。分析项目用于计算统计指标,分析健康相关因素或病因。备查项目不可过多,必要的分析项目不能少。将调查项目按逻辑顺序排列即可成调查表。 估计样本含量:若进行抽样调查,须估计样本含量,其方法有查表法和公式计算法。 2.制定调查实施方案 包括人、财、物的准备,调查人员的培训,统一调查方法。 最好开展预调查,获得经验,完善调查方案。 3.正式调查:调查时把好质量关,保证收集的资料完整、准确、及时。 4.整理、分析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测量疾病的常用指标:1.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引入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死亡率

    28、、PYLL、DALY 。2.率与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之间的关系;死亡率、病死率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疾病的流行强度与分布特征: 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即疾病的群体现象。或称疾病的三间 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感染率:是指

    29、在某个时间内被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病残率:指在一定的期间内,某人群中实际存在病残人数的比例。 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 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某疾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各病例间联系的程度。散发;流行;大流行;爆发。 现况调查:在某时点或某时期内对某特定范围人群当时的疾病和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特征和因素的调查分析,

    30、以描述调查状况的分布情况,探索疾病病因线索。 普查 :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的人群进行的全面调查。特定时间应该较短,甚至指某时点。一般为12天或12周,最长不宜超过23个月,特定范围可指地区或某种特征的人群。 普查的优缺点: 优点:能提供疾病分布情况和流行因素或病因线索;通过普查能起到普及医学科学知识的作用;能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使其得到及时治疗。 缺点:由于工作量大难以作得细致,普查对象常难免有遗漏,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且此种调查耗人力物力大,成本高,只能获得患病率而不能获得发病率的资料。 抽样调查:为了查明现患情况或当前某病的流行强度,则可从某个人群总体中按一定原则抽取部分

    31、由代表性的个体进行调查,用这部分样本的参数、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 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 2.系统抽样(机械抽样) 3.分层抽样: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 5.二级与多级抽样 现况调查的目的和用途 1.查明当前某地区某种疾病的流行强度和该病在该地区的分布特点 2.现况调查的结果 3.早期发现病人 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 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 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

    32、(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是指以现在患有某病的病人为一组(病例组),以未患该病但其它条件与病人雷同的人为另一组(对照组),通过询问,体 检化验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疑致病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对各 种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判为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间存在着 统计学关联,在估计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 断出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病因假说的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研究者不给研究对象以任何干预,而只是客观地收 集对象的暴露情况。这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的共有特征。 2.设立对照:有专门设立的对照组,由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组成,供与病例组比较之用。 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研究之始,是先有结果,即已知对象患某病或不患某病,再追溯其可能与疾病有关的原因。调查方向是纵向的,回顾性的。3.不能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本方法受到回顾性观察方法的限制,不能观察到由因到果的发展过程并证实其因果关系,故只能推测判断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 优点:病例对照研究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因此工作量相对小,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易于进行,出结果快;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


    注意事项

    本文(全科医学基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