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15606167       资源大小:22.0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

    1、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1 .生态因子: 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2. 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3 .生境: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和(无机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生境是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4.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长和生存繁殖的任何因子 5.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状态。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

    2、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6 .内稳态:是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状态。7 .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就称为适应组合。8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该种植物的光饱和点。9.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10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和某些变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11 .阿伦(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以减

    3、少散热量。12 .贝格曼定律(十分之一法则):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个体有增大的趋势;13. 生物圈:指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圈层。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14.种群:是指特定空间内能自由交配、繁殖后代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15. 生态对策 :各种生物所特有的生活史(一生中生长和繁殖的模式),被视为生存对策。16. k-选择: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density-dependent natural selection),种群稳定于K附近。 17. r-对策:是生物对不稳定环境的进化适应, r-对策者向着小型化、发育快速、繁殖能量分配高、产生数量多的后代的方向发展,以量取胜。扩散能力极强

    4、,大多数先锋生物属于这类种群。18.倒数产量法则:植物单株平均重量(w)的倒数与密度(d)呈线性关系,即 1/ w = Ad + B。19. -3/2幂定律:自疏,导致生物个体大小(干重)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图上表现为典型的-32斜率,这种关系也叫-3/2自疏法则。 20. 种间竞争:具有相似生态要求的物种(两种或多种种群)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相互抑制,彼此给对方带来不利影响,被称为竞争。21.高斯假说: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的方式等相同)的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22.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它与食物和天敌的关

    5、系。 23.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又称异种抑制作用或异株克生。 24. 协同进化:指一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军备竞赛”。25.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26.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

    6、活能力较强的物种。27.建群种:群落中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28.相对密度: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29.盖度:是指植物的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 30.相对盖度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31.频度: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32.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其具体定义和计算指标因群落不同而不同,多度、盖度、体积、重量等或他们的组合均可作为优势度的指标。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 多度 密度 盖度 频度

    7、 重要值33.重要值:也是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因它简单、明确,所以在近些年来得到普遍采用。计算的公式如下: 重要值(IV.) = 相对密度十相对频度十相对优势度34. 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35. 层片: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36.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交叉地带)。37.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edge effect)。

    8、38.林得曼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39.最后产量恒定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密度如何,最后产量恒定40.自梳现象:同种高密度而产生的植株死亡的现象41.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42.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和某些外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即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二1、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和(蓝紫)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2、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植物吸收与释放CO2的速率相等;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3、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 个 体 、 种 群

    9、 、 群 落 和 生态系统 四个研究层次。4、光因子主要从 光 质_,_光 强_,_光 周 期_方面作用于生物。5、生物的大环境包括 地区环境 、 地球环境 和 宇宙环境 。6、生活在海洋高渗环境中的动物,其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为 直接吞水 、食物水、和 代谢水 。7、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常表现在 形态上 、 生理上 和 行为上 。8、陆生动物失水的主要途径有 皮肤蒸发 、 呼吸失水 和 排泄失水 。9、陆生植物可分为 阳性植物 、 阴性植物 和 中性植物10、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分为(随机)、(均匀)、(群团)3种类型。1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10、(生态系统多样性)。12、我国植被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即(植被型)、(群系)和(群丛)。1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生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两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14.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几个层次: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1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16.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1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三1.生态因子作用有何特点?答:1).综合性:自然界任何生态因子都不是独立的。2).非等价性: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不同,有主导因子和从属因子。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任何生态因子都不可缺少,无法替代,但是,数量

    11、的不足可以由其它因子一定程度补偿。4).限定性: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各生态因子的作用不同。5) .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就是对生物产生直接影响;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因子的相互作用上。2. 简述耐性定律及生物耐性的主要特点? 答: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耐性特点:生物的耐性有最高、最低和最适范围。 生物耐性限度因发育时期、季节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变化。 自然界生物的耐性限度实际范围几乎都比潜在范围窄。 生物的耐性范围是可以改变的。3.简要说明光周期对动物的影响?答:光

    12、周期影响动物的行为方式和繁殖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定动物的迁徙、迁移或洄游的时间;(2)影响鸟兽换羽、毛(短光照、限食、限水);(3)影响动物的生殖时间。鸟类在长光照一个月后可繁殖;(4)影响动物的冬眠和滞育(常与温度有关)。4. 陆生动物的保水机制 答陆生动物为维持水平衡,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形成了许多节水适应 : (1)减少呼吸失水:大多数陆生动物都能进行呼吸水分的回收。即呼吸道较长,且迂回曲折。鼻腔冷凝水,重吸收(2)减少排泄失水:有些脊椎动物如鸟、兽的肾脏,重吸收能力强,可以产生比体液的渗透压高的浓缩尿。(3)减少皮肤的透水性(4)减少体表蒸发失水: 陆生动物皮肤的含水量

    13、总是比其他组织少,同时皮肤中含有脂类,可以限制水分的移动。如蜥蜴和蛇。(5)利用代谢水5. 骆驼是如何通过形态和生理途径来适应沙漠环境的?答:骆驼清晨取食有露水的植物嫩枝叶或多汁的植物获得必需的水分,尿浓缩最大限度减少水损失;驼峰和体腔中储存脂肪,代谢时可产生代谢水,以弥补水分不足;白天可吸收大量热使体温升高,以减缓吸热过程和出汗失水,晚上温度低时,皮下脂肪转移到驼峰中,把白天吸收的热量加快散发出去,让体温降低;骆驼只要获得一次饮水机会,饮水量很大。6. 何谓种群?自然种群具有哪些特征?答:是指特定空间内能自由交配、繁殖后代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自然种群具有下列特征:密度和大小;出生率、死亡

    14、率;迁入率、迁出率;性比,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繁殖能力),种群分布型(空间位置);种群的数量变化、质量变化;种群对环境的适应(生态对策);社群关系;种间关系等。(1)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分布区域和分布形式。(2)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动。(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7. 何谓种群的空间格局?有那些分布类型?答: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产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有三类型: 随机分布: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

    15、在不影响其它个体的分布。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才容易产生随机分布。如森林地被中的一些蜘蛛,面粉中的黄粉虫。 均匀分布:个体之间保持相近的距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空间资源均匀,再加上种群内个体的竞争。如森林植物为竞争阳光和土壤养分。沙漠植物竞争水分。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是另一原因。成群分布:也称成群分布。个体的分布呈密集的斑块。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呈此分布。形成原因有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使其以母株为中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成集分布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均匀群、随机群和成群群。8. 简述K对策种和r

    16、对策种的特点。 答: k 对策种的特征是个体大,寿命长,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的竞争能力,对每个后代的巨大投资;r 对策种个体小,寿命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后代不注意其质量,更多的是考虑其数量,适应性强,不易灭绝。种内相互作用:竞争,自相残杀,性别关系,领域性,社会等级种间相互关系: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9.简述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答:(1)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3)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寄主摄取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4)共生: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一方

    17、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的种间关系称偏利共生;对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关系,称互利共生。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10.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类型:1) 捕食食物链:绿色植物为起点到食草动物进而到食肉动物的食物链2) 碎屑食物链:动、植物的遗体被食腐性生物(小型土壤动物、真菌、细菌)取食,然后到他们的捕食者的食物链3 )寄生食物链: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起点,继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病毒,后者与前者是寄生关系11. 为什么营养级的数目一般不超过5-6个?答:对生态系统来说,当能量以食物的形

    18、式在生物之间传递时,食物中有相当一部分能量被降解为热而消散掉(使熵增加),其余则用于合成组织作为潜能储存下来。所以一个动物在利用食物中的潜能时常将大部分转化为热,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新的潜能。因此,能量在生物之间每传递一次,一大部分能量被降解为热而损失掉。这就是为什么食物链的环节和营养级的级数一般不会多于56个的原因12.阐述碳循环的基本路线,并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对碳循环造成干扰? 答: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储存库经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固定,一部分转移到动物体内,再从动植物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气中去。 岩石圈和化石燃料是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此外水圈、大气圈、植被等也都是碳的储存库。每年

    19、碳的吸收与释放之间是平衡的,从而保证了大气中流通的碳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但由于人类每年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从储存库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同时森林的破坏又减弱了植被固定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使越来越多的碳参与流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带来全球性气候变化。13.在农田系统中,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合理密植、中耕除草、施肥、喷农药等农事活动生态学原理和上述各项措施的具体意义。 答: 生态学原理:保证适当的叶面积指数,使总光合与总呼吸的比值达最大,促进根部呼吸,最大量供给营养,减少或排除竞争,截断食物链,使光合产物最大量的按人们的意志聚集。 具体意义:合理密植:因为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

    20、内,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一定的。如果植物种得太稀,则浪费了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能,能量利用降低;植物种得太密,由于资源(太阳能量、水分和营养物质)有限,最后产量恒定;中耕除草:促进根部呼吸、减少植物间对阳光、水分和矿物元素的竞争,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农作物;施肥:能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喷农药:消灭植食性动物,截断食物链,使光合产物最大量聚集在农作物上。14.自然选择的理论要点? 1).物种的不同个体存在差异2).变异是可以遗传的3).有机体增殖其个体的巨大潜力并未完全发挥4).竞争的结果是一些变异个体继承了亲代的变异特性,进化上的变异通过自然选择得以实现5).自然选择的结果使有机体更加

    21、适应其环境.15.水的生态学意义? 1).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2).水是生物体所以代谢活动的介质3).水为生物创造稳定的温度环境4).生物起源于水环境16.动物扩散的原因? 1).食物资源不足2).在社会结构和领域中处于低等级的个体被驱逐3).幼体长大被亲代驱逐4).自然环境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5).躲避天敌6).追寻配偶7).生境灾变8).环境污染17.动植物扩散的生态学意义? 1).逃避不利条件2).避免竞争3).逃避捕食者4).调节种群数量5).改变分布范围6).有利于物种进化17.物质循环的特点? 1).物质不灭,循环往复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3).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 4).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调节能力 5).物质循环中生物起重要作用 6).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注意事项

    本文(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