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3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理清语脉按序走前后关联手拉手.docx

    • 资源ID:15578772       资源大小:281.83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3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理清语脉按序走前后关联手拉手.docx

    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3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理清语脉按序走前后关联手拉手专题三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理清语脉按序走,前后关联手拉手本专题根据高考考题情况,从词语复位、语句复位和语句排序三种命题形式来突破。联系虚词的知识使考生掌握词语复位题的解答方法;从“六大思考角度”入手突破语句复位题;对语句排序题,采用解答规范、补充拓展的形式突破。1(2018高考全国卷乙)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不要依赖译文。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肯动脑筋,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

    2、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副词等虚词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处是针对前一句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处是表示假设,第处和第处构成递进关系,第处与第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答案】 A2(2018高考全国卷)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

    3、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B项叙述重点是“汽

    4、车的改造”;C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答案】 A3(2018高考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2018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

    5、理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 BC D【解析】 本题从语句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中国珠算”,围绕“中国珠算”的特点及优点分别从不同方面来解说,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承接上句,总说算盘的结构,第句紧接第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句承接上文,介绍珠算口诀,第句紧接第句说明口诀的作用;第句进一步描述“中国珠算”的优点,第句描述珠算可以与电子计算器相媲美。【答案】 D 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1连贯是指句子之间的组合要通顺、流畅,而句子之间的组合,无非两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二是语言组织的规律,

    6、即“事理”和“文理”。事理往往表现为“思路”和语段的“中心”,而文理主要体现为虚词、句式等的运用,目的是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2从高考题来看,此类题综合性强,是近年来的考查热点,并且近几年又采用单独命题的形式。2018年以前,是给语句排序,2018年变为语句复位(选用句式),2018年再变为词语复位(选用词语)。命题形式一词语复位题(选用词语)2018年全国卷的第15题看似考点变了,由考查句子的衔接改为考查词语,主要是关联词(虚词),但实际上考的仍是连贯衔接,而以往在考查句子连贯的时候也渗透着对虚词的考查,这道题利用排除法做出来并不难。“四步法”解答词语复位题:第一步:通读文段,了解大意,关注标

    7、点,划分层次。第二步:结合层次,分析句间的关系,推测应填词语。第三步:结合选项,联系第二步,甄别辨析,灵活排除。第四步:本着简明、连贯、关联词搭配的原则,带入初步选择的答案,确定最终答案。当然解答步骤可以灵活,如二、三步可以综合运用。注意“ 辨”,正确使用虚词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其考查形式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在辨析虚词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词性、词义和语境等方面来辨析一般虚词,二是从句间关系入手来选择符合关系的关联词语。具体辨析方法如下:一辨词性。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与功能也不同,确定了词性基本上就能辨析出

    8、该词的用法。如:“忽然”与“突然”,前者是副词,只能作状语,而后者是形容词,可以作状语、补语、宾语。二辨构词语素。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辨析时要比同求异,重点辨析相异的语素。如:“逐步”与“逐渐”,重点区分“步”“渐”,“步”是步骤,“逐步”强调一步步,表示动作或情况要经过的过程或步骤。“渐”是渐渐,“逐渐”强调动作行为等变化缓慢。三辨词义侧重点。有些近义虚词表达的角度和意义有差异,辨析时就要抓住其词义的侧重点来辨析。如:“未免”与“不免”,前者表示委婉的否定,侧重于评价。如:你这样做,未免有点太过分了吧。后者表示免不了、不可避免,侧重于叙述。如:他第一次上台表演,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再如:“以致”

    9、与“以至”,都可表示结果,但前者侧重于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如: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不能下床。后者则侧重于表示由于程度加深而形成的结果。如:他把书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四辨词语适用对象、范围。这一般是同义虚词表现出来的细微差别,辨析时要注意。如:“一律”与“一概”,都是范围副词,表示没有例外,有时可以通用。但前者强调“全部一样地”,既可以用于人的动作、行为,也可用于事物。如:非本机关工作人员,不经允许,一律不得入内。而后者强调“概括全部”,多用于概括事物。如:他们的事情,我一概不清楚。五辨语气。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

    10、莫非”,前者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如: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如前者强烈。如: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不成?再如:“简直”与“几乎”,前者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如:我简直不能相信。后者只表示接近于、将近于,无夸张语气。如:我几乎不相信。六辨感情色彩。有些虚词也带有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上易于辨析。如:“径自”与“径直”,前者表示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如:他没等会议结束就径自离去。后者表示动作行为一直进行、不绕弯、不费周折,无贬义色彩。如:你径直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讨论。七辨语体色彩。主要指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别,

    11、书面语庄重,口语通俗。如:“反而”与“反倒”,都表示跟前面说的相反或出乎意料、违反常情,在句中起转折作用,但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如:有个别人对犯错误的同志不但不给予帮助,反而幸灾乐祸,这是非常错误的。而后者一般用于口语。如:她姐姐不但没有生气,反倒亲切的笑了。再如:“究竟”与“到底”,都表示追究,但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八辨句间关系。有怎样的句间关系,就需要怎样的关联词语,因此在弄清分句间关系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选用的词语。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用于递进关系的分句之间,而后者一般表示因果关系,用于因果关系的分句之间。再如:“只要”与“只有”,前者用于充分条件,

    12、后者用于必要条件。九辨词语搭配。主要指关联词语的搭配使用,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都是固定的,不能交叉。如:表示并列关系的是“不是而是”,表示选择关系的是“不是就是”,表条件关系的“只有”与“才”搭配,“只要”与“就”搭配,不能随意调换。典例试做 1再VS又例1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_(再、又)看了一阵。【解析】 “再”和“又”都是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再”多用于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而“又”则表示已实现的动作或行为。【答案】 又2从而VS进而例2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_(从而、进

    13、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解析】 二者都是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分句,“从而”用以引出下文的目的或结果,“进而”则表示在前一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示递进关系。【答案】 从而3一再VS再三例3 中美关系_(一再、再三)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解析】 二者都是副词,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用“一再”和“再三”都可以。但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答案】 一再4终于VS终究例4 你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按科学规律办事,_(终于、终究)会犯大错误的。【解析】 二者都是副词,“终于”表示预料和期望中的某个事件(情况),或肯定要

    14、发生的事件(情况),在经历了一个过程以后,毕竟发生了。“终究”用在助动词前边,表示预料、期望或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必将发生。“终于”只能用于已经发生的情况,“终究”没有这个限制,而且更多用于未来。【答案】 终究5由于VS因为例5 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_(由于、因为)他的工龄还不到半年。【解析】 二者都可以用在复句中表示原因。但“因为”既可以用于前一分句,也可以用于后一分句;而“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也就是只能放在表示结果的分句之前,不能放在后面。【答案】 因为6由VS由于例6 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_(由、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解析】 “由”作介词表示动作的起点和行为的施动,一

    15、般侧重强调由来;而“由于”是表示原因,常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里,可以与“才、所以、因此”等词相呼应。【答案】 由7只有才VS只要就例7 无数的事实说明,_(只有、只要)把全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_(才、就)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解析】 二者都是连词,表示条件关系。但“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缺少了前句的条件,就不能产生后句的结果;而“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具备了前句的条件,就一定能产生后句的结果。【答案】 只有才8只是VS不过例8 (1)面对鲜花和掌声,他_(只是、不过)谦虚地笑笑,他知道成功凝聚着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汗水和智慧。(2)早春二月,南国已是阳光和暖

    16、,草长鸟飞,_(只是、不过)偶或南下的冷空气还会使人感到未曾褪尽的残冬寒意。【解析】 “只是”作副词在句中起限定作用,限定动作的范围,相当于“仅仅是”。“只是”作连词,放在两个分句之间,起轻微转折作用。而“不过”作连词,连接分句或句子,表示转折关系,所连接的两个句子或分句,后一句是对前一句所说明的事情作修正性的补充。这时“不过”相当于“只是”。【答案】 只是不过9关于VS对于例9 _(关于、对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这份报告没有论述。【解析】 二者都是介词,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关于”表示关涉的事物或某种范围;“对于”主要是指出明确对象。“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定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

    17、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该句用于指出对象,所以选用“对于”。【答案】 对于10以至VS以致例10 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认真吸取教训,_(以至、以致)这次又犯了类似的错误。【解析】 二者都是连词,都用于下一分句的开头。“以至”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由于某种动作、情况的程度而形成的结果,这种结果无所谓好坏;而“以致”表示下文所说的是上述原因造成的结果,这种结果往往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以至”换成“以至于”意思不变,而“以致”可以换成“结果”,二者不能互换。【答案】 以致11何况VS况且例11 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何况、况且)井的四周都是沙

    18、土,很容易塌陷。【解析】 二者都是递进连词,都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何况”相当于“甭说、甭提”。一浅一深的两件事物互相对比,映射,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如此。而“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该句中“井的四周都是沙土”是进一步申述的理由,所以选取“况且”。【答案】 况且12不免VS未免VS难免例12 (1)老罗_(未免、不免)太不会讲话了,本来挺简单的事叫他弄复杂了。(2)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_(难免、未免)犯错误。【解析】 三者都是副词,“不免”意思相当于“免不了,少不了”,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自然导致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可以是已经出现的,也可以是未实现的。“难免”

    19、表示某种原因很可能导致某种结果,只能用于未实现的事。用“难免”的地方可以换成“可能”或“一定”。“未免”表示说话人对于某种行为、举动的否定的态度,含有不赞许,不以为然的意思,虽然意在否定,但口气比较委婉。【答案】 未免难免13或者VS还是例13 如果有人问我,在唐诗宋词中,你最喜欢李白、杜甫_(或者、还是)苏轼、辛弃疾,我真答不出。【解析】 二者都是表示选择的连词,当二者与“无论、不管”等连词连用时,意思一样。但是“或者”只能用在陈述句中,不能用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还是”则相反,主要用在疑问句中,用在陈述句中也仍含有疑问语气。该句前后表示选择关系,但“你最喜欢李白、杜甫”含有疑问语气,所以选

    20、取“还是”。【答案】 还是14尽管VS不管例14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是一场革命运动,_(尽管、不管)其中有部分人是软弱妥协的,但它却是要革文言文的命。【解析】 二者都是连词,用于偏正复句中,但“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表转折,常与“但是、可是、却”搭配使用;而“不管”表示条件关系,常与“都、总”搭配使用。该句中后面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并且有“但”相搭配,所以选取“尽管”。【答案】 尽管15何苦VS何必例15 老杨说:“自家兄弟,_(何苦、何必)如此客气呢?客气了,反而见外了。”【解析】 二者都用于反问句中,“何苦”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意思是“何必自寻苦恼”;而“何必”相当于“为什么

    21、一定要”“干嘛一定要”的意思,表示说话人认为某种事情或行为的进行是没有必要的,或不一定是必要的,一般用于反问句。该句根据后一分句的“如此客气”表示说话人认为这样没有必要,所以选取“何必”。【答案】 何必16居然VS竟然例16 资阳县公安局_(居然、竟然)“打不过”黑老大,真是天大的笑话。【解析】 二者都是副词,经常用作状语,都表示预想和结果的关系。但“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是这样”的意思。“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该句“公安局”打不过“黑老大”,是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所以选取“竟然”。【答案】 竟然17虽然V

    22、S固然例17 古今_(固然、虽然)不容混同,但古人生活中的许多相对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解析】 二者都是转折连词,都与“可是、但是、然而、却”等连词配合,但“固然”是先肯定承认某种情况,然后又对该事物提出一种新情况,转入正意;而“虽然”则是对出现的某种状况作让步。该句先肯定“古今不容混同”,然后提出“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新情况,所以选取“固然”。【答案】 固然18究竟VS毕竟例18 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_(毕竟、究竟)是答应不答应?【解析】 二者都表示终于、到底,都是副词,在表示判断时,两者可以互换。“究竟”表示追根求底,有仔细推敲、追查的意思

    23、,常用于问句中;“究竟”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而“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不能用于问句。该句是疑问句,所以要选取“究竟”。【答案】 究竟19偶尔VS偶然例19 青年人_(偶尔、偶然)犯个错误,这是不奇怪的,我们的责任是事先多提醒。【解析】 二者都是副词,但“偶尔”是说行为发生的次数少,不经常;而“偶然”是说某种情况的产生不是必然的,表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意思,二者不能互换。该句中“青年人”“犯个错误”不是一种必然,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所以选取“偶然”。【答案】 偶然20大抵VS大概例20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

    24、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_(大抵、大概)回到母家去消夏。【解析】 二者都是表示说话人对事物大略叙述的副词,“大抵”能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的意思,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在表示估计、揣测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该句在意思上是从数量上来限制前面的“凡有出嫁的女儿”,说她们夏间大部分都回到母家去消夏,所以选取“大抵”。【答案】 大抵21对VS对于例21 大家都_(对、对于)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感兴趣。【解析】 二者都是在句子中起介绍动作对象作用的介词,在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凡能用“对于”的地方均能改为“对”。不同之处:第一,当“对”含有“对待”“向”等

    25、意味时,“对”不能换成“对于”;第二,当“对”用在能愿动词、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第三,“对”多用于口头语气,“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书面语体。该句中前面有“都”这个总概性副词,不能换成“对于”,所以选取“对”。【答案】 对即时小练1(2018高考全国卷甲)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

    26、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A一旦则/也即使然而B倘若那么进而/由于所以C假如则甚至更/那么D只要/而且还虽然但D解析 要注意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前后句之间应为并列关系;第处和第处构成转折关系。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青年人富有理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人的特点,_是优点。_需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_把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_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27、_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_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A也但只有/才如果B也但是/只要就即使C更如果只有才/如果D但是而只有才即使/A解析 处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递进关系,可填“也”,也可填“更”。由“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可知处是转折,应填“但”“但是”。属于条件关系的复句,可填写“只有才”。不缺关联词。是假设关系,可填“如果”。命题形式二语句复位题(选用句式)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就是将某一语段(或复句)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抽出,另设几种与之相近的答案,让考生从中选出原句。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解答这类试题是有规律可

    28、循的,可以采用“六大思考角度”法。思考角度一事理相承选用句式所给语段围绕明确的话题,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判断时要看选句是否符合事理。做此类句式选用题要注意分句间的关系及衔接,以及整体的和谐性。弄明白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关键。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拆围过后的洪湖生态环境依旧脆弱,为了使被破坏的植被和鱼类资源尽快恢复,一场生态恢复战渐次打响。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新堤保护站副站长曾祥新说,保护区一方面移植水草,进行生态恢复;另一方面,_。此外,每年还设置休渔期、人工投放鱼苗期等,促进水生物种休养生息。A将长江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带进来,在鱼汛期将长江大闸打开,使江水与湖水

    29、相互置换B使江水与湖水相互置换,在鱼汛期将长江大闸打开,将长江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带进来C在鱼汛期将长江大闸打开,使江水与湖水相互置换,将长江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带进来D将长江大闸打开,在鱼汛期将长江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带进来,使江水与湖水相互置换【解析】 “一方面”与“另一方面”属于并列的关系,应该按照先行动后目的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在鱼汛期将长江大闸打开”是一个行动,目的是通过江水和湖水的相互置换,把长江中的鱼类资源带进来,故C项正确。【答案】 C思考角度二话题一致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2018高考浙江卷)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_。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3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理清语脉按序走前后关联手拉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