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考公安专业科目试题与答案.docx

    • 资源ID:15522469       资源大小:42.09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考公安专业科目试题与答案.docx

    1、国考公安专业科目试题与答案2019国考公安专业科目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A城市管理部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创新地采用柔性执法手段 B劳动监察部门依照劳动法的平等就业原则,对设定歧视性招聘条件的招聘单位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变歧视性做法 C法院注重法理与情理相统一,要求法官坚决摒弃“合法但不合理”的司法判决 D检察院要求其工作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能动履职的积极性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包含

    2、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内容。A项,体现了依法治国的要求;B项,体现了执法为民的要求;C项,做法违背了公平正义的要求,片面地将合理置于合法之上,割裂了法理与情理的有机统一;D项,体现了服务大局的要求。 2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A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 B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 C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最重要的保障D“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应有之义 【答案】C 【解析】C项,司法发

    3、挥着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等重要作用。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国的保障,但是,这并不等于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最重要的保障。 3关于“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价值基础 C公平正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 D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D 【解析】D项,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不偏

    4、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古代法官在执法时“为民请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执法为民”在最深层的本质上并无区别 B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开始了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规律和执政党规律重新认识的标志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进程的一次重大创新 【答案】D 【解析】A项,古代法官在执法时“为民请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执法为民”存在本质上的区别;B项,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非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开始

    5、了;C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规律和执政党规律认识的重大转变的标志,但这不意味着它是重新认识的标志。 5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人民代表大会是依法治国的主要组织保障 B法制完备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国家 D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和运行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答案】C 【解析】C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完成只是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成为法治国家的制度条件,法治国家更要求制度能够贯彻落实,即国家处于

    6、法治的状态之中。 6公民从()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出生 B5周岁 C6周岁 D8周岁 【答案】A 【解析】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此答案选A。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D合法原则 【答案】D 【解析】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包括: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8装修公司甲在完成一项工程

    7、后,将剩余的木地板、厨卫用具等卖给了物业管理公司乙,但甲营业执照上的核准经营范围并无销售木地板、厨卫用具等业务。甲、乙的买卖行为法律效力如何?() A属于有效法律行为 B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C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 D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答案】A 【解析】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签订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本题中,甲将木地板、厨卫用具卖给乙公司的行为,虽然超越了其经营范围,但不属于法条规定的除外情况,故该买卖行为应为有效法律行为。 9下列人员中,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

    8、人的是死者的()。 A哥哥 B配偶 C侄女 D祖父 【答案】B 【解析】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AD两项,“哥哥”和“祖父”是第二顺序的继承人;B项,配偶是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C项,侄女不是法定继承人。 10下列财产不属于遗产的是()。 A承租的房屋 B储蓄 C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 D自有的汽车 【答案】A 【解析】遗产是指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

    9、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如有价证券以及以财产为履行标的的债权等。A项,承租的房屋属于他人的财产,不属于遗产。 11甲至超市购物结账时,售货员多找零50元。甲多得50元构成()。 A侵权 B违约 C不当得利 D无因管理 【答案】C 【解析】A项,侵权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售货员多找零给甲,甲多得50元不是不法侵害他人所得;B项,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甲多得50元不是与售货员事先协商好的,也不属于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因此不构成违约;C项,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由于

    10、售货员多找零50元给甲,没有合法根据而使甲取得利益并致使他人受损;D项,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事务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甲多得50元不是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事务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 12人民法院为涉诉的未成年人选定代理人。该代理属于() A委托代理 B法定代理 C指定代理 D复代理 【答案】C 【解析】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其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指定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的指定而进行的代理。指定代理是在没有委托代理人和法定代理人

    11、的情况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代理人的方式。 13法人享有的人身权包括()。 A姓名权和名誉权 B名誉权和经营权 C名称权和名誉权 D经营权和隐私权 【答案】C 【解析】所谓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具有与民事主体的不可分离性、不可转让性、不可剥夺性以及非财产性权利的特征。A项,姓名权是自然人专属的权利,法人不具有;BD两项,经营权因都具有财产内容,不符合人身权的非财产性权利的特征;C项,名称权和名誉权属于法人享有的人身权。 14下列选项中,构成无因管理的是()。A警察抓捕小偷而受伤 B为生病的朋友烧香祷告 C路人

    12、跳入河中救人而受伤 D误将邻家的鸡当作自家所有而喂养 【答案】C 【解析】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事务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有:管理他人事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为管理;管理人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A项,无因管理中的“无因”,是指无法律规定或者约定的义务,警察抓捕小偷是有因,是警察的职责所然;B项,无因管理行为导致的后果是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债的法律关系,为生病的朋友烧香祷告的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不会在当事人之间导致债的法律关系的发生;C项,路人跳入河中救人而受伤的行为符合无因管理的概念和构成要件;D项,管理自己的事务,或者误将他人的事务当

    13、作自己事务管理的,或者管理公共事务,都不构成无因管理。 15根据侵权责任法,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 A侵权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B可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C应由侵权人承担全部责任 D应由双方平均分担损失 【答案】B 【解析】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侵权行为致人合法权益损害时依法应承担责任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16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指的是()。 A当事人诉讼权利相同 B当事人诉讼义务相同 C诉讼权利的同等性和诉讼义务的对等性D当事人诉讼地位相同 【答案】C 【解析】C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

    14、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不等于权利义务的相同,而是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承担对等的诉讼义务。 17有关公开审判制度,正确的是()。 A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B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应当公开 C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是否公开审理,由当事人申请法院决定 D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律明文规定不公开审理 【答案】B 【解析】A项,案件是否开庭审理取决于案件处理程序和审判阶段,与是否公开审理无关;B项,无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宣判一律公开。宣判一律公开是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之一;CD两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

    15、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18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4年 B3年 C2年 D1年 【答案】C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除以上情形之外,一般的诉讼时效期限均为2年。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

    16、期限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民法通则中规定身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1年,但产品质量法为民法通则的特别法,在法律效力上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应适用产品质量法的2年规定。 19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为1年的是()。 A甲租赁乙的房屋,因拒付租金而发生纠纷 B甲与乙签订了一个承包经营合同,后乙违约 C甲借给乙1万元,乙到期不还欠款 D甲在乙处定做一套西服,到期后甲未及时领取西服,30天后乙将西服卖掉 【答案】A 【解析】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民法通则

    17、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20A县人民政府为建宾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是()。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政府行政行为 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 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应由民法调整 【答案】D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政府向银行贷款属于借贷合同法律关系,在这种

    18、法律关系中,政府机关与银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应当由民法调整。因此答案选D。 21下列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审判监督程序不是诉讼中的独立审级 B人民法院依据审判监督权提起的再审,没有时间的限制 C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再审法院包括原审法院和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 D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不影响原判决的执行 【答案】B 【解析】B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22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 A

    19、5日 B10日 C15日 D一个月 【答案】B 【解析】B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23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是哪项?() A刑法关于空间效力范围的规定 B刑法关于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 C刑法关于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D刑法关于放火罪与失火罪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规定【答案】D 【解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当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刑罚的轻重不仅与客观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相适应,也必须同犯罪人主观恶性的大小、再犯

    20、可能性的大小相适应。D项,体现了刑法中对过失犯的处罚明显宽于故意犯的原则,最能够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24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答案】A 【解析】我国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的概念做出了详尽的叙述,其中的但书规定,凸显了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以社会危害性为根本特征的。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则说明其社会危害性未达到严重的程度,因而不认为是犯罪。 25下列情形中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的是()。 A二人以上共

    21、同故意不作为 B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 C同时犯 D事先未通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 【答案】A 【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同时犯、事先未通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都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行为可以是共同作为,也可以是共同不作为,还可以是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因此答案选A。 26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是()。 A甲为迫使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女子卖淫而对其实施强奸 B乙非法拘禁债务人张某10天,其间多次毒打张某,致张某伤残 C丙无证驾车,在被交警队查处时使用暴力抗拒执法,失手将交警打死 D丁开地下卷烟厂,制售劣质卷烟数量巨大,在县联合执法队前来查处时,

    22、组织数十村民围攻执法人员,迫使执法队暂时撤离 【答案】D 【解析】数罪并罚是指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A项,甲的强奸行为被强迫卖淫罪包容;B项,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法应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C项,丙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失手打死交警构成结果加重犯;D项,丁的行为构成妨碍公务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实行数罪并罚。 27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法官个人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他人影响 B合议庭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影响 C法院独立审判案件

    23、,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监督 D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案件,上级法院不能对下级法院正在审理的具体案件如何处理发布指示或命令 【答案】D 【解析】AB两项,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C项,法院独立行使职权不能排除监督,监督不同于干预;D项,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是监督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每个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各自独立,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监督只能通过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来进行,上级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级法院如何办理具体案件。 28某工厂职工李某经常旷工,平日游手好闲,一天车间被盗,单位领导怀疑李某有盗窃嫌疑,于是决定将其监禁,并要求其交代犯罪事实,这种做法违反了()

    24、。 A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B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 C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诉讼原则 D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答案】C 【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29李某为了牟利,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为6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B侵犯著作权罪 C非法经

    25、营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答案】B 【解析】我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学作品、音乐、电视、电影、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以及其他作品的,属于侵犯著作权的情形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又销售该侵犯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只定侵犯著作权罪,不实行数罪并罚。因此答案选B。 30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A确有悔改表现 B确有立功表现 C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D正在提出申诉的 【答案】C 【解析】C项,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对

    26、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1有权对刑法进行立法解释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公安部 【答案】A 【解析】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我国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大各部门委员会及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因此答案选A。 32对违法行为人处

    27、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B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C县、市公安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D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答案】B【解析】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六条规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警告、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的,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处罚

    28、决定。因此答案选B。 3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 A虐待的案件 B未成年犯罪的案件 C侵占的案件 D诽谤的案件 【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但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案,但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侵占案。因此答案选C。 34公诉案件不起诉的决定权属于()。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社区矫正部门 【答案】B 【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

    29、查决定。公诉案件起诉和不起诉的决定权属于人民检察院。因此答案选B。 35乙购买了一批木地板堆放在门口,天突降暴雨,而乙家中无人,邻居甲担心木地板受潮不能使用,于是请人将之搬入室内,为此支付了搬运费200元。甲有权要求乙补偿其支付的费用,乙承担义务的性质属于()。 A不当得利责任 B无因管理责任 C侵权责任 D违约责任 【答案】B 【解析】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的管理或者服务。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三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乙承担义务的性质属于无因管理责任。因此答案选B

    30、。 36甲乙之间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2012年2月5日前由丙向乙交付一批货物,但截止到2012年4月1日,乙仍未收到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只能向甲主张责任 B乙只能向丙主张责任 C甲和丙承担连带责任 D乙只能选择甲或者丙中的一人主张责任 【答案】A 【解析】我国合同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因此答案选A。 37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撤销合同的是()。 A9岁的甲在没有告诉家长的情况下把家长珍藏多年的一幅字画送给邻居乙 B甲乙之间达成的运输毒品的协议 C甲以举报乙挪用公款为要挟,向乙索要乙的轿车,乙无奈之下只好同意D甲以2000元的价格出售其一台二手电脑给乙,二人达成了口头的协议,但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答案】C 【解析】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因此答案选C。 38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担保物权的是()。 A抵押权 B质权 C留置权 D地役权 【答案】D 【解析】担保物权是指为确保债


    注意事项

    本文(国考公安专业科目试题与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