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国论 》集体备课教案.docx

    • 资源ID:15520391       资源大小:25.0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国论 》集体备课教案.docx

    1、六国论 集体备课教案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导学案(教师版)课 题:六国论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弊在赂(l)秦 思厥(ju)先祖父 暴(p)霜露 如弃草芥(ji) 洎(j)牧以谗诛 革灭殆(di)尽 2、关于“论”:“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六国论既是谈谈六国灭亡的道理。 3、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不绝。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

    2、割地纳贡。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国难当头,矛盾尖锐,苟洵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作此文,用于讽喻宋王。4、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现在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的文章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他。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洵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苏洵精于散文,后人因其子苏轼,

    3、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并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二、课文探究导引:1、整体把握:速读课文,感知文体和文章内容,并梳理结构脉络第一部分(第一、二节),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论证论点。第二部分(第三、四节),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第五、六节)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二、研习第一、二段:1、扫清字词障碍。2、作者在第一、二段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3、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4、第一、二自然段

    4、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三、研习第三、四段:5、扫清字词障碍。6、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7、第三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二自然段中观点的哪一方面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三组对比(写出对比的内容)每组对比得出怎样的结论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秦之所得 诸侯所失 固不在战先祖父得地之难 子孙视之不甚惜 秦兵又至地有限 欲无厌 胜负已定8、第四段,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9、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

    5、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10、找出第一段中与第四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1、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四、研习五、六段:12、扫清字词障碍。13、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 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六国的政策

    6、。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之根源。 作用: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 14、第六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本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上,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教案课时编号:017 课题:六国论 第一课时主备人:张宣成 备课时间:2010年12月1号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3、能准确地翻译重点语句和

    7、语段。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反复研读,相互探讨,思考探究。教 学 过 程个人复备一 、导入: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二、检查预习:1、让

    8、学生先交流预习感受及见解,重点是“导学案”上的内容,然后教师分别让多名学生说说自己预习的情况。2、关于论:“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六国论既是谈谈六国灭亡的道理。 3、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不绝。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4、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苏洵精于散文,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并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9、。5、正音:弊在赂(l)秦 思厥(ju)先祖父 暴(p)霜露 如弃草芥(ji) 洎(j)牧以谗诛 革灭殆(di)尽 三、互动探究、精讲点拨:一、整体把握:速读课文,感知文体和文章内容,并梳理结构脉络。第一部分(第一、二节),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论证论点。第二部分(第三、四节),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第五、六节)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二、研习第一、二段:1、扫清字词障碍。2、作者在第一、二段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3、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10、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4、第一、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三、研习第三、四段:5、扫清字词障碍。6、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7、第三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二自然段中观点的哪一方面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三组对比(写出对比的内容)每组对比得出怎样的结论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秦之所得 诸侯所失 固不在战先祖父得地之难 子孙视之不甚惜 秦兵又至地有限 欲无厌 胜负已定8、第四段,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9、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

    11、同点。 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10、找出第一段中与第四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1、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四、矫正反馈:见“巩固案”板书提要教学反思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教案课时编号:018 课题:六国论 第二课时主备人:张宣成 备课时间:20

    12、10年12月1号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3、能准确地翻译重点语句和语段。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反复研读,相互探讨,思考探究。教 学 过 程个人复备一、课前检查:1、检查上节课学过的重要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子的翻译。2、让学生先交流预习感受及见解,重点是“导学案”上的内容,然后教师分别让多名学生说说自己预习的情况。二、互动探究、精讲

    13、点拨:(一)研习五、六段:1、扫清字词障碍。2、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 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六国的政策。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之根源。 作用: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 3、第六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本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上,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二)写作特点1、借古讽今,切中时弊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为了独占天下,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最后六国被秦国

    14、逐个击破而灭亡了。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2、论点鲜明,论证严密本文是一篇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往即提出 “六国破灭,非兵不得,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然后 以史为据,分别就“赂秦者”与“未尝赂秦”这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然后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 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面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

    15、破亡之故事故事”。3、语言生动,气势充沛在语言方面,本文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烈强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三)古汉语知识小结:1、词类活用 盖失强援(“援”, 动词作名词, 援助) 不能独完(“完”, 形容词作动词, 保全) 秦以攻取之外(“攻”, 动词作名词, 进攻的手段)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小”“大”, 形容

    16、词作名词, 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义”, 名词作动词, 坚守道义) 李牧连却之(“却”, 动词使动用法, 使退却)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 名词作动词, 礼遇)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 名词作动词, 咽下)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日”“月”, 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 一月月地)2、文言句式(1) 判断句 赂秦则力亏, 破灭之道也(“也”表示判断)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也”表示判断)(2) 省略句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以”后省略了代词“之”,指代土地)(3) 被动句 洎牧以谗诛(“诛”, 被杀害) 日削月割(“削”, 被削弱

    17、;“割”, 被分割)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 ”表示被动)(4) 倒装句 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介词“于”与“秦”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 并力西向(宾语前置。方位名词作“向”的宾语, 要前置) 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之”作标志) 其势弱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其势于秦弱”)四、矫正反馈: 见“巩固案”板书提要教学反思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巩固案(教师版)课 题:六国论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

    18、 判: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 迁:迁移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答案:B解析:“厌”应译为“满足”。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答案:B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3.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洎牧以谗诛答案:D解析:例句中的“以”和D项中的“以”均释为“因为”;A项中

    19、“以”释为“凭借”;B项中“以”释为“以致”;C项中“以”释为“拿”。4.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渔人甚异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答案:C解析:C项中“异”解释为“以为异”,是意动用法,A、B、D三项中加点字为使动用法。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 )A.胜负之数(sh运数),存亡之理,当(d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六国互丧(sng灭亡),率(shui全都)赂秦耶C.洎(z等到)牧以谗(ch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思厥(j他的)先祖父,暴(b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答

    20、案:B解析:A项,当tng如果;C项,洎j,谗,谗言; D项,暴p冒着。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师不必贤于弟子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思厥先祖父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 B. C. D.答案:D解析:古: 成例, 旧事。今: 真实或虚构的有关人物或事情。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表示另提一事(连词)。古:智慧和力量。今:理解事物的能力。古:祖辈和父辈;今:父亲的父亲。古:实际情况( 两个词, 代词, 名词);今:副词, 实际上。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1、是( )A.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答案:B解析:B项的“判”应为“清清楚楚”。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答案:BD解析:A项,动词,亲近;C项,连词,和;B、D两项都是介词,和。9.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D解析:A项:对;B项:到;C

    22、项:在;D项中的“于”和“其势弱于秦”的“于”都是表比较,比。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参考答案:(1)一天天地,名词做状语。(2)礼待,名词做动词。(3)使退却。二、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

    23、、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1.下列句子,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答案:A 解析:根据句义判断,A项应译为齐人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随着五国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1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

    24、的结果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赵国与秦国打了五次仗,败了两次却胜了三次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到李牧被杀害,赵都邯郸也就成了秦国的州郡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况且燕、赵处在其他四国快要被秦国完全消灭的形势下,可以说势力单薄,这样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答案:C 解析:C项应译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也就成了秦国的一个州郡。13.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选项( )(齐)与嬴而不助五国 丹以荆卿为计 牧以谗诛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智力孤危 三国各爱其地A

    25、. B. C. D.答案:C 解析:注意从几个国家灭亡的自身原因来分析,都是从它们灭亡的客观条件分析的。14.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答案:C 解析:齐灭亡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导学案课 题:六国论 时间 班级 姓名 基础积累一、注音弊在赂( )秦 思厥( )先祖父 暴( )霜露 如弃草芥( ) 洎( )牧以谗诛 革灭殆( )尽 二、关于

    26、论: 三、写作背景: 四、作者简介: 课文导读二、研习第一、二段:1、扫清字词障碍。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3、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 4、“不赂者以赂者丧( )5、不能独完( )2、作者在第一、二段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4、第一、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研习第三、四段:5、扫清字词障碍。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 )( )2、其实百倍( )3、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其4、固不在战矣( )5、思厥先祖父( )6、以有尺寸之地( )7、暴秦之欲无厌( ) 8、“以地事秦( ) 9、终继五

    27、国迁灭( )10、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1、义不赂秦( )1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1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4、李牧连却之( )1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15、可谓智力孤危( )1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17、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18、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19、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6、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7、第三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二自然段中观点的哪一方面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三组对比(写出对比的内容)每组对比得出怎样的结论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8、第四段,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9、比较燕赵两国

    28、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0、找出第一段中与第四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11、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研习五、六段:12、扫清字词障碍。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并力西向(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日削月割(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3、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14、第六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巩固案课 题:六国论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

    29、失强援 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 迁:迁移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3.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洎牧以谗诛4.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后秦击赵

    30、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渔人甚异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 )A.胜负之数(sh运数),存亡之理,当(d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六国互丧(sng灭亡),率(shui全都)赂秦耶C.洎(z等到)牧以谗(ch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思厥(j他的)先祖父,暴(b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师不必贤于弟子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思厥先祖父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 B. C. D.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


    注意事项

    本文(《六国论 》集体备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