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学》节选 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docx

    • 资源ID:15519975       资源大小:23.3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节选 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docx

    1、大学节选 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大学节选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曾德元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大学常识; 2、学习文言现象,翻译选文; 3、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理解治学修身与实现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文言主现象与翻译 教学难点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齐治平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想 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08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办。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逾160位专家学者参会。儒学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走进儒学经典作品大学,领略其中的奥义。 二、知识积累 1.了解文化背景 大

    2、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

    3、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4、: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课题释疑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A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B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朗读正音(先自由朗读,在文本中标注读音;完成学案上的语音练习;后集体诵读) 2、学习文言知识(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相关

    5、练习;集体讨论解答) 3、口译(自主口译,分组口译) 四、完成文句翻译书面练习 第三课时 一、内容归纳(请归纳各段的内容要点,形成一个阅读提纲) .经文部分,提出三纲八目。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修身、齐家、诚意、正心、治国、平天下 .解释如何“诚其意”。 .从反面说明如何“正心”和“修身”。 .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和“齐家”。 .解释“齐家”和“治国”。 .解释“治国”和“平天下”。 二、问题研讨(一) 1、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儒家的这种治学主张? 最初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形成美德并使之彰显出来,通过言

    6、传身教使人们也修成美德,使自身和社会都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修身和教化。 终极目标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 这种治学主张正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干预世事的人生态度;治学目标一旦实现,人生目标也就实现,人生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 2、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诚意”的要点在于“慎独”。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

    7、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 3、“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 “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4、试表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 “格物致知”是知识修养,“诚意正心”是思想修养,是修身的全部内容;修身又是后三者的前提和基础,后三者是修身的表现和结果。 5、依据第二段,谈谈你对“君子慎独”的理解,写几句话。 君子是诚实真诚的,表里如一的;君子人前表现出真善美,人后独处也不会放纵。(学生自由谈)

    8、 6、第三段说“修身”的关键是“正心”,请据本段谈谈你的理解,写几句话。 “正心”指端正思想,摆正心态,让心归于本位,做到平心静气;一切的愤怒、恐惧、溺爱、忧虑、嫉妒都会使心偏离本位,人就会浮躁;浮躁的作风会使人干任何事都心不在焉,又如何去学习好的思想道德? 三、课后作业:完成学海练习 第四课时 一、问题探讨(二) 1、第四段论述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强调了修身要做到不“辟”,即认知事物判断是非要做到不偏不倚,因为感情往往影响认知和判断,请举例谈谈你的见解? 比如“月是故乡明”,比如“智子疑邻”,比如史家主张直书,要做到“爱而知其丑,恶而知其美”等。 2、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

    9、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请结合现实谈谈对“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它体现了儒家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请写出孔子、孟子类似于这句话所

    10、说明的道理言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二、问题探究(三) 1、大学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文章中的类似论证还有哪些?整理出来,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说明文章论证上的特色。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11、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个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辑严密。 论证特色:总分式论证结构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2、本文语言方面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之。 比如多用铺排,如第三段阐述不能端正思想的原因及表现,从不同方面展开,运用排比进行铺垫与蓄势;比如语言工整,多用顶针排比,等。(

    12、由学生自主鉴赏) 二、补充练习: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小人闲居为不善(2)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3)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4)莫知其苗之硕 (5)其机如此 三、课外任务 1、摘记文中经典名言于读写本并写点心得。 2、阅读教材28面一、二、三。 附:翻译 第一段()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

    13、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5)得:收获。 【参考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

    14、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皆有开始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于道了。 第一段(2)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参考译文】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

    15、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第一段(3)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

    16、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13)厚:重视。薄:轻视。(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参考译文】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第二段(1)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

    17、【注释】(1)诚其意:使意念真诚。(2)毋:不要。(3)恶(w)恶()臭(xi):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u)味的含义宽泛。(4)好(ho)好(h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o)色,美女。(5)谦(qi):通“慊”,满足。(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参考译文】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指的是要做到不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容貌(一样自然真实),这叫自我满足。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 第二段(2) 【原文】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8),掩(9)其不善,而著(10)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

    18、矣。此谓诚于中(11)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注释】(7)闲居:即独处。(8)厌然:掩盖的样子。(9)掩:遮掩,掩盖(10)著:显示。(11)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参考译文】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闪闪,掩藏自己的不善而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其实,人家看我们,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掩饰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情况。 第三段(1)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1)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

    19、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愤怒。 【参考译文】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第四段 【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

    20、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之:对于。辟:偏颇,偏向。哀矜:同情,怜悯。敖,骄傲。惰:怠慢。硕:大,茂盛。 【参考译文】之所以说整治家庭的关键在于修养自身,这是因为,人们对于他们亲近相爱的人多有偏爱,对于他们鄙视讨厌的人多有偏见,对于他们畏惧敬重的人多有偏爱,对于他们怜悯同情的人多有偏私,对于他们认为怠慢失礼的人多有偏见。所以,在喜爱某个人的同时,能知道他的不足,在厌恶某个人的同时,能够了解他的长处,这种人普天之下实在少见!因此有句谚语这么说:“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子女的毛病,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庄稼长得茂盛。”这就是说不搞

    21、好自身修养,就无法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第五段(1)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1)者,所以事长也;慈(2)者,所以使众也。 【注释】(1)悌(ti):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慈:指父母爱子女。 【参考译文】之所以说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原因在于,不能教育好自己家人,而能教化别人的事情不曾有过,所以,君子不必越出自己的家族,就可以推广教化于全国。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奉侍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尊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第五段(2) 【原文】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

    22、一国作乱。其机(5)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7)帅(8)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9)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注释】()机:作用。()偾(fn):败坏。()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领袖,即尧帝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8)帅:同“率”,率领,统帅。(9)桀(ji):夏最后一位君主。纣:即殷纣王,商最后一位君主。二人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 【参考译文】一家讲究仁义,整个国家都会崇尚仁义。一家谦让相敬,整个国家都会谦让相敬。(统治者)一人贪婪暴戾,全国都会群起作乱。它的作用就是这样。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事业,一个人可以安定整个国

    23、家。尧、舜用仁义来引导天下,民众就跟从他们追求仁义。桀、纣用暴虐来引导天下,民众就跟着凶暴。统治者形式上的命令与他们实际的嗜好相反,那么民众是不会听从这种命令的。 第五段(3) 【原文】是故君子有诸(10)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11),而能喻(12)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10)诸:”之于”的合音。(11)恕:即恕道。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学所倡导的恕道。(12)喻:使别人明白。 【译文因此,君子自己身上具备了某种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有某种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

    24、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假如自己不能做到有善无恶,推己及人,而想使其他人明白善恶的道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讲,治国的前提在于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第六段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1)而民兴孝;上长长(2)而民兴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5)。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10)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注释】(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老人看待。(2)长长:尊重长辈。(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4)倍:通“背”

    25、,违背。(5)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10)此:乃,才。 【参考译文】之所以说的使天下归于太平的根本在于治理好自己国家,原因在于,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下面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敬重长者,下面的老百姓就会尊敬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关怀体恤失怙的孤儿,下面的老百姓就不会背离这种做法。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道德上的示范作用。 这些说的是,统治者获得民众拥护就能取得国家,失掉民心就会丧失国家。因此君子首先要慎修德行,拥有了美德这样就拥有了民众,拥有了民众这样就拥有了土地,拥有了土地这样就有了财富,拥有了财富这样就可以用于各种用途,美德是根本,财富是枝叶。 曾德元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节选 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