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编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语文课标卷余闻名师精品资料.docx

    • 资源ID:15513292       资源大小:43.7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编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语文课标卷余闻名师精品资料.docx

    1、新编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语文课标卷余闻名师精品资料高考, 月刊, 语文课, 试题, 解析传统与创新兼备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试题解析余闻三年前,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第一批进入新课改实验;今年,第一批新课改实验省区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高考语文,海南和宁夏两省区采用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广东、山东两省分省命题。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根据2007年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也符合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它既保持了恢复高考30年以来全国高考语文的优良传统,也吸取了近三年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精神新成果。今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有什么新的特色呢?一、试卷结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全国高考

    2、语文课标卷由两卷构成,第卷阅读题(70分,占全卷的47),包括“古代诗文阅读”(36分,占全卷24)和“现代文本阅读”(34分,占全卷23)两个板块;“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阅读”(2题11分)和“名篇名句默写”(1题6分)三个分题;“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包括“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4题25分)三个分题。第卷表达题(80分,占全卷的53),包括“语言文字运用”(20分,占全卷13)和“写作”(60分,占全卷40)两个板块。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这个结构框架,既继承了原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模式,又根据新课改

    3、的新理念以及新的教学实际对部分考点内容以及位置进行了调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设计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就是包括“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学科的知识体系也与现在的试卷结构大致相同。这样的试卷结构,从学科内容安排来说,是合理的;从教与考的关系来说,是和谐的;这样的分数比例也保证了阅读是语文的基础、表达是语文的提高这一认识的落实。二、根据教学内容调整部分考点内容这方面的调整主要在阅读题。“名篇名句默写”,原高考语文有课内有课外。现在调整为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64篇诵读篇目(其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14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50篇)。今年全国

    4、高考语文课标卷要求默写的名句都在这些诵读篇目之内。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原高考第一个阅读文段常考科技说明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改考论述性文章。论述性文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内容、课时与地位,是科技说明文无法相比的,改考论述文就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一致起来,也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致起来。三、文学与实用两类文本题组等值选考新课改的选择性促使高考课标试卷设置选考题。对于选考题,近年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和方案,2007年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今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以小说、传记为阅读材料,分别命制同类同分同难度的四道题,即一道选择题(5分)、两道简答

    5、题(各6分)、一道探究题(8分),作为选考。这个设计在选择内容,采用题型、试题等值等方面下了工夫,采用题组等值的方法,显然要比单题等值的方法好得多。四,增添自主探究能力的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07年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在原来五个能力层级的基础上,增添了探究能力层级考查。因此,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中,各编制了一道探究题。探究题是新题型。在写作题中选用新材料作文,也是为了使高考作文有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究性。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还有其他一些新的特色,这里不再细说,下面对全卷试题逐一作简要分

    6、析。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段节选自当代文学理论方面的文章,文章虽然是探讨性的,但讨论的主题应该是考生所熟悉的,内容表述也比较平易,并不深奥。尤其是考虑到现代文阅读是本试卷的第一部分,所以在选取文段和命制题目时,都注意做到尽可能让考生容易上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

    7、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出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

    8、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

    9、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应该选D。从原文第一段看,“当代中国缺少传大的作家”有外在原因

    10、,也有内在原因。A、B、C三项都是外在原因,不应该是选项。原文又说:“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显然,D项并不属于外在原因,而是作家自身的问题,应该是内在的原因所以是选项。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

    11、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应该选C。原文第二段围绕正面精神价值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现状,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A项是对民族精神资源和当代文学创作的关系的理解,原文是说这些资源“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运用到创作中去”,因此“保持原貌并移植”是错误的理解。B项是对“去资源化”倾向的分析,实际上,作品“有批判和暴露”不等于“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批判和暴露也需要利用甚至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资源;原文只是说这一种倾向“不知如何利用资源”,并没有说他们“没有充分利用”,所以B项也是不正确的。D项是把概念扩大化了,作品中

    12、往往会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的描写,但不能说凡是有这种描写,就是“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关键在于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的同时,有没有“一种人文关怀”,有没有“把叙事从趣事推向存在”,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原文说“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这正说明“充斥暴力和血腥的”,并且“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的文学作品是缺少了“正面价值”。因此C是正确的。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

    13、的能否体现。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B。A项是对当代文学创作症结的一种概括,原文第一段说“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原文后来主要也是围绕着正面精神价值这一点展开论述的,因此A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项的内容对应原文的“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

    14、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因此C项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D项是对原文第三段内容的概括,原文第三段说:“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我们仍然可以对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满怀期望。”这里所谓“这种苦功”,就是指“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这样的苦功,可见D项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是把概念扩大化了,决定“作家作品的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的因素很多,从原文看,除了“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这一因素以外,至少还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等因素,由此可见,单独把是否善于利用“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这一因素的作用

    15、提高到决定“作家作品的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的高度,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所以B项应该是选项。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关于韦丹的这段文字,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韦丹是唐代的著名循吏,史称他任江西观察使时,政事卓然,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韦丹传原文约800字,根据命题的需要,删节成500余字的文段。删除的主要内容为某些职官方面的叙述,以及一些需要较多背景知识才能理解的情节。经过这样处理的文段,已经没有生僻难懂的内容,情节也比较清晰,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并据以解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

    16、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

    17、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

    18、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B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D与若期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试题解析】本题采用传统的考查方式,即选择四个实词,分别给出解释,要求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中的“孤”字,在古代既可指幼年丧父的人,又可指幼年丧失父母的人,而现代汉语中则指幼年丧失父母的人。阅读材料中虽无法明确看出其母是否已死,但丧父却是确定的。这里的解释是正确的。B项中的

    19、“城”字,在古代有名词、动词两种用法。用如名词时起先是指城墙,后来又可指城市。用如动词时,主要指构筑城墙。阅读材料中的“城州”,意思正是构筑州治的城墙,因而B项的解释也是正确的。D项中的“期”字,也有名词、动词两种用法。用如名词时指规定的时间、期限。用如动词时,表示约定时间。从“期”字在阅读材料中的语法位置来看,正是充任谓语的动词用法,因而这里的解释也是正确的。C项中的“济”字,在古代是一个多义项的动词,其基本意义为渡河,又可用为抽象意义的渡过难关;但在阅读材料的具体语境中,却是指孝文世时由于“法废人慢”,必须帮助法令得以重振,弥补法令不振这一不足。韦丹的意见是应当“以威”来“济法”。这里的“

    20、济”字就不应用其基本意义的“渡过”,而应当指“帮助”、“弥补”之类的意思。C项解释为“渡过难关”显然是错误的。C项为正确选项。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民贫自鬻者,赎归之教种茶、麦,仁化大行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免半赋,徐取其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A BC D【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试题解析】本题提供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每组三句,要求选出三个句子全都表现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第一句“民贫自鬻者,赎归之”,是说韦丹任容州刺史时,教民耕织,有贫苦卖身的民众,韦丹就用财物将他们赎回来,可以说是表现了他的

    21、“助民安居”。第二句“教种茶、麦,仁化大行”,是说韦丹为使民众有以为生,于是教种茶、麦,以致出现“仁化大行”的局面,这当然是他“助民安居”的具体表现。第三句“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指要免那些坐食官禄的人,没收他们的钱财,这显然是整肃吏治的严厉措施,但却不是直接“助民安居”的行为。第四句“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是说韦丹为帮助民众盖房,找来工匠教民烧制瓦器,调运木材,根据实际花费定出价格,不赚取利润。这显然更是“助民安居”的具体措施。第五句“免半赋,徐取其偿”,是指百姓自行造屋者,从官府得到木材屋瓦等建筑用的物品,可以免去他们一半的赋税,缓收他们的材瓦费用。这也正是韦丹“助民安居”的做法。第六

    22、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是全文称颂韦丹的总结性的话,并未直接表明他的“助民安居”。根据以上解说,四句均表现了韦丹“助民安居”的举措。试题在编制时,选择了含有三个句子的一组,虽然没有选用第句,但仍然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D项为正确选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

    23、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集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解析】本题选取阅读材料中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设立四个选项来对文意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说到韦丹上疏皇上,应由朝廷下拨出使外国的费用,而不当以下赐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的所得充作资费,说明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B项说到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

    24、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的三州,认为不必单独建制,可以划归河东管辖。D项说到韦丹去世以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纪功,江西老幼思之不忘,此事得到皇上认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这三项均符合原文文意,没有分析或概括失当之处。只有C项,说到仓廪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下令一月之内如数归还。其实侵吞粮食者井非仓廪主管,据原文抄没其家时查得权吏侵占粮食的证据,下令归还也是要这些权吏归还。C项显然同原文文意不符,是错误的。C项为正确选项。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10分)(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参考答案】(1)逃

    25、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2)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显明。【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试题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对文意的理解又直接取决于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各赋予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包括对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主要侧重在对实词的理解上。第(1)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复”、“官为”的“为”、“畀”三处。“复”字的词义是回来,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再单独使用,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一个常用词。“为”字虽然是虚词,不过

    26、也有一定的意义,这里是“替”的意思。“畀”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方言,但根据上下文语境,还是不难推断出它含有的“给”、“给予”的词义。这三处关键词语并不很难,相信考生也不会十分陌生。第(2)题中的关键词语有“验”、“告”、“治状”三处,前两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是常用词,分别表示“查验”、“告发”的意义,这在中学课本中也不难见到。第三处“治状”是一个词组,“治”指治理,“状”指情况,组合后表示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需要说明的是,评分参考中强调译出大意即可以给规定的分数,这里也含有适当降低难度的意味;换言之,即使不能做到字字落实而能译出大意,也会给予一定的分数。二古代诗歌阅读试题选用了宋刘一止的小斋即事

    27、为鉴赏材料。刘一止(10781161)字行简,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宜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吏、秘书省校书郎、中书舍人等职。为官方正,据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称,“一止居琐闼百余日,忤秦桧罢去,闲居十余年。”博学多才,著有苕溪集。“小斋即事”一诗从一般文人小斋中常备的琴棋说起,但“即事”并非写文人的琴棋生活,而是托物言志,借琴棋来写志抒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

    28、指棋盘。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解析】这道题是为了让考生更好地理解全诗主旨而作的一个铺垫。“怜琴”一般人都是喜爱琴的音声,“爱棋”一般人都是喜欢爱用它来娱乐、角逐,但作者却不,他在第一联中明确表示,他“怜琴”是因为它的“弦直”,他“爱棋”

    29、是爱它的“局方”,即爱棋盘的方正。第二联两句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较得失”一句是承“爱棋”句而说,因为“爱棋”是爱棋的方,所以没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记宫商”一句是承“怜琴”句而说的,由于“怜琴”爱的是“弦直”,在不音声,故怎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徼羽五音呢?正是有了这第二联的两句,更突出了第一联中“为弦直一因局方”的句意。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

    30、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解析】上一题的铺垫,使考生对作者的思想有了个了解,再加上注刘一止简介提供的一些背景材料,更是启发考生,作者表面写的是琴棋,实际上是在托物言志。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从诗的第三联可看出,作者虽说“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但显然这只是反语,“世愈疏”决不是因作者的年老,而完全是由于作者的方直之品不变;“万事妨”也并非是由于作者的“拙”,也还是因为他不圆通,有棱角。这样,作者正直之品不变,其结果就只能落得个小斋独处,无法去系国家的“兴亡”了。在三、四两联

    31、中,作者实际抒发的是这样的情怀: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不公的讥讽。三名篇名句默写根据2007年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海南、宁夏的说明,这次名篇名句默写只考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代优秀诗文诵读篇目64篇,其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14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推荐的50篇。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 (庄子逍遥游)(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3)俄顷风定云墨色, 。 ,骄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老夫聊发少年狂, ,右擎苍。锦帽貂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参考答案】(1)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2)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注意事项

    本文(新编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语文课标卷余闻名师精品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