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K12教育文档.docx

    • 资源ID:15493675       资源大小:38.8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K12教育文档.docx

    1、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K12教育文档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第一章国

    2、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4。GNP:

    3、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转移

    4、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此时产品生产与产品需求相一致,此时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条件是E=y,即计划指出等于计划产出。3。棘轮效应: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

    5、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至于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4。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可以如下表示:MPC=C/Y其中C表示增加的消费,Y表示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波动。(边际储蓄倾向类似)5。持久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亦称永久消费理论).他指出,个人或者家庭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离现在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越小.例如一个年轻人早期借贷消费,他可以预计自己未来的收入非常好,中期还贷并未晚年准备.区别于侧重储蓄冬季

    6、分析的生命周期理论而言,本理论侧重人们如何预测自己的未来收入问题. 6。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其他乘数也可如此解释)亦称凯恩斯乘数,发挥总用的前提是: 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 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对立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7.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成熟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意向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无论在3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8。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消费理论。该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其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及消费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

    7、对地位 最近时期收入水平,主要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基于上述因素,该假说分为两部分: 一个家庭或个人消费多大比例收入取决于其相对收入,即存在“示范效应” “棘轮效应(见上2。3) 9。乘数: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 10.节俭悖论:节俭悖论是由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关于储蓄与国民收入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是好事;反之亦然。这里蕴含一个矛盾,即个人财富与国民收入之间关于储蓄的矛盾,也就是节俭悖论。 11.生命周期消费

    8、理论:相对于凯恩斯消费理论,更加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12。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简称,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这种按固定资产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称为折旧.固定资产以实物形态在生产中被长期使用,而它的价值却按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把那部分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中提取出来,并以货币的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引起折旧的主要原因有:(1)磨损,即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2)自然力的作用,即朽烂与腐蚀;(3)陈

    9、旧过时.一项资产每年的折旧费取决于它的原始购置价格、预计的使用寿命和估计的残余价值。折旧费被摊入产品成本。计算折旧有许多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直线法,即把折旧看成是一种时间函数,以此项的原始成本减去残余价值,再按其全部使用年限加以均分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费.摊在生产成本中的折旧费,随着产品的销售得到补偿。 13.储蓄:当前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即收入减去消费,如存入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保存在手中的货币等,都称为储蓄。储蓄是西方经济学中宏观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储蓄也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的来源或用途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

    10、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政府机构储蓄没有一定的动机。企业储蓄的动机则是为了再投资或获取利息。影响企业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的边际效率,而个人及家庭储蓄的原因主要包括为不测事件建立储备金、为自己的老年积累基金、为保护自己的家属,或为了其他某一具体目的等.个人或家庭储蓄也为商业资本投资提供了部分资金来源。影响个人及家庭储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的多少、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料以及利息率的高低等. 14。投资:以一定的资金或实物经营某事业或转移于他人作为生产的资本以谋取未来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是社会的实际资本(设备、房屋和存货)的净增长,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投资”概念.后者指人

    11、们购买一块土地,一张现有有价证券或任何其他财产所有权,只是现有财富的转移。因为一个人的买,就是另一个人的卖,并没有任何新的实际资本的形成。决定投资行为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技术、政治、心理、政府政策、资源、人口等等;内在因素主要指企业家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如果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投资就会增加;反之,投资则会减少. 15.消费函数之谜: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指资本的预期利润,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

    12、润。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2。流动性偏好:亦称灵活性偏好,指人们为应付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交易动机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3。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的一个概念,具体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可通过有价证券价格极高利率极低进一步解释)4.托宾q说:托宾q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

    13、企业的成本。q1说明买就企业比建设新企业更加便宜,反之亦然.5。IS曲线: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一条曲线。它是反映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副简单的图像。它表示的是任意给定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6。LM曲线:LM曲线指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的一条曲线。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给(M)相等时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7.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指表示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

    14、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8.货币交易需求:货币交易需求是指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的需求。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决定于人们的收支水平和收支时距.9。投机性需求:指人们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当利率极低时,人们的投机性需求无限大,此时即流动性陷阱。投机性需求存在隐含假设:人们对自己关于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是确信不疑的。10.谨慎动机:也称预防动机,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

    15、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4.凯恩斯极端: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IS垂直而LM水平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

    16、情况.5.古典主义极端:同上相反.6.滞胀:滞胀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的生的政府盈余。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两个重要作用: 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更准确的反映财政政策预算状况的影响. 使决策者注重充分就业问题。3。货币创造:亦称“信用创造,指在整个银行系统中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扩大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一种经济现象。4.货币乘

    17、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5.法定准备金率: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6。法定存款准备金: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一部分时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8.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期调节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活动,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

    18、策目标的需要;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避免被动等待;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9.基础货币: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所以亦称高能货币。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可控性、负债性、扩张性和初始来源唯一性。10。派生存款: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它是商业银行在其超额储备的基础上,将负债贷款转化为

    19、存款货币,这是商业银行货币的主要部分。11.再贴现: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将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第一流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的形式之一。12.补偿性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可以盈余,可以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为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一种情况,即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时的状况。13.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者全部的政策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14。贴现率: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

    20、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2。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指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r)+g=s(Y-t)+t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1(Y)+L2(r)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3.利率效应: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是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成为利率效应。4。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于是人们

    21、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成为实际余额效应。5。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种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处置现,即古典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6。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7.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它的两个假设为 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 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它是一个倾斜线段和一个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

    22、.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直逼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这个量,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出现。2。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消费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价格消费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公式表示即:CPI=100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3。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

    23、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可用图来说明。令图中W为货币工资变动率,U为社会的失业率,L即为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由2U降到1U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由2W上升到1W。这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有着一种交替关系.也就是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然会出现较高的物价上涨率.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

    24、率有关,而通货膨胀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因而,此图再进一步引申,便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4.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家中、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者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而导致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大于求,物价下降的现象。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成都的重要指标。6.费雪效应:费雪效应反映的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预期利率的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费雪效应使名义利率高于实际利率,而且还要高到足以抵消预期的通货膨胀,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购买和持有各

    25、种金融资产;开放经济下,费雪效应使两国名义利率之差等与他们即期汇率的预期变动.7。货币幻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短期内,货币幻觉对消费有影响。货币幻觉对投资也有影响,当利率下降到小于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幅度时,投资者可能因为名义利率下降,而大量借入投资资本;反之亦然。货币幻觉只能在通货膨胀的一定幅度内出现,当通货膨胀普遍化和加速后就不复存在。8。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因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既有职位空缺,也有失业,两者并存但不匹配。结构性失业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不能通

    26、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9.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视野。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中所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10。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由有效需求决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都是正常的。充分就业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11。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27、奥肯定律公式:)(*uuayy 。该公式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反之,为繁荣阶段。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方向替代关系。12.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人数等众多因素.13.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而仍得不到工作。当

    28、所消费的商品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14.遗憾指数:亦称痛苦指数,是把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加在一起所计算的指数。遗憾指数说明人们对宏观经济状况的感觉,指数越大,人们对宏观经济状况越不满。15。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16。瓶颈现象: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不足而使成本地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17。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29、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2.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3。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购买机关办公用品、发放政府雇员报酬、实施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4。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5.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券。6.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

    30、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7。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8。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9.相机主义的“需求管理”(逆经济风向行事):当总需求过低,产生衰退和失业时,政府应采取刺激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当总需求水平过高,产生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抑制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10.功能财政:根据权衡型预算政策,政府实施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

    31、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11.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12。预算盈余:市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13.周期预算平衡: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14.“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私人消费或者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1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应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16。超额准备金:即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可称为超额准备率。17。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18.道义劝告: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注意事项

    本文(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K12教育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