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鉴赏诗歌形象导学案.docx

    • 资源ID:15478064       资源大小:33.94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鉴赏诗歌形象导学案.docx

    1、鉴赏诗歌形象导学案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作者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杜甫春望。另一类是作者在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有时,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折射自己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志向或追求。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二、提问方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

    2、答。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的眼睛,古人特别重视诗文题目的拟立。2、了解背景,知人论世,联系诗人际遇和所处时代进行分析;3、从细节入手,抓住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分析;4、分析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注意意境的衬托作用;5、分析诗中出现的特殊意象的含义理解这些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6、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形象特点。四、解答思路:(1)读懂诗歌大意,审读题干,圈点勾画出描写该人物形象的语句;(2)联系诗人际遇和所处时代+借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细节以及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等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诗中出现的特殊意

    3、象的含义理解这些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3)概括形象的特点(4)揭示形象的意义或表达的感情。【有时不需要】五、答题模式:(1)总括:形象(性格/品质)特点+身份。(2)若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还要结合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说明或指认该形象特点。(3)若诗歌描绘的人物形象非作者自己,还要概括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不需要这一步)六、答题示例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生查子 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释】淳熙八年(1181)冬,

    4、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5分) 【答案】本词刻画了孤独失意、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忧愁苦闷)、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步骤一形象特征+身份)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可见其孤独;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原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高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步骤二)例2、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5、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答: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却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要点一,概括形象特点+身份)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空老沧州,但仍心系抗金前线,胸怀报国之志。(要点二,结合原文说明或指认)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虽老未忘忧国,暮年却壮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要点三,作用效果)七、知识积累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热爱田园、超凡绝俗、特立独行怀才不遇、壮

    6、志难酬、报国无门矢志报国、大义凛然、建功立业思乡念亲、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献身边塞、反对征战、舍身保国淳朴善良、活泼热情、风度翩翩热爱山川、寄情山水、闲适旷达辛苦劳作、饱尝艰辛、贫苦卑微八、课堂演练巩固练习(一)概括下列诗句所塑造的人物形象。1、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王翰

    7、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郭正祥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1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二)读诗歌,回答问题。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请简要分析诗中“山客”的形象。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客 夜 杜甫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途

    8、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注著同“着”,睡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形象。(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6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出 塞 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赠内人 张祜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9、注】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禁门:宫门。窠:巢穴。红焰:指灯芯。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提升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注】天经,姓叶,名

    10、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3、(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问题。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戏为塞外绝句(之六)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注】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

    11、长的手板。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5、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放歌行宋陈师道当年不嫁惜娉婷,拔白施朱作後生。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1)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有人说这首诗言在此而意在彼。试简析之。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鹧鸪天 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籙,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015级自主招生诗歌鉴赏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课堂演练巩固练习”参考答案(一)参考答案:1、忧国忧民、

    12、心系社稷的诗人形象2、胸怀宽广、豪放潇洒的诗人形象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4、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5、孤独寂寞、内心凄苦的中年女子形象6、英姿奋发、豪气满怀,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战士形象8、一个天真娇憨、心有怨愁的少妇形象。9、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形象。 10、塑造了一个幼稚顽皮天真可爱、机警聪明的小孩形象。 (二) 1、答案:在桃红柳绿的明媚景色中,在花落莺啼的宁静环境中,“山客”睡得酣恬安稳,对身外之境一无所知,体现了“山客”闲适恬淡的心态。一个热爱自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山客”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2、本诗刻画了一个漂泊在外的穷苦(

    13、1分)和孤寂(1分)的主人公形象:从颈联诗人无衣无食,要靠朋友救济才能度日,可以看出他生活窘迫;(1分)从尾联诗人妻子常年不在身边,只能靠书信互诉衷肠可以看出他不能和家人团聚的孤寂(1分)(两个形象特征各1分,结合诗句分析各1分,结合首联,颔联分析孤寂言之成理也可给分)3、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4、参考答案: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形象。第一句用“金带连环”束“战袍”等衣着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马头冲雪

    14、”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乱斫”和“缺宝刀”则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5、参考答案: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形象。“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2015级自主招生诗歌鉴赏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提升练习”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2、

    15、参考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2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2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2分)。3、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一个寂寞孤独、乐观旷达、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诗人行走在谪戍伊犁的途中,面对高耸壮美的天山,行人稀少,环境空旷,不免感到寂寥;“相对笑”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还能笑着面对的

    16、乐观旷达;“满头晴雪”实质暗含诗人的不忘国事壮志难酬。 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在的感慨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5、(1)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当年因孤芳自赏而不肯嫁人,后来芳华渐逝只好施朱抹粉学作后生模样,但却已经耽误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的失意女子的形象。(意思对即可)(2)这首诗表面写失意女子,实际上是借失意女子的口吻来抒发志士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感叹自己虽有才华但由于过于自负以致遭遇坎坷的命运,告诫人们切莫以才华自矜,要珍惜自己的青春,随顺时宜,早为自己打算。6、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 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

    17、形象; 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 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2015级自主招生诗歌鉴赏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一、意象与意境所谓意象,是寄托(融注)诗人情感的物象。温馨提示:意象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拆分提问时各自作答即可) 二、常见题型一览1、意象筛选题描写了什么景物/选取了哪些意象?解题思路与答题规范:筛选所有景物,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答,一般应保留表景物特征的字词做修饰语。选取了哪些体现季节(时令、早春、秋季)特点的意象?

    18、解题思路与答题规范:联系生活常识只筛选体现季节特征的景物,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答,必须保留表景物特征的字词做修饰语。特别提示:诗歌中所写的月分都是夏历,即农历,一至三月为春天,四至六月为夏天,七至九月为秋天,十至十二月为冬天。早春常见景物:烟柳、北归的大雁、东风、早梅等。暮春常见景物:杨花、柳絮、落花(落英)等。秋天常见典型的景物:梧桐、衰草、落叶、霜、霜天、寒蝉、寒蛩、南归的大雁、桂花(深秋景物)、菊花等。2、画面概括题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画面、场景、环境)?解题思路与答题规范:先概括,后描述。概括应点明时间(如季节、早晨还是晚上等)、地域(如江南、田园、山村等)、画面特征(用两个以上的形容词

    19、);描述时意象不丢,特征不变,意象之间联系不错。3、多角度内容筛选概括题从哪些方面表现景色的 特点的?解题思路与答题规范:先从原文中筛选出具体表现这一景色特点的内容,再归类并分点作答,一般应用主谓短语或句子作答。特别说明:“如何(怎样)表达”“ 如何(怎样)表现”一般为手法题,一般先筛选出相关内容,再判定手法。组织答案时按手法分析的规范(判定+说明+效果)作答。但如无典型手法,可先高度概括筛选出的内容(如通过典型景物或画面表现,通过典型场景表现等)再将此内容依次复述。4、 意境分析题意境分析的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画面特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

    20、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模式一:这首诗通过 意象,描绘出 图景(画面),营造出了 的氛围,抒发(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心情),情景交融,从而营造了 的意境。答题模式二:这首诗描绘一幅 图景(画面):(结合诗句大意描述),营造出了 的氛围,抒发(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心情),情景交融,从而营造了 的意境。意境题的变式(各要素拆分组合)问法1 全诗描绘了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2 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 全诗渲染了营造了怎

    21、样的氛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意象作用与画面作用4 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好处?5 诗歌选取“”“”意象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与答题规范:应从内容、结构、艺术三方面考虑,做答时既要使用术语,又要结合文本。6、典型例题例1、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答案: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词的上片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答案:无风自落的花、寂寞的园林、老柳、开过花的樱桃树、落日、青山、横云。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

    22、表现暮春的特点?答案:花落、柳老、樱桃树开过花。例2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问,画面题)此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概括画面):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描述画面)(第二问,思想感情题)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缘由)愉悦闲适(情绪)的心境。(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生活图景)?答案一:此诗描绘

    23、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画面概括+描述) 渲染了温馨宁谧的氛围(步骤二,氛围),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情感)。情景交融,营造了清丽安恬的意境。(步骤四,术语+扣题)答案二:此诗选取了“日”“江山”“春风”“花草”“ 飞燕”、沙滩上的“鸳鸯”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明净绚丽的图景 (步骤一,筛选关键意象+概括画面)。渲染了温馨宁谧的氛围(步骤二,氛围),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缘由)愉悦闲适(情绪)的心境(步骤三,思想感情)。

    24、情景交融,营造了清丽安恬的意境。(步骤四,术语+扣题)例3(2008福建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歌大意: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例4(2007全国卷)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

    25、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好处是:再次突出表现“新晴”这首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结构上作用,呼应题目,先概括,后解释)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内容上作用,表情达意)。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艺术效果)三、概括画面特征常用词语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壮阔、幽远、浩渺无垠、苍茫浩淼、雄奇壮美静谧、幽静、幽美、宁谧、静美、朦胧、恬淡、清新、明丽、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繁花似锦)迷蒙、凄迷、暗淡、寥落、萧条、荒凉、冷

    26、寂、荒芜、凄清悲凉、冷森幽僻阴沉凝重、压抑、寒冷、恶劣(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生活图景)?答案一:此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画面概括+描述) 渲染了温馨宁谧的氛围(步骤二,氛围),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情感)。情景交融,营造了清丽安恬的意境。(步骤四,术语+扣题)答案二:此诗选取了“日”“江山”“春风”“花草”“ 飞燕”、沙滩上的“鸳鸯”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明净绚丽的图景 (步骤一,筛选关键意象+概括画面)。渲染了温馨

    27、宁谧的氛围(步骤二,氛围),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缘由)愉悦闲适(情绪)的心境(步骤三,思想感情)。情景交融,营造了清丽安恬的意境。(步骤四,术语+扣题)例3(2008福建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歌大意: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

    28、的心情。例4(2007全国卷)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好处是:再次突出表现“新晴”这首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结构上作用,呼应题目,先概括,后解释)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内容上作用,表情达意)。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艺术效果)三、概括画面特征常用词语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壮阔、幽远、浩渺无垠、苍茫浩淼、雄奇壮美静谧、幽静

    29、、幽美、宁谧、静美、朦胧、恬淡、清新、明丽、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繁花似锦)迷蒙、凄迷、暗淡、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凄清悲凉、冷森幽僻阴沉凝重、压抑、寒冷、恶劣四、课堂演练作业概括下面的诗句描绘的画面的特征。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烟笼寒水月笼沙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五、补充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

    30、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2、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4、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 (明)张 弼扬子江头几


    注意事项

    本文(鉴赏诗歌形象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