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

    • 资源ID:15463485       资源大小:26.2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

    1、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1. 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后对所研究 的问题有没有影响。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例:公转 的地球可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2. 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都是指“瞬时”,一般“瞬时” 两个字都省略掉)。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工平均速率 (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3. 加速度:a Ja, v同向加速、反向减速t t其中-v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指 v的大 小;单位

    2、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 ,即a。(理论上讲矢t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a,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 加速度大)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早:1.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v0 0的演变)(1)速度公式:Vt Voat(Vtat)(2)位移公式:s Vot1 .2 at(s -at2)22(3)课本推论:2 2Vt Vo2as(Vt22as)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只要物体是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

    3、用。但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 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见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 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所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至于具体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的具体情况了, 找出已知量,列方程。有时候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 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公式,过程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 所以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一定要把草图画出来。在草图上把已知量标上 去,通过草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已知量。 如果已知量不够, 可以适当的假设一些参数,参数的假设也有点技巧,那就是假设的参数尽可 能在每个过程都可以用到。这样参数假设的少

    4、,解答起来就方便了(例:期 中考最后一题,假设速度)。注:匀变速直线运动还有一些推论公式, 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会给计算带 来很大的方便。(4)平均速度:V 三汁(这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才可以用)还有一个公式Vs (位移/时间),这个是定义式。对于一切的运动的 t平均速度都以这么求,不单单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可以(例:跑操场圈,平均速度为0)(5)位移:s宁t2.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用的推论 (一般用于选择、填空)(1)中间时刻的速度:Vo Vt -Vt/2 V。2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类似的题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中间位置的

    5、速度:Vs/22vo梦梦(3) 逐差相等: s S2 Si S3 S2 Sn Sn 1 aT这个就是打点计时器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基本原理。相等时间内相邻位移 差为一个定值ail。如果看到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相等的时间,以及通过的位 移,就要想到这个关系式:可以求出加速度,一般还可以用公式(1)求出中 间时刻的速度。(4)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分析如果一开始,规定了正方向,把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写成负值, 那么公式 就跟之前的所有公式一模一样。但有时候,题目告诉我们的是减速运动加速 度的大小。如:汽车以a=5m/S2的加速度进行刹车。这时候也可以不把加速 度写成负值

    6、,但是在代公式时得进行适当的变化。 (a用大小)梦梦速度:vt v0 at位移:s vot -at22推论:vo2 vt2 2as (就是大的减去小的)这里加速度只取大小,其实只要记住加速用“ +”,减速用“-”就可以了 牛顿第二定律经常这么用。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实验步骤:关键的一个就是记住:先接通电源, 再放小车。常见计算:般就是求加速度a,及某点的速图2-5T为每一段相等的时间间隔,一般是。(1) 逐差法求加速度如果有6组数据,则a(S4 S5 S6) (Si S2 S3)如果有4组数据,则a(S3 S4) (Si S2)2(2T)如果是奇数组数据,则撤去第一组或最后一组就可以

    7、。(2) 求某一点的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即Vn S12T比如求A点的速度,则VaSoa Sab2T(3) 利用v-t图象求加速度a这个必须先求出每一点的速度,再做 v-t图。值得注意的就是作图问题, 根据描绘的这些点做一条直线,让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同时让没有在直线 上的点均匀的分布在直线两侧,画完后适当向两边延长交于 y轴。那么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求斜率的方法就是在直线上(一定是直线上的点, 不要取原来的数据点。因为这条直线就是对所有数据的平均,比较准确。直 接取数据点虽然算出结果差不多,但是明显不合规范)取两个比较远的点, 则a心1。t2 t15. 自

    8、由落体运动只要说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就知道了两个已知量: v0 0, a g(1) 最基本的三个公式(2) 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比例关系(3) 些题型A.关于第几秒内的位移:如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后 1秒内的位移是h,求自由落体高度h设总时间为t,则有h 012g(t 1)2,求出t,再用h也可以设最后1秒初的初速度为Vi,则有ht知t2 (这里t为21s),可以求出V,则h d h2gB.经过一个高度差为h的窗户,花了时间t。求物体自由落体的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差h与题型A的解题思路类似C.水龙头滴水问题 梦梦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找出滴水间隔。 弄清楚什么时候计时,什么时候停止 计时。

    9、如果从第一滴水滴出开始计时,到第 n滴水滴出停止计时,所花的时 间为t,则滴水间隔t 。(因为第一滴水没有算在t时间内,滴出第二 n 1滴才有一个时间间隔t,滴出3滴有2 t o)这个不要死记硬背,题目一般 都是会变的。可能是上面滴出第一滴计时,下面有 n滴落下停止计时;滴出 一滴后,数“ 0”然后逐渐增加,数到“ n”的时候,停止计时;等等求完时间间隔后,一般是用在求重力加速度g上。水龙头与地面的高度h ,如果只有一个时间间隔则g2h(t用t、n表示即可)如果有两个时间间隔则g2h(2 t)2以此类推6. 追及相遇问题(1)物理思路有两个物理,前面在跑,后面在追。如果前面跑的快,则二者的距离

    10、越来 越大;如果后面追的快,则二者距离越来越小。所以速度相等是一个临界状 态,一般都要想把速度相等拿来讨论分析。例:前面由零开始匀加速,后面的匀速。则速度相等时,能追上就追上; 如果追不上就追不上,这时有个最小距离。例:前面匀减速,后面匀速。贝U肯定追的上,这时候速度相等时有个最大 距离。相遇满足条件:s S L (后面走的位移S2等于前面走的位移$加上原 来的间距L,即后面比前面多走L,就赶上了)总之,把草图画出来分析,就清楚很多。这里注意的是如果是第二种情况, 前面刹车,后面匀速的。不能直接套公式,得判断到底是在刹车停止之前追上,还是在刹车停止之后才追上例题:一辆公共汽车以12m/s的速度

    11、经过某一站台时,司机发现一名乘客在车后L=8m处挥手追赶,司机立即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而乘客以vi的速度追赶汽车,当(1)vi=5m/s()(2)vi=10m/s( 4s)梦梦则该乘客分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梦梦(2)数学公式求解数学公式就是由S2 3 L,列出表达式,代入数值,解一个关于时间 t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进行判断:如果0,则有解,可以相遇二次;=0, 刚好相遇一次;0,说明不能相遇。求出t即求出相应的相遇时间。也可以将方程进行配方。(s0)1/2a (t t。)2 s 0,说明无法相遇,在t to时刻,有最小值s。1/2a (t t。)2 s 0,说明在t t。时刻,二

    12、者距离有最大值|s,求出方程等零的解t即可得到相遇时间(刹车问题这里经常会出错)。1/2a (t t。)2 0,说明在t to时刻刚好相遇一次。数学方法相对来讲可以解决一大部分问题, 但是物理思想比较少, 如果一 味的套用就容易出错。就比如上面的那道例题。推荐使用物理思想解题,别 一味的套公式。 把草图画出来, 就简洁很多了。 数学的公式自然就列出来了。1. “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 两物体的速度 恰好相同。2. 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

    13、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 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 抓住一个条件: 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体距离最 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注意在追上前, 该物体是否已经停 止运动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2) 物理方法: 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 找到临界状态和

    14、 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第三章:1. 弹力产生条件: 1. 接触 2. 相互挤压(弹性形变)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点点接触,垂直于切面,即弹力过圆心,或其延长线过圆心。绳子对别人的拉力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弹簧的弹力拉伸的情况下与绳子一样,但还可以被压缩。弹簧的弹力满足胡 克定律:F kx,这里的x是指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拉伸x l lo ,压缩 x l0 l 。(即 x 为大的减去小的)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 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1)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15、。(2)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3)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 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沿 绳背离受力物体)。弹力的大小(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 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 材料有关, x 代表形变量。( 2)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 弹力越大。注:1)杆的力一般也沿着杆的方向, 除了那种有滑轮的以及用杆固定物体否则一般情况下,杆对物体的弹力也是沿着杆方向,往外弹或被往里拉(一 般是被压缩往外弹) 。 (2)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

    16、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 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2.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 f N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对运动很重要,没有肯定是错的)相反。一定要是滑动摩擦力这个公式才能用,而且只要是滑动 摩擦力这个公式就可以用!注:这里的N是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弹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切记。物 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与接触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二者是等大的。只要接触面固定,那么 就一定,改变压力,滑动摩擦力就改变。静摩擦力的判断相对来讲难一点。一个是用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怎么相对于接触面怎么运动。 摩擦力方向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如果没有相对运动趋势,自然就没 有静摩擦力。另外一个是受力分析, 根据状

    17、态来判断, 这个方法是通用的, 而且相对来 讲能力的要求高一点。对物体受力分析,如果有静摩擦力,符不符合条件所说的状态,如果没有呢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状态, 通过受力分析得到。静摩擦力大小千 万不要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 N来算。1. 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1)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2) 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3)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4) 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2.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 来求解3. 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

    18、,若发生相对运动, 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 则不存在静摩擦力。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3.力的合成合力范围:Fi F2 F Fi F2两个分力大小固定,则合力的大小随着两分力夹角 的增大而减小梦梦当两个分力相等,Fi F2且=120时,合力大小与分力相等即Fi F2=F, 这是个特例,应该记住。当 大于120,合力小于分力;当 小于120, 合力大于分力。分力夹角 固定,(1) 90。,分力增大,合力大小的变化不一定。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注意:(1) 拉力要确定大小、方向;(2)

    19、两次都要把节点拉到O,这样才有相同的作用效果;(3) 做力的图示要用相同的标度。4. 力的分解力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过程,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关键是按效果分解、 正交分解、以及力分解的唯一性条件。正交分解:坐标系的建立一般是水平竖直, 或者平行接触面垂直接触面建 立坐标系。到牛顿第二定律之后,一般是沿着运动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完坐标系之后,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进行分解,对边就是 sin 、邻边就是cos,(在正交分解里才是这样,如果用合成的方法对边不一定就是 sin ,也可能是tan )。注:分力的性质与被分解力的性质一样,合成就不要求一样了5. 平衡问题、牛顿第二定律所学的一切力都归结于平

    20、衡的分析,如果不平衡则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 力学题的一搬步骤:(1) 受力分析。先分析非接触力,一般就一个重力;再分析接触力,先 找接触,看有几个接触。再从简单的开始分析,比如外界的拉力、推力等等。简单接触分析完之后,再分析接触面。一个接触面就可能存在两个力:弹力、 摩擦力。受力分析一定要正确,分析完之后,最好再检查一遍。这里要是错 了,就全军覆没了!(2) 建立坐标系,找角度、列方程。要是平衡的话,就列平衡方程。x轴上的一堆力合力为零,即正半轴的力 =负半轴的力。 y 轴同理。如果不平衡, 那就求出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F合=ma列方程的时候,注意不 要遗漏一些力,除了在坐标轴上的

    21、力,还要加上一些坐标轴上的分力。关于 合力谁减去谁, 就看加速度沿那个方向。 加速度那个方向减去另外一个方向, 则合力为正的。求出的加速度就是正的。反之,为负。(3)求解关于整体法、隔离法。如果是研究外界对这个系统的作用力的时候,用 整体法很方便。总结:运动学一定要画草图, 并把已知量标上去。 这样通过草图就可以清楚看出 没一段过程的已知量。 “知三求一”,如果不能求,则设一些参数。但是这个 参数尽量用的范围要广。力学受力分析,按照我说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分析错了,就基本没戏了。 一般可以自己在旁边另外画一个草图分析,没必要都画在原图上。画在原图 上反而有时候不好表示。把所有的力的箭尾都画在重心

    22、,否则自己会混淆, 画完之后标上符号比如 G、 F。v1、v2、a1、不管是运动学还是力学, 列方程时, 一定要列表达式, 不要列一堆的数值 方程。同时如果有几个相同的物理量,一定要区分开来。比如:a2、F1、F2 等等。不要都用 v、a、F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就是围绕一个加速度展开的。 分析力求得加速度, 用 到运动。或通过运动得到加速度,分析力。6. 动态平衡分析:就是平衡的一个扩展, 通过受力分析得到平衡。 然后改变条件, 问什么力 怎么变。(1)作图法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受到三个力平衡情况, 通过受力分析, 三个力平衡可以 得到一个矢量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里面,找出不变量,及变化量。进

    23、行分析就可。一般不变的有:一个力(一般为重力,大小方向都确定) ,另外 一个力的方向;变化的有:第三个力的方向;问随着第三个力方向的改变, 其他力怎么变,或求最小值。(2)计算法同样是受力分析,假设出一个角度(有时题目本身就有角度) 。把几个力 都用一个不变的力表示出来 (一般就是重力),改变之后, 角度变化引起那几 个力的变化。这里有一些数学知识:, sin , cos .2 2 虫 林林tan 、cot 、sin cos 1 梦梦cos sin当0: 90:时,随着的增大sin 、tan 变大cos、cot 变小几个特殊值sinO 0、sin 90* 1、tan0 0cos0 * 1、co

    24、s90 * 0第四章: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1.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2) 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 有关(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4) 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 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 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2.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 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 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 牛

    25、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 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3) 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 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 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 另一个是反作用力2) 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 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4.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1. 理想实验法2. 控制变量法3. 整体与隔离法4. 图解法5. 正交分

    26、解法6. 关于临界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5.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1. 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1) 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 2) 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 3) 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 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2. 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 1) 轻绳1 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2 同

    27、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3 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4 弹力可做瞬时变化( 2) 轻杆1 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2 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3 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4 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5 弹力变化所需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 3) 轻弹簧1 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2 弹力的大小遵循 的关系3 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3. 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 1) 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 于物体的实际重力( 2) 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 或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则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则失重

    28、( 3) 物体出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全部消失:1 与重力有关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使用2 竖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不到地面3 杯口向下时,杯中的水也不流出附加:各方面知识遗漏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 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 受力分析的顺序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3. 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2) 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 的力( 3) 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4) 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 通过计算确定5) 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4. 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 1) 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 在坐标轴上( 2) 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2特别是求刹车位移:直接So 红,算起来很快。以及求刹车时间:to V02a a


    注意事项

    本文(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