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政治必修三笔记.docx

    • 资源ID:15442353       资源大小:25.8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政治必修三笔记.docx

    1、政治必修三笔记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1、文化: 1. 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 内容: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能判断阶级性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不能判断阶级性 3. 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 文化的形式: (1)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2)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5.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的实

    2、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直接影响社会() 文化间接影响社会()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 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 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 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

    3、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 潜移默化: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 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 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4、文化塑造人生: 1. 丰富精神世界主观领域: (1)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 增强精神力量行为表现: 关键词:感染力、感召力、震撼、力量倍增、心灵的火炬、旗帜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文化的多样性: 1.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地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意义:庆祝民族

    5、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 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文化也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怎么做: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 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6、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 界文化的繁荣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 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 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 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 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含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

    7、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2)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 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4)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3、文化传播的作用: 1. 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 1. 含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 传统文化的体现(内容): (1)传统习

    8、俗 “约定俗成” (2)传统建筑 “凝固的艺术” (3)传统文艺 “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3. 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 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继承性4. 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也会阻碍社会进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全面发展。5.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选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简答)文化创新的途径2、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1.

    9、 含义: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2.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 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在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我们要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 用者 3.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存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1)社会制度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通

    10、过对受教 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使人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第五课 文化创新 4.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3)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 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4)文化创新的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根本途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

    11、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博采众长,既要学习优秀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所以,文化创新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 源远流长: (1)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 (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史书

    12、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正史之首 2. 博大精深: (1)特点: 独特性: A. 文学艺术: a. 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b. 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B. 科学技术: a. 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b.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c. 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区域性: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民族性: 中华文化 共性 民族文化 个性 各族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民族凝聚

    13、力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包容性:(1)含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 1. 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持家立业的传家宝,是立国兴邦之本 2. 内容: (1)新民主主义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

    14、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3.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 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4)主题: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国家统一,是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必要性:原因:(1)(2)(3)意义:(4)(5)(6) (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

    15、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 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 永远的精神火炬 (3)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 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 (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 途径: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6、“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 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 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 可喜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1)表现: 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推动生产的发展 (2)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

    17、传媒的发展 3. 令人忧虑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2)对策: 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企业: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个人:提高辨别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增强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 学文化修养 2、大众文化: 1. 含义: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 倡导的大众文化2. 怎样发展大众文化:做到(1)坚持一个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两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三贴近(贴

    18、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 (4)四种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等【一切有利 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 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 落后文化: (1)内容: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2)对策: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 腐朽文化: (1)内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19、(2)对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 历史原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4.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4、怎样对待落后腐朽的文化: 1. 要奏响主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特点)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作用)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地位)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必然要

    20、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加强文化 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发展先进文化:1. 含义: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 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21、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 内容: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教育: 地位: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作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22、 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文化:公益性文化事业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4. 投身实践作贡献和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 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 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 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2. 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3.

    23、 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4. 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 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 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 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

    24、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 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7.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 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2.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 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 理想的过程3.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

    25、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4.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 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 益于人民的人 5. 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3、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 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 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4. 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 6.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竞争力 7. 借助大众传媒。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注意事项

    本文(政治必修三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