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docx

    • 资源ID:15433098       资源大小:31.03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docx

    1、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上料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 一 目的:把净化过的玉米输送入浸泡罐,规定岗位操作方法,确保生产安全有序. 二范围: 适用于淀粉动力部上料岗位三职责:适用于淀粉动力部上料岗位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四内容:1交接班1.1记录交接:1.1.1检查记录的完整性;1.1.2检查记录的真实性.全面性:1.1.3根据工段要求共同到浸泡罐上进行上料罐的空高交接,并形成记录。1.2物料现场交接1.2.1记录上班浸泡罐的上料量;1.2.2记录本班上料量的吨数;1.3现场卫生及卫生用具交接:1.3.1检查地面有无积水,设备管线是否干净;1.3.2检查工具卫生的数目点清后方可交接下班:1.3.3岗位地面无积

    2、水,无垃圾死角干净无杂物;1.3.4振动筛及输料口处无玉米杂质;1.3.5卫生工具定点摆放,在指定的工具区或工具栏内.1.4设备交接1.4.1检查提升机、筛分输送系统.打料泵及吸尘风机是否正常运作;1.4.2检查设备各部位有无安全隐患;1.5异常情况交接如出现异常问题,先由班组长协调解决,问题较大的通知调度工段长或技术员协调解决。1.6交接双方确认无误后按照交接班制度签字,交接结束,接班人员开始上岗工作。2岗位参数及操作方法2.1 工艺参数项 目指 标备 注玉米含粉量(%)玉米霉变(%)玉米杂质(%)69.01.01.0玉米的水分及每罐上料量根据玉米收购情况由工艺员确定2.2 开机前准备2.2

    3、.1校检计量秤的准确度,利用恒重物品进行校正;工段对恒重物品每周验证一次并形成记录。 2.2.2 检查设备、水、电是否正常以及提升机、筛分输送系统传动部件是否灵活并及时添加润滑油,清理各系统的杂物和赃物;2.2.3 确认筛选输送系统的设备正常及检查各部位无安全隐患后,通知物流中心保管员上料,品管部化验员取样。2.3开机和停机操作 2.3.1 打开清浆阀,首先开启打料泵、待打料槽中水位到12处后、然后开启吸尘风机、平面回转振动筛、最后开启提升机;2.3.2 系统运转正常后,打开提升阀,控制上料速度;2.3.3 上料期间经常巡查各部位是否运转正常并检查料斗里是否有绳头等杂物,如有应及时除去;由制作

    4、部一天检查一次,岗位人员每小时检查一次;形成记录。2.3.4 上料结束后,排去上料罐中上料水后停车, 停车与开车顺序相反。2.3.5上料过程中产生的碎玉米玉米皮要及时清理,并形成记录,送往纤维岗位。3 注意事项3.1制造部工艺员在检测中若发现玉米质量没有达到规定指标时,应停止上料,并及时向制造部领导汇报,通知品管部取样复测。3.2岗位员工在开机前每班检查一次油位情况,发现漏油或油位不足及时加油并形成记录,设备加油按制造部设备加油规定执行,由工段每天检查一次,制造部每周对设备润滑抽查一次。3.3设备在运转当中,若发现设备运转异常或有安全隐患时,首先关闭提升阀后进行停车并及时上报工段长或调度员,向

    5、维修人员提供详细情况,并配合维修;3.4 上料人员应及时跟物流中心保管人员、品质部计量员对上料玉米的质量和计量问题,进行沟通;3.5停车后对设备和地面要彻底清扫,重点是下料槽中的砂石和碎玉米,杜绝脏、乱、差的现象;同时检查有无安全隐患,如有应及时排除,当班排除不了,应在交接班时向下班交待清楚。3.6 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在岗位操作时要戴好防护口罩;岗位区域内行走或上下楼梯、浸泡罐和平台时踩稳扶牢,防止滑落和摔伤;在提升机顶部作业时要防止皮带轮夹手和高处坠落;进入浸泡罐作业必须经过审批,并按照规定采取防护措施。3.7上料结束后填写上料岗位记录,并对投料数量及时核对清楚。4 验证与考核:由工段、

    6、工艺员或制造部考核员每班进行不低于4次的验证与考核并形成考核记录与通报,确保本规程的有效实施。5 本规程的修正:由于技术的改进、参数调整等引起的变更,由提请人填写修正表,经部门经理审批后,附于此文件,等同于本文件执行。 浸泡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 用亚硫酸浸泡工艺对玉米进行软化,利于后工序的破碎及蛋白与淀粉的分离。二:范围: 适用于淀粉动力部浸泡岗位。三:职责: 由淀粉动力部浸泡岗位员工对本规程实施负责。四:内容:1交接班1.1记录交接:1.1.1检查记录的完整性;1.1.2检查记录的真实性;跟据亚硫酸岗位浸泡交接班记录内容共同到现场交接。1.2物料交接1.2.1通过记录明确本班上料.磨料

    7、.洗料的罐号;1.2.2通过记录明确打新酸的浓度.洗料的温度,同时对交接各班的温度进行测定并形成记录;1.3设备交接1.3.1观察各罐循环泵、制酸清水泵、打酸泵及冷却水在交班时的运行是否正常:1.3.2各加温阀门是否漏气;加温管道及各循环管道是否有腐蚀损坏现象;1.3.3检查硫磺炉的燃烧情况;1.3.4上班交班时必须将各个泵的机油加好,下班必须监督;1.3.5制酸、循环管线阀门及各泵无隐患;1.4卫生工具及现场卫生交接1.4.1检查交班地面有无积水,无垃圾,死角干净无杂物;1.4.2循环泵及管线无油污,干净整洁;1.4.3岗位操作台干净整洁无杂物;1.4.4卫生工具在规定的位置摆放;1.5异常

    8、情况交接如出现异常问题,先由班组长协调解决,问题较大的通知调度工段长或技术员协调解决。2岗位参数及操作方法2.1工艺参数项 目指 标项 目指 标浸泡时间(h)52小时以上浸后玉米水分()42.0浸泡温度()40-53浸泡软度用手能挤碎H2S03浓度()0.18-0.30循环酸浓度()0.08-0.182.2制酸前的准备2.2.1检查供水、供电是否正常,泵传动部位润滑是否良好灵活,有无安全隐患;2.2.2把硫磺加入到硫磺炉中点燃燃烧正常后开启清水泵供入吸收塔;2.2.3由操作人员调节好酸浓度;酸的浓度由玉米的水分决定,具体为玉米水分在14%以内时,用小于0.22%的亚硫酸浸泡,玉米水分在14%-

    9、18%之间时,用0.23-0.26%的亚硫酸浸泡,玉米水分大于18%时,依次提高酸浓度。2.2.4制酸时,可通过调节燃烧硫磺的量及喷淋清水的量来调节酸浓度,具体为在取样口取样,若酸浓度过高,在硫磺炉的正常燃烧情况下,可加大清水的喷淋量,反之,则减少硫磺的加入量。2.2.5亚硫酸浓度的检测方法:首先用蒸馏水洗净取样瓶滴定瓶及移液管,用吸耳球将样品冲洗移液管多次,用移液管准确吸取样品5ml加入到三角瓶中,然后加入约10ml蒸馏水,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然后用0.1429mol/L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到溶液显浅红色为止,记下毫升数并计算。2.3制酸开机和停机顺序2.3.1 先启动引风机,后点

    10、燃硫磺炉盘内硫磺,待硫磺正常燃烧后,起动清水泵和制酸泵;2.3.2 浸泡岗位需要时,启动打酸泵,将合格的亚硫酸打入浸泡罐中;2.3.3 停机时先关闭清水罐注水阀,再停清水泵、制酸泵、引风机,后熄灭硫磺炉。2.4浸泡前的准备2.4.1 检查上料罐中的上料水是否排尽;2.4.2 检查相关阀门是否完好,开关阀门是否有差错;2.5 正常循环操作2.5.1正常循环时,由岗位人员每小时对浸泡液的温度进行检测,温度控制在521;2.5.2浸泡水打够后,开启循环泵,待循环水正常后,打开加热器蒸汽阀门,对浸泡液进行加温,当温度达到4852时,关闭加热器阀门后进行保温循环;2.5.3 正常循环时,每小时对各罐浸泡

    11、液温度检测一次,对温度下降的浸泡罐要及时加温到规定温度。另外,还要经常检查有无漏料和漏液现象,如浸泡液不足时,应在最末罐(玉米浸泡时间最长的罐)中加入亚硫酸,再依次倒入浸泡液不足的罐中。2.6 倒罐操作2.6.1 当浸泡时间达到45小时以上,通知分析室化验人员对浸后玉米取样分析,确认水分合格后并与磨料工序取得联系后,方可进行倒罐操作;2.6.2 倒罐操作,按照浸泡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将新亚硫酸加入浸泡时间最长的浸泡罐中,原来的浸泡液倒入浸泡时间次长的浸泡罐中,其余各罐浸泡液依次往下倒,新玉米使用浸泡时间最久的浸泡液;2.6.3 连续生产时,应经常测量磨料罐的下料速度和下料量,一般在磨料罐中剩余

    12、玉米2.5米时,开始倒罐,准备下一罐磨料玉米;2.6.4 经过浸泡新玉米的浸泡液,排出后送往玉米浆蒸发工序,经新亚硫酸浸泡后的玉米,送往磨料工序进行破碎。3 注意事项3.1 经常检查燃烧炉的密封情况,防止被火焰烧烫伤;3.2在冬天,当泵停运时间较长,应将泵内液体排尽,以防管道和泵体冻裂;3.3 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防止气体中毒;在岗位操作时一定要戴好防护口罩,岗位区域内行走时注意踩稳扶牢,防止滑跌和踩空受伤;3.4要保持岗位和设备的整洁,经常维护和保养设备。3.5 要经常巡回检查设备,特别是循环泵是否正常运转,蒸汽阀门是否漏汽,防止蒸汽从循环管中直接进入浸泡罐中,造成玉米糊化事故;3.6防止

    13、冒罐及漏料;防止硫磺存放地点发生火灾;3.7 做好本岗位的环境、管线和设备卫生; 3.8认真填写浸泡岗位运行记录。4 验证与考核:由工段、工艺员或制造部考核员每班进行不低于4次的验证与考核并形成考核记录与通报,确保本规程的有效实施。5 本规程的修正:由于技术的改进、参数调整等引起的变更,由提请人填写修正表,经部门经理审批后,附于此文件,等同于本文件执行。破碎提胚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一 目的将玉米进行二次破碎,使玉米粒中的胚芽能完整的全部提取出来。为后工序提供分离基础。二 范围:适用于淀粉动力部破碎提胚岗位三 职责:淀粉动力部破碎提胚岗位员工对本规程实施负责。四 内容:1交接班1.1记录交接1.1

    14、.1检查记录的真实性;1.1.2检查记录的完整性;1.2卫生用具交接1.2.1检查地面.管线及各设备卫生的干净情况;1.2.2卫生用具是否在规定的地方摆放,数目交接清楚;1.3设备交接;1.3.1检查打料泵、一二破泵及搅拌及一二破提胚泵、清浆泵是否完好;1.3.2旋流管的密封性及凸齿磨的运行是否正常1.4异常情况交接如出现异常问题,先由班组长协调解决,问题较大的通知调度工段长或技术协调解决。1.5交接双方确认无误后按照交接班制度签字,交接结束,接班人员开始上岗工作。2 岗位参数及岗位操作方法2.1工艺参数项目指标项目指标打料水温度()45提胚一级进浆压力0.2-0.4Mpa一破粗浆浓度(Be)

    15、5.5-7.0二破后粗浆浓度(Be)7.0-8.02.2 开机前的准备2.2.1 检查破碎机及其它设备周围无杂物,机械传动部分润滑是否良好,检查有无安全隐患;2.2.2 检查水、电、汽是否正常;2.2.3检查开磨罐中涝水是否排尽,由工艺员负责是否达到规定水分后方可开机。2.3 开机操作2.3.1开启玉米输送泵,打开过程水阀门,待循环水循环正常后,慢慢打开所需下料罐的阀门均匀下料。2.3.4启动一破和二破磨,待设备运转正常后通知打料岗位开始下料;b) 打开所需罐下料阀门,关闭不用的下料阀门,打开过程水阀门,加入适量的过程水,启动打料泵,待循环水循环正常后,检查循环水温度是否在45度左右,如果循环

    16、水温度低,然后缓慢打开蒸汽阀门加温,并打开开磨罐的下料阀门,控制所需的下料量,对循环打料水进行加温控制,在岗位形成记录。2.3.4 待打料正常后,缓慢打开一破下料阀均匀磨料;2.3.5 经一破磨破碎的料进入一破罐液面达到一半左右后,开启搅抖和一破输送泵,将均匀的浆料打入旋流器缓冲罐中,待正常后启动一级胚芽旋流器进浆泵;2.3.6 经一级胚芽旋流器提胚后的浆料,经二破磨二次破碎后进入二破罐,液面达到12左右时,启动搅拌和二破输送泵,将均匀的浆料送入二级胚芽旋流器,提胚后的浆料进入精磨系统;2.3.7经胚芽旋流器溢流口排出的胚芽,进入胚芽罐后,开启胚芽输送泵,送入胚芽洗涤系统。2.4 运行操作 2

    17、.4.1 经常检查开磨罐下料情况是否均匀、稳定、适量;2.4.2 经常调节过程水阀门,检查一破磨下料是否均匀、稳定、适量;2.4.3 通过调节破碎磨齿盘间隙,使一破后的物料无整粒;2.4.4 经常检查一级胚芽旋流器是否堵塞,并调节旋流器使纯胚率满足要求;2.4.5检查玉米浸泡情况,一般用食指和拇指挤压,玉米粒柔软并开裂为宜;如达不到要求,及时反馈调度工艺员调整。2.4.6随时要调节多齿磨磨盘的间隙进料量、间隙,看二破提胚后的料液里没有胚芽,如料液里有胚芽,立即调节多齿磨盘间隙,直到浆液中没有胚芽为止。2.5 停机2.5.1 接到停机通知后,关闭开磨罐的过程水阀门和下料阀门;2.5.2 关闭打料

    18、水加温阀门,待打料槽中玉米打完后停打料泵;2.5.3 待破碎磨内无料时,停止多齿磨;2.5.4 待各贮罐中无料时,依次停止一、二破罐搅拌及输送泵,一、二级旋流器进浆泵和胚芽输送泵。2.5.5待胚芽罐二级曲筛不下料后,停止胚芽输送泵.搅拌.挤干机。3 注意事项3.1过程水温度必须达到45以上,由岗位人员实施,工艺员检测并记录,工段每月纳入考核。3.2 开罐罐下料要均匀,适量,确保一破下料浓度在7-8Be之间,具体在一破进料缓冲罐中取均匀的浆液,用干净的比重计缓缓放入浆料中,待一分钟稳定后平视刻度线,记下读数,并形成记录。3.3停机后,查看打料槽中砂石杂质情况,当沉淀的砂石杂质较多时,应放出循环水

    19、,清除砂石杂质;由工艺员负责,责令到人,纳入考核。3.4每班必须对各泵及减速机进行加油保养,检查机油,黄油情况,按规定加油,由工段监督负责。3.5 发生事故时,应迅速与前后岗位联系后停车,尽可能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并向班长或调度汇报,及时解决发生的问题,使生产尽快恢复正常;3.6 做好本岗位的岗位卫生,管线和设备卫生,正常生产或交接班时都要排查安全隐患;3.7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上下楼梯平台、行走过程中防止滑跌、碰撞和踩空,对设备进行操作时防止被皮带轮、联轴器等转动件夹手、擦伤。 4 验证与考核:由工段、工艺员或制造部考核员每班进行不低于4次的验证与考核并形成考核记录与通报,确保本规程的

    20、有效实施。5 本规程的修正:由于技术的改进、参数调整等引起的变更,由提请人填写修正表,经部门经理审批后,附于此文件,等同于本文件执行。胚芽烘干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一 目的:对所提取的胚芽的烘干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规定岗位操作方法。确保产品处在安全、有序的条件下运行并使工艺控制满足产品要求。二 范围:适用于淀粉动力部胚芽烘干岗位。三 职责:淀粉动力部胚芽烘干岗位对本规程实施负责。四 内容:1交接班1.1记录交接1.1.1交接记录的完整性;1.1.2交接记录的真实性;1.2物料现场交接1.2.1对当班生产的胚芽产量进行交接;1.2.2对不合格及没有入库的胚芽进行交接;1.2.3由于设备原因对没有烘完的湿

    21、胚芽进行交接;1.3岗位卫生及工具现场交接1.3.1所处卫生区域内无杂物,无积水后可交接;1.3.2卫生工具定点摆放,设备数目齐全后可交接;1.4设备交接1.4.1检查管干机.减速机是否正常;1.4.2胚芽计量秤的计量是否准确;1.5异常情况交接如出现异常问题,先由班组长协调解决,问题较大的通知调度工段长或技术员协调解决。2岗位操作及操作方法2.1工艺参数项目参数项目 参数胚芽纯胚率72水份82.2开机前的准备工作2.2.1检查管干机.减速机是否正常;2.2.2蒸汽烘干压力是否在0.4Mpa以上,如压力底及时向调度汇报;2.3开机运行2.3.1开启管干机蒸汽阀门进行预热,并排进管束中的蒸馏水;

    22、2.3.2开启管干机的引风机,并观察料加进入管干机的稳定性;2.3.1待料用手感觉合适后,开始放料,并开启胚芽振动筛.风扇.及旋风系统进行接料。2.3.4接料完后,拉放到规定位置待检。2.4停机操作2.4.1接到停机通知后,先关闭蒸汽阀;2.4.2待管干机无料时,停止胚芽振动筛.风扇及旋风系统后停引风机;3 注意事项3.1经常观察管干机的电流,如太高应停止下料,以免管干机链条断裂;3.2待放料时必须打开风扇吹走胚芽表面热气,以免发生结块现象;3.3接料时称量要准确,以免发生短斤少量现象,此项由工段负责,工艺员负责检查验证;3.4管干机减速机每班检查油位一次,若油位不足一立刻加油,此项由工段负责

    23、;3.5 做好设备及地面卫生,认真填写岗位记录,正常生产或交接班时都要排查安全隐患;3.6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上下楼梯平台、行走过程中防止滑跌、碰撞和踩空,对设备进行操作时防止被皮带轮、联轴器等转动件夹手、擦伤。3.7认真填写胚芽烘干岗位记录。 4 验证与考核:由工段、工艺员或制造部考核员每班进行不低于4次的验证与考核并形成考核记录与通报,确保本规程的有效实施。5 本规程的修正:由于技术的改进、参数调整等引起的变更,由提请人填写修正表,经部门经理审批后,附于此文件,等同于本文件执行。精磨 筛分 纤维洗涤岗位操作规程一 目的:对提后的物料再次进行破碎,精磨后对物料进行筛分洗涤,从而使纤维皮的物

    24、料全部游离出来二 范围:适用于淀粉动力部纤维洗涤操作岗位三 职责: 淀粉动力部纤维洗涤操作岗位员工对本规程实施负责四 内容:1交接班1.1记录交接1.1.1检查记录的完整性;1.1.2检查记录的真实性;1.2岗位卫生及工具现场交接;1.2.1针磨、锤碎机周围无杂物,七级曲筛下无积水;1.2.2卫生工具是否定点摆放整齐;1.3设备交接1.3.1检查针磨、锤碎机在上班运行是否正常;1.3.2检查各泵的冷凝水是否正常;1.3.3曲筛喷嘴有无异常堵塞现象;2工艺参数及操作规程2.1 工艺参数项目参数项目参数粗渣总淀粉(%)10粗渣游离粉(%)3粗渣连接粉(%)7洗涤水温度()35-452.2 开机前淮

    25、备 2.2.1 检查供电、供水以及过程水是否正常;2.2.2 检查锤碎机,针磨、输送泵周围无杂物,机械传动部位润滑是否良好;2.2.3 检查各阀门是否开在正常位置,各管道是否畅通;2.2.4 检查曲筛筛面有无破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3 开机运行2.3.1 先盘动锤碎机皮带,针磨离合器,按针磨操作规程启动针磨和锤碎机,待运转正常后便可接受破碎岗位来料;2.3.2 开启缓冲罐下料阀门,将提胚后的料浆均匀进入锤碎机进行研磨,开启输送泵将研磨的料浆送入高位曲筛进浆槽,然后再开启高位曲筛进浆泵,打入高位曲筛进行筛分,筛下物直接进入原浆贮罐;2.3.3 经高位曲筛筛分后的筛上物进入针磨进行精磨,进料要

    26、稳定、均匀、适量、开启输送泵将精磨后的料浆送入纤维洗涤槽;2.3.4 纤维洗涤槽来料后,先开洗涤水阀门,然后从后往前依次启动各级输送泵;2.3.4 经常检查最后一级筛分上物是否洗涤干净,用手抓一把筛上物挤出的水不呈乳白色。2.4 停车a) 在破碎岗位停止供料时,待锤碎机中物料排尽后,停止锤碎机和输送泵;b) 在高位曲筛进浆槽中无料时,停止高位曲筛打浆泵,待针磨中物料排尽后,停止针磨和输送泵;c)在停止向洗涤槽供料后,依次将槽内物料排至最后一级,关闭洗涤水阀门,然后依次从前到后停止各级输送泵。3 注意事项3.1 防止铁器等异物进入锤碎机和针磨;3.2 停机后应用清水冲洗曲筛筛面,另外还要定期用氢

    27、氧化钠溶液刷洗筛面;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用硬物碰撞筛面;3.3发生事故时,应迅速与前后岗位联系,立即停车,尽可能减少跑、冒现象,并向班长或调度汇报,及时解决或配合解决发生的问题,使生产尽快恢复正常;3.4做好岗位卫生,管线及设备卫生,认真填写磨料岗位记录;3.5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上下楼梯平台、行走过程中防止滑跌、碰撞和踩空,对设备进行操作时防止被皮带轮、联轴器等转动件夹手、擦伤。4 验证与考核:由工段、工艺员或制造部考核员每班进行不低于4次的验证与考核并形成考核记录与通报,确保本规程的有效实施。5 本规程的修正:由于技术的改进、参数调整等引起的变更,由提请人填写修正表,经部门经理审批后,附

    28、于此文件,等同于本文件执行。分离岗位操作规程一 目的:对浆液中的蛋白淀粉进行有效分离;为后工序提供物料基础,规定岗位操作方法;确保生产在安全有序中运行。二 范围:适用于淀粉动力部原浆分离岗位;三 职责:淀粉动力部原浆分离岗位对本规程实施负责;四 内容:1交接班1.1. 记录交接;1.1.1检查记录的完整性;1.1.2检查记录的真实性;1.2物料现场交接;1.2.1对生产的原浆进行测量交接并作记录;1.2.2对浓浆罐的空高及波美度进行交接并作记录;1.3岗位卫生及工具现场交接1.3.1分离机周围.各地流泵、打浆泵周围无杂物,地面无浆液积水;1.2.2工具定点摆放,拆装分离机工具全部点清后可交接;

    29、1.4设备交接1.4.1分离机运作的正常性及各分离机的油位情况;1.4.2各泵的运转的正常性2 工艺参数及操作规程2.1 工艺参数项 目参数项 目参数原浆浓度(Be)5-7三级底流浓度(Be)16-20一级溢流干物质()1.5四级底流浓度(Be)18-22二级底流浓度(Be)9-13610溢流干物含量()0.5二级底流浓度(Be)13-18淀粉乳二氧化硫含量(%)0.0042.2 开车前准备2.2.1 检查供水、供电是否正常;2.2.2检查分离机及打浆泵周围有无杂物,运转是否灵活各打浆泵冷却水是否正常;2.2.3 检查相关阀门是否完好,开关阀门有无差错;2.2.4检查各级分离机的喷嘴有无堵塞,

    30、刹车是否松开。2.3 开机运行2.3.1 启动清水泵,打开各分离机洗涤水阀门,待水从底流口正常排出后,按分离机操作规程依照从后往前顺序,启动610及各级分离机;2.3.2待分离机运转正常后,依次启动各级分离机底流泵和一级分离机和中间浓缩机进浆泵,打开调浆罐上三、四级分离机溢流和四级分离机、中间浓缩机底流回浆阀门;2.3.3 检查各级分离机水运正常后,开启原浆输送泵,将原浆打入调浆罐中,控制进浆量,进浆要均匀、稳定、适量;2.3.4 调节三、四级分离机溢流及四级分离机底流回浆阀门,使一级分离机进浆浓度达到34Be,在进浆浓度过高时,应打开过程水阀门调节进浆浓度到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情况下,三级溢流进二级循环分离,四级溢流进三级循环分离;2.3.5 观察四级分离机底流呈现乳白色或略带微黄色,在浓度达到1822Be时,即可打入所供淀粉乳浓浆罐中;2.3.6 调节各级分离机洗涤水及四级洗水加入量,使各级分离机底流浓度满足规定要求;2.3.7 运行中要经常观察和测量四级分离机底流颜色和浓度,


    注意事项

    本文(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