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下 专项训练题五实验探究题.docx

    • 资源ID:15417935       资源大小:374.4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下 专项训练题五实验探究题.docx

    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下 专项训练题五实验探究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下 专项训练题(五)实验探究题一、实验探究题1. 如图所示是利用气球做的两个力学小实验:1.(1) 图甲中,两个气球都变形了,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手按压的力越大,气球的形变越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2.(2) 图乙中,轻推气球当空气从底部的缝隙间喷出时,气球就会快速滑行,这说明利用_的方法可以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2. 小明在做“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悬挂钩码(钩码的规格相同),如图所示。1.(1) 实验过程中,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钢片的_来反映的。2.

    2、(2) 通过比较甲、乙两图,可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有关。3.(3) 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小明能否得出“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的结论?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3. 小明在使用弹簧时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被拉伸得越长。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了“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所受外力的关系”,以下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钩码对弹簧的拉力F/N0.511.522.533.5弹簧伸长的长度 /cm12345671.(1) 请在图中描出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2N时的弹簧伸长的长度的数据点,并绘制出弹簧伸长的长度 随弹簧所受外力F变化的图线。2.(2)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若该弹簧在弹

    3、性限度内伸长的长度 为8cm时,弹簧所受外力为_N。3.(3)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制成的测量工具是_。4. 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中:1.(1)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大小,利用的是_;A . 力可以改变弹簧的形状 B . 力可以改变弹簧的运动方向 C . 力可以改变弹簧的运动快慢2.(2) 在进行图所示的实验前,应将弹簧测力计沿_方向放置,然后进行调零;3.(3) 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量出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条件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_运动;4.(4) 小武同学猜想:用两个不同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相同的力,示数可能不

    4、同。以下设计中,能验证该猜想的是_。A . 测量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 B . 测量同一个木块受到的重力 C . 测量让小武感受相同的拉力 D . 测量拉动同一个木块的拉力5. 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1) 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_方向调零。2.(2) 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_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3.(3) 本实验需要多次测量,其目的与以下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_(填字母)。A . 多次测量大小不同的铁块的质量和体积 B . 多次测量同一个石块的质量和体积 C . 多次改变

    5、入射角,测量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6. 如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1) 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_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的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2) 比较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理由是:_。3.(3) 图甲中,若增大拉力,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8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N,图乙中,若增大拉力,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9N时,木块A上面的砝码 _(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7. 在如图所示的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1) 选取小车

    6、而不用木块,是为了减小_对实验的影响。2.(2) 向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当两盘里砝码的质量_时,小车静止。此时小车受到_(选填一对”或“两对)平衡力的作用。3.(3) 保持拉力F1、F2的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此时拉力F1、F2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松手后看到的现象是_。8. 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1.(1) 实验时,要将棉布或毛巾铺在_(选填水平木板”或“斜面和水平木板)上。2.(2) 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相同。3.(3) 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_(选填“快

    7、或“慢”)。4.(4)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果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_运动;力是_(选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9. 利用铅笔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如图所示,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可以发现:1.(1) 接触笔尖的手指受压的感觉比另一只手指要强得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2.(2) 用的力越大,这种感觉越明显,这是通过比较_(“同一手指”或“不同手指”)得到的感觉,同时这一现象又说明_。10. 小明同学为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了完全相同的四块砖和完全相同的三块海绵,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1.(1) 该探究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2

    8、.(2) 观察三个实验,比较 _ 和 _ 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3) 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说明_相同时,_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11. 如图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1.(1) 比较图中代号为_、_、_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2) 比较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3.(3) 比较、两个图,得出结论是:_。12. 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

    9、的实验装置图。1.(1) 先将一端封闭、长约1m的细玻璃管内灌满水银,确保管内没有_;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柱稳定后,玻璃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_。2.(2) 如果该实验中出现以下情况:(选填“上升”、“不变”、“下降”)若将玻璃管稍微倾斜,那么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_;若将细玻璃管换为粗玻璃管,那么管内外液面高度差_;若管内不慎混入空气,那么管内液面高度_。13. 1.(1) 由图甲所示的实验,只打开 A 阀门,水流入管道,当水稳定后,a 管液面高度_b管液面高度;再打开 B 阀门,在水向外流的过程中,a 管液面高度_b 管液面高度。(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2) 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电

    10、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将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3.(3)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图丙)。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再将手指移开,乒乓球_(选填会/不会)掉下来。14. 如下图所示是某小组研究浮力问题的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1.(1) AB两图中,B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了物体_, A、B两图中测力计示数之差等于_ ;2.(2) 比较B、C两图能说明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_有关;3.(3) C、D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_有关;4.(4) 比较_ 图和_ 图可说明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

    11、,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15. 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1.(1) 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为了减小误差,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_;2.(2) 图中_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步骤A、B、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为Fa、Fb、Fc、Fd , 若这些示数之间的关系满足(用式子表示)_,则可证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_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3) 下表是小李同学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填写的实验数据,请你将该表格A与B两处内容补充完整;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示数F/N空桶和排开水的

    12、总重G总/NA_浮力F浮/N排开水重G排/N11.20.71.10.60.50.522.01.51.00.60.50.432.41.71.30.6B_0.74.(4) 小梁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2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你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16.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让不同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如图所示。1.(1)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选填“铁球”或“木块”)的动能大小与_的关系;2.(2) 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说明铁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得出结论的。下列实验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是_(选填编号);A用

    13、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B用真空铃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人“光线”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3.(3)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该实验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17.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强进行了3次测量,并将数据填入表格。1.(1)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画出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2) 为了测量绳子末端的拉力F,应该让弹簧测力计沿_方向拉住绳子,当弹簧测力计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读数。3.(3) 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其中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功是_ 。4.(4) 由表中第1、2、3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14、选填“增大”或“减小”)物重,可以提高机械效率。实验次数物重 动滑轮重 钩码上升的高度 动力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10.50.10.70.347.6220.50.11.10.360.6340.50.120.318. 在探究影响物体的重力势能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猜想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质量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有关:1.(1) 小明要完成探究,需要找数个_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2.(2) 小明找来A、B、C三个物体进行实验,实验中比较图甲和丙,(A、C是体积不等的实心铁块)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3.(3) 由图中现象_(选填“能”、“不能”)比较B、C两个物体的重力势能。19. 小

    15、红学习了简单机械,请帮助她解答以下问题:1.(1) 站在地上的人,利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把物体匀速提起,请正确连接滑轮组。2.(2) 杠杆平衡状态指的是杠杆处于_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状态,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先调节杠杆在_位置平衡。3.(3) 按图乙所示,在扛杆的B点挂上钩码,若在杠杆上读取力,用测力计在A点施加方向_的动力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杠杆_是省力杠杆(选填“一定“或“可能“)。20.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三次实验时滑轮的外形完全相同,但材质不同,其中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

    16、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序物重G/N物体上升距离h/cm弹簧测力计示数F/N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s/cm机械效率13101.63062.5%231023050%33102.5301.(1) 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由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但也可以省略的测量工具是_2.(2) 在表中的空格处1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3.(3) 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相关。21.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拉力F(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140.12.00.366.7%250.10.369.4%360.12.50.31.(1) 实验时,应沿竖直向上的方向_拉动弹簧测力计;2.(2) 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N;3.(3) 第3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4.(4) 如果用这个滑轮组提升7N的重物,则它的机械效率可能是_(填序号)。A . 60% B . 75% C . 83%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下 专项训练题五实验探究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