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三单元.docx

    • 资源ID:15405660       资源大小:47.09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三单元.docx

    1、部编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三单元神州谣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谣”“涌”等10个认读字,会写“州“奔”等9个会写字。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景物物同所学的三字经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会写字,会认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积累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祖国山

    2、河壮丽,民族众多,团结一心,共同发展。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2.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1神州谣) (二) 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风光图。图片中,你认识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知道这些风景的特点吗? 学生试说: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小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9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你能读正确吗?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shn bn fn xi wn mn z y q 神 奔 奋 峡 湾 民 族 谊 齐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

    3、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平舌音“族”,翘舌音“神”,前鼻音“奔、奋、湾、民”。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yo yn fn sn y l nn fn rn 谣 涌 峰 耸 隔 与 陆 浓 繁 荣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平舌音“耸”,前鼻音“繁”,后鼻音“涌、峰、浓、荣”。3. 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评价读

    4、。4.指导书写生字。(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神 奔 奋 峡 湾 民 族 谊 齐,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2)教师指导书写。 “神”部首是“礻”,不是“衤”。“奔”上下结构,是“大+卉”,不是“大+十+升”。 “湾”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民”的第一笔是横折,第三笔是竖提,不是竖勾。 另外,“峡、谊”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5)展评学生的书写。(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课件出示)出示: 奋

    5、发 民族 一齐 情谊 1.各民族人民( )努力,实现富强、文明、民主的中国梦。2.祖国各( )有着深厚的( )。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2.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神州 中华 山川 黄河奔 长江 长城 台湾 海峡 民族 齐奋发 情谊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1。(板书:神州谣) (二)初读儿歌,领悟感知。1.(课件出示)出示课文画面。教师随机简介。这么有趣的儿歌,你想好好

    6、朗读一下吗?2.(课件出示)出示课文: 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三)精读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探究第一小节: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这一小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个总起句。)(2)指导朗读:重读“山川美”,要读出深情,读出对这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之情。2.探究第二小节:(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图片):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1)这里介绍了我国哪些代表性的壮丽山河?(黄河、长江

    7、 、长城、珠峰)(2)看看图片,说一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黄河的特点是河水水流湍急,长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动,波涛汹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长城的特点是很长,是个大工程,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珠峰是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句子,重读“奔、涌、长、耸”等词语,读出祖国山河的壮美、雄伟。 3.探究第三小节:(课件出示台湾版图)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1)台湾岛是我们的领土吗?从哪里看出?(台湾是我国领土,现在虽然独立,没有回到祖国怀抱,但是永远都是和大陆是一家人。)(与大陆,是一家。

    8、)(2)指导朗读:重读“与大陆,是一家”等词语,读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4. 探究第四小节:(课件出示民族团结景象)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从哪里看出各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情谊浓,就是各民族兄弟团结在一起,像亲兄弟一样。“齐奋发,共繁荣”是说各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共同谋发展,共同奔小康。)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团结奋进。 3.指导朗读全文: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开火车学新词。1.(课件出示)词语: 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

    9、巍巍中华 家庭和睦 民族团结 奋发图强 只争朝夕 2.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读错了,火车火车请停下。修理员来帮着修一下。 (1)横着开火车。 (2)竖着开火车。 (3)开双轨列车,看谁开得快。 (4)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说一句话。 3.各种方式读。(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之间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4.通过上面的反复朗读,这些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识字和认人是一样的,见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五)总结延伸,朗读巩固。(课件出示) 我爱我的祖国祖国祖国我爱你,锦绣山河多美丽。三山五岳秀峰奇,洞庭湖中君山立。桂林山水甲天下,万里长城数第一。祖国成立六十年,处处

    10、展现新天地。板书设计 总说祖国山河壮美。 神州谣 具体说,几种代表性的景物。 祖国壮美,民族团结民族要团结,统一 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1、: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 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ti ji so zhu i zhun tun r no 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

    12、:“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

    13、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闹”里面是“市”字。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chun tn yun xio mn tn q qio 传 统 元

    14、 宵 满 堂 乞 巧ni ln yu bn shn j xio xin 牛 郎 月 饼 赏 菊 小 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 元 宵 满 堂 乞巧 牛郎 月饼 赏菊 小巷 2.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1)小朋友

    15、,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

    16、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 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

    17、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2)教师介绍“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

    18、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一)分层解读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板书设计识字2 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月七 端午节 3 “贝”的故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

    19、义。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教学难点】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

    20、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y ci qin ji bi k hui b un 与 财 钱 甲 骨 贝 壳 坏 币 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

    21、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注意“珍、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平舌音,“品、贫”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声。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3.(课件出示):与 财 钱 甲 骨 贝 壳 坏 币 关 识记生字“与 财 钱 甲 骨 贝 壳 坏 币 关 ”。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

    22、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财”是“贝+才”,“坏”是“土+不”,“币”是“丿+巾”,“关”是“丷+天”,“甲”是“日+”。“壳”是“士+冖+几”。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线”把“纟”换成“钅”,就是“钱”。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写”去掉“冖”,是“与”。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城头月”就是“骨”,“回来团圆”是“贝”。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课件出示):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23、。师点拨:“钱”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间是竖提,右边不是“戈”,多一横;“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壳” 的上面是“士”。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

    24、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复习本课生字词。(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 饰品 钱币 购买偏旁 钱财 携带 货物。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2)在甲

    25、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学生查字典回答)(三)课堂小结: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贝壳可以随身携带

    26、,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板书设计2 贝的故事贝的特点:珍贵、不容易坏装饰品用途:用贝当作钱币赚 赔 购 贫 货4 中国美食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正确认读“菠、煎、腐”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等8个字。 2.正确认读“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词语;正确读写“红烧茄子、烤鸭”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制作哪种食物运用那种烹调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读好词语。【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了解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第一课时 (一

    27、)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 2.告诉学生,本文就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美食。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4中国美食) (二) 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11道美食图片。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5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红烧 烤鸭 羊肉 蛋炒饭 茄子 小鸡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

    28、指导翘舌音“烧、肉、炒”,前鼻音“饭”。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菠菜 香煎豆腐 水煮鱼 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 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3. 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4.指导书写生字。(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烧 烤

    29、 鸭 肉 炒 饭 茄 鸡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烤”字左右结构,右边是个“考”。“肉”两个人不一样写法,上面的“人”较舒展,下面的“人”的“捺”变成点。(2)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3)展评学生的书写。(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比赛摘苹果。(出示课件:苹果上带有生词的苹果树)会读一个词语,苹果就被摘下一个。看看谁摘的多?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2. (课件出示9)复习词语:红烧 烤鸭 羊肉 蛋炒饭 茄子 小鸡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词串。 4.继续学习识字4。(板书:中国美食)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国美食,如果你想跟多地了解中国美食和烹调方法,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 2. 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三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