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世界现代史.docx

    • 资源ID:15404058       资源大小:101.87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现代史.docx

    1、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考点概要】考点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前提; 阶级条件: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作运动经验,广泛吸收人类的优秀思想成果。(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内容:共产党宣言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指出了阶级斗争在推动历史前进中

    2、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掘墓人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三、意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考点2:巴黎公社(必修1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成立的历史背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战败 主要原因:法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直接原因: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军失败后,巴黎人民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企图偷袭国民自卫军的阵地,准备解除工人武装。(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导致革命的爆

    3、发)2、过程: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3、革命措施:政治方面:成立公社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废除旧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建立司法机构;选举产生公职人员。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4、巴黎公社性质:第一个工人政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6、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客观原因:敌人的疯狂镇压,巴黎公社寡不敌众。主观原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4、。7、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1)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2)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考点3:俄国十月革命1条件: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政治:国内矛盾尖锐;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并有成熟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是其革命同盟军。2经过:(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罗

    5、曼诺夫王朝统治,革命后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实权。这次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提出革命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为革命指明方向。(3)“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4)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3巩固政权的措施:政治上:建立政权人民委员会。经济上:土地法令土地分给农民。外交上:和平法令,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1918春,苏

    6、维埃政体在苏俄初步确立;1922年,苏联成立(四个加盟共和国)。4意义:(1)国内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国际: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考点4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国内外敌人不甘心失败,企图扼杀新生政权;长期战争经济严重破坏;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战胜敌人,巩固政权

    7、。后期幻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3)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劳动,实行配给制。(4)特点: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5)结果: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6)评价:必要性:战争和经济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实施的非常措施作用:最大限度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巩固政权;但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严重损害了工人农民的利益;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 新经济政策(1921-1

    8、924)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目的:解决危机,稳定政权,实现过渡(3)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允许自由贸易。(4)结果: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

    9、而被过早的终止。 (5)新政策的特点:A、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B、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6)实质: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7)“新”的含义:重视市场和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6)(8)评价:必要性:在严重的社会危机形势下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经济政策的调整。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稳定形势渡过危机,巩固政权;探索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考点5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 确立:20世纪30年

    10、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 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3 评价(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延伸:斯大林模式和西方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

    11、义模式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两院制,内阁制)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度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点6: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必修2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苏联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二、苏联改革过程:(1953-1991年)(一)赫鲁晓

    12、夫的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造成工农业生产发展迟缓。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3)苏共二十大(1956 “秘密报告”) 2、主要内容: 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只是一次局部调整,改革失败。(二)勃列日

    13、涅夫的改革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2、内容: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3、重点: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与美国争霸,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4、评价:苏联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停滞。(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2、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业

    14、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3、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4、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三、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四、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B.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

    15、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C、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改革 D、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一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具体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掩盖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3)直接原因:生产的相对过剩 (4)各国普遍采用自由放任政策,无法阻止其大规模爆发2、爆发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市崩溃3、表现: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16、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4、特点(1)、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紧密(最主要原因)。美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影响大;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2)、时间长(19291933年)(3)、破坏性大。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5、影响 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法西斯势力兴起 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胡佛政府:大危机初期,固守自由放

    17、任的经济政策,后被迫采1、美 取了一些措施,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社会动荡不安对策: 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成功2、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二战爆发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1、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要求改革的背景: 呼声高涨 2、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目的:为了实现经济复兴,克服经济危机,根本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时间:1933-1939年二战爆发前内容 项目主要内容作用整顿财政与金融体系(开始)(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4)

    18、管理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调整农业政策(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复兴工业(中心)(1)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2)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同时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加强社会福利(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2)

    19、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3)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特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1、局限:没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根除经济危机 2、影响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评价 使美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成功原因:国家干预经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无政府状态和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美国有雄厚的经济

    20、实力;有民主传统;借鉴了苏联的经验;罗斯福个人的才干考点三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1、经济体制变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最重要)原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结果世界大战之需经济危机呼唤战后高科技产业需要 过程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原因 主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盛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影响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初以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原因基础 经济发展,供大于求,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面对危机,凯恩思主义失灵影响美英等国出现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使经

    21、济进一步发展措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制定经济指导计划运用和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行政立法手段推行社会福利制度评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经济危机缓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仍有波动,且国企普遍经营不善,效益较低2、阶级关系缓和:福利国家得到发展原因从人道主义出发,认为政府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财富分配不均易导致的社会危机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

    22、的社会服务历程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福利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发展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内容医疗保健服务、生育、孤寡、养老、住房、失业及工伤保险、教育等在内的众多福利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扩大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3、产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时间二战后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_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

    23、化表现美国等国家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影响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提高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4、增长模式变化:出现了新经济(知识经济)概念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背景传统工业陷入了困境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激烈时间与开始国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首先形成内容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的原子能、电子计

    24、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影响推动了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O年的持续增长5、资本结构变化:出现人民资本主义原因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为吸收资金,股份公司发展,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特点资本分散,社会化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利于融资发展经济但大股东仍操控企业6、经营结构变化:出现经营者革命原因生产过程的复杂化和科技含量的激增特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作用提高了管理水平扩大了新中间阶层,有利于社会稳定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延伸: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

    25、家干预经济,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设置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地推行。(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26、”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1历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体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

    27、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2变革的原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变

    28、革的根本原因。(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的需要。(3)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概念: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2、雅尔塔体制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

    29、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一、美国“冷战”政策(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2)“冷战”兴起的历史背景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成为主要矛盾;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3)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4)措施: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内容:1947年3月12日

    30、,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联盟。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二、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来自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现代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