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5398651       资源大小:22.1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

    1、精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11.窃读记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3)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学情分析 孩子们都读过许多书籍,但读书的经历都是得而读之,鲜有林海音童年时这样的读书经历。学习本文要紧密练习学生的实际生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珍爱

    2、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 3教材分析 林海音的叙事散文窃读记借助典型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叙述了自己小时候到书店“窃读”的辛酸往事,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之情。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厘清作者思路。 2.通过反复品读,品味生动的心理描写,细细体会

    3、作者窃读中的情感变化,领悟文章内涵。 3.通过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厘清作者思路;品味生动的心理描写,细细体会作者窃读中的情感变化,领悟文章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评价任务】 1.要求能掌握默读的阅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且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能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准确找出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并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在文章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环节 (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从咿呀学语的婴孩儿

    4、长成风华正茂的少年,我想,大家肯定读过了不少书,也一定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谁分享一下你从书中获得快乐?(学生自由分享)。感谢大家的分享。有一位女孩,从小酷爱读书,但她曾经有过不同寻常的读书经历“窃读”(板书“窃读”),在窃读中她慢慢长大,后成为著名作家,她就是林海音。她为什么窃读?窃读中她都收获了什么?我们一起聆听林海音为我们讲述她“窃读”的故事。 请大家默读学习目标,标记学习要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厘清作者思路。 2.通过反复品读,品味生动的心理描写,细细体会作者窃读中的情感变化,领悟文章内涵。 3.通过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

    5、习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二、先学环节 (13分钟) 过渡语 林海音酷爱读书,为什么要“窃读”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到底遭遇了什么。 (一)出示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争取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1.标出段序,圈点不认识的字词,读完一遍后查字典,并把字音标注在课本上。 2.勾画出重点语句,用简洁的话说说文章以“窃读”为题,写了“我”的几次窃读?怎样划分文章层次?中间部分写的是什么?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都在认真投入地阅读,并且都能做到边读边勾画,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

    6、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坚持。 1.注音或写字 汗涔涔 尴尬 贪婪 狼狈 枉然 诅咒 煞有介事 饥肠辘辘 踉踉跄跄 众目睽睽 威风凛凛 废寝忘食 2.文章以“窃读”为题,写了“我”的几次窃读?怎样划分文章层次?中间部分写的是什么? 点拨: gn g ln bi wng hu Sh l lingqing u ln qn 2.文章写了“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的事,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1-8段写“我”窃读被老板粗暴制止,在“我”的心灵上留下创伤。17-29段写“我”得到店员的暗中关怀,感受到人间的爱与温暖。中间写的是“我”为什么窃读及怎么窃读,这是插叙,使文章层次分明,起伏有

    7、致。 追问1:为什么窃读:我渴望读书,却又无力购买,只好窃读只读不买。 怎样窃读:9段,我全神贯注地读,发现店员则假装问价;11段,经常换书店;12段,到顾客多的书店,贴在大人身边隐藏自己;13段,借躲雨在书店窃读; 酷爱读书,充满稚气又不乏狡黠的女孩子。 追问2:文章为何以“窃读”为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以“窃读记”为题非常凝练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窃读”表现了“我”想读书却没钱买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更表现出“我”酷爱读书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质疑问难 先小组内自主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后班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学习疑难。 评价1:要求能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回读,且每分钟不少

    8、于500字。 评价2:能够准确划分文章结构,梳理清楚“我”两次“窃读”和中间插叙的内容。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过渡:还是个孩子的“我”,因为贫穷,更因为热爱,选择了这样不光彩的读书方式,也遭遇了重重困难,可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百般滋味。 一个“窃”字看似贬义,却饱含了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两次“窃读”的经历又是怎样的滋味呢?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在窃读中的情感变化。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由组长带领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推荐一人班内展示。 点拨: 1.第一次窃读1-8段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体现了我的情感变化: 2段急切渴望、担心书卖掉3段发现书的庆幸

    9、与惊喜4段-8段被制止后的羞惭尴尬16段因屈辱而受创伤心生仇恨。 具体语句: 第2段,心理描写:我趁着慢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 赏析: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似乎在自言自语。我迫切地想看书,以至于在路上就开始准备了(急切渴望) 第2段,心理描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赏析:书店里挤满了顾客,“我”便可藏身其中,不被书店老板发现。所以“我”便“安心”了。“我”昨天读过的那本书极可能被卖光,“我”就读不成

    10、了,所以又很担忧了。作者通过写在赶往路上的心理活动,写出了自己对书的牵挂。(急切) 第3段,动作描写: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赏析:这两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有跨、踮、挤,既写出了书店里的顾客很多,更表现了“我”读书的迫切心情。 第3段,动作、心理描写: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队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赏析:“挤”“急切地寻找”写出我内心的急切。“啊!”这一简单的感叹句,“我”终于发现了那本令我魂牵梦绕、

    11、担心被卖出去的那本书,内心充满了惊喜。 第68段: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第二次窃读:17-29段:心理、动作描写 17段强烈地求知欲望8段发现的惊喜与警惕19段窃读后的陶醉与激动20、21书被卖后的失落与沮丧22-25 得店员帮助读书的忘我与满足26-29恍然间领悟到读书与成长的关系、爱的真谛:宽容与博爱。 具体语句如: 25段,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咽”和“吞”这两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 追问1:最能概括

    12、我窃读百般感受的是那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文章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滋味,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却无资金购买,因此只好窃读。我快乐是因为“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的智慧与快乐。我惧怕是因为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追问2: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吃饭长大”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这里的“爱”是指像店员那样的宽容与博爱,“我”幼小的心灵和自尊,在“我”心田播下了爱的种子,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

    13、不断增长内心充满爱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小结: 窃读的滋味是快乐与惧怕交织 窃读的滋味是童稚与狡黠并存 窃读的滋味是痛苦与幸福交替 窃读的滋味是浓浓满满的爱啊 评价:学生能准确找出“我”“窃读”滋味的句子,并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其实,像林海音这样酷爱读书人不胜枚举,他们的读书的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颗热爱读书渴求新知的心,我们再读一读琦君读书的故事,看大家会有什么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主题丛书3中151页琦君的读书琐忆,勾画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脉络,说一说文章写了“我”读书的经历哪几个故事。 点拨: 1.1-2段写我发奋读书的原因;3-8段写我

    14、的读书经历:我在小屋偷读小说,在轿子里读书说书,高中国文老师培养起我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大学夏老师指点我读书要能选择,能吸收;9-11段写我的读书感悟。 追问:古今中外,不乏名人读书的奇闻轶事,你还知道哪些?他们艰难的读书故事你有何感想呢? 古人读书轶事:匡衡凿壁借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韩愈焚膏继晷、江泌映月读书、欧阳修铺沙识字、王冕长明灯下苦读等等。 感想言之成理即可。 课堂总结: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好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15、。 评价:能准确勾画出提示文章层次的关键语句,准确划分层次,能简洁概括出“我”的读书经历。 附:板书设计 窃读记 林海音 热爱读书 渴求知识 感悟人生 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即: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3.核心目标的分解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通过品味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内涵。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条件是“通过品味语言”;

    16、行为动词是“领悟”;核心概念(关键词)为:“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内涵”,属于概念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品味语言 重点 作者感情 难点 文章内涵 难点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品味语言 品味 作者感情 体会 文章内涵 领悟 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品味语言 品味 阅读 作者感情 体会 品味 文章内涵 领悟 揣摩 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品味语言 品味 阅读 尝试品味 作者感情 体会 品味 准确体会 文章内涵 领悟 揣摩 深入领悟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

    17、标。 1.通过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 2.通过反复品读,品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语句,细细体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附件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 1.要求能掌握默读的阅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且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能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准确找出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并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在文章表现出的情感。 附件3:表现性任务设计 1.通过自主学习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能梳理清楚文章的层次,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在第一个自学活动中要求能快速默

    18、读课文,不指读不回读,且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生字词学生通过快速查字典解决多生字词,并在检测中能够对标注正确且能准确朗读;概括内容时,运用的词语要准确简练,也可引用文中词语进行概括。此环节重点是对阅读的评价,要注重对阅读习惯、阅读速度以及学习方法的评价。 2.通过合作探究,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进行品读,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变化,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体验和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合作学习)。 3.通过快速浏览其他文章,能运用默读的方法阅读,能梳理清楚文章的层次,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意在评价学会默读,理清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形成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能力,并通过广泛阅读及赏析丰富学生积累提高学生素养。(当堂训练)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