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心理学史大纲.docx

    • 资源ID:15390094       资源大小:19.4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学史大纲.docx

    1、心理学史大纲心理学史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课程性质:心理学史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从而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教学要求:学生需具备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同时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前人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重大成就,前人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掌握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了解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二、 教学内容、要

    2、点和课时安排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第二节 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第三节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二、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三、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四、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第四节 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一、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二、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三、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教学重点1 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史发展的动力和条件2 学习心理学史的方法第一编 西方心理学史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教学内容第一节 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二、古希腊繁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三、古希

    3、腊晚期与古罗马时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四、西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心理学思想五、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第二节 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一、近代西方哲学奠基者的心理学思想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三、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第三节 西方近代科学的心理学思想一、天文学与心理学二、生理学与心理学三、物理学与心理学教学重点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原子论和理念论思想2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3 重点掌握神经生理学的重大突破如神经特殊能说、神经冲动的传导速率的研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4 韦伯、费希纳等人对心理物理学研究对心理学创立的直接贡献第二章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教学内容第一节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一、冯特的生

    4、平二、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三、对冯特的评价第三节 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国心理学家一、艾宾浩斯二、格奥尔格缪勒三、缪勒的学生教学重点1 实验心理学的创立条件、及为什么说冯特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2 掌握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的主要体系第三章 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教学内容第一节 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一、铁钦纳的生平二、构造心理学的哲学基础三、构造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四、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与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关系五、对铁钦纳和构造心理学的评价第二节 美国机能主义的兴起一、詹姆士的心理学思想二、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三、其他学者的心理学思想对机能主义的影响第三节 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一、杜威二、安吉

    5、尔三、卡尔第四节 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一、桑代克二、武德沃斯第五节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及其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比较一、机能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的比较二、机能心理学的局限性教学重点1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欧洲机能主义的联系2 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争论3 机能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作用第四章 行为主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社会背景二、哲学背景三、神经生理学背景四、心理学背景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第三节 其他早期的行为主义者一、梅耶二、麦独孤三、霍尔特四、魏斯五、亨特六、拉什里第

    6、四节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一、行为主义的贡献二、行为主义的局限教学重点1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内在发展逻辑2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观点第五章 行为主义的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 新行为主义的产生一、哲学背景二、心理学背景第二节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行为二、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四、学习的类型五、对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简评第三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一、赫尔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二、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三、赫尔的行为原理四、对赫尔逻辑行为主义的简评第四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一、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二、斯金纳的行为原理三、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四、对斯金纳操作

    7、行为主义的简评教学重点1新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2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的理论观点 第六章 格式塔心理学教学内容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思想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三节: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第四节 拓扑心理学一、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及其发展三、对勒温理论的评价教学重点1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主张2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及其现实意义第七章 精神

    8、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一、社会历史条件二、文化思想渊源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三、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第三节 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教学重点1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内在发展逻辑2 精神分析的潜意识论、人格理论和治疗理论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二、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四、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五、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第二节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二、自我的起源及其

    9、自主性的发展三、能量的中性化四、自我的适应过程五、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第三节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一、自我及其同一性二、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三、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四、对艾里克森理论的评价第三节 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一、对象和对象关系二、儿童发展观三、游戏疗法四、对克莱因对象关系理论的评价第四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一、神经症的文化观二、神经症病理学三、神经症的治疗四、对霍妮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评价第五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一、论人的处境二、论人的需要三、社会性格论四、社会潜意识论五、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六、社会改革论七、对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评价教学重点1精神分析的演变

    10、2哈特曼、艾里克森、克莱因、霍妮、弗罗姆的理论观点第九章 皮亚杰学派教学内容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一、皮亚杰的生平二、皮亚杰理论与生物学的关系三、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哲学的关系四、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五、皮亚杰理论与控制论第二节 皮亚杰理论一、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二、关于认知发展的机能三、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划分依据四、认知发展的阶段五、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六、皮亚杰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第三节 皮亚杰理论的发展一、早期新皮亚杰学派二、近期新皮亚杰学派第四节、对皮亚杰学派的评价一、皮亚杰学派的贡献二、皮亚杰学派的局限教学重点1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2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11、的主要内容第十章 认知心理学教学内容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一、认知心理学的开始二、认知心理学的哲学渊源三、现代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和矛盾运动四、相关学科的研究和社会需要的影响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二、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三、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三节 联结主义的认知心理学一、联结主义和第二次认知革命二、联结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模型三、联结主义模型的学习规则第四节 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贡献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局限三、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教学重点1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背景2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十一章 人本主义

    12、心理学教学内容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潮渊源和历史背景一、社会历史背景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三、心理学背景第二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时期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时期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迅速发展第三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一、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二、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思想四、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五、对马斯洛的简要评价第四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一、罗杰斯的人性观二、罗杰斯的自我论和人格理论三、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五、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第五节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一、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观点二、

    13、罗洛?梅的人格理论三、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四、对罗洛?梅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评价第六节超个人心理学一、超个人心理学的产生二、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主张三、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应用研究四、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初步评价第七节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积极意义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局限性教学重点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和主要代表人物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及未来的发展走向 第二编 中国心理学史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贵论一、人贵于万物的原由二、对人贵论思想的评价第二节 身心论第三节 性习论第四节 知行论第五节 性情论一、“性情一也”:性情合一论二、“性贞则情

    14、销,情炽则性灭”:性情对立论三、“情与性,犹波与水静时是性,动则是情”:性静情动说第六节 理欲论一、欲和人欲的实质二、欲、人欲和天理的关系三、欲和人欲的功能四、对待欲和人欲的态度五、总结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范畴论的内容2 人贵论、理欲论的内容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教学内容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思想一、学习心理观二、智能心理观三、教师心理观第二节 释梦心理学思想一、“梦”的语义分析二、梦的实质三、梦的类型四、梦的成因五、梦的功能第三节 心理卫生思想一、心理保健的理论基础二、心理保健原则三、心理保健方法四、对当代心理卫生的启示教学重点1 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内容2 释梦心理学思想的内容3

    15、 心理卫生思想第十四章 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教学内容第一节 古代心理学思想未自然而然地演变成心理科学的成因第二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一、中国近代心理学启蒙时期二、中国近代心理学发端时期第三节 中国现代心理学一、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建立二、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教学重点1 中国近代心理学思想的内容2 中国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内容第三编 苏俄心理学史第十五章 苏俄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教学内容第一节 苏俄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心理学二、苏联心理学的初创与斗争三、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尝试与经验教训四、苏联心理学基本体系的形成五、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苏联心理学的发展第二节 俄罗斯心理学的现状一、俄

    16、罗斯心理学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二、 心理学日益成为俄罗斯的热门科学三、 实践与应用当今俄罗斯心理学发展的新课题四、俄罗斯心理学研究的三大中心教学重点1 苏俄心理学的历史发展2 俄罗斯心理学的现状第十六章 维果茨基学派教学内容第一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一、维果茨基的生平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三、对维果茨基的评价第二节 列昂捷夫的心理学思想一、列昂捷夫的生平二、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三、对列昂捷夫的评价第三节 鲁利亚的心理学思想一、鲁利亚的生平二、鲁利亚的神经心理学三、对鲁利亚的评价第四节 维果茨基学派的其他成员一、艾利康宁 二、达维多夫教学重点1 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2 列昂捷夫的心理学

    17、思想3 鲁利亚的心理学思想第十七章 鲁宾斯坦学派教学内容第一节 鲁宾斯坦的心理学思想一、鲁宾斯坦的生平二、鲁宾斯坦的心理学理论三、对鲁宾斯坦的评价第二节 布鲁斯林斯基的心理学思想一、布鲁斯林斯基的生平二、鲁斯林斯基的主体心理学理论三、 对布鲁斯林斯基的评价教学重点1 鲁宾斯坦的心理学思想2 布鲁斯林斯基的心理学思想第十八章 人学学派教学内容第一节 安纳耶夫的心理学思想一、安纳耶夫的人学理论二、对安纳耶夫的评价第二节 洛莫夫的心理学思想一、洛莫夫的心理系统理论二、对洛莫夫的评价教学重点1 安纳耶夫的心理学思想2 洛莫夫的心理学思想总结与展望: 心理学的新取向教学内容一、进化心理学二、后现代心理学

    18、三、积极心理学教学重点1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观点2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观点3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四、 成绩考核方法平时两次作业(含课堂讨论之后的总结);期中和期末考试各一次,考试方法灵活处理,以闭卷考试为主。最后计入总成绩。五、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叶浩生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主要参考书目:1 车文博主编: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 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3 高觉敷主编: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4 波林著,高觉敷译:实验心理学史,北京:商务书馆,1981年版。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学史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