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km.docx

    • 资源ID:15390004       资源大小:19.5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km.docx

    1、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km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km 关于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铁科技2009212号 现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km/h部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技术规章编号为:TG/04-2009。 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办法修改、补充相应规章制度,并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及时反馈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 铁道部 二九年十二月七日 TG/04-2009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 (300350km/h部分)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管理,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

    2、路法、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制定本办法。 第2条本办法对铁路300350km/h客运专线的技术设备、行车组织和信号显示进行了规定。本办法是技规的重要补充,未规定的事宜按技规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3条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规章由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统一制定、发布。铁道部制定客运专线基本技术规章和专业技术规章,铁路局根据铁道部发布的技术规章,结合管内各客运专线具体条件,制定客运专线行车组织细则,并细化相应专业技术规章。 第二章技术设备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4条客运专线各种设备、设施必须满足运行300350km/h动车组列车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跨线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的条件。 第5条采用客运专线铁路

    3、建筑限界。 第6条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的线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直线地段 表1 客运专线线间距 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 2.曲线地段 区间及站内线路的曲线地段的中心线间水平距离可不加宽。 第7条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须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 第8条道路与铁路并行且等于或高于铁路的地段,应在靠近铁路一侧设置防护设施;下穿铁路桥梁、涵洞且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当桥梁、涵洞净高小于5.0m时,应设置限高防护架和车辆通过限高标志;上跨铁路线的立交桥应安装防护网。 第二节线路、桥梁

    4、及隧道 线路平面及纵断面 第9条30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有砟轨道为5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4500m;无砟轨道为5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4000m。350km/h 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有砟轨道为7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6000m;无砟轨道为7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5500m。 最大曲线半径为*m。 第10条车站应设在直线上。特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得设在反向曲线上。 车站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区段内的最小曲线半径。 第11条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形。缓和曲线长度应保证曲线超高在缓和曲线范围内顺完。超高顺坡率一般为1/(10V max),困难

    5、条件下为1/(9V max)。 第12条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最小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小于0.8V,困难条件下不小于0.6V。 第13条正线上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小于0.6V,困难条件下不小于0.5V(350km/h区段为170m)。 第14条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大于20,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大于30;动车组走行线最大坡度不大于35。 第15条最小坡段长度,300km/h区段一般不小于12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900m;350km/h区段一般不小于20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900m。一般条件的最小坡段长度不宜连续采用,困难条件下的最小坡段长度不得连续采用

    6、。 第16条正线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或等于1时,应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连接。最小竖曲线半径为*m,最大竖曲线半径不应大于*m。最小竖曲线长度不得小于25m。 第17条竖曲线(变坡点)与缓和曲线、道岔、钢轨伸缩调节器均不得重叠设置,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 第18条站坪宜设在平道上,且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宜采用一个坡段。 路基 第19条有砟轨道路基两侧的路肩宽度,双线不应小于1.4m,单线不应小于1.5m。 第20条路基基床应由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构成。基床表层厚度,无砟轨道为0.4m,有砟轨道为0.7m;基床底层厚度2.3m。 基床表层应填筑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应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

    7、, A、B组填料粒径级配应满足压实性能要求。基床填料及压实标准应符合表2、表3的要求。 表2 基床表层压实标准 注:无砟轨道可采用K 30或E v2 ,当采用E v2 时,其控制标准为E v2 120MPa且E v2 /E v1 2.3。 表3 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 注:1.无砟轨道可采用K 30或E v2 ,当采用E v2 时,其控制标准为E v2 80MPa且E v2 /E v1 2.5。 2.括弧内数字为寒冷地区化学改良土考虑冻融循环作用所需强度值。 第21条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能力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工后沉降不宜超过15mm;沉降比较均匀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

    8、径不小于0.4V max2时,允许的工后沉降为30mm。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一般地段为50mm,桥台台尾过渡段为30mm,沉降速率为20mm/年。 第22条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以减少不均匀沉降,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 第23条路基防排水工程应全面系统规划,防排水能力必须保证满足设计要求。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并兼顾美观与环境保护、水土

    9、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桥隧建筑物 第24条行洪桥涵孔径应能正常通过1/100频率的洪水。对于特大桥及大、中桥,若观察洪水频率(包括调查洪水频率)小于1/100,但不小于1/300时,应能通过观察洪水频率的洪水。对技术复杂、修复困难或重要的特大、大桥还应能安全通过1/300校核频率的洪水。 第25条桥梁墩台基础的沉降量,静定结构的工后沉降量不大于下列允许值:有砟轨道墩台均匀沉降量为3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为15mm;无砟轨道墩台均匀沉降量为2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为5mm。 第26条桥梁上部结构应采取防止落梁等抗震措施。 第27条涵洞顶至轨底的高度不宜小于1.5m。 第28条桥涵结构的

    10、承载能力应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 第29条桥涵结构构造应便于检查和养护,根据需要设置检查设施。桥面两侧或桥梁一侧地面设置维修作业通道。桥长超过3km时,每隔3km (单侧6km)左右应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1处可上下桥的救援疏散通道。 第30条隧道内轨顶面以上净空面积,双线隧道不应小于100m2,单线隧道不应小于70m2。 第31条隧道内应设置安全空间和贯通的救援通道。安全空间应设在距线路中心线3.0m以外,单线隧道在救援通道一侧设置,多线隧道在双侧设置。安全空间的高度不应小于2.2m,宽度不应小于0.8m。 救援通道设置在安全空间一侧,距线路中心不应小于2.3m。救援通道的宽

    11、度不宜小于1.5m,高度不应小于2.2m。 第32条隧道内应考虑设置存放维修工具和其他业务部门需要的专用洞室。 长度大于500m的隧道,应在洞内设置余长电缆腔,并应与专用洞室结合设置。余长电缆腔沿隧道两侧交错布置,每侧间距宜为500m。长度5001000m的隧道,可只在其中部设置一处。 第33条长度500m以上的隧道应设置作业照明设施,长度5km及以 上的隧道还应设置应急照明。 第34条长隧道及特长隧道应结合辅助坑道情况设置紧急出口,紧急出口上方应设标示牌和应急照明设施。紧急出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定。 轨道 第35条正线及到发线轨道为一次铺设60kg/m钢轨跨区间无缝线路。 第36条验收线

    12、路时,正线轨道、道岔几何尺寸静态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表5、表6的标准。 表4 有砟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 表5 无砟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 注:a为扣件节点间距,单位m。 表6 道岔(直向)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 第37条轨道结构应集中铺设。正线应根据线路速度等级和线下工程条件选择轨道结构型式,宜采用无砟轨道。有砟、无砟轨道结构之间应铺设过渡段,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无砟轨道结构的混凝土底座或支承层应从过渡点开始向有砟轨道延伸至少10m,同时应满足有砟轨道区段最小道床厚度的要求。 2.过渡段应设置60kg/m的辅助轨及配套扣件,辅助轨长度25m(其中无砟轨道内约5m)。辅助轨的设置不应影响

    13、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作业。 3.过渡段范围的轨道刚度应分级过渡。 第38条正线无砟轨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采用板式、双块式等无砟轨道结构,根据运营需要和环境要求,可采用减振措施。 2.曲线超高应根据相应区段不同列车的运行速度设置,满足允许过、欠超高的要求。 3.应设置性能良好的防排水系统。 第39条正线有砟轨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长度为 2.6m的型混凝土轨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道岔地段铺设混凝土岔枕。 2.采用与轨枕配套的弹条扣件,橡胶垫板静刚度为6010kN/mm。 3.道床: (1)应采用特级碎石道砟,上道前必须进行清洗。 (2)正线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6m,道床厚度350m

    14、m,道床边坡1:1.75。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应分别按单线计算。 (3)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承轨面不得小于40mm,且不应高于轨枕中部顶面。 (4)桥上的道床标准与路基地段相同。砟肩至防护墙或边墙之间以道砟填平。 第40条道岔区无砟轨道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由道岔钢轨件、扣件、混凝土道床板(含桁架式预应力混凝土岔枕)及底座等部分组成。板式无砟轨道由道岔钢轨件、扣件、道岔板及底座等部分组成。 2.道床板表面应设横向排水坡。 3.道岔区范围内的轨道刚度应均匀,并与区间轨道刚度相匹配。 4.岔区无砟轨道与区间无砟轨道结构应根据轨道结构形式、扣件刚度和运营条件等,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

    15、 第41条正线道岔号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设计行车速度。 2.两正线间的渡线及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18号道岔。 3.改扩建大型客运站,特殊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2号道岔。 4.正线与联络线连接应按联络线设计行车速度,宜选用大号码道岔。 第42条相邻道岔间插入钢轨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正线上道岔对向设置,当有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应插入长度不小于50m的钢轨;当受站坪长度限制时,可插入长度不小于33m的钢轨。当无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或道岔顺向布置时,可插入长度不小于25m 的钢轨。 到发线上道岔顺向布置时,可插入长度不小于12.5m的钢轨;对向布置时,可插入长度不小于25m的钢轨。 上述插入短轨长度尚应满足无缝线路应力检算要求。 线路标志及精测网 第43条线路标志包括公里标、半公里标、曲线标、桥梁标、隧道标、涵渠标、坡度标及设备管理单位的界标等。 线路标志应设置在最近的接触网支柱上,实际位置应在钢轨轨腰或无砟轨道底座上标注。公里标、半公里标的标志牌底边距轨面距离为3.0m,曲线标、坡度标、桥梁标的标志牌底边距轨面距离为0.5m。 桥梁地段的曲线标、坡度标、桥梁标可设置在线路一侧的防护墙上,标志牌顶边距防护墙顶面距离为0.1m。隧道地段的标志应设在边墙上,高度距轨面距离为3.0m。


    注意事项

    本文(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km.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