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练习.docx

    • 资源ID:15382634       资源大小:38.84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练习.docx

    1、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练习5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

    2、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谈话激趣,引导交流: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3.在“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名著?能说说理由吗?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指导学生发言。5.教师小结:老师最喜欢“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原因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

    3、章回体小说。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原因二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性格尤为突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历史上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家、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

    4、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了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原因三作者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罗贯中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原因四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

    5、,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大闹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子龙单骑救后主、怒喝长坂坡、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7.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整理有价值的问题。如:(1)谁用草船借箭?(2)向谁借箭?

    6、(3)为什么要借箭?(4)怎样借箭?(5)借到箭了吗?)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子。(2)做到“四到”:眼到、心到、手到。(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试着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记录小组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3.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的问题。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

    7、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第二课时一、阅读课文,寻词突破。1.指名多个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2.课文的结尾说“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段话中的“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3.提出问题:课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知天文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

    8、大雾漫天”是什么意思?(到处都是大雾。)2.“大雾漫天”与“借箭”有联系吗?(有,这是借箭成功的外部条件。)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4.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5.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读这段话后的

    9、感受。(1)感受到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2)感受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6.交流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了什么?(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懂地理、巧安排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1.小组交流: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1)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2)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10、3.从这样的安排中你了解到什么?(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4.小组交流: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船轻水急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6.从这样的安排中你有了解到什么?(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保证船只充分受箭并顺利返回。)7.自由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识人心1.识周瑜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

    11、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所以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这不是正中周瑜的圈套吗?(不是。)(2)你从哪里能够看出诸葛亮早就知道周瑜的险恶用心?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3)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2.识鲁肃诸葛亮说:“你借

    12、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1)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做好了借箭的准备。)(2)从诸葛亮这一大胆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

    13、翎毛、胶漆这些材料。(3)读一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感受到鲁肃的忠厚守信和顾全大局,感受到诸葛亮的超人的计谋和胆识。)3.识曹操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1)读一读,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诸葛亮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2)“诸葛亮笑着说”,他在笑什么?(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

    14、的笑,宽厚的笑。)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特征。1.教师小结: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在鲁肃的帮助下,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2.课文中有很多人物对白,尤其是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这些对白充分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3.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提示语,一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二、三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四组同学读鲁肃的话,五组同学读曹操的话。四、总结全文。1.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

    15、。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小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3.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1)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2)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3)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五、拓展阅读。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

    16、(自由交流) (1)曹操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2)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三顾茅庐、借荆州、白帝托孤(3)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走麦城(4)张飞怒鞭督邮、古城相会、长坂桥、义释严颜(5)吕布凤仪亭、连环计、辕门射戟、白门楼、夜袭徐州(6)诸葛亮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木牛流马(7)赵云长坂坡 (8)周瑜蒋干盗书、苦肉计、火烧赤壁(9)吕蒙白衣渡江(10)曹植七步成诗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5.草船借箭课题草船借箭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

    17、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8、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具准备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8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1)【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出示课件2】(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

    19、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出示课件3】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2. 简介三国演义。【出示课件4】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

    20、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太原人。以三国演义主题歌导入交流,激发学习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简介三国演义,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新课教学(32 )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

    21、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一)理清顺序。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订正。(二)了解起因、经过、结果。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6】(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2)故事

    22、的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3)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1.教师简介“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1)从这部分课文中

    23、,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8】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

    24、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A. 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

    25、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指名读这段话。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顾全大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2】(4)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

    26、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6.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板书: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采用读、思、议等多

    27、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d j( )小亮的才干,s z( )逼迫小亮立下一定要完成任务的jn lng zhung( )。但小亮shn j mio sun( ),先他请来了co ( ) 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地完成了任务。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妒忌(y j) 幔(mn wn)子 都督(d du) 水寨(zhi zi)丞(chng cng)相 呐喊(ni n) 调(tio dio)度三、比一比,再组词。诸( ) 虚( ) 妙( )都( ) 虑( ) 沙( )著( ) 虎( ) 炒( )四、根据课文填空。1.草船借箭节选自

    28、,作者是(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答案】一、妒忌 私自 军令状 神机妙算 曹二、妒忌(j) 幔(mn)子 都督(d) 水寨(zhi)丞(chng)相 呐喊(n) 调(dio)度三、诸位、都督、著作;虚心、考虑、老虎;绝妙、沙场、炒菜; 四、1.三国演义 罗贯中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准备:请鲁肃帮忙准备好船只、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

    29、、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2.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4 )分钟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2.谈话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周瑜自叹不如诸葛

    30、亮,周瑜是怎么“叹”的?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来。【出示课件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此环节的设计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新课教学(33 )分钟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鲁肃)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3.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请默读课文35自然段,把书上有关句子标出来。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启发学生自由读这段话,从“果然不提借船的事”感受鲁肃十分诚信、顾全大局、对诸葛亮赞赏与默默支持。从“果然”一词也能够看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5.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出示课件5】(1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