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湘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

    • 资源ID:15362754       资源大小:74.57KB        全文页数:1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湘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

    1、学年湘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精编湘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案作者:肖俊慧1、读碑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字词,积累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4、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深沉而丰富的情感。2、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什么样的了解?2、看彩图,谈谈你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感受。二、了解内容1、问题设置: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主

    2、要内容。3、交流汇报。1)读准生字的音,辨别字形。绎(yi) 沁(qin) 翩(pian) 蚀(shi) 耕(geng) 储(chu) 铭(ming) 缔(di)2)理解词语。瞻仰:恭敬的看。上溯:往上推求或回想。逶逶迤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缔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3)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相关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中心事件。三、理清思路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在读碑的过程中,“我”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2、自主探究,在文中圈点、批注。3、交流汇报。4、指名小结“我”读碑过程中内心的感受的变化。5、二人小组讨论总结理

    3、清思路的方法。四、质疑问难学生自读,提出问题。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 听写生字词。2. 口述“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二、 品读课文1. 学生自读,思考:1) “我”第一次读碑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2) 去南泥湾时“我”又是怎样读碑的?你又有什么体会?3) 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吗?“我”又是怎样解读的?4) 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说说你的感悟。2. 小组交流,推荐代表班内汇报。3. 班内汇报,教师点拨。1) 反复强调“细细地”,突出我读碑时,回顾了每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勇

    4、无畏的精神。2) 排比、反复的运用,刻画“我”对九龙泉纪念碑的解读。3) 几个反问句,接着“战不下的”反复强调,刻画“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的认识,这是从现实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4) 去南泥湾后“我”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密密麻麻的字是一个个有名有姓、有亲人、有感情的血肉之躯化为尘土的悲壮故事,是用千千万万血肉之躯筑成的屹立于人们心中的丰碑。“我”心中腾起了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作为现在的学生更有一种震撼,有责任,有义务热爱幸福生活,创造幸福生活,奉献社会。4. 激情朗读课文。三、 课堂小结让学生将本节课的收获总结一下。板书:1、读碑初读:20余年、后来 庄严 雄伟 壮观 伟大又读:那年

    5、(南泥湾) 悲壮 凝重 震撼 升华再读:现在 悲壮感 使命感2、刘邓大军渡黄河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悟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4.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讲给同学们听听。2. 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3. 提示课题: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4.

    6、 板书课题。二、 了解内容1. 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3. 自学交流汇报。1) 读准字音,辨别字形。驻(zhu) 捷(jie) 侦(zhen) 署(shu) 伪(wei) 毯(tan) 碟(die) 筹(chou) 蹲(dun) 弦(xian)2) 理解词语广阔无垠、敏捷、夜以继日、序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3) 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4)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6)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第二部分(711)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第三部分(12)午夜刘邓大军渡

    7、过黄河。三、 质疑、讨论1. 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述顺序上有什么特点?2. 交流自己的发现,畅谈感悟。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才能。3. 读课文,感悟。四、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说说课文在记述顺序上的特点。3、刘邓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二、 学生品读课文1、学生自读,思考:刘邓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1) 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2) 小组合作探究。3) 班内交流汇报。A. 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a) “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b) “不明

    8、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c) 渡河之前准备工作。B. 渡河顺利。a) 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b) 午夜时分渡过了黄河天险。C. 敌人的愚蠢、迟钝。a) 6月30日夜敌人竟丝毫没有发现。b) 当太行、冀南被迫西窜。c) 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D. 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E. 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1、学生边读,边思考。2、小组交流。三、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之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考观念上的收获吧。板书:2、刘邓大军渡黄河6月30日夜 刘邓 急驶插叙 渡河之前 筹划 明修栈道 精心部署 午夜时分 刘邓大军 偷渡 强渡 渡过3*风雪重围教学

    9、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读通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知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探究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英雄的精神品质,激发爱国情感。重点、难点:1、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去体会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2、理清文章的脉络,再比较详略,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

    10、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风雪重围,就是发生在抗战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l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三、检查自读情况。1、听写字词,纠正读音,辨别字形。2、理解词义。3、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1、自读课文,思考:(1)杨靖宇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知的?(2)口述故事,理清思路。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2、交流讨论。3、班内交流汇报:(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感悟英

    11、雄的精神品质。A人物活动的环境,用环境烘托。积雪。日军的围剿。队伍之弱小,人少。B人物的动作、行为、语言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课后练习2。C日军的反衬。引导分析第14自然段,感知人物精神。(2)记人叙事的写法。A复述课文,理清思路。B比较、感悟记叙有详有略的好处,并谈体会。4、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感情朗读。5、学习英雄的事迹后,我们想说些什么呢?五、课堂小结:将本节课学习所得与同学们共享吧!板书设计:3*风雪重围山林 三尺深的积雪 雪下40摄氏度杨靖宇 蹲 周旋 抗击 殉国日寇 咬牙切齿4、礁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3、感知战士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思想熏陶。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想象情境,探究课文内容。2、品读、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其对祖国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海防战士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理解课文内容。2、反复朗读,品析将士的言行,体会将士们第祖国海岛的热爱。教学准备:礁盘的有关资料、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我们一起来阅读礁盘,感受边防战士的情感。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

    13、文,整体感知。1) 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2) 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2. 小组交流讨论。3. 班内交流讨论。1) 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驮(tuo) 蔬 (shu) 熬 (ao) 罐 (guan) 秧 (yang) 筷 (kuai) 构 (gou)2) 理解词语。凝视:聚精会神的看。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3) 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10)将士们在礁盘上借助大棚种出了蔬菜。第二部分(1125)将士们共享劳动成果。第三部分(26)将军向“地图”,行了一个军礼

    14、。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提出疑难问题。2、交流归纳疑难问题。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听写词语。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1.读课文(110)1) 有感情的朗读,思考:小岛是一个怎样的岛?礁盘南边有什么秘密?菜地的土、菜种从哪儿来?你从什么中得到体会呢?2) 小组讨论。3) 班内交流。岛上条件艰苦,战士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海岛。他们爱海岛就如爱自己的家。2.读第1125自然段。1) 小组交流讨论:将军为什么变了脸色?将军看到了什么?队长说了什么?将军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战士们有什么行动?从这些情节中你又体会到

    15、了什么呢?2) 班内交流。a) 菜地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表达了将士们对祖国、对海岛的热爱之情。b) 将蔬菜给首长吃,表达了战士们对首长的爱戴。c) 首长将菜倒进汤里,哽咽着说“我谢谢你们”,表达了将军对战士们的关爱。d) “战士们自觉的围了过来,让将军把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碗里”。表现了战士们理解将军,更用行动表达对将军的理解、爱戴。e) 感受将士们为了祖国的海岛同甘共苦的品质。3.读26自然段,思考:将军有什么举动?这一举动的含义是什么?交流明确: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敬意,对战士的感激4、选取自己最受感动的片段,感情朗读。三、情感升华1.感情朗读,体会将士们的爱岛之情,也表达对将士们的崇敬

    16、之情。2.给驻守边关、海防前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板书4、礁盘小岛(礁盘)没水、没树、没草、没土战士 绿色菜地(中国地图)将军 行军礼口语交际1教学要求: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认识。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重点、难点:1、点评案例,表达对遵纪守法的认识。2、提高认识,养成好习惯。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自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要求。2、交流、明确“口语交际”要求。1)评一评,两句中说法谁有道理?2)联系生活中、社会上的相关事例,谈谈对遵纪守法的认识。二、 讨论、交流1、小组交流,推举代表。2、班内交流,教师

    17、相机引导。1)两种说法,我们偏向第二种。第一种是情感上有道理,第二种是法律上有道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引导学生对照自身行为,谈看法。三、 课堂小结通过口语交际,我们对遵纪守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法大于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同学们还有什么其他收获?总结总结吧!习作一教学要求:1、围绕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2、让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习惯。重点、难点1、写一份调查报告。2、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得出结论。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一、指导学生做调查,获取写作资料1、确定调查专题。1)“小学生最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

    18、、课外读物。2)“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2、确定调查对象。1)本校同学。2)本班同学。3、设计问卷,调查。4、回收问卷,整理相关内容,得出结论。最喜欢或最不喜欢有多少人,比例是多少。5、从结论中谈自己的发现、感受。二、指导写作调查报告1、调查报告的格式。2、出示范文,引导习作。第二课时一、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初稿二、交流习作初稿1、学生组织互读。2、学生评议,推荐组内优秀者。3、全班交流。1)由各组推荐的学生朗读习作。2)学生交流评议。注意格式、内容。3)教师点评。三、修改作文1、学生各自修改作文。2、组内再次交流、评议。3、再次修改。第三课时 一、抄写习作1、学生修改自

    19、己的习作。2、清楚认真的抄写在作文本上。第四课时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情况讲评作文。语文活动1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积累古诗,了解作者。2、引导学生回顾,积累英雄人物及其英雄故事,举办“英烈故事会”。3、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总结积累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培养写作能力。重点、难点1、写读书笔记和积累诗句。2、开“英烈故事会”。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了很多英雄、革命者的故事,我们还在以前的课文中接触过不同的英雄,你知道他们吗?请看语文活动1中的“万花筒”。二、万花筒1、出示“我会填”卡片。1)学生读卡片,填写。2)学生讲述英雄故事。2、“我会学”1)读提示,明白活动意图。2)回顾本单

    20、元课文的学习过程,写心得。三、百宝箱1、出示诗句卡片。2、学生读诗句。3、交流对诗句的理解。4、背诵诗句。第二课时一、大舞台1、学生读“大舞台”提示,弄清活动要求。2、分组准备。3、活动开展。1)展示资料:诗歌、歌曲、电影、故事等资料。2)学生读其中一个片段,学生听读后交流感受。3)选取一个感人故事讲给大家听。4)学生听故事,点评。二、课堂小结学生将这次语文活动的收获写成一篇语文活动心得。5那桥,那河,那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毒携带生字的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5、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

    21、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难点: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感情朗读,读中想象、感悟、探究交流。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或字幕投影、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的家乡有桥吗?说说你家乡的桥、河、船给你的印象?2、古镇周庄的桥、和、船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同阅读课文那桥,那河,那船,去感受它的美吧!3、展示挂图或播放课件,给同学们直观感受。二、范读课文1、学生听读。2、简单说说课文内容三、学生自读课文1、借助工具书学会本科的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上标记。3、朗读课文,标出段序,理清文章的脉络。4、小组交流5、班内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

    22、脉络: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绘了夜色中雨幕里的周庄古桥。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描绘了白天周庄河上的迷人景色。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描绘夜里周庄的桥、河、船。6、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点拨。四、学生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问。2、小组归纳整理学生的提问。3、班内交流整理学生的问题提纲。五、课堂小结这堂课收获不小吧,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吧。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回顾上节课学生整理的问题提纲。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按提纲自学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批注。2、小子交流讨论。3、各组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1)描绘了古镇周庄的美景。如:“日暮时分,我走进这幽

    23、静的古镇,小雨浸润着滑滑的石板路,飘洒在碧玉般的河面。”“幽静”,优美寂静,写出了古镇周庄的特点。“浸润”,浸没滋润。“飘洒”,抓住了河面上小雨的动态特点。“碧玉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小河水碧绿澄澈的特点。“于是,你的面前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世界,一个在水边,一个在水里。”“一模一样”,指彼此完全一样。“一个在水边”,是指岸边实实在在的美景;“一个在水里”,指这种美景在河中的倒影。写出了夜幕中,游人面前出现的奇丽景象。“人散尽了,灯笼却还亮着,像慈祥的老母那样,用柔和的光,抚摸着那桥,那河,那船”运用泥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柔和灯光照耀中的古镇周庄的夜景,写出了周庄夜晚的安静、祥和

    24、。(2)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如:“它的身躯一弯就是几百年,船儿多少次从它怀中划过,风儿多少次在它身上抽打,春秋多少次在它眼前变幻”“它”指小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书法,写出了小桥历史悠久、历尽沧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桥的由衷赞叹之情。“桥啊桥,你是多么沉稳,是周庄的灵魂。”“你”,第二人称,直抒胸臆,表达赞叹之情。(3)读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染着我们,激发了我们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将去关注家乡,关注大自然,用自己的身心去书写它的美丽。4、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读,感悟。三、拓展延伸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谈喜欢的理由。2、仿照课文的写景,给自己家乡的美景写一个片断。3、

    25、交流共享。四、课堂小结将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总结一下吧。板书设计5 那桥,那河,那船写古镇美景 夜色雨幕中的那桥:润刷 简单 弯 沉稳 坚韧 灵魂抒赞美之情 白天的那河:炊烟 村民 小雨 船夫 船儿 夜晚的那桥,那河,那船:挤 平滑 倒映“动” 抚摸6、搭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3、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感悟,探究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熏陶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

    26、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德。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或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二、学生自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2、小组合作学习。(1)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3、重点指导“涨”和“间”是多音字。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辨别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5、教师根据学生共性问题进行指导。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2、交流汇报。四、学习第23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2、你觉得那些词语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3、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人勤劳的象

    27、征”?4、指导学生想象画画(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是怎样想怎样做?(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5、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6、指导感情朗读。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2、思考“搭石,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指句话的作用。二、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3)引导体会“构成家乡的地道风景”。2、学习第67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2)思考:作者写了那两个事例?(3

    28、)指导回答。(4)交流。从“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和“假如遇上老人”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还能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美好的心灵。3、学习第810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2)谈感受。(3)交流明确。两个比喻句,抒写对家乡搭石的赞美之情。结尾油价大事来赞美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三、指导朗读全文。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1、学生写感受2、交流。五、课堂小结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感受到美,一定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启示吧。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吧。板书设计6 搭石景美搭石 一道风景 人美7* 豆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围绕豆腐写了哪

    29、些方面的内容。3、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有关资料,生活体验来感悟,交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家乡的爱恋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教学准备:豆腐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起豆腐,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大家都来说说吧!2、豆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吃法多样,然而对异乡游子来说,仅仅是这些吗?让我们一同去品味黄苗子的豆腐吧。3、板书课题,解题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思考:文章写了些什么?三、检查自读情况: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1)辨析多音字和 h hu hu h喷 pn pn供 n n(2)理解词语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湘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