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5361172       资源大小:3.30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1、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古代史学过的有关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请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学生1:张骞出使西域。学生2: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教师总结: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带回了葡萄、苜蓿等新的物种,在这之后,东西交往的基本沿着这条道路,我们称之为“丝绸之路”。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总结:玄奘不畏艰险,跋涉到印度学习佛经,回国后把自己的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新疆地区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总结:鉴真远涉重洋,先后六次东渡,他主持设计的唐

    2、招提寺是日本建筑艺术的明珠。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问题除了我们学过的这几件事情,还有一件与大家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事,尤其在数学中应该广泛,知道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大家看到了,这是我们用到的数字,这数字的名字叫阿拉伯数字,发明者是印度人,阿拉伯人把它传到欧洲,并加以改进,称之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方便。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明传播的使者。我们中国也有一位对外友好交往的使者郑和,他生活在明朝。今天我们就学习 16课-明朝的对外交往和冲突,了解这位伟大人物。从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学生学过的古代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开始,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同

    3、时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事件可以归类为友好交往,形成一定的专题知识框架,有助于以后的学习。对课题解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主要知识分类,形成对本课的整体认识,也有利于学习。讲授新课总体构思:我把本节内容分成对外交往和冲突两个主题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思路清晰,便于掌握;为突破重点,设计一定难度的探究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采用知识结构形式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而且能够清楚的知道学习的内容,分层次学习,有助于培养历史学习能力。注意体会政治、经济、外交之间的关系。一、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教师:大家先看一段视频。注意视频中涉及到下西洋的哪些内容?播放纪录片郑和下西洋

    4、的片头。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时间、人物、过程、影响。教师总结:学习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事件发生的原因、目的、过程、影响等方面学习,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提出问题西洋指的是哪里? 大家结合地图和基础知识找一下。多媒体展示地图: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得出: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对郑和下西洋有个整体认识,知道历史事件从哪几方面学习掌握,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及尝试利用知识结构的形势学习,地图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空间方位,加强对地理方位的记忆。提出问题郑和当时的远航,没有卫星定位系统,没有雷达系统,没有现代的先进科技,远航能够成功,具备了什么条件?大

    5、家分析条件时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和课本知识,参考材料分析总结。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学生1:明朝当时经济富裕,实力强大。学生2:当时的皇帝想远播明朝声威。学生3: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教师总结:客观条件我们可以从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从材料中可得知:明朝初期,国力强盛,能够支持远洋航行;当时的造船技术高超,能制造高大的海船;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广泛应用。这些都为远航提供了条件。为什么当时的皇帝选择了郑和去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呢?这还需要从主观方面分析。我们来了解郑和。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材料及基础知识得出: 学生1

    6、:郑和是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学生2:郑和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学生3:郑和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教师总结:郑和有经验,用才能,能够协调化解冲突;面对大海,有滔天巨浪,有海盗等危险因素,只有英勇无畏的精神才能勇往直前;郑和是回族,熟悉伊斯兰教,后来皈依佛教,他远航所到的国家大都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这样就不会发生宗教冲突。设计意图:通过人物图片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人物的感性认识,通过人物把与之相关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同时利用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向中考靠拢。 提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热情参与,积极回答:为了加强同海外

    7、各国的联系。教师过渡:关于下西洋目的有多种说法,但是都认同的是加强与海外的联系。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是怎样的?我们从哪些方面掌握呢,主要是航行的起止时间、次数、规模和范围等内容。大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结合知识结构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回答。学生1:时间是1405-1433年。教师:规模怎样?学生2:下西洋的船只最多时有200多艘,27000多人同行,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教师总结提问:由此可以看出郑和远航的规模大,人数多。那郑和及其船队先后几次出航?起点是哪里?最远到达哪里?多媒体展示:学生3:先后七次远航,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8、。提出问题郑和船上装的物品最受欢迎的是什么?他又带回什么物品?学生4:郑和出发带的物品主要是金银珠宝,丝绸瓷器,他带回的物品有香料、药材等。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对外交流是双向的,不少国家的使者跟随郑和宝船来到中国。怎样评价郑和?我们可以把中外的远航比较一下,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多媒体展示:教师总结: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的时间早了大约50多年,人数多,规模大,范围广,有了指南针,足以说明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设计意图:地图加强学生的空间认识,增强直观教学;表格涉及到中外航海比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表格内容更直观,更容易得出

    9、结论,从而起到比较学习的目的,锻炼比教学西能力。提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一般分析影响要从两个方面,积极和消极。多媒体展示: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有兴致的看课件,积极思考讨论。教师介绍:材料一是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的邮票。共4枚,第一枚郑和身穿蟒袍,手握宝剑,背后是大海;第二枚郑和到达东南亚,受到热情接待,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第三枚郑和到达阿拉伯,与当地官员交谈,人们正在进行商品交易;第四枚郑和到达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并赠送长颈鹿。这说明了什么?学生1:郑和所到之处受到欢迎。提出问题通过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可以得出的什么认识?学生2:郑和下西洋

    10、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同时有利于中外交往。教师总结: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促进并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这是下西洋的积极影响。大家考虑郑和下西洋有没有消极影响?如果有,怎样表述?学生3:郑和下西洋为了加强联系,物品主要是交换,不是买卖,所以不挣钱。教师总结:该生表达的意思大家明白了吗?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不讲求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损耗了明朝的国力,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意识,注意阅读能力及信息提取归纳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问题分析要全面。 提出问题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大家考虑该题怎么回答

    11、,可以用刚才学过的哪一内容?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思考后认识到:郑和下西洋具备的条件。教师:给大家1分钟时间记忆并检查。教师总结:大家知道我国的航海日是哪天吗?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 。教师过渡: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与郑和有关的遗迹,当地人们也深深地怀念着这位中国古代的和平友好使者。到了明朝后期,我们山东还涌现出一位英雄被人们纪念,这位英雄叫戚继光。我们看明朝对外交往的另一面冲突。二、对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教师过渡: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英雄,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戚继光抗倭这一事件我们掌握哪些内容呢?为什么要抗倭?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原因

    12、、经过、影响。大家结合知识体系掌握。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戚继光抗倭中的“倭寇”指的是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积极回答: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提出问题戚继光抗倭的原因或者说背景是什么?大家结合材料分析。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组1:倭寇侵扰我国的沿海地区。组2:倭寇在沿海地区杀人抢劫。教师总结: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海防巩固,倭寇的危害不大。到了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与当地奸商、海盗相勾结,烧杀抢掠,使当地百姓生命财产惨遭损害。地方政府无力还击。明朝政府派遣年轻将领戚继光前往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是如何抗倭的,有怎样的战绩。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

    13、生结合基础知识和地图,知道:戚继光训练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先在台州九战九捷,后又到福建、广州荡平了倭寇,取得胜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结构脉络的构建,整体掌握知识;地图的使用增强直观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提出问题戚继光抗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可以结合一段材料看一下。教师指导:大家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可以从战争的性质、士气、群众基础及政策等方面分析。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组1:倭寇在我国沿海地区烧杀抢掠,危害严重。组2:戚继光组建“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组3:取得群众的支持,与其他将领协同作战。组4:戚继光个人的军事指挥才能。

    14、教师总结:大家回答的都不错,合起来就是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能够与同行团结合作、取得群众支持,才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形成规律知识;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注重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注意问题思考的角度,锻炼学生读材料、归纳材料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利用战争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锻炼,注重记忆能力的训练。 提出问题 大家想一下,在中国古代史上还学过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学生:岳飞的岳家军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积极参

    15、与:岳飞是抗金军,戚继光抗倭。 教师总结: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这里的金军、元军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属于民族内部纷争。只有抗击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才被称为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是抗金英雄,文天祥是抗元英雄。提出问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诗表达了戚继光怎样的品德?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讨论得出: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设计意图:通过对民族英雄的辨析,让学生明确民族内部纷争和反抗外

    16、来侵略的不同,加强对人物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过渡:数百年来,在戚继光曾经任职和生活过的地方,人们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纪念他,涵盖了百姓生活的各个层面,虽经历数百年人世变迁,依然流传至今,足可以体现戚继光在民间影响之深远。戚继光抗倭成功了,但是,他并没有改变明朝的命运,在明朝后期,中国遭到葡萄牙的侵略。三、对外冲突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情境创设:播放七子之歌。大家会的可以跟着一起唱。多媒体展示部分歌词:教师过渡:这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作者有感于近代西方列强占我国领土而作。共分七个部分,将七处地方喻为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对祖国的眷念。提出问题这首歌所表现的是我国哪一处地方被列强霸占?学生:澳

    17、门。提出问题澳门近代是被西方哪个国家强占?学生:葡萄牙。提出问题时间那一年?学生:1553年。提出问题什么方式?可以阅读课本最后一段小字总结。学生:欺骗、贿赂。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澳门什么时间回归的吗?多媒体展示:生:1999年12月20日。提出问题 从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到明朝中后期倭寇作乱再到澳门被葡萄牙占据,这能说明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学生1:明朝前期强盛,后期实力弱了。教师总结:明朝不只是实力弱了,而且在世界上落伍了。提出问题 澳门回归中国又说明了什么?学生2: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教师总结:我们能够收回主权,说明我国的国力增强了。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

    18、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前后的对比也说明:我们落后了,再加上政治的腐败,我们挨打了。作为新时代学生,我们应好好学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板书设计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较简单,让学生知道基本的知识就可。通过对澳门被占与收回主权的分析,明白只有国力增强,才能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落后就会挨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爱国的热情。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能很好看清明朝的对外关系,包括交往和冲突两个方面,对应的事件一目了然,有明初的国力强盛到明后期的国力衰落,说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课堂总结结合多媒体,根据板书总结:通过本课学习,对明朝的对外关系有了大致了解。明朝的对外交往分为友好交往和暴力冲突两个方面,郑和下西洋是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郑和成为中外交往的使者,暴力冲突表现为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戚继光抗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但是这没有改变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命运,葡萄牙通过欺骗、贿赂等方式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这也说明中国由强盛走向衰落。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牢记历史,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