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docx

    • 资源ID:15341676       资源大小:33.63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docx

    1、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2015 年XX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一、判断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错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应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对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承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 导的教学观。 错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对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开展的新教材。对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开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 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错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从而促进儿童的

    2、开展。错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 错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开展的重要手 段。 对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立、实施与开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对 二、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表达课程构造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根底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场设置,每周 平均课时。ABA、必修 3 3 B、必

    3、修 1 1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安康开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开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表达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D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缺乏 B、能够

    4、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一样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安康和多样化开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 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 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表达了国家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思想 A、 B、 C、 D、8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展反

    5、思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确实立ABC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开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开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方案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 观点有 ABCD A、学生具有巨大的开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开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开展心理学

    6、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四、简答题 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在教学中的具体表达。在这里, “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2、请简要谈谈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如何重建,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 好地促进学生的开展? 答:反思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发现其存在的弊端有:第一,以“分为本,盛行 分教管理;第二,以“拿为本,形式主义泛滥;第三,以“权为本,权

    7、力至上。可见,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重建。重建的学科管理制度要致力于: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 究制度,使教学研究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开展的永恒动力。 第二, 建立XX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使广阔广阔教师学生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 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让广阔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 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考评内容和标准上,表达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 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杜绝一切形式主义,使考评 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防止片面化和绝 对化,杜

    8、绝分教主义,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对待每次考评的成果。 3、在语文课上,教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 自动“对号入座 。如 C 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 ,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快乐 地说: “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教师给我打了 100 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 希望的! 教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 B 级、A 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原因是该教师的做法表达了新课程提出的开展 性评价的内涵。首先,该教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开展。突出了评价的鼓励与调控的功能, 促进学

    9、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表达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开展的趋势。 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开展的建构作用。第三,表达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 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开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的独特性。第四,关 注学生的开展过程。 该教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评价 进入学生开展的进程之中。 五、分析说明题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时机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诲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教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翻开橱门时,教诲处X主任突然走了进来。X主任看到瑟瑟

    10、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X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 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 “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X主任怒道: “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X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设你是X主任,你会怎样做? 答:本人认为在上述案例中,X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 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开展 。他的做法的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 开展中的人对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承受学校教师 的教育和帮助, 作为教诲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展教育, 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

    11、的危 害,并帮助他指出他在学习上的努力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教诲主任做法的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 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 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 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 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 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安康开展。 假设我是X主任, 我一不会这样做, 发现了王林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与他一起分析 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缺乏,提出努力方向,并相信他会

    12、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 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开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安康成长。 2、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 AC,因为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CDA 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ABC 的面积等于 1/2 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 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 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 下课前, 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 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13、公式。 请问: 两那么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 影响? 答: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承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 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 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 动性和独立性被消蚀, 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 学习的举和热情被摧残, 严重阻碍学生的开展, 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 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 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

    14、习,这样做,学生的 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疑心精神, 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 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一)倡导全面、和谐开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 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重建新的课程构造。改变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 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

    15、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开展的需 求,表达课程构造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表达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开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历, 精 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技能。 (四)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开展、 教师提高

    16、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促进课程的XX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 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请就“课程构造相关内容谈谈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进步性。 答:根底教育课程构造涉及的问题,从纵向来看,即怎样依照党的教育分针和素质教育理念 来设计根底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其管理职责的分配, 以确保每一个儿童都享有学习的权利; 从 横向来看, 即在每一个教育阶段怎样有方案地安排儿童的学习时机以及根本标准, 以利于每 一位儿童的全面的、均衡开展。 1强调综合性,克制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开展的多样化需

    17、求。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开展。 三、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应该在哪些方面求突破? 1为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开展的联系。 2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构造。 3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 4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5农村中小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开展效劳。 四、什么是建构主义教学观?有哪些特点? 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 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 撑学习者的探索、 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 提供时机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

    18、内容和过程进展 反思和调控。 特点:1. 方法的导引性与支撑性。 2. 学习环境的内容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 3. 评价的鼓励功能与支持反思和自我调控的功能。 4.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共创互动合作、支持双赢的学习文化。 5. 教学情境的浸润性功能。 五、当前的课程改革表达哪些课程理念? 1注重根底学力的提高; 2信息素养的养成; 3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5尊重学生经历、开展学生个性;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确实立ABC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C、有利于学生的开展 观点有 ABCD A、学生具有巨大的开

    19、展潜能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2、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C、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 B、课外兴趣小组 D、劳动与技术教育 B、学生是处于开展过程中的人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开展的需要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方案中的比重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 4、美国哈佛大学开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

    20、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表达着开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屡次时机、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 利用网络资源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第一局部 教育学 1、教育学是

    21、研究教育现象、提醒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表达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那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那么);“教学相长(表达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开展把学生的“一般开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

    22、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构造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开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承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23、。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开展教育的组成局部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开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X“以美育代XX。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

    24、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根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承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X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开展的主体、是开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

    25、点是:(1)尊师爱生;(2)XX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历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那么。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应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那么: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承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

    26、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开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开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根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稳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那么:(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那么;(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3)直观性原那么:(4)启发性1原那么;(5)循环渐进原那么;(6)稳固性原那么;(7)因材施教原那么。

    27、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根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根本要

    28、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构造合理。上课有高度方案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沉着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根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上下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开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

    29、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根底。 44、德育原那么:社会主义方向性原那么;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那么;知行统一的原那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那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那么;依靠积极因素,克制消极因素的原那么;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那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那么。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那么。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根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

    30、好学生。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根底。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根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局部 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满意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

    31、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根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根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穿插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开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平安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应信息,有效进展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构造,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构造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构造: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构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