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各种代称.docx

    • 资源ID:15320196       资源大小:40.89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各种代称.docx

    1、中国古代各种代称腰的代称沈腰 沈约是南朝著名诗人、宋书的作者。梁书沈约传中引了沈约的与徐勉书,其中描述自己的病况时说:“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用现在话说就是:过几个月,裤腰带就得往里挪个孔;不到一个月,握一下胳膊,就缩了半分。后世文人常以“沈腰”、“沈郎腰瘦”、“沈约瘦”为典,代指腰围缩减,身体日渐消瘦。如宋范成大有次韵虞子建见咍赎带作醮:“莫嫌憔悴沈腰瘦,且喜间关秦璧归。”黄庭坚水龙吟:“定是沈郎作诗瘦,不应春能生许愁。”沈腰,常与“潘鬓”连用。如李煜破阵子:“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潘鬓”指人头白年老。楚腰 墨子兼爱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昔者,楚灵王好

    2、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这是说,从前,楚灵王喜欢纤细的腰身。朝中的一班大臣们唯恐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饭,把一日三餐减为只吃一餐。每天起床后,先要呼气后屏住呼吸,再把腰带束紧;时间长了,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扶住墙壁才能站立起来。一年之后,满朝文武都成了面黄肌瘦的废物了。韩非子二柄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战国策楚策载:“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腰),楚士约食,凭而能立,式而能起。”类似的叙述还见于墨子和管子。请注意,这几处记载,有的明确指出“细腰”的主人为“士”或“臣”,有的只说“人”,应该肯定其为男性。到了后汉书马援传,

    3、其中引用了俗语:“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国中”已经演变为“宫中”,“细腰”的主人已经出现了女性化的倾向。李商隐更是明确地说:“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梦泽)既是“满城娇”,“细腰”的主人必是女性无疑了。杨炎赠薛瑶英诗:“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杜牧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可见,在唐诗中,称女子的细腰为“楚腰”已经相当常见了。“楚腰”的指代对象由男性到女性的变化,正反映了人们对两性外貌审美观念的演变及定型。小蛮腰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

    4、小蛮腰。”这里的“白尚书”是指白居易。他所蓄养的两个歌妓樊素和小蛮,一个善歌,一个善舞。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后来人们常用“樱桃口”来形容女子的口美,用“小蛮腰”、“杨柳腰”、“柳腰”来指代年轻女子的美腰。如宋陈允平蝶恋花:“舞彻东风,不减蛮腰秀。”无名氏玉楼春:“绿杨学舞小蛮腰,红药惜开菩萨面。”欧阳修少年游:“小蛮垂柳,都占洛城腰。”石孝友点绛唇:“杨柳腰枝,春来尚怯铢衣重。”华岳瑞鹧鸪:“梅花体态香凝雪,杨柳腰肢瘦怯风。”陆游忆王孙:“春风楼上柳腰肢。”欧阳修阮郎归:“玉肌花脸柳腰肢。”怀孕生子的代称 梦熊古人以梦中见熊罴为生男的征兆。后以“梦熊”作生男

    5、的颂语。语本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莞是植物名,是一种用来编席子的草。罴是熊的一种,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爬树,会游泳。虺即蜥蜴。大人指占梦之官,即太卜。这几句诗是说,这个人铺好席子睡觉,在睡梦里看到了熊、罴、虺、蛇等动物,醒来之后便让太仆给解释一下。太仆说梦到熊、罴要生男孩,梦到虺、蛇就生女孩。此词即本此而来。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云:“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说自己和白居易交情非浅,希望他能够早生贵子。李群玉哭小女痴儿云:“平生未省梦熊罴,稚女如

    6、花坠晓枝。”是说自己还没有儿子,女儿却如花一样过早地凋谢了。梦兰、吉梦征兰、征兰、兰兆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其大意是:当初,郑文公有一个贱妾名叫燕姞,梦见天使给她一支兰花,说:“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把兰作为你的儿子。因为兰花的香味在全国数第一,佩带着它,别人就会像爱它一样地爱你。”不久以后,文公见到燕姞,给她一支兰花而让她侍寝。燕姞告诉文公说:“我的地位低贱,侥幸怀了孩子。如果别人不相信,敢请把兰

    7、花用来作为信物。”文公说:“好。”生了穆公后,为其取名曰“兰”。后以“吉梦征兰”、“梦兰”、“征兰”、“兰兆”等指怀孕得子。这样说要比直言怀孕要委婉,是一种雅称。唐杜甫同豆庐峰贻主客李员外贤子辈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即用此意。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人如果知道此词也是用来指代怀孕得子,受“兰”字影响,往往会误以为与“梦熊”相对,指生女孩。这是不对的。与“梦熊”一样,“梦兰”仍然指怀孕生男。梦日 三国志吴志孙破虏吴夫人传:“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于是遂许嫁为婚,生四男一女。”裴松之注引搜神记:“初,夫人孕而梦月入其怀,既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其怀,以告坚曰:昔妊策,梦月入我怀,今也又

    8、梦日入我怀,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这段情节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中被演绎成了这样的情节:建安十二年,冬十月,权母吴太夫人病危,召周瑜、张昭二人至,谓曰:“我本吴人,幼亡父母,与弟吴景徒居越中。后嫁与孙氏,生四子。长子策生时,吾梦月入怀;后生次子权,又梦日入怀。卜者云:梦日月入怀者,其子大贵。不幸策早丧,今将江东基业付权。望公等同心助之,吾死不朽矣!”类似的“诞圣瑞征”在古代正史及民间野史杂传中屡见不鲜。明人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荟卷一讨论的就是“帝王诞生瑞征”,其所列举的历代“史传中所记诞圣瑞征”共计52例,这还是很不完全的。比如:晋书刘

    9、聪载记中记载了刘聪这样的故事:“初,(刘)聪之在孕也,张氏梦日入怀,寤而以告,元海曰:此吉征也,慎勿言。十五月而生聪焉,夜有白光之异。”晋王嘉拾遗记记帝喾之子八神之出生说:“帝喾子妃,邹屠氏之女也。妃常梦吞日,则生一子,凡经八梦,则生八子,世谓八神。”据宋人王称东都事略卷一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出生的时候,也有“梦日入怀”的瑞兆。晋书后妃列传下孝武文李太后里说,这位李太后竟然几次梦见“日月入怀”,后来生了孝武帝和会稽文孝王和鄱阳长公主。十六国春秋卷六三南燕录一慕容德说,慕容德的母亲公孙夫人怀孕的时候,曾经“梦日入其脐中”。北齐书后主纪记载,后主的母亲胡皇后梦中“于海上坐玉盆,日入裙下”,于是怀孕。

    10、这些故事,也是梦日入怀传说的翻版。“日者,君象也。”于是帝王的妻子梦日,则被认为是怀上了圣胎。“梦日”、“梦月”、“日月入怀”怀孕有贵子的代名词。但实际上,这些“诞圣瑞征”中,大多数都应当是用来强化臣民的政治迷信的有意编造的谎言。少数部分可能是孕妇的幻视幻听吧。弄璋弄瓦 诗小雅斯干有云:“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意谓:生下了男孩,让他睡在床上,为他穿衣又穿裳,给他玩白玉璋。他哭的声音很响亮。长大后盛服辉煌,不是国君便是王。璋即圭璋,是一种宝玉,为春秋时功臣朝见王侯时所执,使男婴弄璋,是希望他长大后做官。紧接着的一段云:“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

    11、裼,載弄之瓦。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意谓:生下了女孩,让她睡在地上,为她裹上褓被,给她玩纺线的瓦锤。教育她要谨慎柔顺,料理家务会做饭,不给父母添麻烦。瓦是古代妇女纺织时用的纺锤,让女婴弄瓦,有从小就培养她勤于纺织的寓意。由此“弄璋弄瓦”就成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古代别人家生了孩子,要表示祝贺的时候,常常要说“弄璋”或“弄瓦”之喜。这里还有一则笑话。据旧唐书李林甫传载:“太常少卿姜度,李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不知道这满林子里活蹦知己跳的“獐”怎么个弄法?权倾天下而不学无术,终免不了为人嗤笑。佛寺的代称伽蓝:梵语僧伽蓝摩、僧伽蓝的略称。意思是无争

    12、之地,大家相处和谐,没有争执。又称僧园、僧院。原指僧众所居住的园林,然一般用以称僧侣所居住的寺院、堂舍。一所伽蓝须具备七种建筑物,如佛殿、法堂、禅堂、库房、山门、西净(厕所)、浴室等七堂,故又称七堂伽蓝。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僧伽蓝译为众园。僧史略云:为众人园圃。园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则生殖道芽圣果也。”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伽蓝之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伽蓝十余所,僧众二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后不送出,伽蓝尽皆焚烧。”祗园:泛指佛寺。又称祗苑、祗洹、祗园精舍、祗树、祗树林、祗树园等,是“祗树给孤独园

    13、”的简称。相传古印度乔萨罗国舍卫城豪商给孤独长者须达,在王舍城听如来讲法,深为敬慕。回国,欲购祗陀太子的园林建立精舍献如来。祗陀戏言:布金遍地乃卖。须达乃倾家布金。祗陀感其诚,二人同心建立精舍,名祗陀园林须达精舍,简称祗园精舍。由于须达长者生平乐善好施,常常赈济贫困孤独,国中的人都尊称他为“给孤独”,这座林园又名为“祗树给孤独园”,表示祗陀太子的树林、给孤独长者建造的精舍,以纪念他们的无量功德。祗园精舍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占地约七甲,七层楼高,庄严富丽,环境优美,好比人间天上,胜过竹林精舍。僧房计有数百栋,此外礼堂、讲堂、集会堂、休养室、盥洗室、储藏室、诵读室、运动场、总会所等,应有尽

    14、有,设备齐全,实为天下第一福地。建好之后,举行盛大的庆祝大会,佛陀如约接受了供养,带领弟子们来到这里安居弘法。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云:“祗园兴板荡之悲,沙界积沦胥之痛”,元代宋无寄题无照西园:“近地栖禅室,祗园草木薰。”其中的“祗园”都是指佛寺。精舍:这个词在汉代之前,多指汉儒讲学的场所。如汉书包咸传:“咸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党锢传:“(檀敷)立精舍教授,远方至者常数百人。”有时也写作“精庐”,如姜肱传:“盗就精庐求见。”。晋武以前道士所居之所也用“精舍”,如三国志裴桦之注引江表传曰:“于吉来吴,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疗病。”佛教传入后,借此词以称呼小规模的道场。大规模的叫“寺”

    15、,而且“寺”是在城市的。后来随着影响的扩大,佛教进入山林,以至于名山皆有寺。精舍之名实自祇园精舍而来。学林新编曰:“晋孝武幼奉佛法,立静舍于殿门,引沙门居之。因此俗谓佛寺曰静舍,亦曰精舍。”释迦谱八曰:“息心所栖,故曰精舍。”慧苑音义上曰:“艺文类聚曰:精舍者,非以舍之精妙名为精舍,由其精练行者之所居,故谓之精舍也。”由此可以看出,“精舍”实指专心于修行之所,泛指佛寺。兰若:即阿兰若、阿练若等,寺院之总称。梵文音译。大日经疏曰:“阿练若,名为意乐处,谓空寂行者所乐之处。或独一无侣,或二三人,于寺外造限量小房。或施主为造,或但居树下空地,皆是也。”可以看出,其原意是寂静处、闲静处,远离人间热闹之

    16、地,有些房子可供修道者居住静修之用,或一人或数人。唐代不少诗人都有写兰若的诗,如王维有过福禅师兰若,刘长卿有寻盛禅师兰若,段成式有题石泉兰若。兰若皆指佛寺。萧寺:佛寺之异名。本于梁武帝萧衍造寺多以姓为名。李肇国史补曰:“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一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匣于小亭以玩之,号为萧斋。”释氏要览上曰:“今多称僧居为萧寺者,必因梁武造寺以姓为题也。”唐代顾况和刘长卿分别有诗题为萧寺偃松和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李贺马诗二十三首有句:“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司空图寄永嘉崔道融有句:“碧云萧寺霁,红树谢村秋。”均用佛寺意。古代年龄的代称黄口:雏鸟的喙为黄色,

    17、因用以指雏鸟。杜甫义鹘行:“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后比喻幼儿。有时带怜爱语气,如汉乐府民歌东门行:“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有时带轻蔑语气,如唐代杨莱儿答小子弟诗:“黄口小儿口莫凭,逡巡看取第三名。”孩提:又作“孩抱”,指两三岁的儿童,也泛指儿童。元稹寒食日毛空路示侄晦及从简:“我昔孩提从我兄,我今衰白尔初成。”列子力命篇:“得百年者千无一焉。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几居其半矣。”垂髫(tio):古时童年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指童年、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

    18、髫,并怡然自乐。”“髫龄”、“髫岁”、“髫年”均同意。总角:总,聚拢束结。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借指童年。如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意思是少年时一起愉快的玩耍,尽情的说笑。陶渊明荣木诗序云:“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是说自己很小就听人说到道,但直到老了还一事无成。始龀(chn):说文解字:“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儿童七八岁时开始脱去乳牙,长出恒牙,因以指七八岁小童。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始龀”指刚开始换牙,七八岁。管子小问:“未龀不入军门。”“未龀”是还没有开始

    19、换牙,不到七八岁。史记周本纪:“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龀”指已经换完了牙,过了七八岁。另外,童龀、龀年、龀岁、龀髫、龀龆等词,也都指童年。幼学: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豆蔻(ku):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诗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季节未到盛夏,比人未到成年。后因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志学:本义是专心求学。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借指男孩十五岁。结发、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

    20、先的总角解散,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及笄(j):笄,用簪子盘头发。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后因以“始笄”谓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束发,亦指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始笄、加笄、笄岁、笄年等,与“及笄同意。未笄,指女子未成年或未婚。逾笄,指女子超过十五岁,已成年。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南朝乐府民歌碧玉歌云:“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诗中的“碧玉”是晋宗室汝南王所

    21、宠幸的一个姬妾。后亦以“碧玉”代指女子十六岁。弱冠: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花信之年:有一句话叫做“二十四番花信风”,指的是人农历冬季的“小寒”、“大寒”,一直到春季的“清明”、“谷雨”,一共有八个节气,每个节气轮流开三种花,从“小寒”的“梅花、山茶、水仙”开始,到“谷雨”的“牡丹、酴醾、楝花”为止,总共有二十四种花。把“开什么花”和“吹什么风”联系在一起,就有二十四种“花信风”

    22、了。“花信年华”就是指二十四岁。因为和花相关,这个词通常只适用于女性。而立:三十岁被称为“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立,指在社会上立身。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有室,指结婚成家。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不惑:代指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不惑,不迷惑,不糊涂,遇事能明辨不疑。知命:代指五十岁。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艾、耆: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后用“耆艾”、“耆老”等泛指老人。耳顺:指六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耳顺

    23、,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花甲、还历之年:指六十岁。古人以天干、地支的名号相配来纪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用来记人的年龄,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经六十年一循环后,两年的天干地支完全相同,所以六十岁又被称为还历之年。古稀:指七十岁。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杖朝:指八十岁。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是说臣子八十岁时,上朝可以拄着拐杖;九十岁时,天子如果要问什么事的话,就要亲自去臣子的家里。耄耋(modi):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有不

    24、同的说法。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毛传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泛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上寿、中寿、下寿:九十为上寿,指八十岁以上为中寿,六十岁以上为下寿。木寿、米寿:分别指八十岁和八十八岁。皆由拆字法而来。“木”可拆为“八、十”,“米”可拆为“八、十、八”。白寿:指九十九岁,百少一为九十九。茶寿:指一百零八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岁。眉寿:耄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黄发、台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通“鲐”。台背,即“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

    25、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冻梨:指老年。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称。略带不逊意。期颐(jy):指一百岁。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这是说,“期颐”的意思是,人到百岁,已失去独立生活能力,一切要靠子孙赡养。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意思与郑玄大致相同,只不过认为“期”为一个完整的时期之意。椿龄:喻长寿。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成玄英疏:“大椿之木长于上古,以三万二千岁为一年也。”唐吴筠步虚词其七:“绵绵庆不极,

    26、谁谓椿龄多。”对妻子的父母的称谓舅姑 先秦时期,丈夫对妻子的父母、妻子对丈夫的父母均称作舅姑。如礼坊记:“昏(婚)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这里“舅姑”是指妻子的父母。礼檀弓(下):“敬姜日: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这儿的“舅姑”是妻子对丈夫的父母。这种称谓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阶段族外群婚的遗迹。两个氏族中的同一代男子互相“出嫁”到对方氏族中,同对方氏族中的同一代女子互相结合,所生子女归属于女方氏族,而“出嫁”的男子则仍属男方氏族的成员,死后要葬在自己原氏族的墓地。在这种母系氏族外群婚的社会中,两个氏族中可以互相结合的一代男女,对方的父辈,就是自己的母亲的兄弟(即“舅”

    27、);对方的母亲,则是来自对方氏族的父辈的姐妹(即“姑”)。当婚姻形式进入“一夫一妻制家庭”阶段时,这种对双方父母相同的称谓,不能表现出这时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中丈夫所占的统治地位,所以丈夫对妻子的父母的称谓便加了个“外”字。在尔雅释亲中便是这样注明的:“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汉刘熙释名释亲属中解释说:“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从外来,谓至己家为妇,故及以此义称之。”后来将妻父母称为“外父”、“外母”,即是由此演化而来。丈人,丈母 “丈”,古代有“长”,即年长的意思。大戴礼本命:“丈者,长也。”“丈人”一词,是对老年人、对长辈的尊称,自然妻父母也可包括在内。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

    28、丈人以杖荷蓧(古代芸田用的竹器)。”这个“丈人”指老汉。汉代王充论衡气寿:“名男子为丈夫,尊公妪为丈人。”这里把老年妇女也尊称作“丈人”。古代“丈母”一词也是对长辈妇女的尊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凤操中说:“中外丈人之妇,猥俗呼为丈母。”这里“丈母”虽是对“丈人之妇”的称谓,但那“中外丈人”还是对男性长辈的称呼,并非对妻父的专称。以后丈人用来专称妻父,丈母也就成了妻母的专称。称妻父母为丈人、丈母,始自南北朝时期,唐代仍如此。如柳宗元有祭独狐氏丈母祭杨詹事丈人文。旧题唐李商隐义山杂纂中把“对丈人、丈母唱艳曲”称作“恶模样”之一。泰山,泰水;岳父,岳母唐代以后,人们把妻父称作“泰山”,起自唐代段成式

    29、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的一段记载:“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酺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这一称谓到北宋时期已见于记载,如晁说之晁氏客语中说:“呼妻父为泰山。今人乃呼为岳翁。”因为泰山为东岳,是五岳之长,所以又把妻父称作“岳翁”“岳丈”“岳父”等;妻母则有了“岳母”的称谓,在书面文献中也有把妻母称作“泰水”的。尽管称妻父为“泰山”很雅道,但同那“泰山之力”的故事连在一起总不光彩,于是人们便提出另外一种说法:称妻父为泰山,是因为泰山顶上有丈人峰的缘故。明末泰安

    30、人萧协中泰山小史中说:丈人峰“在岳顶西南,巨石特立,俨然人状,故名。”可见其得名来自于形状似一老人,与妻父称谓无关。恶妇的代称河东狮吼 此典故来自于苏东坡的一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的长诗,其中有:“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其落手心茫然。”陈季常,苏东坡的朋友,喜谈论佛事,自号“龙丘居士”。其妻柳氏好妒,每当陈季常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时,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墙壁,把客人骂走。河东是柳姓的郡望,杜甫有“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这里是暗示陈妻姓柳。佛教经典称“狮子吼则百兽伏”,所以佛家用“狮子吼”来比喻佛祖讲经声震寰宇的威严。这里用来表现柳氏的凶悍。后来人们便用“河东狮吼”指代妒

    31、妻悍妇,用“季常之惧”代称“惧内”。妒花女 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南朝宋虞通之妒记:“武阳女嫁阮宣,武妒忌。家有一株桃树,华叶灼耀,宣叹美之,即使大怒,使婢取刀斫树,摧折其华。”后因称妒心极盛的妇女为“妒花女”。醋娘子、醋坛子、醋罐子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载:“初,兵部尚书任瑰敕赐宫女二人,皆国色。妻妒,烂二女头发秃尽。太宗闻之,令上宫赍金壶瓶酒赐之,云:饮之立死。瑰三品,合置姬媵。尔后不妒,不须饮;若妒,即饮之。柳氏拜敕讫,曰:妾与瑰结发夫妻,俱出微贱,更相辅翼,遂致荣官。瑰今多内嬖,诚不如死。饮尽而卧,然实非鸩也,至夜半睡醒。帝谓瑰曰:其性如此,朕亦当畏之。因诏二女令别宅安置。”这里并未说明任妻所饮为何物。但在后来的传说中,任瑰被换成了更为有名的宰相房玄龄,并指出所饮之物为醋。吃醋由此而传开。而醋娘子、醋坛子、醋罐子等也就成为善妒妇女的代称。长舌妇 诗大雅瞻卬第三章云:“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大意是说,那个深谋远虑的女子,容易给国家带来祸害。妇人长舌多言,搬弄是非,是祸乱发生的根源。祸乱并非由天而降,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各种代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