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宏观透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docx

    • 资源ID:15303084       资源大小:36.1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宏观透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docx

    1、宏观透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宏观透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作者: 日期: 期中课程论文题 目 宏观透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学院(部)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指导教师 013年6月日内容摘要: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自2世纪5年代末酝酿, 6年代出台以来,可区分为广义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政策两类。新历史时期,该政策模式无论从政策理念、控制效果,还是具体执行方式都面临转型的需求。人口控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要进一步发挥人口政策的调节作用,除胎数放开外,还应当考虑对现行政策的方向进行调整,在尊重生育意愿的基础上,以鼓励型控制替代限制型控制,以宏观政策配合替代单一人口政策调节。从更宽泛的意义来说,这

    2、一转型也有利于消解不同社会政策间的概念分歧,促成彼此一致性的达成。关键词:计划生育;公共政策理念;人口控制;1.浅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 311.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312.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确立的两个阶段 12.1 政策酝酸阶段 312.2. 实施限制生育政策阶段 2. 有效遏制了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 52.缓解了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负效应61. 加速了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导致我国人口结构恶化3.2 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 63.3. 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6.4.导致新生人口素质不高 63.5

    3、. 损害女婴、弃婴合法权益的问题 6. 计划生育政策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探讨及政策分析741. 政策宜传方面74.2.政策环境与政策的可行性方面74.4. 政策发展设计方面745.配套政策方面5. 未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型方向85.1. 从限制向鼓励型政策转型 51.1. 限制型人口政策概况 .1.2.鼓励型政策 8.2. 从单一人口政策向宏观社会经济政策引导转化8.3.着重建立保障与福利的利益导向性机制 86. 结柬语 107. 参考文献: 1 1. 浅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1.1.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新中国建立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从96年至19

    4、2年,中国年平均出生人口69万,累计出生了3亿。969年中国人口突破了亿。从60年代开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鉴于这种情况,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考虑中国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揭示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1.2. 中国计划

    5、生育政策确立的两个阶段1.2.1. 政策酝酸阶段154年至197年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处于酝酿阶段。然而8年至199年,中共中央上层领导人对于施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思想发生反复,导致计划生育政策迟迟未正式出台。1.2.2. 实施限制生育政策阶段1960年至1969年,我国确定限制生育政策并开展工作;紧接着,197年至194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行限制生育政策,即“晚稀少”政策。接下来,在1984年至191年期间,我国先后完善了生育政策并形成地方计划生育条例。1.3. 年代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政策的转变与最终确立计划生育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在0年代以后,一些地方除了利用行政强制以外,还

    6、引入了利益导向机制。在此墓础上,“两个转变”被作为重点提了出来,即由孤立地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的机制转变。这一整套的基本经验构成了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台的先决条件。中国计划生育的立法经历了978年、982年、1988年、13年四次论证,但皆因条件不成熟而没有出台。1998年,计划生育立法第五次被摆到了台面上,经过三年的努力,00年2月2日终获通过,并于2002年月日起正式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由羞本国策上升为法律,其核心是按照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既不收

    7、紧也不放松。1.4.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干部职工和城市居民除特殊情况外,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农村中有实际困难的夫妇,包括生了一个女孩的“独女户”,可以有计划、有间隔地生两个孩子;少数民族可以适当放宽,具体政策由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决定。 2. 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自2世纪70年代起在全国城乡普及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体现在:2.1. 有效遏制了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徘徊在58左右,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生育政策的全面推行,促使我国的

    8、总和生育率迅速下降,9年代末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我国进入人口低速增长阶段,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这大大缓解了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压力,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2.2.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里平均每年少生约1500万人。这缓解了国家在资金、旅游、粮食、能源、交通、墓础设施、教育、服务、住房和就业等方面的需求紧张和资源短缺状况,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3. 为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贡献 生育率下降对我国DP增长的贡献份额在3%以上,对我国人均GDP增长的贡献份额约为26-34

    9、%,对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约为13-24%。此外,人口的有效控制使得人均总消费水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提高.63.0个百分点,并且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至少有5%是生育率下降的贡献,它也为我国的资本积累也创造了有利条件。3.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负效应 3.1. 加速了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导致我国人口结构恶化由于计划生育只能减少小孩的数量,而不能把老、中、青的人口同时按比例减少。也就是说,计划生育使得人口规模在自然萎缩的同时还会伴随着年龄结构的不断恶化,这导致了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及中高龄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的增大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负担加重。目前我国总人口的负

    10、担系数呈现一个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而谷底就在今后的1 年左右。如果中国继续维持现行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至多到2040年,中国5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40,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其实,现在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常驻人口中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初露端倪,有的家庭已经不堪重负。3.2. 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在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家庭养老肯定是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形式。大多数农民生儿育女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老有所养。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特别是一些家庭没有男孩子。然而,在现行的婚姻居住方式下,子女数量的减少和未生育男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3.3.

    11、 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有资料统计,我国近几年新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达到了17:00, 国际公认的正常比例为不超过07:100。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意味着在0年, 我国将会有400万男性找不到配偶,成为“光棍”。而男性比例过高,除了会造成婚姻压力外,还会加剧性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3.4. 导致新生人口素质不高当然,现在的人口素质与二三十年前相比还是提高了很多, 但目前农村的人口出生率明显高于城镇,而城镇的教育水平要优于农村,这在客观上阻碍了新生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假如没有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理应当比现在还高, 因为家庭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

    12、竞争意识更为强烈,心智成熟更为顺畅。3.5. 损害女婴、弃婴合法权益的问题由于多生孩子面临着巨额罚款,在农村,一个家庭因为交不出罚款,而被“牵牛扒房”是常见现象,这导致少数家庭在分娩之后如果发现出生的婴儿的性别不如所愿,便会选择弃婴,而被抛弃的一般都是女婴。虽然,有些家庭希望领养孤儿弃婴,但是难度很大,条件苛刻,原因竟是民政部门担心有的家庭为了逃避计划生育而将亲生的子女谎称为弃婴或孤儿,这些限制给那些真正的弃婴、孤儿带来了生存困难。4. 计划生育政策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探讨及政策分析4.1. 政策宜传方面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之时对群众进行的宣传教育不够。尤其是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早期,乡镇干部去做工

    13、作时,群众不理解。这不是让人断子绝孙吗?城里的人呢,也有少数人为了传续香火而不择手段,典型的就是怀孕了就去做B超,查出腹中的胎儿是男,留下;是女,打掉!也就是说,由于对这项政策进行宜传的力度不够,广大群众并没有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2. 政策环境与政策的可行性方面自从1980年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以后,相比较而言,“一胎化”政策在城市得到了较为彻底的执行,但在农村就不一样了。我国农村区域广大,针对农村的生产方式、社会福利状况以及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来说,对家庭成员的依赖也使得只生一个成为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4.3. 政策执行方面政策执行手段单一且

    14、不规范、执行方式粗暴。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就是行政强制力,几乎唯一的处理猎施就是罚款,计生工作人员很少到家庭中做思想工作,而只是在超生后积极地进行罚款工作,交不上罚款的怀孕妇女经常被计生工作人员强行带走。4.4. 政策发展设计方面决策者应该看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首先是不得已而为的政策,其次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政策,它要随着人口发展的态势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状况以及国家发展的全局来综合考虑。我们既要看到计划生育在一定时期内的有效性.也要看到计划生育的阶段性本质。4.5. 配套政策方面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走的依然是单项突破、孤军深入的路径,没有注意到政策之间的系统性和连动性。要达到综

    15、合治理人口问题的目的,必须配合以相应的辅助政策。比如说,奖罚政策方面,为了免去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国家应当制定对这些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按原国家规定对独生子女家庭实行优惠政策。并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形成法制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为应付老龄化可能带来的杜会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里要切实解决好养老保险问题。5. 未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型方向5.1. 从限制向鼓励型政策转型5.1.1. 限制型人口政策概况200年以后,计划生育政策的新转型已经开始把“奖优免补”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但目前限制性策仍然在大部分领域存在,如现行对违反独生子女政策的行为惩处:一是行政处分,对国家工作人员

    16、若干年内提干、提级、晋级的限制或一票否决,不给予评先进,扣发奖金,不得享受公费医疗,最甚者开除公职,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评优也有所限制:二是经济处罚,对个体或家庭罚交计划生育费;三是行政制裁,不给超生子女发准生证、上户,农村的还不给分宅基地、耕地份额以及不能正常就读等。这些惩处措施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非常严格。事实上,至今为止,还有计生干部认为此类限制性政策应该进一步强化,如有人提出应加大处罚力度,和刑法、民法联系,对一般和严重违反者分别处以拘留、劳教或徒刑,并加强行政制裁力度,如工商行政管理上采取停业整顿、吊销、停发执照等措施;对所有违反者处以经济制裁。5.1.2. 鼓励型政策然而,除“胎数

    17、”前提应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外,这些限制性举措在新历史发展阶段,也应该逐步考虑以市场性手段取代,比如对响应计划生育政策者在税收、学费、公共事业费上予以优惠。以柔性方式进行利益引导,更有利于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协调发展。在未来的阶段里,应考虑如何以引导和鼓励的方式对个体的生育行为进行理性约束,是计划生育决策部门需要继续重点思考并细化的问题。在本研究看来,独生子女政策在人口压力大的地区并非一定要废除,但可以鼓励性政策的方式作为二胎化计划生育政策的一种补充存在,这样可以在尊重个体权利的基础上有效引导生育意愿。5.2. 从单一人口政策向宏观社会经济政策引导转化未来计划生育政策还应该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18、是,如何通过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宏观层面政策去影响生育动机和原因。如利用养老政策、教育政策、社保和福利政策等配套措施去引导个体去控制生育愿望。新历史发展阶段,以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为导向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形成自发内化的节制生育意识方面,更具备积极意义。因此进一步促进宏观层面相关社会公共政策的发展,应是计划生育政策今后的发展重心所在。5.3. 着重建立保障与福利的利益导向性机制实现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衔接和配套,加快建立和健全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是国家计生委提出的目前计生工作的重点。应该看到,计生政策其实在实施之初就有惠民的思想萌芽在内,如先于农村低保制度

    19、的计划生育奖补政策,最初起到的是一种替代性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但即将全面建立的农村低保制度,从影响力度和影响面来说,远远超过独生子女奖励的力度, 2006年农村低保就已经平均达到70元/人/月,高于独生子女50元/人/月的标准,且此后这方面的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强。而独生子女费长期以来很多地区0年如一日地维持同样水平,不随物价浮动而浮动。这种补助对于农村无男户来说,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保障作用,也无法起到控制出生比上升的效果。因此计划生育奖补制度在建设时需要进一步考虑向保障与福利转型的思路。计划生育奖励不仅起到最低生活补助的作用,还要承担起一定的福利化诱导作用。国家不应单纯从人口控制的角度,而应该

    20、更多的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提升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争取让福利增加最大化和福利流失最小化,使人们自愿选择一胎或二胎、自愿进行计划生育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样才可能有效引导群众根据公共利益的不同需求,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节制或倡导生育行为,有效引导生育意愿,使计划生育成为一种跨时代性的公共政策。- 6. 结柬语 总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0多年来,既有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育政策,创造世界生育率水平下降奇迹的时期;也有执行未考虑以人为本、脱离群众的生育政策,迫使计划生育工作及生育水平都陷入“怪圈”而经历曲折的时期。因此,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免蹈硬辙,指导未来。7. 参考文献

    21、:1 田雪原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何在望新闻周刊,04,(30),P59.2 侯东民需要对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J.科技导报,200, P413 詹宝全:“浅析提高计生依法行政水平”,选自人口之声杂志,8 年4月总第 4期.4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编,计划生育文件汇编18.3,北京,国家计划生育委会19年5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年.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谙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年7 (英)马尔萨斯著,朱决等译,人口原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8 (英)蒂特马斯著,江绍康译,社会政策10讲,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9 刘继同:试论福利一民主一市场社会主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5期.10 12(美)罗伯特.殿顿,林聚任译,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注意事项

    本文(宏观透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