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二历史错题笔记.docx

    • 资源ID:15299524       资源大小:28.2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历史错题笔记.docx

    1、高二历史错题笔记高二历史错题笔记必修二【典型例题】1.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错解】本题易错选B、C、D。【错因分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农业收益的增加与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项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

    2、与阻碍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正确答案】选A【归纳拓展】自然经济vs小农经济(1)自然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与商品经济相对立,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前,在社会经济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生产条件下,是自然经济的一种典型表现形态,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实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规模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联系加深。2.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

    3、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错解】本题易错选D。【错因分析】江南的开发与经济迅猛发展,促成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这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坊市制度瓦解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不独在南方,因此不是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加剧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无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海外贸易拓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唐宋时期,海外贸易在全国或江南经济总量中不占主要份额,因此也不是促成全国经济格局转变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唐宋江南经济发展并超过北方,原因复杂,但始终以农业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土地的开发与耕作、亩产量的提高均与农业技术

    4、的进步紧密相关,故选C项。 【正确答案】 C【归纳拓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受北方生态环境恶化、战争频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发展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缩小了其与北方经济的差距,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不要误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开始了南移。3.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错解】容易误选

    5、D。【易错分析】材料中均田制的规定“按户缴纳赋税”“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等,说明政府鼓励适龄男女婚配组建家庭独立成户,以此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故选C项。材料中未提及土地兼并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政府的举措意在增加其所控制的个体小农户数,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故D项错误。 【正确答案】选C【归纳拓展】均田制vs宋代“不抑兼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即封建王朝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这一土地制度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激发小农的生产积极性,缓解因贫富分化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宋朝开历史

    6、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实施,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土地的高度集中,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加剧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但它也促进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荒地的开垦也起着积极的作用。4.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错解】本题很容易错选A、C【错因分析】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与农民租种土地

    7、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 【正确答案】B【归纳拓展】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5. 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

    8、.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错解】本题容易误选D。【错因分析】据题干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可知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对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选C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工业革命前已经确立,与时间“从1760年到1850年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 【正确答案】 C【归纳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vs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

    9、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6.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错解】本题容易误选 A 、C。【易错分析】A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排除;B项中提高关税并不具有借鉴性,故排除;C项“自愿”一词说明此政策并非干预的政策,故排除;政府向公共工程贷款,为后来罗

    10、斯福推行以工代赈提供了借鉴,故选D项。 【正确答案】D【归纳拓展】罗斯福并非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人早在美国总统胡佛在位期间,就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但胡佛没有把这种干预上升到政府行为的高度,而且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其政策的重点是扶植、补贴大企业和大公司。1933年罗斯福入主白宫后,则推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新政。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对各个领域的干预管理,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压力,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和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新模式。7.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

    11、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错解】本题容易误选 A、C、D。【错因分析】据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可知当时许多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是只能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不可能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C项错误;新经济

    12、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正确答案】B【归纳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vs新经济政策(1)目的不同:前者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后者是建设社会主义。(2)实质不同:前者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手段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的运转,企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后者则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3)两种政策的实行,除了当时形势需要外,还与苏联(俄)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4)两种政策实施的结果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新经济政策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苏俄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13、正确经济发展战略。8.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错解】本题容易误选 C。【错因分析】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这一时期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故选A项。世界银行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贸易体系中关税税率的降低无关,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欧联合的深入,西欧经济实力显著上升,故C项

    14、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正确答案】A【归纳拓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vs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当一个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时,可以向它求救,其贷款属于短期行为。世界银行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主要资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其贷款多为长期性贷款,利率很低。9. 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表明( )洋务运动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洋务运动顺应了帝国主义垄

    15、断中国工业的要求A B C D【错解】本题容易误选 C。【错因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由“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可知洋务派为了自身利益,用政治特权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此可知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发展最终必需推翻封建制度。故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A【归纳拓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受到洋务运动企业的影响和外商资本的刺激。而其发展又受到两者的压制,故民族资本主义不能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10.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

    16、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错解】本题容易误选 C。【错因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可知,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扩张带来就业机会,没有指出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故A项不正确。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故C项不正确。“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说明不是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故D项不正确。 【正确答案】B【归纳拓展】英国

    17、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典型例题】1. 商业活动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在重农抑商政策下的中国古代商业,顽强地发展壮大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8、问题。材料一: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材料二: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三:(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

    19、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四: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据范文澜中国古代史整理(1)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3)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正确答案】(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20、(2)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3)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4)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思路分析】 由信息“家累千金”可得战国出现大商人;“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可得明清出现大商帮。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大都是奢侈品。条件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方面回答。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材料二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

    21、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财产权、对政府的监督权和反对权。材料三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洛克政府论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述洛克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洛克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 (3)请你谈谈对洛克民主思想的认识。(5分) 【正确答案】(1)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分权制衡。(2)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发展,使得资

    22、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3)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在与封建专制势力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思路分析】解答第(1)问依据材料逐条归纳即可。解答第(2)问应注意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体现,该题实际上是分析启蒙思想的背景。解答第(3)问认识思想是对实践的反映,思想理论对实践活动有着指导作用。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陕甘宁边区1937年6月20日提出了民主政府施政纲领。其主要内容是,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准备抗日战争;实行民主普选制度和议会制度;保障人民言论、集

    23、会、结社、出版等民主自由;保障农民已分得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等。刘政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二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边区中央局起草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又称“五一施政纲领”)。其中,有三条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政权建设上规定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二是人权保障政策,即“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引者注:这里所说的“政权”,系指公民的政治权利)、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三是廉政政策,纲领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

    24、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同时提出“实行俸以养廉原则”。林伯渠称这个纲领是一个“放射出夺目的光芒”、“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纲领”。 刘政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陕甘宁边区为什么实行民主政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2)据材料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体现了哪些精神?林伯渠为什么称“这个纲领是一个放射出夺目的光芒、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纲领”?(12分) 【正确答案】(1)目的:动员一切力量准备抗日战争。表现:政治上,实行民主普选制度和议会制度;保障人民言论集会结社等民主自由经济上:实行耕者有其田。(2)精神: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共产党人愿与各抗日党派

    25、及无党派人士民主合作的精神;以民主保障抗日胜利,以民主推动中国进步的精神;廉洁奉公,廉政为民的精神。 意义: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边区实行民主政治和其他方针政策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依据和准则。它不仅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有重要的领导意义,而且为争取全国的民主和进步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思路分析】切入点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解答第(1)问应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背景分析目的;表现直接依据材料信息进行说明。解答第(2)问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二的信息从统一战线、民主合作、民主进步和廉政建设等角度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应从当时和历史的角度说明。4. 阅读下

    26、列材料: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作为一个臣民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二1629年3月,议会在一份“抗议书”中说:凡是推广或引进天主教或阿米尼安教,从而改变英国现有宗教者,“都将被谴责为王国和全体国民的大敌”;凡是不经议会同意而主张或实际征收吨税或镑税者“也将被谴责为王国和国民的大敌”;凡是不经议会同意而自愿交纳吨税或镑税的商人,“也将被谴责为英国自由的叛徒和敌人”。 王觉非等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1649年,英国高等法院以英国人民的名义宣判国王查

    27、理一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并将之斩首。 王觉非等近代英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政治观念?(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政治观念?(5分) (3)造成英国人政治观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1)“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2)反映了国家和全体国民的利益和意志高于国王(王权)的观念。(3)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国王的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思路分析】通过对材料一中“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的归纳、概括可以得出答案;材料二宣称几种行为“都将被谴责为王国和全体国民的大敌”而不是国王的大敌,同时这几种行为可能包括国王的行为,这已经突破了“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的观念,表达了“王国和全体国民”的利益高于国王的观念;材料三“以英国人民的名义宣判国王”,反映了人民的利益高于王权,王权在人民利益之下的观念。材料一、二、三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政治观念的演变过程,即从“王权至上”演变为“国家和全体国民的利益和意志高于国王”。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历史错题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