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5课 五四爱国运动.docx

    • 资源ID:15298852       资源大小:97.03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课 五四爱国运动.docx

    1、第5课 五四爱国运动第5课五四爱国运动“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5题)历史背景(15题)1、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A五四运动的爆发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 A【解析】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因此答案为A。D项错误,中共成立是在1921年;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年到1927年;B项是在1915年。B、C、D均不符合题意。2、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

    2、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C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鼓舞【答案】 C【解析】分析材料“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指的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即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3、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

    3、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国共合作【答案】 B【解析】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4、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19年春”即可做出判断。A项,发生于190

    4、1年;B项,发生于1912年;C项,发生于1915年,故此题应选D项。5、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A德国强租胶州湾B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C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的投降卖国行为D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中“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可知背景与巴黎和会相关,D正确;A、B时间不对;C不符合史实。6、下图是一幅有关一战后一次国际性会议的漫画,这次会议的决议导致了中国哪次历史事件的爆发()A甲午中日战争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答案】 D【解析】漫画表明在巴黎和会上,在英、

    5、法、美等国的操纵和日本的威胁下,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由此发生。7、“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卅运动【答案】 B【解析】从材料“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可以看出这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重大事件,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故选B。A、C、D项错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卅运动均和山东青岛问题并没有直接的关系。8、1919年5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该理发

    6、馆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A辛丑条约签订,加重了人民负担B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民愤C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D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矛盾激化【答案】 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答,题目中出现的时间是“1919年5月”,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901年,所以A项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4年,所以B项错误;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所以D项错误。故选C项。9、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讲的“弱国当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条约”。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A五卅运动爆发B新文化运动开始C五四运动爆发D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

    7、】 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你看顾维钧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条约”可知,本题的事件指五四运动,故正确答案选C。10、九十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B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开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答案】 C【解析】依据“偌大一省权利”“加入协约国参战”等信息可知,此外交官愤慨的事件应该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选C项。A是1840年,B是1901年,D是1931年

    8、,都不符合题干的条件。11、“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运动是二十一条带给中国人的国耻的一种延后的爆发。在人们看来,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因此,种种跟日本签订的条约,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中,都被人们再一次想起”。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国民政府的无能【答案】 B【解析】“皖系”是北洋军阀的一个分支,材料中的“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足以证明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即皖系的亲日政策)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12、下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

    9、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A对中国国力弱小的漠然B对日本行为的客观支持C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明显是对西方列强的行为加以斥责。因此A错误;B明显错误;C错误,因为袁世凯此时已经称帝失败而逝世。根据漫画,可知它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主权的无视及中国外交的失败,这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因此D符合题意。13、据统计,1919年14月,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平均每月为26.5篇;1919年5月为223篇,1919年6月为225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五

    10、四运动引起日媒共鸣B巴黎和会伤害中日利益C日媒同情中国外交遭遇D中国反帝浪潮目标明确【答案】 D【解析】由材料可知,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明显增多,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英、法、美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送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浪潮特别是反日情绪高涨,所以选D。14、与下图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答案】 B【解析】从图片信息的名字我的1919分析,该事件发生于1919年,由此选出B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15、青岛的五四广场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

    11、,其标志性雕塑被称为“五月的风”。这是因为()A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地B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中心地C和青岛有关的问题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D青岛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而命名的【答案】 C【解析】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山东问题”未得到解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而青岛的主权问题是山东问题的主要内容,C项正确。五四运动的爆发地在北京,运动的中心先在北京后转到上海,A、B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显然错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0题)过程与结果(30题)1.观察下图邮票,该邮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A17周年B29周年C28周年D36周年【答案】C【解析

    12、】题目的关键是下面的题注,邮票的发行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转化为公元纪年,就是1947年,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因此该邮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爆发28周年。2.1919年5月18日,陈独秀发表文章说:“(日本)又要侵害我们的山东,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客、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陈独秀意在()A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B明确五四运动的目标C呼吁中国各界团结救国D号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由“无论是学界、政客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可知,C项符合题意。民

    13、主与科学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拒绝将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A、B都不符合题意,D项时间不符合。3.“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以下对这一宣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发布于1919年B得到中国共产党指导C受到工商界响应D体现了反帝爱国性质【答案】B【解析】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所以发布于1919年、受到工商界响应、体现了反帝爱国性质均属于对这一宣言的正确理解,五四运动时中共尚未诞生,所以“得到中国共产党指导”就是属于不正确的理解,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4.影片建

    14、党伟业中,有不少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在这一镜头设计的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废除二十一条”D“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镜头反映的应该是五四运动的场景,当时的政府是北洋军阀政府,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因此选D。5.梁漱溟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得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

    15、犯法也可以使得。”这一历史事件()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答案】B【解析】材料中曹、张根据所学知识指的就是曹汝霖和章宗祥。因此此事件就是五四爱国运动,它提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的是秋收起义,C选项说的是中共成立,D选项说的是南昌起义。6.“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保路运动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D一二九运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青岛国贼学生商店”等关键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所以答案选B。

    16、7.“抛却头颅去拼国贼,不必来我店买帽子”“喜闻国贼被罢,同庆青岛回归”这些带斗争号角的对联最可能出现在()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国贼”应该指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三个卖国贼,“不必来我店买帽子”反映的是三罢斗争中的商人罢市,“喜闻国贼被罢,同庆青岛回归”说明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所以综合上述内容可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8.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17、。”这说明()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答案】B【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即能够体现B项。A项“报刊报道”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其表述具有片面性,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立场”,排除C。D项“加入个人猜测因素”不符合材料“亲历者”信息,排除D。9.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且有成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能反映出这一性质的口号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与新文化运动相关;B与资产阶级

    18、革命相关;D与抗战相关;而C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它反映了反帝和反封建的性质,故本题选C。10.北大哲学教授梁漱溟于1919年5月18日对一次学生运动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教授()A赞扬了学生的爱国精神B绝对认可学生的正义行动C肯定了学生的自由D主张人权与法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给的时间“1919”年,以及“曹、张”等关键词,我们可知梁漱溟教授所说的是五四运动。再根据“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

    19、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可知,梁漱溟主张人权与法治。故选D项。11.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个资料说明,当时五四运动已经发展为()A工人阶级的爱国运动B全国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C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D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答案】D【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学生罢课半月”“商界罢市不及一日”“工界罢工不及五日”可知五四运动的发展已波及学界、商界、工界等多个阶层,发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故选D项。12.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

    20、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答案】D【解析】解读备选项中的文字含义可以看出A、C两项只是表达了坚决斗争的勇气和决心,B项与爱国主义相悖,D项中“国贼罢黜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说明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答案选D。13.下图为某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五四运动由北京发展到上海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1、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提到,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角,有罢免三个卖国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历史。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14.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口号是()A“拒绝在和约上签字”B“打倒亲日派卖国贼”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答案】D【解析】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来进行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D选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属于抗日战争时的口号,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1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

    22、/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答案】C【解析】标题中提出的“曹汝霖”“章宗祥”在当初被称为卖国贼,“青岛问题之力争”指的是巴黎和会上有关青岛主权的归属之争,因此能从中获得的信息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16.漫画折射了历史。下列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由下图引发的是()A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B北上八国联军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C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

    23、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D血肉之躯筑铁墙,平原斩倭声名扬。纵然汗简无司马,寸土皆碑记国殇。【答案】C【解析】A项说明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而题干中的漫画是山东省,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山东权益没有联系,故B项错误;“学子斗争惊列寇”“休课休劳波浪凶”说的是巴黎和会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而引发的五四运动的情况,故C项正确;D项说明是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事件,故D项错误。17.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的主力军是()A青年学生B知识分子C资产阶级D工人阶级【答案】D【解析】青年学生是先锋队;具有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起了

    24、领导作用;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同时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故选D。18.“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南昌起义【答案】C【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学生,民众和工人联合反对列强侵略的运动,结合史实可知这一历史事件参与是五四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A、B项运动中均没有工人参与,D项没有青年学生参与。所以答案选C。19.“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辛亥

    25、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20.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人们在认识五四运动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表面的现象

    26、,而忽略了五四运动背后强大的群众力量,也就是意在强调五四运动其实也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21.1919年10月,孙中山在公开演讲中说:“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于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效果,可知结合者强也。”此语表明()A学生运动是救国的主要力量B全民团结才能产生巨大力量C工农结合是救国的唯一途径D国共团结合作才能挽救国家【答案】B【解析】“结合者强也”,是在强调各阶层团结的重要性,是在强调全民团结才能产生巨大力量、取得重大的胜利。22.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A五

    27、四运动的范围扩大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答案】D【解析】由“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可以看出A、B、C正确,D项中工人阶级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选D项。23.“三鸟害人,鸦、鸮、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副对联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五卅运动【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卖国”“鹿、獐、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这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24.鉴于上海市总商会不肯下通知统一罢市,学联根据孙中

    28、山的指示精神,临时决定采取组织小分队分头动员商店罢市。6月5日那天,学生再分头劝说动员,得到了店员工人们的同情和支持形成了“三罢”(罢课、罢工、罢市)的强大声势。据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斗争B五四运动在上海取得了胜利C孙中山成为五四运动的实际领导人D孙中山指导了上海学生的斗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学联根据孙中山的指示精神,临时决定采取组织小分队分头动员商店罢市形成了三罢(罢课、罢工、罢市)的强大声势”由此得出:孙中山指导了上海学生的斗争。25.“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

    29、陆去。”这说明五四运动能够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A青年学生的斗争B工人阶级的斗争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材料的核心信息,即强调工人阶级罢工斗争的重大作用,工人阶级在反北洋军阀统治中,发挥的是主力军的作用。可知,B项符合题意和史实。26.下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他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B工人斗争的决定性作用C商人罢市的推动作用D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民气一致之效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30、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所以答案选A。27.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最后取得了初步胜利:一方面罢免了卖国贼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的职务,另一方面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8.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爱国精神B民主精神C团结精神D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由此可以反映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29.在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历史事件时,毛泽东说:“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


    注意事项

    本文(第5课 五四爱国运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