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相矛盾》精品教学设计部编版2.docx

    • 资源ID:15296197       资源大小:51.7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相矛盾》精品教学设计部编版2.docx

    1、自相矛盾精品教学设计部编版2学科语文年级/册五年级(下)教材版本部教版课题名称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教学目标理解自相矛盾的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通过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来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难点分析这篇课文中,抓住关键词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对学生较来说较难,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教学方法1.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文的意思完全不同,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2.抓住关键词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用讲故事的方法

    2、,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视频导入。同学们,视频中的矛和盾是古代战场上必不可少的兵器。 矛和盾都是象形字,古人就是根据他们的形状造字的。这是矛的演变过程。同学们在书写矛的时候要注意第二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不要落下哦!请同学们在课题旁正确、规范地书写两个。什么是矛和盾呢?矛是前面尖尖的,用于攻击敌人的一种兵器,盾是圆形或方形的,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板书矛和盾的图片。过渡:矛和盾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一个故事呢?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初读课文,理解感悟。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吧!学习要求:(1)把难读或者难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做到读准

    3、字音。(2)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并尝试用斜杠在停顿处做记号,做到读通句子。过渡:问题解决了吗?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2.出示课件: 鬻盾 吾 弗能 夫不可陷之盾方法指导:个别读: 谁来帮帮他 全班一起来读。 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预设:老师补充:这个夫是多音字。在文言文中,指成年男子,丈夫时读一声。在文言文中用于句首或句末,表示语气时,读第二声。文中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因此应读第二声。理解了夫字,这句话就容易读了。3.过渡:我们把这几个字放在文中再来读一读,你能读通顺吗?个别读: 其他人评价 你觉得还有哪些难读的地方,带着大家来读一读。全班齐读。4.过渡:同学们!古人读书是一件风雅的事

    4、情,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听!出示范读课件!同学们按照划分的节奏一起来读一读吧!语速再稍慢些,注意停顿的地方。5.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读懂内容。读出自己的体会。那我们上学期学习文言文古人谈读书都运用了哪些方法呢?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6.过渡: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进入今天的学习吧!7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学习的。巡视学生。8过渡:同学们,边学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故事主要讲了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先夸耀自己的盾说:(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有人质问他:( )那个人哑口无言,无法回答。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那就让我们穿越到这个人来人往、车

    5、水马龙、热闹非凡的集市上,楚人誉之曰:誉之曰:大屏出示课件。(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刚才同学们就是在夸赞呢?这句话中,哪个字是夸赞的意思?誉 :在现代誉是荣誉的意思,再这篇文章中就是夸赞的意思。2.请同学们看誉这个字,表示用语言称赞他人,使他人高兴。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兴在上撇捺要舒展,言在下,多横等距离。过渡: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3.同学们,再看这两个句子。夸盾时,莫能陷,用了一个莫词,夸矛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评价:你们都会创作古文了!真厉害!楚人这一番夸赞、吆喝,引来了一批围观者。过渡:用这无坚不摧的矛刺坚不可摧的盾会怎么样呢?你是

    6、一个孩子你来问问:叔叔,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课件跟上三张)你是一位中年人你再来问:兄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你是一位长者你会继续问:年轻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过渡:这时,那个楚国人是什么反应呢?预设:其人弗能应也。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矛刺破了盾, 就是说_不成立;如果盾不被矛刺破,就是说_不成立;过渡:说明楚人说话有什么问题呢?(自相矛盾)这就是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所以,作者发表了这样的观点: 出示课件 全班一起来读!课堂练习(难点巩固)四、讲述故事,感悟寓意。过渡:这么有意义的故事,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吗?同学们,那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

    7、个故事吗?想象一下当时楚人夸耀的语气、动作、神态是怎样的?(注意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动作。)预设:大家可以捂着耳朵自己先练习讲一讲,然后讲给同桌听一听。预设:指名学生讲故事。评价!古文你不仅学懂了,还会讲故事呢!真厉害!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男生、女生分开比赛背诵。五、作业对对碰:A背诵课文。B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爸爸妈妈听。C选读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小结六、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个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因为他其中蕴含的道理至今能给我们以启示。这篇文言文选自韩非子,韩非子书名即人名,在韩非子这本书中类似这样的老马识途、螳螂扑蝉、和氏璧等有趣的寓言故事有400篇呢?课下同学们可以运用自己课上学到的方

    8、法,读一读:韩非子。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15.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发挥想象,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提起成语,我想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成语吧?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很大一部分成语就出自古代典籍,比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自

    9、相矛盾。(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释题)2.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课件出示)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字词。(重点指导“鬻,吾,弗”的读音。)2.学生自由诵读后,个别抽查,小组竞读。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生一同读文章,疏通阅读障碍。(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2)学生练习把语气读通顺、读流畅。(3)不理解的词句圈起来,同桌互相探讨,整体把握寓言大意,4.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誉”与“誊”不同,形近易误。(2)学生在生字本上练写,师巡视指导。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下

    10、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方法这则寓言故事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学习文言文先要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熟读成诵。)二、细读课文,明白寓意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2.小组交流不便于理解和读不通顺的语句。3.全班交流,师重点检查难理解的句子。(1)课件出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之中“之”字的意思。(2)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4.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指

    11、名朗读,学生评议。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5.自主思考,集体交流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和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后又会有哪些表现呢?6.读了他的话后,你有什么想法?7.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其人弗能应也)不能够回答,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瞠目结舌)8.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说话内容互相矛盾的情境。)9.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12、)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三、课堂小结1.学习古文没有捷径,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学以致用。学生齐背诵。2.教师小结: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把这则寓言故事读通了,弄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却向我们展示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佩服文言文的凝练之美。教学板书15自相矛盾矛(利)于物无不陷盾(坚)物莫能陷自相矛盾(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教学反思本文形式简洁、含义精辟。课前,我引导学生搜集与寓言有关的知识,有助于理解语言的意思,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上,我渗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语文常识的积累,自主学会分析文言文

    13、。分析寓意时,抓住重点词句,采用反复朗读和学生讨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力求让学生读出感情。第六单元15 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楚国人为什么卖不出矛和盾。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教学重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猜测字的意思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内容,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学生 预习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

    14、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卖矛和卖盾的场面)教师: 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人在干什么?他吆喝了一天,却没有卖出一杆矛、一块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学完课文,你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原因。2.板书课题:自相矛盾(齐读课题)3.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的韩非子难一。4.简要介绍作者韩非。5.认识矛和盾。(课件出示图片,教师适时讲解。)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1.教师: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1)课件出示课文原文。(2)教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是怎样学习的?2.教师:这

    15、篇寓言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3.教师: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文言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听老师范读。(1)教师范读课文。(2)教师: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遍和同桌一起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同学们,请你们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五句)老师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4)学生分句读课文,师生评价。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人卖矛和盾时发生的故事。)三、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

    16、们知道了课文讲的是一个人在卖矛和盾时发生的故事,到底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相矛盾。1.指名读课文。2.齐读课文。二、精读课文,理解大意1.出示自相矛盾原文课件(带注解),学生看大屏幕自由读课文。 2.教给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文中插图说说寓言的大意。3.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大意。4.全班交流。(1)教师: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这个楚人在干什么?(这个楚人在卖盾与矛。)课件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指名读)猜一下“鬻”的意思。(卖。)(2)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盾?教师评价: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得还不够好。谁

    17、来帮帮他,读出夸耀的语气?(学生读)你可真会誉盾啊! 谁连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3)谁再来夸夸他的矛?(课件出示: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学生读。教师评价:这次把这个人想夸耀的矛的好处都表现出来了!大家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也就是说,最好的盾也能被它刺破。(4)谁来说说看,从这两句话中你猜出了哪个字、哪个词语、哪句话的意思?预设:吾:我的。(联系学过的知识理解。)坚:坚固,给字组组词。(遇到不理解的字时可以给字多组几个词。“坚”可以组哪些词?我们就把这种学习方法命名为组词法。)利:锋利、锐利,也是组组词。“吾矛之利”

    18、的意思是:我的矛很锋利。物莫能陷也:通过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文,我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是:随便你用什么东西都不能刺破它。于物无不陷也:随便什么东西都能刺破。(5)教师:我们谁来帮帮这个楚人,再帮他吆喝吆喝?注意突出矛和盾的好处。(齐读)(6)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课件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旁边的人听出了破绽。提示:这里的“或”是有的人。这里的人可以是孩子,可以是中年人,也可以是一位老者。(7)那个楚人的反应是什么呢?(课件出示:其人弗能应也。)嘴巴张得大大的,可是说不出话来张口结舌。大家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此时

    19、的楚人吗?(尴尬、窘迫、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词语呢!(课件出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8)课件出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教师引读: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破的长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5.教师:请大家再去读一读课文,读一读下面对应的白话文。等会儿我们来玩个游戏。(1)学生自读课文及译文。(2)玩游戏:接下来我们要玩个游戏,叫穿越时空。老师邀请两个人来玩:一名同学穿越到三千多年前的楚国,他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懂,我要给他找个翻译。另一名同学当翻译。一人读一句原文,另一人就

    20、翻译一句。(3)指名两组学生玩游戏。(教师评价:这个古人读书很有味道,摇头晃脑,我让你穿越回来吧!现在你是现代人,谁来演古人?好,开始!)6.熟读成诵。三、明确寓意,活学活用1.小组讨论:通过学习课文,卖矛和盾的楚国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1)预设:(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2)教师:那个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卖东西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2.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教师总结点拨。四、总结方法,加深理解1.教师:同学们,上面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大家说文言文好不好学?下面我

    21、们再看一下怎样学习文言文:(课件出示)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能够熟读成诵。2.学生到讲台上表演本课,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体会卖矛和盾的楚人先炫耀夸口,后张口结舌的语气、神态。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15 自相矛盾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由于课堂中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得也很轻松,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足之处: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妥当,开课引入时所用的时间多了些,后面的时间就比较仓促,不能很好地反馈教学效果。教学建议:教学中,渗透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课下可以

    22、再拓展延伸,运用学到的方法学习一篇课外小文言文,做到学以致用。手指教案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体会作家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程资源整合:收集并阅读丰子恺的文章,体会作家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积累。教法学法:自读自悟 读思议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

    23、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平凡的小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每只手上都有五根手指,这五根手指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地想他们。我国著名作家、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就曾经仔细研究过他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出示挂图)请看,有趣吗?其实,不仅这幅插图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写更有趣,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篇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文章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a、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b、边读边想:课文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2、

    24、交流。屏幕出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齐读。3、师小结:这句话概括指出了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板书:姿态不同 性格不同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姿态和性格呢?我们就先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三、研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学法。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姿态和性格的句子。2、出示表格。指名说大拇指的姿态是什么样子的?(师在表格中板书)文中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读相关句子。手指名称 姿 态 性 格大拇指食 指中 指无名指和小指3、小结:作者从体型、头型、构造三方面,寥寥数语便使大拇指的姿

    25、态跃然纸上,大家注意,文中写大拇指用了单人旁的“他”,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答。相机指导朗读。4、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注意品读、感悟。5、作者又是如何写大拇指的性格特点的?指名说。指导朗读。6、这段话用到了那些修辞方法?指名说。小结:排比句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7、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突出表现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特点?指名说。出示学法: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课文内容,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8、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赞美可敬的大拇指,你们想到了那些词?指导朗读,读出对大拇指的真诚赞美。四、总结学法,自学三、四、五自然段。1、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我们已经从作

    26、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姿态和性格特点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自学。出示自学要求并齐读。A、认真读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并填入表格;B、指出每段都用到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C、找出最能表现各手指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品读。2、分小组开始自学。3.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不断补充表格内容,随机朗读及其它训练。 A、食指。他的性格学生归纳起来有难度,因此要给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学生读书的答案可能有:从事的工作复杂,经常从事冒险和受伤的工作

    27、。还有他很机敏。此时老师请学生再次浏览课文,自己比较,再形成一致的结论。 了解的食指的性格,你想怎么表达心中的喜爱、敬佩之情呢?学生可能选择通过朗读的方式,可能选择用词语或者句子直抒胸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机敏能干老师都要尊重并且积极评价。 B、中指。引导学生以“养尊处优”一词的理解上挂下连。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良好环境之中。即文中提到的有“两个保镖”,做事因为身体工出工不出力。因此大拇指是幸福的、优越的、高傲的这就叫做“养尊处优”。 朗读的时候感悟作者语言的幽默诙谐,进一步感受“养尊处优”。 C、无名指和小指。以这两根手指做事只能依赖于其它手指,自己独立做事只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进而

    28、理解“附庸”。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1.准备一支笔,一块砖,指名学生上台配合做游戏。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拿不起来找其手指帮忙,用两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再分别用同样的方法去拿这块砖,你有什么感受?(团结就是力量)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和文中哪段文字相符找出来读一读。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4.理解中心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用不同的语文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深刻道理并完成板书。 5、结合生活实际,举几个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如:拔河,盖楼,打篮

    29、球,共同努力战胜灾难。五、开放性作业: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吵等。)六、拓展延伸:团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谚语。七、总结全文:同学们,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平凡的事物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感悟,让自己的成长之路走得更踏实、,步伐更稳健。 附表格:手指名称 姿 态 性 格大拇指体型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肯吃苦食 指直直落落的曲线 机敏中 指相貌堂皇,曲线优美。 出工不出力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附庸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注意事项

    本文(《自相矛盾》精品教学设计部编版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