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集.docx

    • 资源ID:15219455       资源大小:41.49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集.docx

    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习题集说明:本习题库分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类,按所使用教材章节顺序编排。与本课程考试试卷题型一致。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二、名词解释1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2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指1921年1月由沈雁冰接编并发表改革宣言后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和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

    2、等3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出版创造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洪水、创造日等十余种刊物4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6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湖畔代表作: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诗歌合集春的歌

    3、集,汪静之惠的风。7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8学衡派学衡派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中坚持文化保守立场的文化流派。因1922年在南京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主要成员是当时东南大学的教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在文学上的主要观点有:文言胜于白话。因而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鲁迅曾写估学衡等文章对该派观点予以批驳。9甲寅派甲寅派是以章土钊为首的封建复古主义流派,反对白话文学,主张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教育。三、简答题1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

    4、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2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是“为人生”,即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人生的问题。文学研究会强调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3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的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追求文学的全与美,提倡文学无目的论,但同时也强调

    5、文学对于时代的重大使命。4为什么说19171920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第三,语丝社、莽原社、未名杜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5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第一,浪漫主义社团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女神、沉沦在这时期出版。第二,新月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其主导

    6、倾向都是浪漫主义。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被大量翻译、介绍。第四,浪漫主义思潮适合了激情勃发的青年人的追求与理想。四、论述题试论“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意义及局限。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使白话文学处于正宗地位。文学革命使

    7、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局限有二: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的倾向,范围局限与城市知识分子。第二章 鲁 迅二、名词解释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精神胜利法是封建思想长期毒害的结果;()精神胜利法是阿Q愚昧麻木的表现;()精神胜利法是阿Q对自尊的维护;()精神胜利法是阿Q对自卑的补偿。三、简答题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等手法,“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作者以

    8、“吃人”来形容封建道德对人性的摧残,倾注了作者对我们民族的极度忧愤的感情。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它的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2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彷徨中的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幸福的家庭等篇都是写新知识分子的。涓生、子君、魏连殳、吕纬甫、作家夫妇,都曾受过近代教育,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进步思潮。他们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觉醒的分子,踔厉风发,开风气之先。作品一方面描写社会黑暗势力对这些觉醒者、反抗者的压迫,描写封建统治思想仍然是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和习惯传统,觉醒者几乎是和整个社会相矛盾而成为

    9、孤独者、异类;另一方面,这些觉醒者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他们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常常会自私卑怯、动摇妥协、消沉颓废、改变初衷。作品表明,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应该别寻新路。3简析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很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风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小说结构形式新颖,体式繁多。语言上以口语为基础,具有

    10、简洁、洗炼、生动、峭拔的特点。4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主干,但也羼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5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形象性。鲁迅善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描象深奥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起来,和谐统一。抒情性和讽刺性。鲁迅的杂文以浓烈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弦,对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文体多样,风格多姿多彩。语言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6简析野草的

    11、艺术特色。野草的艺术特色:多数篇什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内心感受。如过客、战士、枣树等都是象征性形象。艺术构思奇特。艺术境界奇幻诡谲,神秘幽深。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7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朝花夕抬的艺术特色: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炽烈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杂以对丑恶现实的嘲谑讽刺,文笔朴实优美。四、论述题1试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鲁迅小说的深刻性。(1)鲁迅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鲁迅

    12、正是从这样的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2)鲁迅小说独特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视角。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且,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即他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3)正是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他的小说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鲁迅所开掘的“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

    13、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4)鲁迅小说阿Q正传、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祝福、离婚、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等都是其写灵魂的佳作。2、试论阿Q性格。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他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自尊自大、自轻自贱,不敢正视现实、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中等。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悲惨命运,不能真正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行动来。阿Q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也沾上游手好闲之徒的狡猾。阿Q的悲剧,是辛亥革命的悲剧。3、“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如何理解这句

    14、话?试结合鲁迅的小说创作论述之。(1)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揭开了中国现代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序幕。(2)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真正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3)鲁迅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4)鲁迅小说独特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视角。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5)正是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他的小说实

    15、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鲁迅所开掘的“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4、试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两方面论述鲁迅小说的成就。(1)鲁迅小说独特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视角。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且,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即他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2)正是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

    16、的。他的小说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鲁迅所开掘的“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3)鲁迅亦是小说新形式创造的先锋,几乎篇篇有不同的形式创新。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采取日记体,写实与象征手法相结合,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离婚、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等都既是写灵魂的佳作,又无不以形式的独创而享有盛誉。第三章 小说(一)二、名词解释1五四问题小说1、指在五四时期(1919-1921)民主、科学等新思潮

    17、洗礼下,一批具备了初步现代意识,但还涉世未深的文学青年,满腔热忱地探究社会、人生问题的小说。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2乡土写实小说派2、乡土写实小说派是指二十年代涌现的一批描写农村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色彩的作家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为鲁彦、彭家煌、许杰等。4零余者4、零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作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5、倪焕之5、叶绍钧的同名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形

    18、象。小说通过他改造学校的理想及其幻灭、追求新家庭的理想及其幻灭以及在大革命中的憧憬追求与幻灭,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一生,同时展示了从五四前夕至大革命失败近十年时代发展的壮阔浪潮。三、简答题1简析五四“问题小说”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缺失。五四“问题小说”热产生的原因:周作人在理论上的阐释;冰心、叶绍钧、庐隐、许地山、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创作实践;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间接受到易卜生的“问题剧”和“提出问题的文学”的俄罗斯传统的影响。“问题小说”的特点:广泛涉及婚姻恋爱、教育、就业、家庭、儿童等问题,其中最受作家关注的,则是对人生意义这

    19、一问题的思索与探究,表现了作家们关心社会、注目现实、探究人生的创作热忱和社会功利意识,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精神。“问题小说”的缺失:社会功利的倾斜使“问题小说”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削弱了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2简析“乡土写实小说”产生的原因、特点。“乡土写实小说”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一些文学研究会的年轻作家和语丝社、未名社作家接受鲁迅的影响,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朴野之气一新创作界的面目,又由于挟带着各种乡情民俗的记实和描

    20、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文学”创作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大多数小说注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生动,开始显示了较为突出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乡土文学”形成了“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3简析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特色。从总体上看,文学研究会的创作,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弊,执着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他们创作的基本倾向则是趋于客观写实、强调对外在世界的精密观察与真实再现,于沉着厚实中流露出深沉、峻烈的情

    21、怀。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使写实主义形成了一道壮阔的洪峰,同时又呈现了各个作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范。如冰心的明丽晶莹、朱自清的精美秀雅、周作人的冲淡自然文学研究会以其开阔兼容的风貌在20年代的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4简析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特色。创造社的作品大都以自我为中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瑰烈的感情投影,或感伤或豪放,都充溢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叛逆意识,憧憬着光明的理想。个性主义的张扬是这些作家最突出的精神印记,“五四”时代追求个性解放,肯定自我价值的风气,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感伤苦闷的心理波澜,构成了这一派作家创作群体的多种侧面。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丰富了小说体式,更新了传统的小说作法,以不同于写实派

    22、的途径尽可能容纳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的内容,以较高的美学价值在“五四”时代激起了强烈反响。5简析叶绍钧“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与成就。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与此同时,叶绍钧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1925年以后叶绍钧在“五卅”惨案的冲击下,更多地看到了教员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绍钧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了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7分析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和风格。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23、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8简析许地山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许地山小说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异域色彩,一切都呈现着馥郁清新的南国风情与异域色彩。小说中的宗教氛围:法轮学校、乞食、礼拜、涅槃还有敏明、加陵以情死为超度,尚洁以宗教精神对待生活中的不幸等,又使许地山小说流露出某种宗教的气息。在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的线索。如命命鸟中的加陵与敏明、缀网劳蛛中的长孙可望与尚洁,这些男女主人公离合悲欢、清妙幽婉的爱情故事,都相当曲折离奇。

    24、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的交织融合构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的三个主要因素。9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着发展变化,从追寻到宣扬,最后疑信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冰心爱的歌唱,既传达出令人类普遍相通、凡人皆有的一种崇高情愫,也表现了生活在充满虚伪、奸诈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纯真、无私感情的渴求。缺撼在于她未免把自己从家庭中得来的东西过于普遍化、绝对化了。一旦冰心把母爱当作支撑宇宙的擎天柱石,躲避时代风雨的心灵港湾和诊治社会痼疾的药方的时候,冰心自己就被悬在了“天上人间的中段”,“爱的哲学”也就显出了它的缺陷。10分析郁达夫小

    25、说的艺术风格。就艺术风格来看,郁达夫小说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自我的写真。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郁达夫小说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郁达夫的这种“自我写真”小说别具真切感人的艺术魁力和丰富深广的艺术蕴含。感伤的抒情。他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更不去经营情节的曲折、紧张,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的结构不是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中轴,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正是这样在他富有创造性

    26、的实践中得以确立。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四、论述题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强烈的主观色彩1)、就取材看:“自叙传”的性质。2)、就中心人物看: “零余者”形象。3)、就表现手法看: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分析。2、感伤的抒情倾向3、自然、清新、绮丽的语言应结合沉沦等作品进行论述。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1、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出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消失的一个承袭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

    27、都市通俗文学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2、通俗文学通俗文学主要指通俗叙事文学,主要是小说。通俗文学即指那些由文人创作、主要给广大市民层读者阅读的具有消遣性、故事性、趣味性,语言形式通俗易懂的武侠、言情、侦探小说和人物传奇、历史演义。3、玉梨魂3、1912年发表和出版的言情小说,作者徐枕亚。小说写的是家庭教师、多情才子何梦霞与佳人才女、孀居怨妇白梨影的爱情悲剧。被誉为鸳鸯蝴蝶派的“四大说部”之一。作品充满了“深情欲醉、好梦难圆”的唯情倾向和感伤情绪。同时开了骈四俪六、刻翠雕红、哀感顽艳的小说风气。三、简答题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鸳鸯蝴蝶派文学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

    28、亥革命前后,又因礼拜六刊物而被称为“礼拜六派”。他们把小说视为游戏、消遣的工具。其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由于迎合市民趣味,此派小说一度繁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对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第五章 郭沫若二、名词解释1、三个叛逆的女性 郭沫若的三个历史剧的合集。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嫈,主要是历史翻案剧,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2、凤凰涅槃郭沫若创作于五四时期的长篇抒情诗,收入诗集女神。该诗借神话题材,以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象征中国的再生。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五四时代精神。形式上为清新活泼的自由体,全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三、简答题1以凤凰涅槃等诗为例,

    29、简述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色彩。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强光照亮了诗集中大部分的诗作。女神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崇高的理想与火山爆发式的激情;2、历史神话题材;3、大胆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应结合凤凰涅槃等诗歌进行分析。2简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几部历史剧,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生活画面。而贯穿在其中的,则是善与恶、忠与奸、美与丑的形态各异的斗争,充满了磅礴的正气,充满了历史的悲剧精神。棠棣之花、南冠草、屈原的共同点是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是郭沫若历史剧的另一思想特色。高渐离则歌颂了主人公为

    30、了反抗黑暗暴政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勇气概,从而宣扬了“除掉暴君”的革命思想。3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郭沫若善于发掘历史的悲剧精神,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或严峻的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和与道义的美。其主人公又都与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紧密联系着,他们的失败或毁灭,虽也使人悲苦,但绝不意味着消沉,而是激发人们的正气,推动他们去进行新的斗争。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呈现出一种肃穆的崇高美,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三、论述题1试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女神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方面: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个性主义是郭沫若前期

    31、的主导思想,在文学上,他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代表当时觉醒的青年一代发出要求个性彻底解放的强烈呼声。天狗中“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女神诞生之时的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黑暗的现实,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凤凰涅槃传达出一个古老民族觉醒之时深刻的悲愤。诗人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歌唱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的创造精神。对20世纪科学文明和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进行了歌唱。爱国情思的抒发。女神时代的郭沫若,身居异国,感于祖国的贫弱落后,列强的虎视眈眈,常常怀着忧国的情思。这种爱国的情思就如千尺飞流奔涌在他的大部分诗作中。炉中煤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感情真挚而强烈。2试论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女神的精神,是“五四”时期勃发的民主精神、创造精神的典型体现。它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